主题:【票太包子.和老萨】京都纪事 (上) -- 老票
说明:看到老萨写樱花的好文,想起票太的旧作,遂征得同意后贴出和之。
京都纪事
再没有比京都更妩媚的城市。
暮春,有似美人堕泪般的落樱,一地凄艳;浓秋,却是满城枫红的时节,点缀着浅深不一的桂花香氛;到了严冬,更有氤氲的温泉可以偷闲,细雪如雨,肤若凝脂,渐渐地自己也就痴了。
京都是适合一个人欣赏的城市。
精致的房舍,淡雅的色调,配上细雨弱风,完全是惆怅旧欢如梦的最佳感叹地点。在这个城市呆上两个小时,满心尽是无比私秘的个人心绪,如何可以与佳人共享?
第一幕:时代之祭
时间停止,是非常分明的感觉。陶艺,禅,以及书道,隐藏在现代化城市的表面下,仍然固执地生长着。整个城市以一种古老的韵律有缓慢地进行着:三月的时候,商店里卖着以咸樱花叶包着的樱麻薯,秋高气爽时,可以去看菊花展里的白纸灯笼﹔寒冬时节,新年的钟声响起,神社里满是盛装的和服女子;到了梅花盛开,四季又展开了新的轮回。
不知不觉,整个人就象浦岛太郎生活在龙宫般,完全遗忘了岁月的概念。
一位京都的老妇人感怀地向我悲叹:“如今的庭院,根本失去了过去的风味。我家曾经有一栋漂亮的房子,夏天假山上铺着青苔,一天一地的棣棠花瓣——可惜全都在战争的时候烧毁了!”
我陪着她回味,脑海里幻想着那种老式的日本中庭,真木柱子与池塘,栏干边摆着新罗来的青瓷花瓶,女孩子们穿着青朽色的软外裳,脚下系着浓紫的缚脚裤,随时要走出去看贺茂祭的样子,于是心里也不禁有点唏嘘。
可是突然想起什么,只得惊讶地问:“好象不太对吧,据我记得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京都并没有受到空袭啊!"
“当然没有!”她停顿了一下,一副很不可思议的样子,然后说道:“你以为我记错了么?我说的是应仁之乱啊!那段日子的恐怖生活,现在老人们还常说,真是象堕入了修罗道般!”
惊奇的我实在没有办法接下她的话继续了,应仁之乱可是发生于1467年的!!也许京都经历的城郭沧桑太少,室町幕府时代的战争已经算是最痛苦的记忆了吧!
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自从公元794年作为天皇的都城起,京都已经作了日本千余年的首都,期间没有经过任何大的战乱。所有的人的生活节奏,都仍旧是象停留在一千年前般悠缓。
城市是完全仿照着当时的唐朝长安城所建,棋盘格式的都市方方正正,从一条到九条,间隔成很多小小的町与坊,全部格局千年都没有修改过,连名字也是分外趣致古旧风味:一条大路、寺町通、白川通、今出川通、清水道。
至于小的街巷,统统都唤作某某小路:盐小路、油小路、茶小路、锦小路、花儿小路……从树到花,连开门七件事都齐备,索性就叫做七味小路。沿着这些青石的小路走过去,一时可以看到卖金鱼的小铺子,一时又是某八条内亲王的院宇,非常华丽地沿伸下去,然后就是开着铃兰的紫草地。
有一条路,名字叫做哲学之道,从若野王子神社出发,沿着它可以从法然院到银阁寺。沿道有樱树、有枫,遇有条琵琶湖延伸出来的小溪流,秋天或樱花盛开季节经过,可以看到一座墓,长着乱乱的青草,很败落的样子。然而墓前有块极大的粗石,上面只孤零零刻了个“寂”字。据说此处是某位著名文人的安息之地,想必生前盛极一时,如今只求清幽长眠了吧。
第二幕 庭寺无尘
京都的寺庙,总给人不受半点尘埃侵挠的感觉。
极早的时候,看过一幅月历,大约是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所制作的。七月的那一幅,是画的龙安寺庭院之景,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除此外别无一物,然而视觉效果竟有无比的美感。吃惊之余,当下查书,方知这景观有个极美的名字——枯山水。
京都的景观,禅的意味向来浓厚。一树一木,一花一草均有深意,静谧之美是到了极处。连几方简单的沙石,也可铺陈出难以言表的意境。稍有慧根的人,一旦走近神秘的枯山水或是灵气袭人的池泉回游式庭园,心内悟道明世之感就会自然而生。
细数京都枯山水式的庭园,便是以银阁寺的”银沙滩”和龙安寺的”虎子之渡”为顶级代表,站在美到极致的枯山水之前,隐约感觉到京都的千年风情从眼前呼啸而过,瞬间又乍然凝聚不动,宁静之中掺杂着澎湃的暗劲,竟有说不明道不清的抽象色彩。
和雄劲的枯山水相较,池泉回游式庭园分外柔媚可亲,添了四季转换的变化,池泉式庭园注定讨好。以三岛由纪夫而闻名的金阁寺,便是以泉石造景独步京都。扶疏的小岛映进平波的镜湖,展现着中国蓬莱仙岛的意境。无论是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瀑布,秋天的红叶或是冬天的细雪,都仿佛是为了证明京都一般地存在着。
那出著名的能剧里,清修的僧侣为着金阁寺的美而神魂颠倒,逐渐的,在火焰中烧的金阁寺才是最美的想法占据他的心头。于是红莲盛起,只余亭榭楼阁间的一只不系之舟,空荡荡地飘将出去,那一夜的金阁寺,不知又是何种的风情呢?
伏见深草区,则有我至爱的另一处日莲宗古寺,开满了此处独有的墨染樱,名字也颇为简单,就叫做樱寺。除了步行,那是个只有京阪电车慢车才停的小站,窄而紧密的街道上开着许多老式的日本杂货店,只有看到一树樱花娇艳地伸出墙来,小小的,带点清水透过的痕迹,才知道那座小庙便是八世纪就建于此处的樱寺了。
从面向街道的正门稍一探头,就能瞥见正殿前庭里几株错落有致的墨染樱。抬眼看那浅粉透明花瓣如墨晕染成片,想起日本古谣歌颂”樱花如云霞”,朵朵粉色云彩徜徉树梢。透过初春温和的夕阳,花影摇曳在地面,连殿前屏风也花影幢幢。虽然比不得平安神宫神苑前好似垂伞流苏的 “八重红枝垂樱”绚丽,那种似浓似淡的美,却是别样的。
想起当年朝廷大臣藤原基经无意中吟出的和歌:”深草野地的樱花若有心,今年也只绽放在墨染吧。”后来华族嵯峨家的女公子浩远嫁到中国,在春残的时候,用了这句诗送给夫君,当时的满洲皇弟溥杰。那种别样的风致,也是令人怀想的吧。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no
花!
这包子比我那个更精彩呢。也许,女性对于樱花和京都/奈良所代表的那种娴静典雅的文化,理解起来比男性更深刻和容易感动吧。
票太好才女,老票要珍惜哦。
刚刚对票太承诺:鉴于她此文写的很精彩,因此年内可能去日本旅游一圈,也让她看看真实的京都是啥样子,呵呵。
努力挣银子去...
第三幕 祇园夜色
天草本《平家物语》开章,便是八句禅意悠远的诗句:“祇园古寺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京都祇园町,便是出自这惨烈的《平家物语》。但它并非佛寺或神社,而是处于奈良盛名中心的艺妓聚居区。八阪神社的的参道上,便可以看到从花见小路出来的艺妓:白色唐织的衿,镶着黑纹的着物,二重太鼓的腰带,穿着七寸厚的白袜木屐,脸无表情地迤逦行去,伴着三味线隐隐约约的拨弦声,便是最浓烈的一种日式风情。
《平家物语》中做祇王的绝代舞女,相必当时也是这等模样吧。曾经是主君最心爱的珍物,却因为他倾心于自己所推荐的舞者佛御前,最后竟至流离失所。从此尝尽了世间的悲哀。隐于山野之间,品遍了感情与现实中的挫折后,这无双的佳人终于悟道,与追随她的佛御前一起出家为尼,为来世祈求冥福。这段流传于日本的故事,被足利义满将军偶尔听到,从此下令修建了花见小路,这条京有名的花街,杂了垂柳与白烛,便是通向祇园町最有情调的行道。
只消凭足于町口鸟居之侧,便不难相像当时的纸醉金迷。江户时代,花见小路上带有异样色彩的茶室多达 700间,妖娆的艺妓达3000人。至今这里仍是最有名的温柔乡之一。一入夜,石板路上总不时可瞥见粉面艺妓踩着细步疾行而过,一晃眼,便隐入低垂的门帘内,透出点低哑的声线来,让人联想起春色无边。
初春的时候,各屋的艺妓们,聚集在祇园甲部歌舞练场献艺。祇园甲部、祇园东、先斗町、宫川町、上七轩五处花街的扬羽夫人们(顶尖艺妓)都来了,都踊、祇园踊、鸭川踊、京踊、北野踊……一番接着一番,直教人眼花缭乱。
浓厚的妆容,雪白的面孔,发髻上垂下的花饰颤颤危危,用妖媚的眼神定定地看你一眼,然后笛,琴,小歌,端歌,長磬津,清元,一项项演将出来,最后舞动绘着夜月的泥金扇子,用悲凉的腔调唱一曲: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繁华尽了,便是无常。自左京往北,至比壑山,便是大原深处的寂光院。窄小木门后的长长台阶,穿越了整个低暗的本堂与庭院。这里便是《平家物语》中另一个悲情女性建礼门院孤独终老的尼庵。在十二世纪的源平合战中,身为平家一族中唯一幸存者、号称战国绝代佳人的安德天皇之母建礼门院,自二十九岁后便独自幽居在此,诵经礼佛,为故去的族人祈福。
当年一代皇后,贫困时只能以野花供养神佛。于是纪念她的“大原女”习俗就此流传,这些绑着脚绊的妙龄女子,统统梳着“岛田”发型,披着布手巾,蓝布衣服配上“御所染”的衣带,腰系围裙,手上套着白色罩布,在在京城沿街叫卖。老京都人每当看到这些头上插着树枝、松叶和鲜花的女子行过,必然会上前购置少量物品,算作是为建礼门院代颂一声极乐往生。
第四幕 绣衣锦帐
三月三日,乘着月白风清,便到银阁寺去看友人新制的“振袖”。那是色彩浓宜的数袭锦缎,香染纱罗的里衣、浓苏枋色的长襦,蒲桃色的带扬上绣着波纹花样,偏生腰带是浓墨色的,绘着长而写意的菖莆。这等秀美的衣装,叫一个女子细细穿来,后颈再依例露上那两指宽的空隙,“绝代风华”四字便跃然于眼前。
这绚丽的织物,便是出自与“四君子”齐名的京都“钱京”和服屋。老师傅是从昭和年间就开始裁衣的名人,一派温文,讲着柔美的京都腔。衣料自然也用的是最具盛名的西阵织和友禅染,这6个字。不仅代表着高贵瑰丽的织品,而且也享有和京都同等尊重的地位。
据说古代的日本武将,作战时的铠甲并非皮革和金属,而是由京都特产西阵织锦编织而成,同时上面还要饰以柔美的花草,用以感化对手。因此源平合战里出场的两家武将,皆是披着色彩绚烂的花锦铠甲披肩,远望去,就如丰美的云霞灿烂。
那些美艳的艺妓,盛装起来将是何种形貌呢?三重小袖,内衣是白缎上墨绘的花,紫缎缝了飞鸟折枝的孔雀色花纹,反褶却全是妖艳的金色,交织着红色的连心。也许还涂了眉,染了牙,唐织式地在前面系了十二色的叠带,粉自然是用鹤田家的“金箔”,细细地研了,和着丁香汁子一同匀上去……
单是想,便已教人晕眩万分。
然而这种艳丽,并不是京都的主调。好人家的女儿,只会穿着最好的和服去参加长辈的茶会。低着头,微欠着身,以曼妙与最内敛的神态碎步行去。在我看来,这与屋前的踏石、竹水车旁的清泉及以薄如蝉翼的茶具一起,组成了最富日式情调的场景。
京都也是如此,千岁年纪的气质、一派温文的情调,全依循着传统规范严谨的散播,锋芒不露,却令你在恍惚间彻底臣服。
没有一座城市如此坚持温柔,叫人看过一眼心就沉沦,除了京都。
(完)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那是远远不如的;河里还有很多朋友猜测呢,这个区别太大了,嘿嘿。
您别等了,结束了,呵呵。谢谢捧场啊!
同为日本古城,又有不同之处,京都,如同票太所言,是日本正统文化的集大成保留之地,奈良,则是佛学中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的楷模。
如果九月以后来,我这里提供住宿该不成问题。
记得票爹当年感慨过:古时候人真是厚道呢,赶路的人错过了宿头,敲开路边人家大门借宿,人家都会很理解的说,谁家出门还背着房子走路呢?...
萨兄古风热肠,票子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