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西宗教差异的语言因素 -- 唵啊吽

共:💬121 🌺20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莎诗和温诗比较不够严谨,首先需要证明两者同类同位,

其次需要证明两者在各自的语言中有足够代表性。

家园 以此观点分析英语或许可以

但分析其他语种则很可能出现错误。如您举的例子“下雨了”,英文要说“It rains”,那么我可以告诉您,阿拉伯语可以以一个动词来表示此意思,这是其作为屈折语的特性。又如“我吃过了”,这样一个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都有的句子,阿拉伯语同样可以用一个动词来全部表示,没有主谓宾的分别,岂不更符合“主谓宾三位一体”的概念?但我们知道,阿拉伯民族却是信仰“造物主”概念的。

同样,在您说“中国释、道、儒三教,都不需要‘造物主’的概念”时,是不是该讨论一下佛教的起源——印度所特有的梵语和巴利语的语法结构?梵语与拉丁语等西方语言同属印欧语系,在最基本的语法结构上不至于有本质区别罢?

而且,古汉语的语法范畴比较模糊,而现代汉语则主谓宾结构逐渐清晰,是否就代表我们现代中国人更加容易接受造物主信仰了?

您说的“汉语语义的形成,更多依赖于上下文,而西方语言更多地依赖于语法”,这个表述本身就未必确切。您论证的不是语义,而是语法,确切的说,是句子中的语法意义,而对有些语言概念,您理解的又似是而非。

就拿您举的这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我们说“救人”,是把人救活,而救火,不是把火就活,而是把火扑灭。这里语义的形成完全不是语法所能确定的。

即使在传统语言学看来,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确定的。“救人”的“救”和“人”分别是两个独立的词,但“救火”就是一个整体的词,其中的“救”和“火”都只是词素而已,脱离了彼此就成为了无意义的存在。

如果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语法、转换生成语法乃至从其派生出的生成语义学对这例子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许会更加深入,不过,这超出我的现有能力了。

另,对英语的研究自然是现代西方语法学的重中之重,早已经超出了传统语法的研究形式和概念。从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开始,现代语法流派纷呈,列举一下,就有切夫语法、格语法、关系语法、蒙太古语法、两级抽象理论、范畴语法、法位语法、层次语法、体系语法、交际语法、对弧语法、词汇功能语法等等,它们从不同角度对词句和语法现象的分析早就达到了一个极深的水平,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两个例子就能说明的。

家园 挑战没问题,只要是你自己的事情

但是强迫别人一起挑战就不可接受了。

家园 别的不说,这个按需分配就有很大的问题。

何为“需”?人的需求是不是总是一成不变的?若是人的需求总是在变,按需分配就不可能实现,因为根本就不知道明天需要什么?

家园 说实话,恢复共产主义还不如恢复中国的传统信仰

为什么要追求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除了失败,除了挫折,还能剩下些什么?

家园 恩,农村里面宗族权力已经恢复了。夫权也在反弹中。。。。

缺君权了。。。。。

嘿嘿。。。。恢复起来不大容易啊

家园 这个不一定

什么叫科技高度发达?

一机器,用水就可以造出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这个怎么样?

还需要钱不?还需要黄金不?还需要国家不?

家园 语言是个很复杂的体系

我们这里说的语言一般是各个民族语言的标准语言(Standard Language, High Language)。其实英语口语里并没有那么标准的语法。

另外,总体上来说,世界上大部分语言可以划分为语法优先和主题优先两种类型。语法优先的语言,有严格的语法框架,不受或受语意的影响比较小。不管语意如何变化,人们说话一般按语法框架——施事者/受事者/行动的逻辑区分一路说下来,比如大部分西方语言或中东语言。另一种主题优先类型的语言里,句子的框架受语意影响很大,句子的主题放在首位,后面都是对主题的评论,主题和评论只有指向的关系,没有行动关系。

如果英语是比较典型的语法优先型语言,那么汉语就是主题优先型语言咯?非也。主题优先型语言的典型例子是日语。

汉语是语法优先/主题优先混合型语言

家园 阿拉伯语和很多屈折型语言一样,人称代词是隐藏在屈折形式

或隐指中。

阿拉伯语的人称代词经常不出现人称代词,因为人称代词隐藏在阿拉伯语丰富的动词人称形式当中。

拉丁语里也经常不出现人称代词,因为拉丁语与阿拉伯语一样,有丰富的人称动词形式。

同样,汉语的人称代词经常虚位,但并不是没有。汉语里的“零人称代词-动词-宾语”本身就和英语的“it”虚代词是一回事。

家园 有点不同意见

如封建社会基本是建立在对土地所有权上的,资本社会基本是建立在海权上的,我一直认为共产主义是要建立在太空社会的。

注意一点,共产主义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那么只有在太空中,人的相互依存将加深,你不去各尽所能的话,将会导致整体和自身个体的灭亡。按需分配也不会产生多占多享受,因为整个宇宙飞船中的物资是有限的和很难进行补充的。

一点奇思怪想,别见笑啊。

家园 我没有强迫啊,我觉得“人活着就是要不断的挑战”,行否?
家园 好文。赞学问
家园 宗教也是高科技,语言也是
家园 说得好!"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不知道,老兄有没有了解过中国人如何度过了造物主崇拜的过程。或者说,中国春秋战国的时候,或者商、西周时,有多大程度的造物主崇拜,然后如何逐步地改变了这种信仰?我觉得起码春秋战国的时候,中国的造物主崇拜已经不很强烈了。

其实,想想中国好像一直没有那种强烈的多神/一伸造物主崇拜,祖先崇拜倒是持续至今,但是跟西方的多神造物主崇拜似乎差别很大。那么这种祖先崇拜和多神造物主崇拜有什么异同呢?特别是在社会组织形式方面。

关键词(Tags): #杂谈#政经#祖先崇拜#造物主
家园 中国当然有自己的形而上,只不过受限于自身逻辑体系不够完备

无法让自己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建立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将这些逻辑推理过程得到的定理、定律应用到更广泛实践的进程,反过来又抑制了体系自身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备,也就无法系统高效地推进和完善整个知识系统。

中国形而上的公理系统实在太多,当然完备而且按照现代逻辑体系检验过的太少。起码老子、孔子等的哲学都是巨大的财富,当然如果加上诸子和佛家的体系,可以说哲学体系十分丰富。除了儒释两家曾经有相对完善的哲学研究外,其它哲学体系可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就是儒释两家按照现代逻辑重新演绎和检验整个系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已经相对完备的儒释哲学系统还是老聃为首的未经充分发掘的诸子公理体系,经过现代逻辑的推演都将有很大的概率获得全新的无以伦比的人类财富。想想德国哲学家刚刚接触一点老子的皮毛就催生了现代辩证法,那些未知的领域该是多么令人神往。

中国传统公理系统的逻辑演绎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帮助逻辑体系自身的完善和丰富,催生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为代表的现代逻辑系统以外的进展,为人类认知能力的进步创造条件。

关键词(Tags): #哲学#形而上#逻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