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 陈不到底

共:💬103 🌺19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终于知道点儿为什么曹丕早早就死掉,比他爸短命多了。
家园 九品中正制还真是个大问题

以前想过蒸个包子,鉴于话题太大自己觉得难以掌握就偷懒了。当时的感觉,选拔人才靠推荐的制度走到这一步也算走到头了,从石勒开始的包括后来科举在内的依靠考试选拔人才的体系确实无法避免。

家园 这方面老曹并不比他差吧,而且更有名

为了这事才轮上曹丕自己能当皇帝的。而且还有什么夜x72女的小道消息。

魏晋时有点文学细胞的,都不太在意这些事,颇有后现代风格。

大概为了自己能继位这件事,曹丕就继承父风了吧。

相比之下,刘备、诸葛亮倒是够保守,结果继承人这么晚才出来,根本帮不上什么忙,还添乱。要是他们能有几个早就能打酱油的儿子,何至于后来廖化作将军。像能够厚着脸皮找曹操要美女的关羽,就有个不错的儿子,可惜跟他一起完了。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6 下半年

226年 下半年

曹丕选定的四位辅政大臣,亲族曹真、曹休两人,世家陈群、司马懿两人,正是曹魏此时政权结构的反应。

亲族的曹真、曹休在军中威望堪比当年夏侯敦、夏侯渊、曹仁,而且与曹丕关系是从小就确立的,于情于理都应出任辅政。

只是曹家与本家夏侯,都是短命的主,如果征南将军夏侯尚不死,很有可能是他代替司马懿。

曹丕时期的军事活动主要在南线、东线对吴。

西线方面自刘备逝后蜀汉偃旗息鼓,魏的军事压力仅仅是雍、凉二州的胡族及本地土豪的骚动,在凉州刺史张既的治理下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所以督雍凉军事的曹真调入洛阳,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成为魏最高的军事将领。(接替曹真的是与曹丕关系同样紧密的夏侯敦子夏侯懋)

东线方面自曹丕几次伐吴,由之前负责南线的曹休任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进扬州牧,成为东线最高负责人。

南线自夏侯敦、曹仁之后,以夏侯尚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不久升任征南大将军,假钺,进为荆州牧。

这三位是当时曹魏军队举足轻重的人物,位高权重,且都假节钺,就是代表皇帝暂掌军权的身份,这是其他假节带兵将领所没有的。

只是曹丕这个人对弟弟们刻薄,对姐妹却是相当的照顾。夏侯尚偏爱小妾,可偏偏正妻是曹氏女。曹丕听说妹妹失宠,就派人把夏侯尚小妾勒死,这一下,夏侯尚伤心致病,竟死在曹丕之前。(*注十八)

夏侯尚一死,曹丕难过之极,这是他从小的好朋友,却没想到这样。这样南线统帅的位子就空了出来,曹氏亲族中已经找不出胜任之人。曹丕自然把眼光扫向与自己亲近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正符合这条件,而这几年与陈群在政事上也合作无间。夏侯尚在225年病死,司马懿即留在许昌。

外姓另一人陈群是颍川人,这一带是曹操父子获得人才的重要地区,之前颍川的领袖人物是荀彧,可荀彧明显反对曹氏代汉,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去。曹丕为了安抚颍川人士,于是重用关系亲近的陈群,使之成为颍川士人的新一代领袖。

曹丕病重马上恶化,选的四位辅政大臣,曹真、陈群就在身边,曹休远在扬州不及赶回,司马懿较近从许昌赶到洛阳。曹丕选定继承人曹睿,给儿子指着这三人说,“如果有人间构此三公,万万不要相信。”这句载于晋书的话大有深意,曹真以亲族之重恐怕无人敢离间君臣关系;陈群主管政事在皇帝身边;只有带兵在外的司马懿处境比较微妙。而曹睿终其一生对司马懿都深信不疑,看来这句话作用很大(或者晋书的这句有事后诸葛亮的意思~~呵呵)。

226年五月十七,曹丕过世,当天曹睿即继位,年22岁。

只做了一天太子的曹睿,对群臣是陌生的;而群臣对这位深处东宫的年轻皇帝所知道的也不过是爱好读书而已(*注十九)。侍中刘晔被新皇帝单独召见,出来后好奇的群臣纷纷打听,刘晔说,“秦皇汉武的才能也不过如此矣。”

新皇帝曹睿按照惯例大赦,封太皇太后(卞氏)、皇太后(郭氏),埋葬曹丕,有一堆事且得忙乎。

七月,孙权听说曹丕崩了,这新皇帝曹睿连自己的臣子都不熟悉,更别提蜀吴了(*注二十)。于是孙权亲自起兵攻江夏,派诸葛瑾等人攻襄阳,还有一路攻寻阳(扬州境内)。

八月,江夏太守文聘坚守城池,孙权久攻不下。洛阳朝中商议是否增援,曹睿第一次对战事指示说,“擅习水战的孙权之所以弃船登陆,无非是想打我们个措手不及罢了。现在他与文聘相持不下,肯定也在陆上不敢呆得久了。”果然孙权五万军队攻城二十天都没有破城。有个慰劳边方的文官荀禹到江夏,发动地方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冒充援军,孙权心虚之下惶惶退军。

诸葛瑾的那路吴军,被初次领军打仗的司马懿击败。

攻寻阳的那路,被征东大将军曹休击败。

十月,曹睿长子曹冏夭折。

十二月,曹睿恩施并进,大封群臣。

以太尉锺繇为太傅、进封定陵侯,增邑五百;

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增邑四百,都督扬州如故;

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进封邵陵侯;

司徒华歆为太尉、进封博平侯,增邑五百户;

司空王朗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增邑五百;

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录尚书事,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其中四位辅政大臣并开府(就是可以招纳自己属官)

这样,魏的新皇帝曹睿顺利接掌大权,也令孙权不敢再小瞧这“幼弱”之主了。

*注十八

感慨一下,曹家与夏侯家出的人物全都感性之极,曹操三父子就不用提了,文学的三位领头人,都算传奇人物。夏侯家,夏侯敦尚算敦厚,子夏侯懋贪财好色;夏侯渊急脾气吃亏战死,素被曹操称赞的小儿子荣听说之后也冲入乱军中战死,次子霸发誓报仇投身军中,后来却投奔仇国;夏侯尚只爱小妾,长子玄爱学问。曹真、曹休是真想干事业的人,可命都不长。这两家都不是做政治的料。

*注十九

曹睿最后一天才做太子,但因嫡长子的身份一直住在东宫,据说“不交朝臣,不问政事,惟潜思书籍”。还是因为太子的身份未定,辅导太子的官员就无法任命,包括太子师、傅及东宫属官。东宫的这些官员目的在于加强对太子进行文化知识和“治道”理论的培养,还能给太子一定的从政实践的机会,让他熟悉政情,并使东宫属官成为太子的助手,一旦太子继位,这套班子可以很快转为新皇帝的重要亲信。而曹睿却没有这些待遇,他所能接触的,除了几个名声不显的,包括高堂隆、李丰、毕轨、毌丘俭,就是宗族曹爽、曹宇几个。曹睿所能做的,只有继续重用父亲留下的人才,却不能为自己培养亲信,其实也算有,上面列的几个都是,可才干却差远了。

*注二十

当时孙权给诸葛瑾(字子瑜)写信说,

“陆逊(字伯言)告知我曹丕已死,按理魏应先乱一阵子,可是却风平浪静。陆逊说魏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这种情况下曹魏的威胁更甚于曹操时。

我却认为陆逊的这个看法不对,曹操这个人行为残酷,以法术御下,曹丕远远不及。现在曹睿不如曹丕,就好像曹丕不如曹操一样。他施展小恩小惠,是怕曹丕死后出乱子,怎么会是强盛的征兆呢!我听说辅臣陈群、曹真等辈,要么是文人诸生,要么宗室戚臣,这样的人怎能做统帅征战天下?现在曹睿幼弱只能被人左右,而这些曹氏辅臣必定互相结党弄巧,永不了多久,就会奸谗并起,这样一个说话不管用的小皇帝,一帮只顾自己私利的群臣,曹魏离失败也不远了。

子瑜啊,你记住我这些话,伯言虽然长於智计,可这一次他却是看错了。”

呵呵~~孙权分析的这一套还挺厉害的,只可惜他算错了曹睿,裴松之就评说要是这些话晚说十几年,用在曹睿接任者曹芳的魏国,可谓一针见血。哈哈,真的很讽刺,孙权算错别人,也算错自己。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鲜花!觉得曹睿蛮不错的

死得早了点。

家园 献花得双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提一个要求

陈兄写得辛苦,我这里有个无理要求。如果有这方面的史料,能不能把司马懿出仕、升迁的过程和其他背景相似的人比较一下。比如说,司马懿第一个官儿和他的出身、背景是否相符,他每次升迁的时候,原来和他一起混饭吃的兄弟们都干啥去了。

但愿这个问题不要太过荒唐。如有其他朋友愿意赐教,也一并感谢。

家园 呵呵~~马上就到

南寒兄别着急,这时候写的司马懿好像并非主角,只是时候还不到罢了,

明天要贴的227年和228年是司马懿比较重要的展露头角的两年,整个时代串下来比较清晰,单独说某一个人一两句介绍不清楚,司马懿早期的官职我在最初一章里提及过一点,跟他一起混饭吃的兄弟好像还都不到年龄呢,呵呵

马上就到了~~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7年

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7年

年初,在吴内地鄱阳郡反吴一年的地方豪强彭绮,被鄱阳太守周鲂等人击败。

早先,彭绮反吴的事传到洛阳,很多人建议可以派兵支援,曹睿向身边的中书令孙资询问意见,孙资说这种事在孙吴发生好多次了,最后都是消声匿迹,这次彭绮也不会长久,这下果被孙资说中。

而孙权那面也听说曹魏几次想趁火打劫,就想出个反计,他给周鲂写密信要他安排几个地方豪强诈降。周鲂回信说,一不做二不休,地方上的小人物收不到大效果,干脆我亲自诈降。周鲂就开始与孙权商议谁做这个冤大头。

二月,曹睿在邺城给母亲甄氏(已追谥为文昭皇后)建寝园,王郎在邺城持节祭祀后,给曹睿上书,大意说,臣自北方归来,沿路看到许多徭役,其中很多都可以省却。现在这个时刻,应该“勤耕农为务,习戎备为事”,这样才能“国无怨旷,户口滋息,民充兵强”。

三月,南征后准备一年多的诸葛亮离开成都前往汉中驻扎,临行前向刘禅上表,希望年轻的皇帝亲贤臣远小人,并表明自己北定中原光复汉室的决心,不负先帝刘备的托孤之重。

之后诸葛亮在汉中沔阳停驻,沔阳的位置大致在汉中北入关中三条谷道的最西端,也是地势最平坦的一条谷道,从此谷道出秦岭,就是魏陇右地区。此时魏延提议自领精兵五千出三谷道最东端,最长程也最险峻的子武道奇袭长安,驻守长安的魏安西将军夏侯懋必定恐慌逃走,只要魏延能坚守到另取别道的诸葛亮会师长安,自长安以西地区可归蜀矣。

汉中出发的这三条谷道,打个比方,好像一个车轮,汉中在车轮中心,这三条谷道如同车条向车轮边辐射发出,但每条谷道出口之间的距离拉远,再加上东西跨越南北走向的险峻秦岭,更是难上加难。

一向谨慎的诸葛亮放弃奇袭,选择在沔阳驻扎,已是做好第一次北伐的计划了。

而洛阳方面得知诸葛亮进驻汉中,许多人建议应该先下手为强,年轻的曹睿刚刚得胜孙权,这时也想给蜀个颜色看看,对主动进攻汉中的建议非常感兴趣。曹睿向智囊团咨询,又是中书令孙资出头,说起当年曹操攻打汉中和救援夏侯渊时的困难,“南郑(汉中郡治所)就像一座天牢,中斜谷道简直就是五百里的石洞!要是想讨伐诸葛亮起码要十五六万人,再加上东边防线,不知道要征召多少人力,耗费多少物资。我听说进攻与防守,所需人力物力要相差三倍。所以现在最好的战略就是分派大将镇守险要,将士安睡,百姓无事。几年以后,中原力量自然增强而吴蜀两国必然衰败。”洛阳其他几位重要官员也都反对此时征伐蜀汉,曹睿很听劝,便消除了主动进攻汉中的想法。

曹睿没有把蜀汉放在眼里,督雍凉军事的还是那位贪财好色的驸马爷夏侯懋。

四月,曹睿听取司马芝等人意见重新发行五铢钱,停止谷帛代钱的以物换物交易。

六月,曹睿以驻扎荆州襄阳郡的司马懿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进驻宛城,司马懿正式成为魏南线统帅。魏此时的荆州,魏兴、新城(部分)两郡比邻蜀地;新城(部分)、襄阳、江夏接连吴地。豫州也与吴地毗邻。

这样魏的东线曹休,南线司马懿,两大重臣对吴成夹击之势,曹睿此时心中的假想敌,还是那位碧眼红胡子孙权。

十二月,曹睿立宠妃毛氏为皇后。(*注二十一)

这个时候,毗邻蜀吴两地的新城太守孟达被人密报与蜀汉勾结,密报之人是与孟达关系恶劣的魏兴太守申仪。起初曹睿并不相信,也是,孟达以降将身份备受曹丕推崇,被任命在如此敏感的三国交界地带做太守,起初就受到许多魏臣质疑,曹丕却力排众议对孟达信任备至。而孟达与之前南线统帅夏侯尚、朝中的尚书令恒阶私人关系都很好,可是恒阶、夏侯尚、曹丕先后死去,孟达没有皇帝信任,朝中、地方都没有亲近之人,内心惶恐不安。

恰恰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南征归来后,有个从魏国投降的李鸿拜见诸葛亮,谈起孟达来。说有人跟孟达说,诸葛亮气愤他投降魏国,要把他留在蜀地的家人杀死,只不过刘备没同意才作罢。孟达说,诸葛亮决不是这种人。

诸葛亮心中一动,跟旁边的蒋琬、费诗说,我要为这事给子度(孟达字)写封信。

费诗好像明白诸葛亮想利用孟达的意思,就说,这样反复无常的人,不值得写信啊!

孔明沉默不语,想到北伐之际,孟达所处新城的兵家必争之地,还是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说当年你北投魏国实在是刘封逼迫的结果,却毁坏了先主重贤才的名声。听说你相信我的事情,不禁想起以前的交往,所以给你写这封信。

在魏国政坛失恋的孟达看到这封信,不禁春心萌动,也给诸葛丞相回信,两人不断鸿雁传书,谈及蜀、魏政事,不亦乐乎。

司马懿知道孟达与孔明的书信交往,就派参军梁几去探查,并带话说,朝中有意要征召孟达进京。心虚的孟达以为厄运临头,决定反叛。

晋书上还说,孔明为了促成孟达反魏,还派人诈降在申仪那里泄漏孟达与诸葛亮书信勾结谋反。孟达惶恐不已,就打算马上起兵,司马懿赶紧写信安慰么孟达说,“将军当初弃暗投明,国家对你是信任之极。蜀人是恨透你了,蜀降之人透漏的消息可不是小事情,诸葛亮哪能轻易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泄露?所以这很容易就知道(是有人陷害你)。”孟达看到书信,也搞不清楚司马懿是否怀疑自己,反叛的事就一直犹豫不决。

司马懿一发完信,马上率军队秘密行进讨伐孟达,身周围的人都说,孟达与蜀、吴都有勾结,(这么大的事)观望一下再动手比较好。司马懿说,“孟达是毫无信义的人,现在尚在犹豫,要趁他作决定之前就解决他!”于是司马懿命令军队加速行军。

新城这边孟达还写信给诸葛丞相算数呢,“司马懿离洛阳800里,离我这1200里。他就算听说我举事,上报洛阳再出兵起码得一个月,那时候我早就准备妥当,早就城固兵足了。再说我这里远处边境,司马懿必定不能亲来,别的人我谁都不怕。”

可谁想到,起床迎接228年第一个朝阳的孟达,却发现司马懿的军队已经把新城团团包围了。

*注二十一

失宠而死的母亲甄妃似乎没有影响曹睿喜新厌旧的品性,曹睿元配虞氏没有被立为皇后,曹睿祖母卞太后过意不去安慰她,虞氏气急了,说,“你曹家就会立卑贱之人,可是皇后主内事,就像皇帝主外政。现在(卑贱之人为皇后)不能善始,也别善终了,亡国之祸就由此罢!”

虞氏所说的立卑贱之人,早先曹丕的皇后郭氏之父为郡太守,就有人上书说不够高贵。这次虞氏气急了的原因,毛氏的老爸毛嘉只是个祭奠仪式时的车工(应该是个修车的),一夜暴贵封侯之后,毛嘉还是土包子的命,在皇帝和群臣面前称呼自己“侯身”,被大家传为笑柄,夏侯尚之子夏侯玄甚至都不愿意和皇后弟弟毛曾并排同坐。

(其实曹家和夏侯家也不过是新贵而已,加上曹操的不重仁德,很多传统世家实际上也很看不过,比如曹、夏侯两亲族之间通婚不忌。)

虞氏说出这样的气话,马上就被贬绌到邺城,也算万幸没重蹈甄妃的最后结局。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一些史学家认为诸葛亮

的谥号武侯是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讽刺。根据当时人口统计,蜀汉只有21万户(90万人),只有曹魏的不到1/5。而且经济文化水平远不如曹魏。所以结局可想而知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8 上半年

228年

228年正月,孟达举事,在三面环水的上庸城外水道设立木栅,可是在司马懿的军队面前毫无用处。司马懿水陆并进,攻破木栅,将上庸团团围困,八道强攻。孟达傻了眼,1200里路,让司马懿混合军(水陆军加攻城器械)8天就赶完,而且上庸通往蜀吴的道路全被封死,就算蜀吴有援军也无法到达,更何况这两家是否出兵支援都值得怀疑。

司马懿连续攻城16天,上庸人心惶惶,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等人开门出降,上庸城破,孟达当即被斩,传首京师。上庸被平定,附近的郡守都来祝贺,密报孟达谋反的魏兴太守申仪与其兄长申耽(已没)在当地盘踞数年,先后归降刘备、曹丕,就是个投机的地方土豪,在魏兴私自刻发印绶冒充国家乱发官职。司马懿趁着郡守们都来庆贺的机会,半挟持半邀请的把申仪送回洛阳,又把申仪和孟达的部曲全都迁徙到北部幽州,这样司马懿将荆州通往蜀地的门户清理干净,彻底断掉了诸葛亮北伐的另一条路。

魏蜀边境肃清后,司马懿北上洛阳向曹睿汇报。

曹睿问起如果讨伐蜀、吴,哪一个在先好。

司马懿回答说,“吴认为我们不善水战,所以在东关一带松散设防。而夏口、东关可谓敌之咽喉,如果能以陆军趋向皖城,吸引孙权吴军东下;而我水军趁吴西部空虚,奇袭夏口,如神兵天降,扼其咽喉而捣其心脏,必能大破吴军。”

曹睿听后大为心动,又把50岁的司马懿派回宛城准备水军,找时机实施这个计划。

就在曹魏君臣将西线遗忘的时候,228年春,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一支人马据箕谷,摆出攻取郿县的姿态。自己则亲率大军攻祁山(靠近天水郡南部的西县)。诸葛亮统帅的军队大概有七万左右,雍州西部各郡骤闻蜀汉大军压境,乱作一团,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一齐叛魏,派人向诸葛亮联系。

这个时候的雍州西部只剩下陇西郡和广魏郡,陇西郡太守游楚坚守治所襄武,他在城头对蜀军说,“你们若能断陇道一月,阻隔东来援军,陇西自然挺不到那时候。如果不能,那时就是你们吃亏了。”

诸葛亮也明白这个道理,蜀军在各郡散开,除了陇西没有攻下,还有在天水广魏之间驻扎的雍州刺史郭淮。广魏的街亭就是游楚所说的陇道关卡,只要坚守住这里,第一次北伐就能成功。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诸葛亮提拔了39岁的参军马谡驻守街亭。

洛阳骤闻蜀军压境,曹睿说,“诸葛亮放弃守险而攻陇西(平原),这本来就是兵法受制的招数。而现在又贪图三郡,知进而不知退,诸葛亮必被我破。”曹睿果断将荆州司马懿身边的张郃急调陇西,率步骑五万扑往街亭。(张郃速度够快的,很有可能与司马懿一同进京,上庸城破和诸葛亮出祁山时间应该相差不多)

另遣大将军曹真督众军前往郿县,一方面防备蜀偏军赵云,一方面指挥众军平定投蜀的三郡。

曹睿分派完毕后,也准备启程亲往长安助阵。

魏军到了街亭,却发现马谡让出陇道,驻守在附近的山顶,张郃毫不犹豫指挥军队断水道围山。失去水源的蜀军大乱,在张郃的攻击下溃败,马谡连散军都没有聚集就逃回汉中。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无奈之下带着祁山附近的千户居民和招降的姜维退军。

不久,回到汉中的诸葛亮不顾众人反对将马谡斩首,并自降三级。

而魏这边,曹真、张郃很快平定陇西,曹睿二月十七到达长安,下诏嘉奖张郃、郭淮等人。曹真认为诸葛亮在祁山兵败,下一次有可能取道散关,沿渭水攻打雍县、郿县。于是曹真指定郝昭等人在渭水边筑陈仓城,以备万一。

四月初,曹睿从长安返京,这个时候的洛阳居然流传着曹睿已崩,群臣要拥戴曹植继位的小道消息。皇帝一回来,祖母卞太后害怕曹植遭祸就要追究最先造谣之人,曹睿淡淡地说,大家都这么传,追究谁呢?

而谣言的另个主角曹植在雍丘听说侄子连这样的大事都不追究,长期沉寂的内心又激动起来,于是向曹睿上疏请求自试,洋洋千言希望皇帝能够起用自己,就算给西边的曹真做个小校、东边的曹休掌个小船也可以,只求能效犬马之劳,为国家立功。

这封言辞恳切的上疏发出后如石沉大海,毫无结果。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8 年中

228 年中

魏蜀边境刚刚平静,东线又出了大战事。

年中时,吴国连着有几个不知名的将军向曹魏投降,曹睿大概认为孙权内部不稳,之前司马懿所说的计划正可趁机展开,反正西线已经大胜,于是又抽调张郃督关中诸军前往荆州,受治理水军的司马懿调遣。

这样,曹睿在五月分兵三路:

西路荆州司马懿率水军往江陵;中路豫州刺史贾逵督满宠、胡质等四军进攻东关;东路扬州曹休督众军进攻皖城。

孙权和周鲂早就选定向魏东线统帅曹休诈降,这下机会来临,周鲂把事先就准备好的降书送给曹休。曹休收到后很是怀疑,哪有这么巧的事,可是周鲂书信连写七条,诉说鄱阳郡吏民一直都反对孙吴想投靠曹魏,之前彭崎举事就盼着北方援助,现在孙权后方空虚,有我全郡吏民接应,不愁大事不成。曹休又听说周鲂割发明誓,就相信鄱阳郡整个都是盼着魏军解救的,于是上表给曹睿,希望能大军突进抢先接应周鲂。

上表到了曹睿那里,出身扬州的尚书蒋济说,曹休如果深入敌境,恐怕会被敌人切断后路。但曹睿未作表示,这两年从吴叛变投降的将领不断,而鄱阳郡的暴民又是远近闻名,一个不知名的鄱阳太守请降,还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于是曹睿下令司马懿的水军停驻,中路豫州刺史贾逵率部向曹休方向会合,曹休继续挺进皖城。

而贾逵发现自己行进的东关路线几乎没有吴军守备,认为孙权必定集中兵力汇集皖城。而洛阳的蒋济也认为吴军在西向空虚,必定是大军东进,曹休的境况十分危急,应该急速召集诸军救援曹休。与贾逵同时进军的满宠上疏说:“曹休虽然明白果断,但却很少用兵。如今曹休所经之路,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要是再深入无强口,应该早作准备。”可是这几人的上表都太晚了。

这个时候曹休出兵三个月,将近十万步骑与数万辆军资器械(拉车的牛马骡驴~挺全乎的,这速度可就不一定快了)早已经深入吴境,如此大军如此数量的辎重,曹睿并不相信吴军能将曹休吃下。此时不见有任何曹睿指示的记载,而在荆州的水军司马懿也不见行动,有可能是五月的大旱使水位下降,使得魏的水军无法发挥作用。

而吴这边,周鲂诱敌之计已经成功,孙权早已将驻守西陵的陆逊召回。

八月,孙权在皖口亲自执鞭再次拜46岁的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陆逊指挥六师及中军禁卫在中路,督硃桓、全琮为左右翼各三万人,将曹休合围。

面对吴国的大军,曹休才明白中计,可是这位曹魏大司马仗着自己人多,与吴军硬拼,但在三路夹击下受挫,于是稍稍撤军在石亭停宿。

曹休这时大概40岁左右,因为年轻时生长在吴地,所以在曹丕继位后一直都负责东线对吴作战,之前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尤其曾经大败前将军吕范水军,使得曹休对自己相当有信心。但曹休并没有单独指挥过数量如此众多的军队,最近的一次大胜吕范很大原因是吴水军遭遇飓风的结果。而曹休将出军的时候,就不被魏、吴很多人看好,认为他并非智勇名将,不过是因为宗亲之故,才获得如此大的兵权,否则孙权、周鲂也不会选曹休作诈降的对象,而放弃另一边威胁孙吴的司马懿。

而此时最最严重的问题是魏军太过深入吴境,十万军队再多也是在敌人的地盘内,而且事先约定的周鲂叛降居然是引诱之计,使得魏军上下人心惶惶。

就在曹休停宿石亭的当夜,军中突然炸营,少数士兵的恐慌造成全军的溃乱,陆逊等人抓住时机全军突进,魏军大败,丢下万具尸首和全部辎重,丧家之犬般往自己边境跑。

曹休之所以命大没有死在吴地,一个原因是之前孙权犹豫没有采纳硃桓抄围魏军后路在夹石、挂车设堵的建议(这个建议被取消,是因为硃桓还想乘胜北进,但孙权、陆逊担心硃桓的火爆脾气而没有同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贾逵发现吴军动向后,部署诸将水陆并进200里,路上擒获孙吴散军,得知曹休已然在石亭惨败,孙权正遣军队开往夹石断魏军后路的消息。这下诸将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希望能等待洛阳发援军,贾逵立下决定,“现在曹休大败进退不能,恐怕就要全军覆没。我们只要急速突进出敌不意,抢先占据夹石,必定能挽救曹休部队。要是等待援军,让敌人抢先,再多的人也没用。”于是贾逵日夜兼程,并沿路设置疑兵,终于抢占夹石,稳住魏军后路,并向曹休的残部提供兵粮,这样曹休才勉强退回扬州,这时已经是九月了。西线,夏秋的大旱之后,南下的水道无水,司马懿的水军竟一直没有动窝~~

辅个修改的地图

红圈大致为司马懿军队所在,蓝线大致为贾逵进军路线,黑灰线大致为曹休进军路线

下面三个小黑线由左至右分别为硃桓、陆逊、全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8 下半年

228 下半年

大战之后,孙吴举国庆祝,群臣各有封赏,曹魏这边却是吵成一团。曹休撤军以后越想越气,十分窝火,就指责贾逵援军来得太慢。这倒怪了,曹休不感激恩人,反而倒打一耙。原来曹休一直都与贾逵不和,早先曹丕想授予贾逵假节权利,曹休就说“贾逵性格刚硬,素好辱侮诸将,不可为督。”曹丕知道贾逵这个缺点,既然曹休也这么说,这事就此作罢。如今,曹休指派使节要求贾逵上缴豫州刺史节杖,贾逵面对假黄钺代表皇帝的曹休,直脾气说,我是给国家做刺史的,不会(因为你这样的私人原因)放弃节杖。

两人越闹越僵,回兵之后,曹休、贾逵两人上表互相指责。其实大家都明白曹休是在无理取闹,可因为他的宗亲地位,朝廷就把这个事压下来,贾逵既没有因曹休指责而受罚,也因曹休指责而没有受赏(要不是贾逵,曹休绝对全军覆没)。

曹休看到洛阳毫无表示,想起自己宗室之重,却如此大败,损失军队辎重无数,于是上书谢罪。曹睿没有责怪这位大司马,反而派遣使节慰问。结果曹休悔恨交集,背上长了个大毒疮,回军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曹丕、曹休、夏侯尚这一拨,气量一个赛比一个小)

而贾逵也因朝廷的不公平待遇,不久病重去世,儿子贾充年仅12岁。(*注二十二)

这次魏吴大战,计划是司马懿出的,可是却遭到如此结果,原因还是曹魏这些北人对南方的不熟。曹休就因为生长在吴地,而被主以征东重任;司马懿攻破三面环水的上庸孟达,也被委以水军;张郃在关中、荆州之间调来调去,还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曹魏中级将领,只有张郃有过水军得胜的经验。

曹睿深感将帅人才不足,下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

曹休死后,曹睿将之前发表先见之明的满宠提拔为代都督扬州诸军事。而在同曹休战败撤退时,扬州刺史王凌临危不乱,也被曹睿嘉奖转豫州刺史,王凌与去世的贾逵关系很好,到了豫州后,丝毫不比吏民敬仰的前任差,这位汉末风云人物王允的侄子开始显露于曹魏。(*注二十三)

另一面,曹睿对曹休被骗而死愤愤不已,就你孙吴有诈降,欺我曹魏无人乎!曹休死后不久,曹睿选定了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青州人隐蕃,让他投奔孙吴。临行前隐间谍问任务是什么,曹睿看着这位能言善辩的年轻人说,你争取去做孙权的廷尉(类似法官),找机会重判大臣,离间他们内部。两年后,在孙权身边出现了一位堪比东方朔、弥衡的能言善辩之士,搅得孙吴一阵大乱。(*注二十四)

曹休在东线大败,关中的军队跟着张郃在荆州搁浅。平生谨慎的诸葛亮一时贪图时机,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不到10个月后,十二月仓促率军出散关。却发现渭水边的陈仓城早有所准备,诸葛亮没有把守城的郝昭等一千来人放在眼里,劝降不成,遂指挥数万人马攻城。(*注二十五)

陈仓城虽小人也不多,可诸葛亮和郝昭把攻城守城的那一套全都亮了出来:

诸葛亮上云梯、冲车;郝昭就用火箭射云梯,流星锤(连绳石磨)砸碎冲车。

诸葛亮一边架百尺高的井阑居高临下往城里射箭,一边填充护城沟;郝昭又筑双城墙。

诸葛亮挖地道;郝昭就在城里横向置木栅拦地道。

郝昭坚守二十多天,连坟冢里的棺材都挖出用来守城,一千多守军上下一心,陈仓小城愣是没让诸葛亮攻下来。

诸葛亮被拖在渭水边,曹睿在洛阳火线调将,荆州的张郃又赶回关中。张郃率三万人马临行前,曹睿亲自把酒送行,“将军现在出兵,诸葛亮还能拿下陈仓么?”张郃不慌不忙回答说,“臣还未到,诸葛亮就应该逃走了;我算他此次军粮也不过带了十天而已。”

张郃果然说得不错,等到他星夜赶到陈仓时,蜀军早已粮尽退兵。诸葛亮临走时,一个不知名的魏将王双追击,被蜀军设伏击杀。

曹睿大赏功臣郝昭,又把张郃召回洛阳,嘉奖为征西车骑将军。

将近年底,远在辽东的公孙渊成功胁迫叔叔公孙恭让位,于是上书请求曹魏政府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辽东的公孙氏,从公孙度就开始山高皇帝远,公孙度子康,康弟恭都是投机的地方豪强,曹魏一直没有精力去管他们,这次曹睿也想按老规矩办事。

侍中刘晔上书说,"公孙一氏在辽东是汉末就开始了,公孙氏依靠远山深海之力独立于朝廷之外,还勾结胡夷,所以一直都很难消灭。但是这样的独立势力存在时间越长,威胁就越大。不如趁现在公孙渊刚刚自立,肯定他还有仇家,此时突然出兵远征,再联系公孙渊的敌人,肯定轻易能将公孙氏解决。"

可这个时刻曹睿缺少担当重任之人,年轻嚣张的公孙渊得以在辽东继续逍遥。

*注二十二

此处八卦一下。魏的法律虽然禁止民间因私仇互相仇杀,但对报父仇这样的杀人却规定是无罪的,原因是尊重儒道所说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那种君君父父的理论,这在两汉时就是不成文的规定,魏更是明确成法律,但凡是为父、为夫、为先辈报仇的,曹魏时期的例子几乎都是赦免。

贾逵的死很大部分是因为曹休,贾充年幼,曹家对他是只有怨恨,没有恩泽。贾充后来竭尽全力投靠司马氏搞掂曹家,是为他老爸报仇啊~~~

八卦、八卦,看看作罢。

曹休有个儿子曹肇,也年龄不大,后面都会提到。

*注二十三

王凌在曹操时是个掾属官员,曹丕后擢升兗州刺史,大胜吕范水军时立过功,转为青州刺史。225年利城郡兵变后,青州徐州一带十分混乱,王凌请出青州本地大族王基做刺史别驾,布政施教,赏善罚恶,政绩超然。随后朝中将王基征召,王凌恳请召回王基,不久司徒王朗又征辟王基,王凌坚持就是不放人;随后司马懿听说王基大名,也要征辟王基到身边,王凌只好放人,结果在半路上,王基被皇帝半路‘劫’到洛阳做中书侍郎去了(就是中书令孙资的属官),中书是皇帝身边最红的部门,这下就没人吭声了。

王凌随后转为扬州刺史,如正文所说在政坛要一路飙升了。

*注二十四

自从周鲂割发诈降之后,魏、吴之间互派了好多间谍,隐蕃算是成功且知名的,这个事在魏那边不见记载。关于曹睿指派的事,是吴人所写的吴录记载的,不知道是不是为吴国君臣看错人找借口。隐蕃230年投降到吴国时仅22岁,给孙权上表后,以能言善辩名闻内外,从上到下一片赞誉,后任廷尉监(类似助理法官)。

不久阴谋造反,失败潜逃,被抓后孙权问他:“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意思是你难道受人制约么?

隐蕃回答说:“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孙先生,这种事您还不明白么,怎么可能我一个人。我现在是烈士了,不想再牵连别人。

孙权处死隐蕃后,恼羞成怒,把之前说隐蕃好话的朝臣都训斥一顿,廷尉(大法官)郝普因此自杀,此时50多岁的孙权已经开始糊涂,猜忌臣下,恐怕是因为自己这些年老是说错话,办错事,还容不得别人说,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越抹越黑,越黑越抹,孙权后来宠信的吕壹会把孙吴搅得更乱。

*注二十五

这个数万是多少万谁也不知道,但以蜀军刚刚战败,又仓促出兵,这个数目应远远少于第一次北伐的七万,否则诸葛亮没必要全军围困一千多人的小城,只要围而不攻,大军接着往前就行了,他实在是分不出部队;也看出来这次诸葛丞相准备得太仓促,连出兵的目的都不知道,捡漏心理无疑。

那个在出兵前所上的后出师表,实在是可疑啊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好意思,这年太长分了三部分

家园 骗俺三朵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