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跃进的成因必然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 -- 十八亩段

共:💬22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大跃进的成因必然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

大跃进的成因必然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大跃进就搞起来了,这个事情我看不会有定论的。

嘿,老兄有点子形而上了。必然成谜,定论忒早,但可以理解,因为几乎全世界都曾在误区里。这个误区就是老马(卡尔-马克思)以后,全世界都认为“私有制”(更正确的说法是私有制经济体制或制度)与“公有制”(同样,见上)是水火不相容的,你死我活还是我死你活。

苏联十月革命之后,私有制经济体制(国家)与公有制经济体制(国家),更是因为老马的话兑了现,或神气活现或气急败坏。直到三十年代大萧条出现,现代私有制经济体制,即资本主义体制弊端非但暴露无遗,而且其不可克服性(自身矛盾)也让人看得更清楚了。

这时,只有华山一条道,融合进公有制经济。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美国,出现罗斯福(F.D.R.)的新政。(你想想,1929年爆发大萧条纽约股市垮时,据说老美从帝国大厦往下跳是要排队、预约的呢!夸张?不。)新政的实质就是加入公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只有社会主义"救"了美国啊,哈哈哈。

可是美国老百姓是被美国舆论“洗脑”多年的。美国民众不信媒体,媒体总是在“谁最不可信”的调查中位列前茅,可谓明证。不信管不信,洗脑照旧。媒体照样骂GCD,年年骂、月月骂、天天骂,有时还来个“麦卡锡主义”什么的,壮壮胆,树树信心。

这样,美国、西欧在大萧条、二战中缓过劲来之后,整个儿一白眼狼,非但不领“社会主义”的情,还继续骂“社会主义”。也许欧洲到底老牌子,欧洲有些人承认社会主义的还比较坦然。美国则“洪水猛兽”久矣,没人“敢”说出真情或说了也白搭,至今基本上如此。

回到中国的事情。在中共取得政权后,应该说开始还是比较精神和谨慎的。但是民众的拥护使得许多事情出人意料地顺利“完成”了,例如合作化本打算3年达到一半,结果一年就基本成了(90%以上地区合作化了)。公私合营,本计划2年的,结果一个礼拜(上海),十天(北京)…… 就全“共产”了。

这时候,外患(韩战)平定,而且是从此不怕世界头号强国的结局。(这点很重要,且不用“武器差却战个平手”可以算赢的比较法)。比起不太久以前人家万把人就可以让你在割地陪款条约上签字的时候(南京条约),和人家5~6万人就可以让你20万守军弃城而遭到屠城(南京大屠杀)……真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了。

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土改积极分子”成了合作社、人民公社的骨干,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工会积极分子”成了工厂、商店的骨干。这些都是GCD的基本依靠力量,他们认准了一点:“还是共产党有办法” 呀,他们要过好日子,现在看来这“过好日子”要求,恐怕也不算高,温饱型的带一点小康。

公有制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还等什么,显示好处吧,行行好,拜托了。上下都这样 ---大跃进发生就不奇怪了。谁说大跃进成因是个谜?还必定?武断了。

“公有制经济体制” 必然带来“好日子”,抛头颅洒鲜血不就为了这个?在决策者们、领导者们那里,是先入为主的问题。此刻“好日子”已经在这些骨干们身上起作用,决策者也不清楚这是“误导”的结果,孰不知它还有弊病,大大地弊病?!

决策者们不清楚可以理解,而历史责任却不会因为不知道而不放到你决策者们头上。人太顺利了,就容易产生骄娇二气,骄娇二气与权力一合拍就生出霸道。至此,大跃进的成因“之谜”的谜底全部揭开了。

说了“公有制经济体制” 有弊病,又会导致“私有制经济体制”万能。其实人家早已知道,“私有制经济体制”不万能,周期性经济萧条,唯有融入“公有制经济”成分,方可去除。人家现在都已经“软着陆”几十次,规律也摸着了。可是“怕”社会主义救了资本主义而不说,因为说出来多难为情啊,再者“私有制经济体制”还是基本面嘛(西欧、北美国家的公有经济成分,大约占了整个经济的1/4到1/2不等),人家硬是不说少说。

不说少说是人家的事情,可别花了我们自个儿眼睛。

没有"越私有化"越好的例子,也没有"一大二公"尽是好处例子。

就象“不能现在不管环境,发展起来再管”一样,“不能现在不管贫富差距,发展起来再管”。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余,共同富裕。这是谎话,因为自身矛盾。大概可以算是邓总设计师的设计败笔之一。邓总的设计总的来说,不失为伟人的跨世纪巨作,无疑会流芳百世。

应该是坚决允许富裕的同时,先富的要想持续富下去,就要作为维持“持续富裕”的事情(保护环境、保持贫富差距合理),怕先富的朋友不想持续富下去?哈哈哈…… 。

家园 沙发,花!

有理!

家园 大跃进的内容

现在一提大跃进就是一个痴呆傻,就是亩产万斤,大炼废铁。但实际上许多细节被忽视了。现在只说几个事。

1。农村大修水利,其中最著名的红旗渠于60年2月开工。

2。大炼钢铁同时,还有地方在大炼铀矿,但是成功了,为中国的原子弹做出贡献,不知是否有朋友知道详情的?

3。亩产万斤,当时的亩产只有200多斤,但是当时开始土地改良,持续了几十年,到70年末,随着土壤的改良、化肥的使用,以及水利,亩产大幅度提高。

4。大规模建设

家园 大家只看到它的坏,没人敢说它的好

就好像包产到户,只有人说好,没人说坏,可是现在许多地方的公共设施都成什么样了?比如以前修的高架渠有多少还在的?

另外还有些人真就以为政府就是按亩产万斤++来制定方针政策的。

家园 好坏能相抵么?以饿死人为代价的所谓"建设",不要也罢.
家园 这个时期还发生了:炮打金门、达赖即将叛乱和平叛

老毛搞经济不咋地,政治军事绝对是顶呱呱。

家园 误会了

我没有说大跃进是好还是坏,俺个人认为大跃进100%是有问题,错误。我只是讲讲现在很多文章回避的东西,包产到户会那么神奇,打死我都不信!

家园 花一个,这事情么,呵呵,屁股决定脑袋。

家园 社会主义救了美国?晕哪

新政的实质就是加入公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救了美国

倒是说说那时美国有哪些公有经济啊?说说那个

国有企业名字好不好。

政府加大开支怎么也不能算公有经济了,还是

私营企业在花那些开支吧。

家园 炼铀?

土法炼钢都不成,还能炼铀?这个卫星也放的太大了吧?

家园 hehe, 北京东部通县有个五所

属于哪个部位就不知道了。据说,那个所就是搞炼铀矿,还是浓缩铀的。为造原子弹,当年仅采用了很简单的防护措施,过后倒下去不少搞这玩意的专业人员。如果当年国内真在地方上搞过大炼铀矿,老百姓受污染的数量可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你一句做贡献就想打发他们,除非你的亲属没参加。

家园 【文摘】1958年- 炼铀就像做豆腐 1

炼铀就像做豆腐

  1958年,中国急于摆脱贫困落后,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排山倒海,大跃进的浪潮充满了各个角落。二机部这时也提出了铀矿勘探和开采要全民来办的方针,并经中央批准后在全国加以推行,历时三年左右。在建设郴县铀矿的前后,有两万多人的地质队伍在全国进行了大面积普查,提供了几个铀矿开采基地。但有意思的是,用于第一颗原子弹的铀竟然不全是出自这几个铀矿,还来自于那些大多搞不清铀元素为何物的农民手中。许多县甚至人民公社都组建了地质队,成千上万的农民投入了找矿工作,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湖南、广东、辽宁等地的农民采矿大军便将近地表层的铀矿石几乎扫荡一空。

  由于当时核工业的整个体系尚在初建阶段,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都没有建成,而研究单位又急需两吨二氧化铀做实验,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便指示三局想办法先生产出制取二氧化铀的原料。三局决定在广东的一个地方搞土法炼铀。

  采到铀矿石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把它提纯成为含铀60%-80%的化学浓缩物,叫做重铀酸铵或重铀酸钠,俗称黄饼。然后再经过二氧化铀、四氟化铀、六氟化铀以及金属铀等几道工艺过程,生产出核装料。

  下庄是粤北山区中一个仅有几十户农家的小山村,却是中国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被苏联专家列别捷夫命名为希望矿化区。为了在炼铀厂建成之前获取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重铀酸铵,三局副局长佟城首先赶到下庄,组织十一分队实施土法炼铀。很快,不到一个月炼铀厂就建成了,厂房是用树皮、茅草和竹子搭起来的,草棚下并排竖立着几个大木桶,用以代替浸出槽,每个桶中装满了碎矿、硝酸和硫酸,被浸泡着的矿石在桶里发出咕咕的响声,浸出来的溶液从第一个桶里流进第二个、第三个……然后流进地下的容器里,再从容器里倒回到第一个桶中,反复浸泡沉淀。在这里,用布袋豆腐包搞过滤,用铁锅当反应器,接下来,在另一个草棚里,人们用同样简陋的土办法,把溶液慢慢烤干。郴州铀矿炼铀厂的生产条件也是一样,汗流浃背的矿工们用铁锤砸碎放在臼里的矿石,用筛子筛出粉末,接着加酸浸出,用滤斗过滤,用电炉烤干。十来个人要足足干半个月,才能从几十吨矿石中炼出很少的200克铀来。

  全民办矿,土法炼铀,苏联专家对这样一种既热烈又混乱的局面持两种态度。三局的总工程师斯捷潘诺夫主张按照正规的办法办,采样、试验、设计、订购设备、建厂都要按程序来运作。但如果按他的办法搞就得多搞几年时间。咱们中方领导考虑那个时间太长,等不及啊。不过,水冶专家特拉菲莫夫却支持中方的主张,他说可以搞土法炼铀,他自己原先就是搞炼铀的。土法是什么办法呢?即准备陶土大缸和大木桶,再用纱布过滤。这个办法对人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比正规的厂子大一点儿。但是当时为了早日把铀产品搞出来,为了我们的原子弹早一天响了,那也就是像打仗一样,肯定要做出牺牲。专家私下跟我们讲,苏联开始搞原子弹的时候,铀矿方面也是用些土办法。所以当时专家就马上提出来你们要加工20个大木桶,直径要两米,高也要两米,这样每个桶装几吨矿石做渗滤,把硫酸倒进去,从里面把铀浸出来。苏联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强调我们要加强安全防护,设备条件简陋不等于说就不能安全防护或者不需要安全防护了。比如操作的时候都要戴胶皮手套,要穿上套鞋,穿上工作服,还要穿上橡皮围裙,戴口罩,另外废水一定要经过石灰和木炭处理。

家园 2

有些材料需求量比较大,比如用来过滤的布就特别费。当时,因为一般布都要凭布票购买,买多了不行,工人们就轮流去商店,一人买几米回来。买布时还不敢跟人家说要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1958年底,二机部在下庄主持召开了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下庄的土法炼铀经验。在此前后,江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20多个省区的农民也被动员起来,人人动手,用土法采矿并冶炼。他们从附近采集矿石制成黄饼后,再拿到收购点去。尽管这样的黄饼极其粗糙,但国家当时定出的价钱却超过了黄金,每吨20来万元。

  二机部的袁成隆副部长说,土法炼铀,老百姓搞,我听说云南云沧那个地方有农民在那儿炼铀,就亲自去看看到底怎么样。去了一看,到处是小高炉,正在那儿炼呢,一个副专员在那儿主持这个事儿。开采呢,就是用镐刨,那个矿比较富,把那含铀矿刨出来。要碾碎怎么办呢,没有别的办法,用碾子,就是老百姓碾粮食的那种碾子,把那铀矿石碾碎。碾碎以后得过滤啊,那就用做豆腐的麻布包过滤,一道一道过滤。最后得出细一点儿的,那个铀的沫,这也叫初铀。将来拿这个就可以搞氧化铀、四氟化铀、六氟化铀,一道一道弄下去了。

  老百姓找矿代价很高,不仅浪费了许多铀,消耗了大量选矿原料,而且还由于缺乏环境保护设施和手段,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过,这样的群众运动却了产生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全民办铀矿,获得土法冶炼的重铀酸铵163吨,在苏联后来毁约停援而铀矿山和水冶厂又一时建不成的情况下,为国家初期的核燃料生产提供了原料,进而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时间。对此,美国学者刘易斯和薛理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一枚人民炸弹。

  (据《原子弹调查》梁东元/著)

家园 政府加大开支怎么也不能算公有经济了? 美国人说算。

已是常识范围的事了。

谢谢。

家园 那世界上全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政府开支都是越来越大。

照你这逻辑,小布什,里根原来是社会主义者了。

都是创纪录的财政赤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