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敌后游击 摩擦 王泰恭(一) -- 王外马甲

共:💬551 🌺1401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小結
家园 司兄,首先对您表示敬佩。通观您文内观点,似乎就是说明

政府途径于赈灾一事之优点,谁都不会否认现在的台湾政府在服务意识反映效率上大大优于大陆政府机关,但是您拿现在的事情来类比四十年代那个乱世的事情,似乎有点欠妥吧?

虽然都是国民党的,但您认为这两个政府机关有什么可比之处吗?

家园 给你开个小会,畅谈一下被地主婆剥削的故事,由员外主持会场

记住要敢于控诉!敢于要钱,可以首先提出把每月的零花钱从15元长到20元。

家园 马甲兄,从《骑兵故事》开始就有个问题一直憋在葱的肚子里

您文中的情景、时间、地点、民情、引用等等资料详细到令人惊讶的程度,让大葱狠狠的开了开眼界的同时也想请教这些资料都是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到的?

家园 【地主婆说】反了你了!

人家彭德怀一个月津贴才5元,陈毅才4元,你就敢一下子增加5元?!这样吧,看在你各个方面都不容易的份上,你就和彭老总一个标准吧。

家园 现在的也不是国民党的啦,呵呵
小結
家园 插句嘴

没有回头查看以前的帖子,仅凭印象,瞎说几句:

王外马甲说的“军队救灾”,好像主要指的是八路军帮助灾民种地,原因是许多灾民外出逃荒,灾区的地没有足够的人手耕种。出动军队帮助耕种主要是为了来年的收成。

司徒卡谈的救灾,主要指的是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这两者似乎没有矛盾,各自偏重在不同方向上而已。开仓放粮,责任和权力自然在县长手里。如果县长不开仓,怕是也要被共产党强迫开仓。但仅仅开仓放粮,也只能一解燃眉之急,如果不抓紧农时播种,灾情必将延长到来年。共产党手里没有粮仓,但有军队,出动军队帮助灾民耕种,才是救灾的根本之道。

王县长手下人手应该不少,却想不到派他们帮助灾民抢种,也不知道组织农民自救,给他戴个“目光短浅、工作不力”的帽子似乎不为过吧?

那个时候的中国,谁有能力给百姓带来希望,谁就能赢得百姓的拥护。司徒卡为王泰恭喊冤,但在救灾这一个问题上,共产党做的显然比王更好,得到更多的老百姓的拥护。

假如没有后来的反目成仇,双方按照现在的民主理念和平竞争,王泰恭也必然要落败,所以他一点也不冤。

家园 请司徒君和王外马甲兄都看进来。

王外马甲兄

“42年7月内黄县境内没有八路的时候王县长不去上任,据说是为了避免和共产党发生冲突,OK,我不争辩。可有趣的是,到了43年7月,八路军在滑县有好几个团(并且把杜淑和邵鸿基都打得趴了窝),王泰恭却突然满不在乎了,自己申请当县长,并且县衙开张以后也没见有八路军来欺负他──可见先前的担心有些多余。”(王外马甲文之六)

司徒君

这两段,均表示王君明确理解,王泰恭在滑县被加委时,滑县1区原来就是他的根据地。(即司某之前提一)。

而王君不可能不了解,王泰恭受任内黄县长,内黄沙区是中共的老根据地(即司某的前提二)。

这里的逻辑:王泰恭毛遂自荐当滑县县长,因为他已是滑县一个区长,有基础。与滑县境内有没有八路军,毫无关系,所以联不上王泰恭对八路军的“担心不担心”和“在乎不在乎”。

就算是这样,王外马甲兄说的“可见先前的担心有些多余”,似乎有些多余。那又怎么跟隐瞒,还是刻意的隐瞒连上?换句话说,说了一句似乎“有些多余”的话,要隐瞒的是什么事实?

内黄县是有一个“内黄沙区”的,这才是王泰恭的在乎、担心所系,因为一年前这个“内黄沙区”属中共老根据地,司徒君也认为王泰恭不去内黄县上任,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饶来饶去,一年前在乎、担心邻县GCD的根据地(有GCD军队)而不上任。不在乎、不担心一年后在自己“老土地”上任,即使有GCD军队。可见,王泰恭真正“在乎”“担心”的是身边有没有自己的队伍。是不是王泰恭不能带自己的队伍到内黄县,或带去也不那么“管用”了?所以“先前的担心”,有必要。

看来,GCD军队对王泰恭在“老土地”时,可是不敢碰啊。是王泰恭的认识?也是司徒君的认识?

分歧点:“42年7月内黄县境内没有八路”(王外马甲兄语),“内黄沙区是中共的老根据地”(司徒君语)。

42年7月,内黄县到底有没有GCD军队(时间、地点、事情都清楚)?一位明确说了没有(王外马甲兄),一位明确说了有(司徒君),经纬分明。

相信这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词句分歧。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对认真写贴的人来说,“刻意隐瞒”的指责份量很重D,如不是笔误,反映其人格D。写错了,认不认错,那是雄激素水平的问题啦,呵呵。

其他网友暂时不作任何回复为荷,看两位辩论者的发言再说。谢谢配合。

家园 新社会新形势

家园 还是回复在这里

以工代赈(这必须要持有项目资源的机构来办)如果做的好,当然也有效,但在当时的河南,国府有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取得有力的效果呢?如果有,那后面河南原国统区大规模的民怨和暴动怎么解释?

同好君说句笑话,就拿王泰恭县长为例吧,他亲率军民下田挖沟灭蝗防灾,也算带军队干了农活了,您献花否?

您指出王泰恭有此义举,当然值得我献花,这毫不可笑。而且我一向认为王的功过分明,瑕不掩瑜。

您对史料的取舍和偏好,有目共睹,我再取证想您也不认,是我意料之中的,也不费那个事情啦。不过您引用笑吟的话来说明亲历历史之不可靠,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嫌。笑吟的全文http://www.talkcc.org/article/891402,明明主旨是说当时的统计报表比亲历回忆更不可靠。他对资料取舍的整体认知,恰恰是我同意的。

您在河里说话给人感觉有点居高临下,这恐怕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

就到这里,打住。

reply
家园 很简单 要是国民党真做得那么好

怎么会斗不过几个山沟里的土八路

(别跟我说什么苏俄帝国包藏祸心遗害中华之类的梦话)

家园 地主兄不必过于担心。

老燕以科学方法论证过,你是不收租,不剥削不压迫的五好地主,以我党的政策,“开明绅士”,而且日后还有支援抗美援朝的壮举,绝对属于要团结的人士。花慰!

家园 我先答吧

一、关于内黄。

和滑县一样,从39年到40年的那段时间里,内黄县大部被八路军控制,可以说是“建立了根据地”;40年6月日军大扫荡时,二纵主力在内黄保卫根据地,结果失败后损失很大,内黄“根据地丢失”;40年底,八路军朱程(冀鲁豫一分区司令)率部重回内黄打游击,在沙区一带和日伪军周旋,可以说是部分地“恢复了根据地”;41年4月,叛徒吴蓝田凭借自己对内黄党组织情况的了解和对八路军战术的熟悉,引导日伪军进攻沙区,致使朱程部受到严重打击(基本部队几乎打光),“根据地再次丢失”;接着,日伪军和吴蓝田、孙步月部多次扫荡沙区、用“三光政策”破坏共产党组织基础,也给内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以后冀鲁豫军区就没有力量恢复失地,直到42年10月,南进支队(原冀中部队)进入内黄,伪军闻讯前来扫荡,八路军先败后胜,才又一次回到沙区;42年12月,南进支队改组成冀鲁豫四分区(朱程任副司令),开始在沙区垦荒。

其实,在骑兵系列里马甲就介绍过:沙区这里,以前是八路军的根据地。但刘大爷他们去种地时,别说是基层党组织,就是活人也没见到几个。

因此,说内黄的沙区“曾经是八路军根据地”没错,但从41年4月到42年10月期间,内黄全县境内没有八路部队,控制该区的是日伪军。

二、关于王泰恭上任

老王的兴趣只在滑县,内黄县的情况是怎么样,他其实并不在意。

老王的办法是打鬼子去外县,然后回来守住家门口,外地的事不爱管。别说先前不理会内黄,就连后来当了“冀鲁豫边区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官”,他也没离开过窝。

但滑县县长就不一样了,在本乡本土当老大是老王的理想,无论如何他是要争取的。

所以,虽然司徒卡兄一再评价王泰恭“具備標準的軍人特質”,但马甲我还是觉得:老王本质上就是个地主而已,在他眼里,家门口的利益比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要重要得多。

王泰恭抗日也好、反对共产党也罢,乡土、本位意识远超过政治觉悟。在马甲看来:武旭如、暴惠民使劲“拔高”王泰恭的思想境界,是为了给自己贴金。而司徒卡兄也这么相信,是古书看得太多,被图书馆给忽悠了。

以上,回答完毕。

家园 “地主”又该心惊肉跳了

本质上就是个地主而已,在他眼里,家门口的利益比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要重要得多。

家园 【文摘】老王本质上就是个地主而已

这个结论下的好。这些细节也补充得好。这就把下面的借口给完全堵住了。

内黄沙区是中共的老根据地
太行山区是中共的老根据地,江西是中共的老根据地,然而桂系,小蒋都经营得很好。老王为什么不去内黄拓展地盘,谁也不知道,我是相信他只不过
是个地主而已
,而且还是小的那一种。

家园 谢谢老兄夸奖,这其实是凑巧罢了。

如果想查某地的资料,有个“损招”可以试试:找个好听的理由,给当地政协发个请求函,对方多半就会寄材料过来(这帮人挺闲的,不怕麻烦)。当然,以个人名义发函没用,要请相关单位帮忙才行——如果你在国内,好办,“天下政协是一家”;如果你在国外,也有办法,“天下议会是一家”。呵呵。

想起一件事,当初曾经看到过在历次“运动”期间一些人写的材料,吓了一跳,人在那种时候真是什么细节都回忆得起来。后来上面规定都烧掉了,有点可惜呢,现在再查某些事就困难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