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对一名志愿军战俘的调查 -- 西河泳者
只是要求对尽力战斗后被俘,选择归来的战士善待而不歧视而已
也没有说要人随便就投降阿。
再者说,也不要以为美军就随便会投降的,菲律宾当时的情形,本土远隔重洋,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弹药,一个小岛上,能躲到哪里去? 可谓绝境,放下武器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只要有突围的可能,谁愿意做俘虏呢?
自然会对相反的行为有下意识的排斥。一下子转变没那么容易,能逐渐认识到就好。
看了这个题材心理并不好受。看了下面的争论更是颇有感慨,也说两句吧。
小时候我觉得中国传统上对降者缺乏宽容的态度,认为应该肯定力战之后为保全生命而降的人,为那些被歧视甚至虐待的志愿军战俘的命运感到不平和悲哀。
成为一名军人后,我并没有改变这种观点,但我对军人的荣誉感有了更多的理解,作为一名好的军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务,如何创造条件完成任务,不会去想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务。完不成任务怎么样。在电影巴顿将军里,那厮宣称美国人喜欢胜利的感觉,一想到失败的耻辱就浑身不舒服,他们鄙视失败者。我想全世界的军人都一样,除了妇人孺子,没有人有兴趣听失败者唠叨自己失败的理由。
此外,我们的军队面临的敌人是强大的,面对这样的敌人,作战势必艰苦卓绝,如果不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不可能战胜对手。如果经常想到什么时候投降我看是不行的。
但是,律己需严,待人则应从宽,现代战争的残酷是没有军事背景的人难以想象的,一些人面对困难倒下了、失败了是正常的,就算再英勇无畏的人,也有倒霉和不走运的时候吧,从统计学的角度,总会有一定的百分比的。因此这时需要用另一种观点看待这些不幸的人。如果这些人没有被叛祖国,为什么不能宽容一些呢?我不认为他们的投降或畏缩也是“英雄行为”,但起码他们作为人应该受到尊重吧。他们以前的功绩更不应该被抹杀。这一点我相信现在的国人应该能够成熟对待了。
以上说的是待人处事的态度,在具体做法上我认为应该靠法律制度,这些人的待遇问题应该出台有关法律规范,不应该靠各个具体部队的人事部门和首长凭自己的理解一件件处理,法律和制度不可能完美的解决每件事,但是总比没有依据强。
战场上一个士兵,面对的就是自己几十米的阵地,能看见的就是眼前的几群敌人。他怎么能知道进攻者到底有多少?他能体会的不过是敌人火力的强弱,攻击的持续能力。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对整个战局作必败必胜的判断。
再进一步,一个局部必败的战斗,只要能够达到迟滞敌人的目的,哪怕是仅仅几秒钟,就可能带来整个战局的胜利。那么那些参加你所谓必败的战斗的士兵在完成任务前就没有资格放下自己的武器。很多时候,血战到最后一刻甚至就成了对士兵的要求。
鉴于志愿军和美军武器装备上巨大的差别,指挥艺术和士兵的忠勇成了最重要的弥补,所以对抗美援朝战争中士兵献身精神的怎么褒扬都是不过分的,与此同时,对于战场上怯懦而保住性命的人理解的同时,却不能给予任何敬意,因为这与中国人赢得朝战的主要因素背到而驰,同时也是对那些真正战斗到底的士兵的侮辱。
军事指挥员有时候是有权力把士兵派入死地的,只要他确定这样做能换取更大的利益。名将和庸将的差别就在于前者能做出正确判断,后者却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士兵无谓的送死。但对于士兵,他没有权利去判断自己的上级是名将还是庸将,服从命令是基本的要求。
上面这段话,听起来是没有人性,但这就是战争的逻辑,本质上就是违反人性的,如果要指责什么的话,就去指责战争本身好了。
你所说的问题可能在解放战争初期存在,但后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三三制,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打法越来越巧。
到了朝鲜战争,在绝对优势的敌人火力下,更不存在着你所说的什么“就会一个集团冲锋”。要不然怎么可能把美军赶到38线去。
老山前线那拉口子战区211高地是1军在1985年2月11号拔点夺下的阵地,67军1985年5月18日与1军换防后,接守了这个阵地。13天后, 1985年5月31日凌晨5点10分,越军第二军区对立足未稳的67军突然发动“M-1”进攻战斗,对老山战场全线猛烈炮击。密集的炮火准备持续了45分钟。5点55分,越军炮火延伸,越军982团4营兵分两路对211、156、166三个高地实施攻击,同时越军982团5营在140、 142高地实施佯攻。越军在猛烈准确的炮火掩护下以优势的兵员迅速领了211高地的1、2号哨位,在上面坚守的一个班的士兵大部分阵亡;1号哨位的战士李林海被越军俘虏,这是两山轮战中国军队唯一被俘的军人;班长鲍虎民放弃阵地跳崖后在草丛中潜伏7天后溜回了友邻阵地。越军随后在炮火掩护下多次对140、 156、166高地再次发起冲击,直到夜晚9:30分,越军停止进攻。211高地并不大,与越军驻守的227高地接连,整个211上面就仅仅布置三个哨位,换言之,越军成功占领了211高地
当天67军在对昆明军区与总参汇报中说211高地仍在控制中。但时任总参作战部长的隗福临中将表示要亲自去老山检查工作,要67军从211高地叫个战士下来谈话。
67军没办法了,于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
当时的199师师长郑广臣少将(后在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位置上退休)反对冒险出击,认为部队刚接手阵地,对战场情况、地形、敌情都不太熟悉,应该让部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郑广臣说,首战非常重要,不打则已,打则应该必胜,应该在有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首战。郑广臣的意见非但没有采纳,反而还被67军参谋长粟戎生指责为“畏战”、“动摇”。粟戎生到军长面前告了师长的状。军长一气之下,解除了郑广臣的指挥权,让粟戎生越过199师师机关,直接带军部机关组织 199师595团进行反击。
还有个题外话,粟戎生本来是新提拔才一年的200师师长,战前靠疏通高层就火线提拔当上了67军的参谋长,他的镀金之旅也成了199师官兵的悲情之旅。67军惨败后粟戎生在军参谋长位置上了窝了五年,1990年被平调总参军务部副部长赋闲。
“杨家将”倒台后楚青托粟裕大将的老下级军委张副主席,把粟戎生提拔到他父亲的老部队24军任军长。1997年11月又被提拔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机关、内务、外事活动)。1999年当了十一年少将后晋升中将军衔。据说“粟戎生同志在工作中结合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余项。粟戎生同志还是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1985年6月1日,67军由粟戎生组织595团1营在255高地集结伺机向211高地进行反冲击,副营长王朝栋负责一线指挥。凌晨,在倾盆大雨的掩护下第一突击队在的带领下向211出击,与此同时,在一连二排长王忠远带领下的第二突击队从908高地上向 211高地出击。为避免过大的伤亡,采用“添油战术”按照先共产党员、班长、共青团员的顺序先后组成战斗小组分别出击,二个突击队通过一片凹地直扑向 211高地的1、2号哨位。与此同时,211高地上的越军发现我军的突击队,于是战斗在一瞬间就打响了。居高临下的越军立即向我投弹扫射,密集的子弹象倾盆大雨瞬间而至,同时呼唤炮火对我冲击路段进行火力封锁,我方的炮火也向211高地作压制性炮击。
在255、 211高地上面,双方的炮火打成一团,弹雨横飞。在这段泥泞的冲击路上,有两个副班长先后被击中当场牺牲,在211山脚下的一块5米高的大石下,10余名突击队员牺牲在那里,鲜血与雨水混杂在一片泥泞中,逐渐僵硬的尸体任凭雨水的冲刷。这块大石与我军固守的211高地3号哨位仅15米,剩余的突击队重整后从3号哨位向1、2号哨位出击。在211高地和越军227阵地的接合部,双方又打成一团。在一轮惨烈的战斗后,1、2号哨位相继被收复,在227上面的越军立即进行了增援。随即,刚占领211高地1、2号哨的我突击队就被越军包围。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突击分队被压了下来。幸存的8名突击队员退到3号哨位,8个人中还有5名伤员。越军的炮火极为猛烈,从255通往211的道路被完全封锁,增援部队上不去,上面的8名突击队员也下不来,在211高地3号阵地硬挺的几天后,5名突击队伤员先后死去。在其后的战斗中,越军在1号哨位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吊起我方阵亡军人的尸体示威。事后查明,被吊起的阵亡者为 595团1连的副连长贾柯。越军的行动激起了我方指挥员的怒火!于是,前一批突击队倒下了,后一批突击队接着上,反反复复67军前指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地向211高地冲击。
在861 电台里,不断听到我方突击队呼喊占领了1号、2号哨位,但其后这些冲上去的突击队大部分不是牺牲就是身负重伤。这时候,双方的炮火都覆盖到255、211 高地上,伴随着炮弹的撕裂声是我冲出去的突击队一批接着一批地倒下,炮火实在太猛烈了,而211高地上的越军也占有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许多发起冲击的突击队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就在满天弹雨中倒下,3连组织3个突击队向上冲,到次日下来,只剩下2个人。为保证在总参作战部隗福临部长到来前夺下211高地,直到最后时刻,前来增援的部队中595团三位副营长在67军参谋长“不惜一切代价收复211高地,三位副总理在中南海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的命令下带着最后的通讯员冲上山顶……
从6.2到6.11,十天的战斗中双方的炮火太猛烈了,我方的突击队员根本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而前指的指挥员还要持续地派突击队上。在根本就不可能夺回211高地的情况下,67军还是投入了大量的兵员和弹药对211进行不惜任何代价的反复争夺。战斗中,由于越军猛烈炮火的封锁,我方阵亡人员尸体无法抢回,尸横遍野的情景极为凄惨。67军前指下达死命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为此199师还进行了几次掩护性的攻击。在11天的战斗中, 67军199师595团损失惨重:2个营被越军打垮,团连建制完全被打乱,为了增援595团,作为师预备队的597团3连也在毫无胜利希望的冲击中损失惨重。120多名突击队员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11高地上,轻重伤员不计其数,在211高地附近的大小数百个山洞石隙中到处都有我方突击队的伤员,只是当时我方并不知道他们还在坚持还在等着我们的医生去抢救。这次战斗后能自己撤回出发阵地的突击队员不到十分之一……整个595团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无法再执行作战任务,被调离前线休整。为接替595团,济南军区在山东紧急组建了598团(三个营分别来自598团、599团、600团、团属炮兵连来自76师)接替595团。
从地形上看,211高地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但因为211高地是67军从1军手中接过来的,67军首长就认为不能丢失,将大量的有生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送入越军的炮火中,6.11之所以惨败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67军199师595团在211高地失利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全军一片哗然!然而对那次战斗中阵亡的 595团人员来说,遗憾不仅如此,在这些在身前已经为国尽忠的官兵中,大部分人身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荣誉。在济南军区轮战部队近百位被授予一二级英模和荣立一等功的烈士名单中,除了贾柯外,鲜见在6.11战斗中阵亡的595团官兵名字。
199 师全师上下对67军军首长极其愤怒,一大批干部战士联名告状,告到军委总部,指责军参谋长不听部队的意见,纸上谈兵,造成部队首战的严重失利。总部先后派总参军训部长石侠等人前往调查。调查后肯定了并非199师领导惧战,而是当时军首长不能正确的判断敌情我情,越级指挥,失利后又把责任推给师里是不对的,对67军提出了严厉批评。粟也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带着军机关的人撤回了军部。199师师长郑广臣恢复了指挥权,以后的战斗就由199师师部组织指挥了。
郑广臣组织199师开始熟悉战场、熟悉当面越军战斗特点,整理部队,开展针对性训练。一直到三个月后的9月8日,199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17个人组成的突击队发起白昼奇袭,于上午十点沿3号哨位左上方一段悬崖下爬上越军占领的2号哨位,以两人轻伤的代价全歼211高地7名越军。其后越军报复性炮击,造成副连长原明左眼受伤失明,突击队两名班长受伤后在送往救护所的途中牺牲。
67军因为5.31惨败还搞出一个十年对越战争绝无仅有的事来。一个在211高地幸存下来的枣庄籍战士,早饭时进入军指挥所的饭堂向粟戎生开枪。粟躲得快藏在了餐桌下面,没有受伤。粟的警卫员却被打死了,67军军长张志坚肩胛骨贯通伤,当场还打伤10 多名官兵。整个场面大乱,都以为是越南方面的特工队摸上来了钻进前指偷袭,几天后都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而这名战士从现场全身而退,几天后才在军指挥所后面的水窖里发现了他自杀了,还抱着冲锋枪,由于时间长人已经炮得发了,很臭很臭。67军又一次被全军通报。
事发后中央军委、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以及济南军区纷纷派要员来67军前指调查事故原因,张志坚在医院接受调查时哭着说:我没有想到自己的战士会拿枪打自己的军长!
来源应该是燃烧的血论坛参战老兵的回忆,大致应该准确。
80年代末军训的时候,带我们的部队正好是一军轮战下来的,吹牛的时候也提起过这位被俘战士的事情,我们连长(部队指导员)说:“白发了光荣弹,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枪毙了他也省得给部队丢脸。”我当时身上汗毛就立了起来。我想,我对“要求”战士战死的反感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战斗实际伤亡300人,燃烧的血有老兵的亲身回忆,不过确实打得不怎么样
我也在想,在那种时候我一心想的一定是如何完成任务,根本无法分神去想自己是否已经尽力了,是否可以放弃了。
还有就是对战友的责任。看着别人去送死和看着别人受死是两码事。
有的人天生不适合当兵,及早送下战场于人于己都有好处。好像在哪里见过,说朝鲜战场上也有因心理问题送往后方治疗的。
而且这种事情,用不着你去想的,
随着事情的发展, 念头自然而
然就会冒出来,和求生一样,这是人的本能,
当然也有根本不容你反应的场合
...
其实这和军人的荣誉感并不矛盾,讲究"duty, honor, country"的美军西点军校,
军人守则中写着如下的条文.
不怕牺牲, 也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不要求士兵做无意义的牺牲,
这是不是更理性的选择和更合理的要求呢?
-----------------
1. I am an American, fighting in the forces which guard my country and our way of life. I am prepared to give my life in their defence.
2. I will never surrender of my own free will. If in command, I will never surrender the members of my command while they still have the means to resist.
3. If captured I will continue to resist by all means available. I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escape and aid others to escape. I will accept neither parole nor special favors from the enemy.
4. If I become a prisoner of war, I will keep faith with my fellow prisoners. I will give no information or take part in any action which may be harmful to my comrades. If I am senior I will take command. If not I will obey the lawful orders of those appointed over me and back them up in every way.
5. When questioned, should I become a prisoner of war, I am required to give name, rank, service number and date birth. I will evade answering further questions to the utmost of my ability. I will make no oral or written statements disloyal to my country and allies or harmful to their cause.
6.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I am an American fighting for freedom, responsible for my actions, and dedicated to the principles which made my country free. I will trust in my government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那时候的人还是想不开,对故土看的很重。要是现在发生朝鲜战争,在哪不是当中国人啊,呵呵....
楼主也别看不起人家胆小,你胆大一个人去广州火车站抓个小偷试试,看围上七八个人时自己是否还这么勇敢
你叔叔十六岁就不怕死我信,但他是排长不可能是刚入伍的吧,人都有个从怕到不怕的过程,有人经历一场战斗就象开了,有人要几年。但不要嘲笑别人胆小。
哪个士兵和军官能够说出自己的作用与战斗乃至战争全局的关系呢?
人生百年莫不有一死,一个好的军人只求死得其所罢了,是否有价值有意义,非我等宜知,留待后人评述吧。
历史上也有些人,不愿轻易就死,“欲待异日有所为耳”,也是大丈夫的行为,但是确实要承受当时世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和寂寞,但这也是自己的选择。人自然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想要获得好名声,自然要付出代价的,正如苏荃对韦小宝说的,你又想当大英雄又想摸粉头听十八摸,这大英雄也太容易了吧。
当然,我再重复一遍,我是主张宽容的对待那些没有通过考验的人的,即便不是勇士,只要不是罪人,也应该获得普通人的尊严和权利。
MS军部一炊事兵,比较懒散,犯了点纪律,被军官痛骂,并威胁将之送到前沿阵地,小山东一时糊涂,拿枪扫射军首长。
《兄弟连》第三集里的布洛依,在卡灵顿一战中战胜了恐惧和懦弱,最终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试问如果卡灵顿一战E连全连尽墨,就剩下一枪未发做了俘虏的布洛依,半个世纪后,布洛依有没有脸到卡灵顿纪念壮烈牺牲的兄弟,并对着镜头大谈“阵地上全是火,出去就是死”?
德高山战斗中被俘的这位66军老兵是开第一枪之前的布洛依,躲在防炮洞里被敌人的炮火吓破了胆。但老兵在战俘营里和布洛依一样走出了懦弱,只是太晚了,太晚了……
他的下半生,自己的痛苦,家人的痛苦,还真的生不如死,我猜想他肯定无数次梦回德高山,后悔自己没有战死。
一次伤亡300人的战斗,被渲染成怎么怎么样,还和一些不相干的事搅在一起。某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