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信仰怎么产生的呢? -- 不爱吱声

共:💬114 🌺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第二点,关于生物学机制

不爱说的关于设计实验来验证,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谈何容易,现在的脑域功能的研究,其根本的研究方式只有两个。一个就是研究病理,从19世纪后期以来,因为外科手术的发达,脑手术不再成为一个禁区。许多脑外伤的患者都生存了下来,也有很多的脑功能的来源是来自中风病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生理或者心理的异常,这些异常与这些患者死后的脑解剖结合起来,逐步开始揭开了脑域的功能。第二个研究手段就是活体的CT,或者多普勒成像、热成像等技术,来研究正常人的大脑在各种活动中的活动范围和趋势。

第一种手段,说白了就是去碰,如果碰到了以前没有见到的一种新性情或者新缺陷,结合缺损部位,就有可能大体的定位。这里说的是大体。因为所有的损伤不会是单一的狭小区域,而是若干个相连的区域,只能够根据有类似的病人和类似的缺陷来大体推测。

第二种研究手段只不过是近20年来才逐渐发展出来的。其最主要的缺点一是分辨率太低,虽然比上面的那些略有提高,但也是高的有限。二是为了有重复性,属于个体所独有的反应一般都会被排除在外。因此,很多复杂的机制研究,或者牵扯到信仰这类东西的研究,根本无法开展下去。

动物模型在很多疾病和功能研究中是强有力的一个手段,但是在研究人类感情、信仰、等思维活动中,却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缺乏有效的指标。

关于大脑的复杂性,妖道简单地举一个例子。以小鼠的外激素为例,大家知道外激素可以刺激雌雄小鼠进入性反应,并产生转变性周期等复杂反应。外激素的作用位置,已经知道是在脑下垂体和海马体的中下部。但是,在这个区域,有众多的神经细胞体组成的灰质结构,就数目而言,在这不到一立方厘米的地方,有几百个灰质结构体。这些灰质结构,彼此互相纠结联系,形成复杂的通路。但同时各自又调控着复杂的信号通路和反应。

如果说要在这个狭小的空间追寻控制信仰的具体结构体,就好比方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去中国找一个不知道在什么城市里,不知道叫什么花园里面的一个小区内部的一个会做评弹的小鼓的老艺人。

家园 关于大脑和思维

我所知道的,是在一年前的前沿,现在或许有了更新的进展了吧。

很多研究暗示,同时很多脑科研工作者也相信,大脑的连接并不是无数的无序的存在。而是有着许多固定的反应路线。正如人类和黑猩猩有着大多数相同的表情一样,人类之间情感也是非常相似的,(只可惜雌雄间的差异要远大于同类种族间的差异)。所以,很多人认为,我们有很多反应,是在发育的过程中被我们的基因密码所规定下来的。只不过,这些反应中,需要必要的条件来激活。正如年轻时作了错事,感到热血涌上脸庞,或者闻到玫瑰花的味道感到温馨浪漫,或者闻到腐败的气息感到恶心等等。或许有些人一辈子没有闻到过熏衣草的味道,倒是不妨碍他们任何时候第一次闻到的时候,感到温暖和平静。这些通路就在那里,就好像地下室的灯开关,只要是你能够找到它,按一下就会亮。

同理,人类的很多思维方式和逻辑顺序也是这么被规定下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同意那五大公理,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那么被设计制造的,就好像被灌输了两大原则的机器人一样。

但是同时,我们的大脑硬件,并不是象机器人一样,被模具灌注出来的,我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尽管我们的基础构架都是一样的,但是当我们不断的在后期进行修整,我们接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差别很大。

很难说我们的信仰是属于底层的基本构架建筑还是在构架建筑上面的修正建筑。尽管如同不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个性,人的信仰方式和坚定程度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们依然不清楚这些差异是由于原本的构建基础还是由于后期的修饰。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们人类之间的基因控制的差异恐怕要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不过,我们也就与可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这个信仰的问题。如果是后者,那么除非像我提到过的那个疯狂的研究计划,我们是没有机会和可能来明白信仰的根源的。

附录:疯狂的人类研究计划。

随机选取全美或者全世界的有条件的一百万新生儿,说服其父母参与该计划。

每个儿童获得其以及其父母的全基因序列,甚至所有的兄弟姐妹的基因序列。

然后纪录每个儿童的成长纪录,每月查体,进行智力测验,体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以及所有能够想得到的测验,(当然包括所有的情感方面的测验),直到年老去世。

纪录每一个儿童的所有疾病的病史,所有的受教育纪录,(包括学前班)大的感情事件纪录,大的生活事件。每个人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心理学实验。

诸如此类的所有能够想到的实验。

这样,我们就有着一个理论上无懈可击的大样本,我们可以追踪所有的遗传学疾病(理论上),所有的与遗传有关的身体发育、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纪录。

然后,可以在这个大样本里面,学习任何我们所想的思维、信仰、体力、智力、对于各种疾病的反应以及你能够所想到的能够做得出来的研究。

欠缺的条件,thousands billions US $;足够的科学家;合适的研究方向;……

家园 我的看法是需要心理学上的解释,不是大众字典或百科。
家园 答楼下宗教脑区之问,最新研究否认了独特的‘上帝点’的存在

今年八月公布的研究结果:

Beauregard, M. & Paquette, V. "Neural correlates of a mystical experience in Carmelite nuns" Neuroscience Letters, 405. 186 - 190 (2006)

面向公众的介绍文章,如:

外链出处

BBC,CBS,Nature 对此也都有报道。

BBC:“Doubt cast over brain 'God spot' There is no single "God spot" in the brain, Canadian scientists say.”

外链出处

CBS:“The nuns' brain scans didn't show any particular "God spot" of brain activity.” 外链出处

原先,对于人脑可能有“God spot”的推测是由加大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组的一项发现所引发的. 他们发现:患颞叶癫痫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宗教幻觉。加拿大Laurentian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Michael Persinger于是尝试对受试者的颞叶施以人工刺激,看这是否能触发宗教状态。他发现这确实能造成“宗教体验”. 这就是"宗教脑区"一词的由来.

见2003年BBC的报导:

外链出处

----------

衲按: 和楼下的[none空空]一样, 几年前我也读过这方面的报道,但没有留心记下reference. 现在既然有人问起, 便做Google搜寻. Hint hint: 开始尝试 {Brain region religion} 等词都没有找到有用的结果, 这时就得换关键字再搜,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脑筋应该活一点. 但到底应该用什么关键字呢? 好好想想... 终于想到God spot. 问题遂迎刃而解.

家园 ft. nature的是日本的nature digest

学校都看不了

家园 条件反射根本不是预测,是快速套用既有的行为模式

比如说“条件反射机制”就是低级水平的“预测”,比如说动物在遇到强敌的时候有时候会选择危吓抵抗策略,另一些时候会选择逃跑,这些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判断后预测对手的反应再作出决策的。

你见到老虎,认定它吃饱了,散步般离开,才是“预测对手的反应再作出决策”。

我见到老虎,撒丫子快跑,是条件反射;跑了一半,想起老虎不会爬树,去找树爬,也是预测对手的反应再作出决策。

这样说太复杂了,更简单的例子是:手指被针扎到,会快速缩开,是条件反射;信仰针灸的人,手指上扎针灸不会缩开,是决策。

家园 搞到Nature报导的全文啦! 见此: (和八旬翁一样

我的学校也看不了Nature News. 大怒!)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终还是把这篇文章搞到手了. 衲子的情报机构岂是吃干饭的?

-------------------

Nuns Go Under the Brain Scanner

Imaging study shows that godly experiences trigger a network within the brain.

By Helen Pearson

Neuroscientists have identified a network of brain regions activated when nuns feel that they are at one with God. Artificially stimulating the brain in this way, they say, might allow people to have mystical experiences without believing in God themselves.

Lead author Mario Beauregard at the University of Montreal, Canada, says that he wanted to know what was going on in the brain during spiritual, mystical or religious episodes because of hi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During such moments, people feel that they are in union with God and feel peace, joy and love.

Beauregard and his colleague Vincent Paquette recruited 15 nuns from Carmelite monasteries, slid them into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machine and asked them to fully relive the most mystical moment in their lives. They didn't scan the subjects when actually praying, because the nuns told the researchers that they could not connect with God at will.

As a comparison, the nuns also relived an experience in which they felt at union with another person.

Light up my life

The researchers found a collection of brain areas that were more active during the recollected mystical experience than the emotional one, they report in Neuroscience Letters1. The caudate nucleus, for exampl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feelings such as happiness and bliss, appeared more active during the mystical memories.

The team also saw particular activity in regions thought to integrate physical feelings from the rest of the body, which perhaps explains the perception that the nuns had become one with God and their surroundings. They also found an increase in certain types of electric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deep sleep and meditation.

Earlier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such experiences might originate in one specific part of the brain. Work with epileptic patients who are intensely religious has suggested that the temporal cortex, dubbed the 'God spot' or 'God module', could b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religious feeling. There has been controversy over experiments suggesting that stimulating the temporal lobes can induce spiritual experiences.

The new study also found activation in the temporal cortex, one of many regions that were involved. Beauregard says that this is what might be expected of a complicated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xperience.

It is possible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vious and current experiments might account for the differing results. For example, the new study analysed memories of mystical experiences rather than the actual moment.

The God switch

Beauregard says that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use machines to mimic the type of brain activation the nuns experienced, and he wants to test whether this is possible. "It's feasible to bring people into such a state where the brain is receptive to such experiences." This might be used to mimic the health effects that some studies have linked to religion, he suggests.

Many theologians and people with religious beliefs would be opposed to such an idea because it suggests that religion can be reduced to a set of neurological events, says Richard Sloan, professor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and an authority on religion and medicin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in New York.

"I don't know what useful information can be gleaned from this study," Sloan says. "Just because we have an advanced diagnostic technique doesn't mean we should use it on anything that comes to mind," he says.

Beauregard says that neuroscientists are keen to explore the brain activity that underlies spiritual experiences because such experienc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ll cultures. The study cost US$100,000 and was funded by the 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 an organization that pays for research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家园 也不是纯粹的贝耶斯推断,人的思维既理性又感性
家园 上帝点不存在,但佛点应该是存在的

理论上应该在管长毛发的脑区旁边。据俺观察,秃瓢信佛的很多,嘿嘿

家园 更多神经生理与宗教体验相关的资料:致幻剂LSD的研究

In the 1950s, while conducting research into the beliefs of LSD as a psychotherapeutic tool, Stanislav Grof had one female patient who suddenly became convinced she had assumed the identity of a female of a species of prehistoric reptile. During the course of her hallucination, she not only gave a richly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what it felt like to be encapsuled in such a form, but noted that the portion of the male of the species's anatomy was a patch of colored scales on the side of its head. What was startling to Grof was that although the woman had no prior knowledge about such things, a conversation with a zoologist later confirmed that in certain species of reptiles colored areas on the head do indee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triggers of sexual arousal. The woman's experience was not unique. During the course of his research, Grof encountered examples of patients regressing and identifying with virtually every species on the evolutionary tree (research findings which helped influence the man-into-ape scene in the movie Altered States). Moreover, he found that such experiences frequently contained obscure zoological details which turned out to be accurate.

Regressions into the animal kingdom were not the only puzzling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Grof encountered. He also had patients who appeared to tap into some sort of collective or racial unconscious. Individuals with little or no education suddenly gave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Zoroastrian funerary practices and scenes from Hindu mythology. In other categories of experience, individuals gave persuasive accounts of out-of-body journeys, of precognitive glimpses of the future, of regressions into apparent past-life incarnations.

In later research, Grof found the same range of phenomena manifested in therapy sessions which did not involve the use of drugs. Because the common element in such experiences appeared to be the transcending of an individual's consciousness beyond the usual boundaries of ego and/or limitations of space and time, Grof called such manifestations "trans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in the late '60s he helped found a branch of psychology called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devoted entirely to their study.

Although Grof's newly founded Association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garnered a rapidly growing group of like-minded professionals and has become a respected branch of psychology, for years neither Grof or any of his colleagues were able to offer a mechanism for explaining the bizarre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they were witnessing. But that has changed with the advent of the holographic paradigm.

As Grof recently noted, if the mind is actually part of a continuum, a labyrinth that is connected not only to every other mind that exists or has existed, but to every atom, organism, and region in the vastness of space and time itself, the fact that it is able to occasionally make forays into the labyrinth and have transpersonal experiences no longer seems so strange.

在这儿有些后续的讨论:

外链出处

Stanislav Grof 的 wiki 链接:

外链出处

-----------

致幻剂LSD会造成幻觉(那是致幻剂的定义),因为它能干扰大脑的神经化学。问题是:这幻觉似乎并不是纯粹主观的幻觉,而似乎是对于某种现实(例如:史前爬行动物【1】)的忠实的体现。这暗示人的大脑更象一个信息的收发机,而非终极的制造者。

亲自主持了三千多个LSD的治疗谈话(每例至少持续5小时),并研究了两千多例他的同事所做的访谈记录,Grof 坚信此事非同寻常。“经过多年的困惑和思想斗争,我终于作出结论:LSD研究数据表明,现有的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甚至可能整个科学的观念都迫切地需要作出重大的调整,” 他接着说道: “现在我心中毫无疑问,我们目前对宇宙、对现实世界之特性、尤其对人类的理解是肤浅、不正确、和不完整的。” 【2】

【1】更多超常的、获得验证的案例 见: Stanislav Grof, The Adventure of Self-Discovery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8), p. 108-9.

【2】Stanislav Grof, Beyond the Brain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5), p. 31.

关键词(Tags): #LSD
家园 赞衲子!我就是不记得God spot这名词,所以我不搜

我就只提示出来,

果然就有衲子这些更专业些的人士出来搜索了。

赞一个!

家园 有些人大脑的宗教区比较敏感, 教会一宣传, 就比较容易信

有些人大脑的宗教区比较敏感, 教会一宣传, 就比较容易相信.

记得Discovery Channel上介绍有个病历, 宗教区太过敏感, 总能不停地幻觉到上帝, 天使之类的东西.

连看到河流山川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 惊叹造物主的伟大.

家园 转个华人发挥写作的:对大脑宗教区的重要科学发现震惊世界

《成金骏谈宗教信仰》

对大脑宗教区的重要科学发现震惊世界

自90年代以来,美国等国家的一些神经脑外科研究中心成功地巩固并且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近代的临床脑外科、细胞生物学、人体剖学的研究成果,加上最新的大脑及内脏扫描的新技术电磁共振成像扫描(MRI)和电子发射摄影(PET)的普及应用,研究人员可以对大脑各个分区的血流及兴奋状态进行细致的跟踪记录。并且在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更加精确和细致的定位。这一轮新试验结果给医学和科学界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的神经生理学教授拉马迁传博士(Ramachandran)为首,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劳伦迁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的心理学博士普新格(Persinger)一同成功地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上为“上帝及超自然的感知区”定位(以下简称“宗教区”)。此区位于大脑皮层的颞叶(Temporal Lobe)内,颞叶为听觉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所在地。此区在临床手术或用电磁组合刺激下会使受试者感受到归依自然并与宇宙真理融为一体的超自然感觉。根据不同的刺激源或者各个受试者不同社会生活环境及个人经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版本的超自然感受,如西方人会与感受到上帝的光环,而东方人则多感受到佛法和道法。有过此经历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深深得道得法,有如脱胎换骨一般,人生好像又从一个更加有意义的起点重新出发。这种强烈的感觉还会稍微减少其它一些人的正常生理需要的额度。感知者的性需要、食欲、对子女的关心程度等等都会有所下降。

此外感知者还会成日梦想去同化周围更多的人以分享这一体验。当一群感知者聚集到一起的时候则会产生一种分享真理并且超凡脱俗的共鸣,相互之间则很容易达到一种高度信任的亲密同志关系。普新格博士实验室的电磁组合刺激对初试者的“宗教区”激发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所有受试者包括一些事先选拔的无神论者均声称有这种奇妙感觉。这一发现对震撼了整个西方科学及宗教理论界,目前学术界正在考虑新建一门叫做神经宗教学(Neurotheology)的学科。 原来西方国民的良好素质和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以及所取得的一切经济、商业成就竟然是宗教提升国民心性和灵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发现的可靠性,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经典的脑外科临床例子叫做“幽灵肢体”(Phantom Limb)。“幽灵肢体”是几乎所有截肢病人都能体验到的一种奇特感觉。病人在截肢几个月后仍然可以感觉到自己被截去的手或者脚。有些病人还会感到被截去肢体的强烈发痒发痛。既然肢体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还能够有如此清晰的感觉到呢?原来人体的各个肢体的神经在汇融进入大脑后都分别将信息传送到各自对应的大脑皮层分区。笔者相信国内上过医学院课程的朋友一定见过一幅大脑皮层分区图,图上画有手、脚、鼻、眼等各个在大脑皮层上的对应位置。对肢体的神经信息处理分区位于大脑的顶叶(Parietal Lobe)内。分区内的神经元的任务是接收来自肢体的信息然后将信息传递到大脑更高一层的意识中心,从而使人感到肢体的存在。在突然丧失肢体情况下,这些分区神经元便失去了一直源源不断的神经信息输入。可是分区神经元在没有输入信息的情况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所事事,但仍然可以向高层的意识中心发送一些混乱的信息。而高层的意识中心则仍然会认为来自此区的信息是关于某个肢体的。这就是截肢病人感受到“幽灵肢体”的根本原因。绝大多数大脑内对应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大脑皮层区域自上世纪初开始就已经被逐渐确认。更高一层的大脑皮层对应区域如恐惧区、快乐区、爱和情感区等等也已经于近期被确认。各个区在被神经刺激或人工刺激下则会给人以相应的感觉。如医生的手术刀不小心碰及到恐惧区,在手术中的脑外科病人在麻醉的情况下就会感到恐惧。而大脑“宗教区”的发现则是现代脑科学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除了临床试验方法可以激发大脑“宗教区”以外,到底是不是还有其它办法也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呢?回答是肯定的。普新格博士指出还有很多其它类似条件反射的办法能够激发“宗教区”。如集体吟诵经文、集体打座练功、地球电磁场急剧变化、极度饥饿或极度失眠、血糖急剧变化、一些药物刺激等。这些方法如果被一小部分人有意或无意中掌握的话,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庞大的宗教组织则不再是梦想。在拉马迁传博士和普新格博士的新发现的帮助下,欧美一些社会宗教专家已经成功地解译了自古以来一些宗教组织迅速发展壮大秘密。科学家们分析了一些著名宗教是如何利用了一些集体吟诵、集体祈祷、绝食和药物等组合式的条件反射手段转化大量人群的秘密,同时每个宗教对会员均有一个道德准则,如要与人为善、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等等,这些准则均有利于巩固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各个宗教使用的方法组合虽然不同,但是这些方法的本质却是基本相同的。而能够理解并且运用这些秘密方法的极少数个人自然就成为至高无上的精神领袖,成为上帝和宇宙真理的使者,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千万人虔诚聆听其教诲,按教义行为。从社会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正如牛顿会突然遐想为什么苹果会向下坠落一样,每个时代都会有极少数的个人无意中发现如何激发“宗教区”的秘密并且成功运用。

  大家不禁要问,那为什么大脑会有这么一个“宗教区”呢?拉马迁传博士解释说:此区是自原始社会人类进化的产物。在原始时代,人类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生存艰难,人的寿命很短并且死亡率很高。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在生存的压力下需要能够凝聚一切可能的力量来改善生存环境。而共同崇拜一个神则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部落内的人群统一意识并建立共同目标同时减少部落内的互相残杀。“宗教区”正是原始时代为了生存而进化的人体生物器官。能够成功进化的部落便会强大并击败淘汰其它部落,然后使用一些条件反射的方法来转化俘虏的“宗教区”从而使自己的部落更加强大。随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政治法制逐渐完善,人类的生产力和驾驭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似乎可以不再依靠“宗教区”的作用,其实情况恰好相反,“宗教区”永远存在并潜伏每一个人的大脑内,现代社会尤其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宗教区”作用更加重要,影响力更加巨大,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家庭的维护极为重要,更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必不可少的工具。西方、日本、以色列、欧洲等国家强大的秘密正在这里。

  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格局:虽然共同信仰一个神不再是维持生存的必须,但是每一个人的大脑内仍然保留着一块共同信仰一个神的硬件基础。这些理论在拉马迁传博士的著作《上帝与大脑颞叶 》(《God and the Temporal Lobes of the Brain》)中均有更加详细的陈述。拉马迁传博士及普新格博士的发现自1993年以来不断被新的临床及理论试验反复巩固证实,这无疑是现代科学对有神论能够撇开哲学争论而存在必要的最强力支持。相反,如果一个人长期坚持无神论,则人脑的“宗教区”必然发生器官机能退化,最终必然沦为唯物拜金主义,各自为个体私利而倾扎,难以形成或持久坚持团结合作。纯哲学思想和道德说教如果不借助“宗教区”的同步开发利用,就无法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甘愿受控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Tags): #大脑宗教区
家园 全文还是比较搞笑的:成金骏谈宗教信仰

给大家个连接看。

不直接发全文了。免得麻烦。

http://www.6b.cn/zn/PRINTLR.ASP?ID=6562

家园 再来篇趣文:从犯罪学的视角看有神论(武汉党报刊载的)

从犯罪学的视角看有神论

2004-04-22 11:29:37 来源: 长江日报文章

作者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干朝端

  从犯罪学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宗教及其对宗教的信仰可以抑制犯罪的发生。不管哪个宗教,在其基本教义里,都包含着对犯罪的谴责和禁止。宗教作为道德的重要支柱,有时作为道德的重要渊源,都离不开惩恶扬善的内容。不同宗教的道德戒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反映了宗教的道德戒律同整个人类的道德信条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有宗教信仰的人群相对无宗教信仰的人群其犯罪率的发生比较有明显统计学上的意义。我国犯罪学家在我国农村也曾做过一些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同国外的类似研究结果相同。从控制社会,抑制犯罪的角度说,宗教及其有神论,从道德的作用、信仰的作用出发来达到抑制犯罪的效果;从统治方法,治理方法的作用出发来实现治理百姓,抑制犯罪的效果。宗教和有神论这两个层次的作用都值得犯罪学家认真研究。

  返观我国当今社会,能够起到抑制犯罪发生的上述两种手段和方法都已基本不存在了。不仅上述两种手段和方法不复存在,其他的可以抑制犯罪发生的道德价值体系也在动摇。王蒙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过当今中国的道德体系,比如历代儒家的系统,儒道互补的系统,中国民间社会的道德系统等。“五四”以来还引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基督教信仰体系,由农民革命而来的“延安精神”等价值体系。然而中国的悲剧在于这些道德体系都被批得一塌糊涂。拼命宣布别人都是魔鬼,先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接着批苏联的那一套,接着也宣布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是错误的。这样一来,我们精神上能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就越来越少。而一个价值体系本身内部又互相斗来斗去。沿这条路互相批判、斗争,最后变得精神上越来越荒芜,变成精神废墟。以上言论,非常直观地描述了中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实景。中国民间社会的道德系统经过解放以来特别是文革的“破四旧”的历次冲击,除了偏远地区偶有例外,几乎被摧毁殆尽。各种宗教如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虽已恢复活动,但其活动方式、活跃程度及所起作用已大不同前;新儒家的复兴更为遥远。社会上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道德真空,出现了价值失范、信仰丧失、道德沦丧的现象。犯罪率也居高不下。在这样一种局面下,我们不能不现实地衡量和评估一下宗教在抑制犯罪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既然宗教确实能起到控制社会,抑制犯罪的作用;既然目前我国新道德的建设任重道远,一时还无法发挥更为有力的作用,那么,在宪法的框架内,我们应注意发挥宗教的作用,让宗教道德影响力有所增强,以应对犯罪的增长。

  这里就有一个宗教及其有神论的活动空间问题。首先是一个信仰的生存空间问题。

  任何宗教都是持有神论信仰的。他们信仰各种神灵。有神论是宗教教义的核心内容,是各种宗教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的三大宗教目前在政治上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控制利用,自主办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教爱国,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我国宪法规定了信仰的自由。从文本上来理解,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既有主张有神论的自由,也有主张无神论的自由。但实际上,在我们的宣传中是只有主张无神论的文章,没有主张有神论的阵地,一边倒的。这种状况不利于发挥宗教对国家建设的积极性的一面。宗教所具有的净化道德、压制犯罪的作用也无从发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并不是主张放弃无神论的信仰,也不是主张有神论宣传占据主流阵地,而是提议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无神论宣传的谦抑原则的可行性问题。

  所谓谦抑是指缩减或者压缩,所谓谦抑原则是指在缩减或者压缩思想指导下的适度淡化原则。谦抑原则是借用刑法学的一个概念。在刑法学里,谦抑性是指刑法的补充性,刑法的不完整性,刑法的宽容性。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这一种信仰在国家的大力推行下,各种传媒的大力宣传下,自然会挤压有神论的生存空间。问题是,国家干预信仰问题的程度应如何把握。是适当地、适度地干预,还是无限制过度地干预?对有神论的挤压我们不主张“无为沉默”,也不主张过度干预,对无神论主张采取一种谦抑原则应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当然,我们在把握无神论宣传的适度性时,要注意把握和辨析“迷信”、“愚昧”、“道德”、以及“政治”同有神论的关联。总体而言,在中国的宗教服从世俗的政权,遵守宪法,不受外来势力的控制和影响情况下,从政治角度来衡量,对无神论宣传采取谦抑原则,利多而弊少。

关键词(Tags): #犯罪学#有神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