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唐诗乱弹]遥望那个风流的渊薮(连载) -- 夏翁

共:💬108 🌺2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38、李涉:遇到了有文化的好贼

  (代表作)听歌

  飒飒先飞梁上尘,朱唇不动翠眉颦。

  愿得春风吹更远,直教愁杀满城人。

  

  今天要介绍的李涉,在唐代数以千计的诗人中实在属于寂寂无名之辈,尽管他身后留有一百多首诗。不过,蛀书初读他的《牧童词》,勾起了对自己以前放牛生涯的回忆,所以还是写一下吧。《牧童词》曰:“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读罢这首诗,有过放牛经历的同志肯定都会会心一笑。这首诗里描绘的牧童憨态可掬,腰间插上几枝蒿竿子,小胸脯一挺,自信心爆棚,就以为自己是李广了,老虎来了也不怕。是啊,有谁儿时没有做过这样稚气的侠客梦呢?与吴作人、张大千、李可染和黄永玉等老先生的《牧牛图》中的主人公相比,这个傻乎乎的小家伙似乎更逗人喜爱。

  李涉,洛阳人,生平不详。李涉家兄弟五个,全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年轻的时候,李涉与弟弟李渤一同在庐山五老峰南麓隐居读书,哥俩养了一头白鹿做宠物,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巨威风。鹿这东东本来就非凡品,何况还是一头基因变异的白鹿呢?相传很多神仙都以鹿作坐骑,比如南极仙翁;李太白学仙,也曾经起过“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念头,不过估计他老人家最后连白鹿长啥样都没见过。您想想,哥俩领着头白鹿东逛西逛的,能不引人注目么?贵妇人喜欢抱条京叭,因为温驯;泰森同志则喜欢牵着老虎溜弯,那叫一个猛呀。但是,跟李涉兄弟比起来,贵妇人和泰森都显得俗不可耐。至于养蛇养蜥蜴养……算了,俺都不稀说你。却说这头白鹿极其乖巧,哥俩在深山里苦读,没有时间去超市购物,什么时候缺纸缺笔缺食物了,便在白鹿的角上挂上一个袋子,将钱与购物清单放在里面,让白鹿跑到星子镇替他们买回来。因了这头标志性的白鹿,人们便把哥俩称作“白鹿先生”,他们也把自己读书的地方取名“白鹿洞”。后人在这儿正式建起一个书院,这便是驰名天下的白鹿洞书院。蛀书上次独游庐山,因为行色匆匆,跑了西边的东林寺,南边的白鹿洞书院就只好割爱了,郁闷至今啊。

  跟李涉兄弟在一起读书的还有崔膺兄弟。这崔膺不是什么好鸟,虽然出身于博陵崔家,却从小就爹不疼、娘不爱的,扔在外公家里养着,跟现在的留守儿童差不多。偏偏这娃儿不听话,外公家的人也不待见,所以就养成了孤僻乖戾的脾性。都是缺乏父爱母爱惹的祸呀。崔膺长大后学到了写文章的本事,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道旁孤儿歌》,骂他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的。就这样一个人,著名美女关盼盼的老公张建封同志还把他当成宝,恭恭敬敬地请到自己统率的军队中做参谋。崔膺在夜里一惊一乍,几声大喊差点把张建封的军队搞崩溃,您想想他的嗓门会有多吓人。将军们气愤至极,要把他抓起来,割他的肉吃,幸亏张司令将他藏起来了。第二天,将军们摆了一桌酒席,席间监军大人操着鸭嗓子对张司令说:“老夫有个不情之请,请你把崔膺那王八羔子交出来治罪。”张建封笑着说:“好的,好的。”过了一会儿,张建封对着监军举杯道:“公公,我也有个请求,请求大家放崔膺一马。”众人大笑,这事儿才不了了之,要不然狂放不羁的小崔还真得光着PP下油锅。

  有崔膺这样的品行不端的狂人做同学,您想李涉哥俩能学到啥好东西?日后李涉犯下不少错误,俺觉得跟崔膺这个不良少年的影响大有关系。史载李涉“性狂险,宰臣恶其为人,久不得用”,真是近墨者黑呀。宪宗元和六年,李涉被任命为试太子通事舍人,“试”的意思是说他本来不够格,先干着,干得好再转正。这年十月,宦官刘希光接受将军孙璹二十万贯钱的贿赂,答应替他向皇帝说情,谋求一个节度使当当。事情被他们的政敌揭发后,刘希光被迫自杀。跟刘希光过从甚密的另一个宦官吐突承璀也被怀疑与刘希光有染,所以各位言官联手上书,参了他一本,将吐突承璀逐出长安,撵到淮南做监军。前面不是说李涉“性狂险”么?现在体现出来了。他想搞一场政治投机。李涉觉得吐突承璀仍然深受皇帝宠信,只是迫于舆论压力才被外放。如果他能通过上书将吐突承璀留在皇帝身边,皇帝与吐突都会对他感激不尽的。于是他赶紧写好奏折,投送到匦院。现在的党政机关门口大多挂着一个用来接受群众意见的小匣子,这个东西搁在唐代就叫做“匦”。匦院,是朝廷为了方便吏民上书而设的机构,由匦使(玄宗时一度改名“献纳使”)负责管理,跟现在的信访部门差不多。当时主管匦院的官员是李太白的老友孔巢父的侄儿孔戣,孔戣很讲原则,看了李涉的上书后,拒不接受。李涉无奈,只好贿赂宦官,直接将上书交到皇帝的手里。孔戣一怒之下参了他一本,说李涉不但居心险恶,而且还越级上访。这个罪名可就大了,于是李涉被放逐到峡州(今湖北宜昌)做司仓参军,这场政治赌博以搭上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告失败。做逐臣的日子那是相当不舒服呀,若干年后他遇赦归来,写了一首《峡石遇赦》:“天网初开释楚囚,残骸已废自知羞。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诗中表现出悔意,似乎要改改过去的脾气了。可是不久以后,他又被贬到峡州夷陵县任县令,原因不明。这次他写了一首《再谪夷陵题长乐寺》:“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比上一首诗流露出更多的出世之意。也难怪,被流放到南方做官,滋味确实不怎么好受。《岳阳别张祜》诗云:“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又曰:“山疟困中闻有赦,死灰不望光阴借。”满纸血泪,觉得生活一点希望都没了,真可谓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约在这时候开始,李涉沉迷于宗教,前面两首谪诗里已经流露出了这个苗头。他不但自己信佛,跟着和尚讲经论道,还把夫人送进庵里做尼姑。《送妻入道》诗曰:“人无回意似波澜,琴有离声为一弹。纵使空门再相见,还如秋月水中看。”唉,闹到这般田地,早知如此,当初为何不走正道呢?

  可是李涉仍不悔改,他要一条路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李逢吉入相,推荐他为太学博士。国立大学的教授当得好好的,他却偏偏要跟着李逢吉冲锋陷阵。当宰相的有几个能全身而退、不被政敌扳倒的?所以李逢吉一倒台,他也跟着倒霉了,被流放到康州(即今广东德庆),不知道有没有揣上两方上好的端砚回家。

  憋到最后,蛀书再给大家讲一个好玩的故事。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长庆二年,正做太学博士的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盗贼。数十名贼人手执刀枪,喝令他们停船。船停下后,劫匪问:“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涉博士。”匪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不过我辈早就听说他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写一首诗。”李涉听罢,铺开宣纸,写了一首绝句:“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世上如今半是君”,看来唐代还远远没有达到和谐社会的标准呀。匪首得诗大喜,不但不抢李涉的钱财,反而将自己的劳动成果送给他不少。当然,李涉也不好意思拒绝──人家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呢,可不敢惹大王生气。再则,肥猪拱门,居然把它往门外撵,这不有病么?

  这位山大王要诗不要钱,真是个有文化、爱学习的好贼。想想当今社会,著名作家戴厚英好心帮助一个小同乡,最后却惨遭这个烂人的毒手。呜呼,人心之不古,观贼之行可知矣!

家园 39、韩翃:君子之美,赖人成全

  

  (代表作)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朝最不缺乏的是才子,才子最不缺乏的是风流故事。当年大帅哥崔护什么故事都没发生,只因为明眸善睐的美女多瞅了他一眼,一冲动便写了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知引得多少旷男怨女夜不成寐。这叫一见钟情,据说是所有的爱情故事中最令人向往的一种类型。而韩翃与柳氏的爱情故事,却让我们见识了才子们爱情无奈的一面。

  韩翃,字君平,河南南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人许尧佐说韩公子是昌黎人,这与韩文公自署“韩昌黎”一样,不足为据。韩翃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及第,这时候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韩公子,结识了一位姓李的大人物。李大官人敬重韩翃的才华,赠给他一位美丽的歌女柳氏,两人情意缱绻,颇过了一段浪漫的日子。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相继陷入敌手,唐玄宗仓皇出逃,两京士女皆不能自保,有门路的就随皇帝跑到四川去了,没门路的,就只好留在城里,死生由命。这时的韩翃正在哥舒翰军中,潼关兵败后不知所踪。柳氏独自呆在长安,无人照顾。她恐怕自己年轻貌美,难免会被一身羊臊味儿的胡兵看上,所以故意把自己打扮得很难看,还一狠心把一头秀发剪了,跑到法灵寺做尼姑。就这样,两人天各一方,相见无由。

  肃宗乾元元年,侯希逸出任平卢、淄青节度使。侯希逸虽然是位赳赳武夫,却一直仰慕韩翃的诗名,将他请来任掌书记,也就是军区参谋长。代宗永泰元年,淄青兵马使李怀玉趁着侯希逸在外打猎,拉起自己的亲兵夺取青州。于是,原本深受器重的韩参谋长光荣地失业下岗了,只好随侯希逸一同返回长安。经过了好些年残酷的战乱,柳氏还好么?还像以前一样美丽么?多年前宋之问渡汉江返洛,那种“近乡情更怯”、于心惴惴的感觉与现在的韩翃正好相似。路上,韩翃特意派人带着一袋黄金和一封书信,先期回长安打听柳氏的行踪,信封只有一首《章台柳》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长安旧有章台宫,宫前有章台街,街旁柳树成荫;另外,“章台柳”之“柳”又谐柳氏之姓。“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路旁柳枝任人攀折,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使柳氏风华依旧,恐怕也早已成了别人的妻室吧?看得出来,这时韩翃心情无比复杂,他既急切地想见到柳氏,却又担心柳氏已经易嫁。可是他没有想到,其实柳氏一直都在思念着自己。柳氏以为叛乱平息之后,她的情郎会骑着白马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的,可是却等来了这样一首无端猜疑自己的诗!于是柳氏含泪写下答诗:“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古人离别,常常折杨柳相赠。柳氏此诗的意思是:我就像一棵杨柳,在春光大好的时节,却总是面临离别;我现在已经年老色衰,恐怕您已经看不上我了吧?韩翃得诗,非常羞渐,知道自己误解了柳氏。可惜的是,当他赶回长安时,情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参预平定安史之乱的蕃将沙吒利,听说柳氏美艳,将她抢回家做了押寨夫人!

  韩翃回京,遍寻柳氏而不得,成天像条蔫茄子。忽然有一天,他偶经龙首岗,遇到一个仆人模样的汉子赶着一辆犍牛拉的大车,车子装饰得很豪奢,后面还跟着两位婢女──显然,这是某位贵妇人座驾。此时的韩翃正心烦意乱,骑在马上,心不在焉地想着心事,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辆车,直到车中女子问话:“敢问前面郎君可是韩员外?”韩翃定睛一看,居然是多年未见的柳氏!久别重逢,两人恨不得抱在一起痛哭一场,可是旁边都是沙吒利的耳目,两人不得不把心中如潮涌起的情感压抑住。还好,柳氏让自己的贴身侍女向韩翃详细说明了分别之后的情况,相约第二天清晨在长安道政里小区的牌楼下见面。第二天,两人匆匆相见,柳氏送给昔日情郎一个亲手做的荷包,荷包里装着她自己平素使用的香粉。柳氏哭道:“这次我们恐怕是永远也无缘会面了,希望韩郎好好保存这个香囊,就当妾身还在身边侍奉着。”说完便挥手乘车离去──她知道,沙吒利这个杀人如麻的武夫要是知道了韩翃与她的事儿,肯定会一刀把她深爱的韩郎剁翻在地的。

  韩翃目送柳氏所乘的小车辚辚而去,悲不自胜。这天正是曾在淄青节度使府任过职的同事们在酒楼小聚的日子,席间大家都谈笑风生,唯有韩翃神色沮丧,说话都带着哭腔。韩翃平时可是个外向的性子,在众人间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惯了的,大家见他这个样儿,知道必有原委。于是有一个叫许俊的小将站起来,手按宝剑,说:“您肯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儿,说出来吧,我愿意为您效劳。”韩翃不得已,将事情经过和盘托出。许俊说:“这事情好办,您给写个字条吧,我好拿去给柳氏作信物。”于是许俊穿上胡兵的服装,腰佩双剑,带着一个随从直奔沙吒利的府第。他躲在一旁,等沙吒利出门之后,骑着快马直冲进门,大呼道:“沙将军从马上摔下来,快不行了,柳夫人何在?将军让我接你去见他最后一面!”沙府仆从吓坏了,谁也不敢阻拦他。许俊直奔后堂,找到柳氏,向她出示了韩翃写的字条后,将她拦腰抱起放在马上,绝尘而去。可怜沙府的人威风惯了,何曾想得到会有人如此胆大包天,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敢来“抢”沙将军最宠爱的柳夫人呀?想想沙吒利回家后吹胡子瞪眼睛的样子吧,一定很好玩,呵呵。

  许俊的快马驮着柳氏,直奔酒楼。举座大惊,纷纷赞扬他的义举。韩翃、柳氏相见,执手对泣,众人也深受感动,抽抽咽咽的,酒也喝不成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得考虑一下如何解决后遗症了。沙吒利军功赫赫,是皇帝跟前的红人,现在惹恼了他,恐怕得找一个地位更高的人才能摆平这事。于是大家一齐跑去见他们的旧主,左仆射侯希逸。侯希逸听罢大吃一惊──不是怕沙吒利,而是怪自己平时没有认识到小将许俊有如此胆略。他夸奖许俊道:“这样的事情我以前也干过,想不到今天小许也能做到这样,实在可嘉!”众人见侯希逸是这样的态度,知道事情好办了。第二天,侯希逸向皇帝上疏,报告了韩翃的劳苦功高、沙吒利的骄奢淫逸以及许俊的路见不平。唐代宗还算是个明白人,马上下诏,命令将柳氏归还韩翃,官府支付给沙吒利两百万钱,作为对他的补偿。从此,就像童话里说的那样,韩翃与柳氏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韩翃小两口的爱情故事,后来被许尧佐写成唐传奇《柳氏传》(也叫《章台柳传》),这个故事在后世颇受欢迎,元人乔吉的《金钱记》、明人梅鼎祚的《玉合记》和吴长儒的《练囊记》,都是依据这个动人的故事改编的。至于“章台柳”,更是成了一个常用的词,只是后人一般用它来指代歌舞厅里的坐台小姐,韩翃夫妻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会不高兴。

  

  唐代宗大历年间,是韩翃诗名最盛的时候。他与钱起等人合称“大历十才子”,成了达官显宦们的座上客。可惜的是,“十才子”名满京华,却没有一个做官得意的。大历十四年,韩翃赴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幕府任职。这个时候韩翃已经比较年老了,他的同事都是新晋进士,这些刚刚成名的小青年,满以为天下就是自己的了,不大看得上韩翃这个老家伙,甚至敢把他的诗称作“恶诗”。在李勉幕府,韩翃的唯一知己是一个姓韦的巡官。因为做官很不得意,他大多数时间都托病在家闲居。第二年,唐德宗即位,改年号为“建中”,韩翃的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一天午夜时分,韦巡官突然叩门贺喜,声称唐德宗已经钦点韩翃任驾部员外郎兼知制诰。所谓“知制诰”,也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专门负责起草诏书,一般都是特意挑选文采出众者充任。韩翃很惊讶但又很平静地对韦巡官说:“你肯定弄错了,哪有这样的好事啊?”实际上,他不相信唐德宗会挑选自己待诏宫掖是有理由的,他年纪一大把了,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人重视他,哪敢企望现在会突然时来运转呢?韦巡官解释道说,他刚看到邸报(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内参),上面说,当今皇帝缺乏一名贴身秘书,中书省长官两次拟定人选报上去,德宗都嫌人家文章写得不够好,不肯用。中书省只好直接上折子问皇帝打算让谁掌制诰,德宗御笔批曰:“韩翃。”中书省官员一翻在籍官员的名册,发现有两个韩翃:一个在永平军节度幕府供职,另一个现任江淮刺史。这下可麻烦了,皇上看中的究竟是哪一个韩翃呢?无奈,中书省只好把两个韩翃同时报上去。德宗看了奏折,这次在上面批了一首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诗下写道:“与此韩翃。” 听罢韦巡官的一番解释,韩翃这才欣喜地相信了。大清早,节度使李勉带着其他同僚前来贺喜,祝贺他因诗而得升迁。

  这首被深受唐德宗欣赏的诗,题作《寒食》。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相传介之推辅佐晋文公成大事业后,看见大臣们为功大功小争得面红耳赤,耻于与他们为伍,于是携母隐于绵山。晋文公当年饿得发昏的时候可是吃过人家的大腿肉的,现在做国王了,可不能忘了他的恩情。可是绵山太大,他想找介之推也找不着。某个衰人给晋文公出了个馊主意:纵火烧山。这个主意妙吧?大火一起,用不着找,介之推就得自己跑出来。可这介之推是个犟种,说不出来就不了出来,最后背着母亲抱树而亡。晋文公悲伤难抑,命令每年的这一天开始,全国禁火三天,以表达他的无限哀思。因为禁火,人们只能吃冷东西,所以叫做“寒食”。韩翃此诗,写景极生动。您看,长安的御街上,杨柳的枝条在随风摇摆,杨花漫天飞舞,正是一幅春风骀荡的胜景。不过,真正让唐德宗喜欢的是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诗习惯以汉喻唐,寒食节结束后,宫中以新火赐予幸臣,五侯因为是皇帝近侍,所以最先得到赏赐。在这里,“五侯”实际上是隐指敢于跟皇帝作对的权贵。当年汉桓帝诛跋扈将军梁冀,单超等五位宦官居功至伟,同日封侯。后来这五人却动不动就欺负小皇帝,让皇帝如坐针毡。唐德宗这年刚当上皇帝,正为宦官势力太大而挠头呢,韩翃这首诗,本来就写得好,而且还道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能不喜欢么?所以他才会钦点韩翃知制诰。后来,德宗更是将韩翃提拔为中书舍人,使他成为“大历十才子”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个。

  其实韩翃的其它诗作也都不错,在十才子中颇有个性。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他的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评价他的诗“如芙蓉出水,未足多也。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成于皇甫冉”。意思是说他的诗委曲深隐而又不乏矫健气势。从上面所举的这首《寒食》来看,诗中对于皇帝宠信“五侯”的讥讽,含而不露、委婉有致,颇合中庸之道。

  不过,说起来韩翃的幸福生活完全是靠别人成全的。要没有许俊拔刀相助,他就不可能得到自己挚爱的柳氏;若没有“五侯”的飞扬跋扈,他也不会因为一首《寒食》而得到唐德宗的提拔。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靠别人成全自己的幸福确实有点窝囊。怎么说他呢?对了,就是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

家园 又见好文狂喜中。。。黎叔真不愧是个好前辈啊!
家园 40、张巡:一身勇当千万军

链接

  守睢阳作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最初知道张巡其人,是从读文山先生的《正气歌》开始的。张巡并不以诗名世,存诗仅二首,从质量是来说也完全无法媲美唐代另一位存诗两首的诗人张若虚。但张巡是一个使人无法忘记的传奇,将张巡写入这个系列,不仅仅是因为他有故事,更是因为他的精气神让人慑服。蛀书漫无目的地写了四十个唐人,现在终于想明白了:我真正想做的并不是拿着放大镜在故纸堆里找来唐人偷香窃玉的花边新闻来博得网友一笑,我之所以写他们的故事,是因为我钦羡他们的盖世豪气、爱慕他们的精神气质。

  

  张巡(709-757),佚名,以字行。《旧唐书》谓其为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则称其为邓州南阳(今河南沁阳)人,未知孰是。张巡自幼即有贤名,博览群书、文武兼通,砥砺操行、捐弃小节,遇人困厄常倾财相助。开元二十四年(736)以第三名登第,之后多次以书判拔萃预选,释褐太子通事舍人,与其兄监察御史张晓俱负重名。天宝年间张巡任清河县令,在全国地方官员考核中名列第一,前途一片光明。任满后返京待选,有人劝他拜见炙手可热的权奸杨国忠,以期获得美官,张巡答道:“杨国忠横行不法,是国家大害,即使他能给我高官,我也不会向他屈膝示好。”因为张巡不乐结交权贵,他的政绩再出色也难获升迁,被平级调任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真源地处中原腹地诗礼之乡,县中乡绅势力庞大,尤其是一个名叫华南金的家伙,弄权枉法、无恶不作,县中民谚说:“南金口,明府手。”意思是如果华南金开口让县令做什么,连县令都不好意思拒绝。多行不义必自毙,张巡下车伊始,华南金就迎来了自己的末日。不过,张巡还是很有政治手腕的,他只诛首恶,并不追究余党,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弃恶从善的机会──这样就不会因打击面过大而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在真源任上,张巡的政绩仍然非常出色,史载其“政简约,民甚宜之”。

  如果世事一直像温吞水样不愠不火,耿直的张巡可能就只能在一个小地方寂寞地终老了。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于范阳。第二年,叛军遣大将张通晤攻陷宋州、曹州,河南东部大都沦于敌手。张巡的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向敌军树起了白旗,同时任命张巡为长史,派他迎接叛军进入自己的属地。张巡不甘心从贼,前往老子庙(唐廷尊老子李耳为祖,各地均建有老子庙)大哭,观者无不动容。于是张巡将不愿投降的千余人集合起来,组织成一支义军,加入吴王李祗(时任灵昌太守)的军队,一同进攻盘踞宋州的张通晤。通晤败死,张巡与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的义军合军追击,直至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县令令狐潮这时已经决定投敌,将从淮阳北上增援雍丘的将士们捆绑起来,准备杀掉。张巡、贾贲率领二千军马来到,令狐当然闭城不纳。这时,前来接应的叛军已经来到,令狐潮亲自出城迎接。被绑的将士乘机挣脱束缚,杀掉守军,大开城门迎入张巡、贾贲。义军杀死令狐潮全家,暴尸城楼,作为他降贼的报复。收复雍丘,贾贲功高,吴王李祗将他擢升为监察御史,令其守雍丘。令狐潮气愤难抑,纠合人马进攻雍丘,激战中贾贲战死,张巡虽受重伤,仍指挥义军奋力击退令狐潮。于是李祗正式委任张巡为雍丘守军的主将,将雍丘以东至兖州的地方全交给他管理。

  虽然击退了令狐潮,但是张巡所部损失也非常严重,几乎人人挂彩。更致命的是,张巡的孤军与朝廷失去联系已久,无法知晓外界的情况。军中六名大将认为:己方与叛军力量悬殊,而且现在连皇帝的音讯都不知道,如果皇帝都做了安禄山的俘虏,雍丘的抵抗还有什么意义呢?张巡无法说服他们,只好佯装答应投降。第二天,他在县衙大堂设置唐玄宗的画像,率领将士朝拜,当众公布六人的罪行然后就地正法。清除了不稳定分子,张巡的部队空前团结起来了。

  遭受惨败的令狐潮不胜羞辱,纠合了李廷望,很快又卷土重来,这次他带来了四万人马,将小小的雍丘城围得水泄不通。城中将士看到叛军兵强马壮,十分惊恐。张巡知道叛军二十倍于己,肯定非常轻敌,于是亲自率领千余精兵突然出击,打了令狐潮一个措手不及,唐军气势大张。第二天,令狐潮建了许多跟城墙一样高的木楼攻城,张巡则在城墙上架设木栅,使敌军的木楼无法靠近;偶有能突破木栅的,里面的敌军又被投过来的火把烧死了。在雍丘保卫战中,张巡显示出了超人的军事才华,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手握数万重兵的令狐潮被只有一千余人的张巡玩弄于股掌之间,疲于奔命。张巡侦知令狐潮运送经养的船队将至,乘夜大开城门排兵布阵,令狐潮以为张巡要跟他决战了,赶紧调动全部人马严阵以待。结果张巡这一招只是声东击西,暗地里派人将无人护卫的叛军船队抢掠一空,抢不走的一把火烧了,弄得几万敌人饿着肚子打仗。雍丘城中箭将用尽,张巡便用草扎了千余假人,穿上黑衣,趁着夜色用绳子吊下城墙。叛军以为唐军偷袭,一通乱箭将草人都射成了刺猬,唐军把草人拽上城楼,轻轻松松收获了数十万枝箭。后来唐军再用绳子吊着黑衣人下城,叛军都指着哈哈大笑,以为张巡又玩鬼把戏骗他们。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张巡玩起了真的,五百敢死队突然冲上去,一把火把叛军营盘烧个精光。城中缺乏防守的木料,张巡便对令狐潮说:“我们准备突围了,你把军队后撤六十里吧,我把雍丘城让给你。”令狐潮是个老实人,还真退了几十里。结果唐军从城中出来,把城外的房子拆掉,将木头运回城内,加固防守。令狐潮忍无可忍,再次围城。这次张巡军中缺乏马匹,他又打起了敌人的主意,说:“我知道你想得到雍丘城,这样吧,你给我三十匹好马,我有了马就逃跑,这样城池就是你的了。”令狐潮大喜,赶紧着人送去好马,结果张巡得到马之后分给最骁勇的三十员将士,仍然呆在城中不挪窝。第二天,令狐潮见张巡没有守诺退兵,前来责问。张巡说:“我是想走啊,但将士们不愿意弃城,我也没法子。”气得令狐潮浑身颤抖,摆开阵型强攻。阵还没摆好,骑着良马的三十名唐军突然冲出城门,杀死百余叛军,还活捉了十四名敌将回来。多次被张巡忽悠之后,令狐潮心灰意冷,带着人马败退,却又被张巡撵着胖揍一番,差点当了俘虏。此役之后,令狐潮躲到陈留城中,以后见了张巡就绕着走。列位看官可能纳闷:令狐潮怎么就那么蠢呢,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张巡的当?其实张巡跟令狐潮本来就是关系不错的老朋友,张巡知道令狐潮的全部弱点、令狐潮也不想把张巡赶尽杀绝,这样打起仗来,令狐潮不输才怪呢。

  

  雍丘保卫战,让张巡名声大振。朝廷下旨,拜张巡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时任河南节度使的虢王李巨驻军徐州,委任张巡为先锋。不久,山东南部的鲁郡、东平等地相继失陷,济阴太守高承义投敌,徐州门户洞开,李巨被迫退守临淮(在今江苏睢宁)。豫东、鲁南失陷,成为孤城的雍丘已经失去了军事价值,于是张巡弃城,率军东保宁陵。叛军杨朝宗部进犯,张巡命部将雷万春、南霁云在宁陵以北迎头痛击,大获全胜,杀敌万余人,尸首将汴河都堵死了,杨朝宗仅以身免。可是宁陵城既小又不坚固,不可持久,而睢阳城正被敌军攻击,太守许远求救,于是张巡又主动放弃宁陵,与许远共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经过宁陵大胜之后的张巡已经拥有了三千将士,加上许远的睢阳守军,全部兵力大约是6800人。这次,他们将要遭遇的是悍勇的叛军主力十三万人,形势空前危急。

  唐肃宗至德二载,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自立,正月乙亥,安庆绪派遣大将尹子琦率本部暨同罗、突厥和奚族劲卒十三万进犯睢阳。此时虽然朝廷已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其实只是个虚衔,并无实际职权。而许远既然是本地太守,理所当然是这支唐军的主帅。但许远自觉军事才能在张巡之下,请求让张巡担任军事主官,自己则专心负责后勤供给。张巡也不客气,泰然自若地接过了指挥权。从此二人戮力同心,共守孤城将近一年,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文人出身的张巡绝对是一名天才大将,他用兵不循兵法,完全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见机行事。张巡用兵的特点,一是趁敌立足未稳而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的气焰、提升本方的士气。尹子琦初围睢阳,张巡趁敌人阵形散乱,出城突袭,击败敌军,获得辎重无数,更大大地鼓舞了本军的斗志。二是兵不厌诈,先用一系列的迷敌之计使敌人疲于奔命,等敌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再出动精兵突然袭击。至德二载五月,麦子成熟,叛军热火朝天地抢收城外的粮食,唐军突然鼓起大作,似乎将要出城作战,叛军慌忙列队迎战。可是一会儿城内的鼓声停止了,叛军白吓了一回。如此三番,叛军渐渐麻木,唐军猛将南霁云突然率精兵直取尹子琦的中军大营,虽然没有擒获尹子琦,却将他的大旗砍倒带回来了。三是号令严整,军令如山,将士无不遵从。守雍丘时,站在城墙上的猛将雷万春被叛军暗箭偷袭,脸上中了六箭,仍然屹立不动。令狐潮还以为射中的是木头做的假人,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中箭的是真人,于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地对张巡说:“看到雷将军中箭而不动,我终于明白了您的军令之严啊。”第四,张巡每战必先作好充分准备,不战则已,战必能胜。睢阳被围时,叛军有一羯族大将率千余骑兵在城下挑战,气焰嚣张。张巡事先在护城河边埋伏下数十名勇士,各持长刀劲弩。待敌人靠近,一声号令,伏兵突然涌出,长刀砍翻马蹄,将敌将活捉,然后从容沿着绳子攀上城墙,令敌军目瞪口呆。最后,张巡还擅长使用各种令人叫绝的小骗术,让敌军防不胜防,前面所讲的三戏令狐潮便是如此。尹子琦围睢阳,张巡欲擒贼先擒王,可是却不认识哪个是主将,于是他心生一计,故意折了一根蒿杆当箭射出,中了这枝“箭”的敌人大喜──因为这意味着城中的箭已经用尽,赶紧拿着它去向尹子琦报告。尹子琦正拿着蒿杆子高兴呢,张巡在城上觑得真切,命神射手南霁云一箭射去,正中尹子琦左眼。

  张巡还是一位天才的政治鼓动家。李忠义等十余人原来都是叛军将领,在他的感召下弃暗投明,还都能以死效力。每次作战张巡都亲自动员,让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的唐军奋勇争先、以一当十。作战时他虽然不亲自挥刀上阵,但总是能及时地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哪里的唐军抵挡不住进攻意欲撤退,就发现他们的主帅正站在身后,和颜悦色却又坚定地对他们说:“老夫没有逃跑,各位不妨镇定杀敌。”于是军心大定。张巡为人真诚谦和,即使是对卑贱的奴婢也会待之以礼。他手下的大将南霁云原本是尚衡部将,一见张巡,慕其为人,固劝不归,从此就随张巡出生入死。张巡之姊此时也在城中尽力鼓舞军心,每天为官兵缝补浆洗,将士们都亲切地将她称为“陆家姑”。

  睢阳是豫东要冲,在太守许远的调度下,原本是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的,光是军粮就够支用一年。可是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强行征用了睢阳的一半存粮来支援濮阳、济阴,结果济阴高承义一得到粮食就叛变投敌。尹子琦围攻睢阳十个月,睢阳城中粮食早已耗尽,战士们一天才能分到一小勺米,饿极了只能将树皮和纸等所有能入口的东西混在一起煮着吃,衰弱得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了。张巡心急如焚,派遣南霁云溃围而出,赴徐州向御史大夫许叔冀请救兵,许叔冀不肯,仅从城上扔下几千匹布,算是他对睢阳的帮助。南霁云气得大骂,让许叔冀出来与他决斗,许叔冀当然躲着做缩头乌龟。南霁云回睢阳后,张巡得知徐州不救,只好再派他前往临淮向新上任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助。南霁云率三十名骑兵再次突围,敌军数万人围追堵截,被他一路神箭射得人仰马翻。到得临淮,贺兰进明也不愿意出兵,他说:“睢阳肯定已经被攻破了,出兵没有意义。”南霁云回答说:“睢阳防守严密,应该还未陷落。如果您出师相助而睢阳真的已失陷,南某愿以死相谢。”可是张巡和南霁云不知道,让贺兰进明与许叔冀分兵屯驻,是宰相房琯的歪主意。房琯本是一介书生,完全不懂用兵之道,所以给两人各加御史大夫衔,分兵二处,互相牵制。贺兰进明一则觉得无法打败睢阳城下十数万如狼似虎的叛军,二则怕自己出兵后许叔冀乘机偷袭,三则怕张巡守住睢阳后功劳高过自己,所以根本没有出师的念头。不过是他很欣赏南霁云的忠勇,想把他留下来为己所用。于是他摆了一桌酒席款待南霁云,霁云慷慨下泪,说:“昨天从睢阳出发,将士们断粮已经超过一月。我南霁云没有请到救兵,但绝不会抛开睢阳城中的官兵,独自在这里享用山珍海味。我未完成张中丞(此时张巡已被朝廷遥授御史中丞)的嘱托,今天就放一根手指在您这里,好回去向中丞大人交差。”说完便拔出佩刀砍下一个手指放在桌上,满座宾客都被他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南霁云抽出一枝箭射向佛寺宝塔,箭深深地射入砖石中,只露出雪白的箭羽。南霁云发誓道:“南某此去,杀尽叛贼之后,一定会回来灭贺兰进明以报此仇,这枝箭便是我誓言的见证!”南霁云行至真源,真源守将李贲慨然以百余匹骏马相赠;至宁陵,廉坦举所部三千人马相从。至夜,南霁云率三千援军趁着大雾冲破敌军重围回到睢阳,一番激战之后,仅有一千左右成功地进入城中。

  四方诸侯皆见死不救,睢阳危如累卵。叛军得知,更是将睢阳围得铁桶一般。城中将士建议弃城突围,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地区的门户,若放弃睢阳,则江淮不保,朝廷将失去抗击叛军最重要的财赋和兵员来源;再则,这样一批面黄肌瘦的残兵即使能够突围,也不可能在强敌的追击下幸存。于是还是决定死守。叛军用云冲、木马、钩车等工具攻城,均被张巡化解,最后干脆不进攻了,就驻扎在城外等着唐军饿死。此时唐军断粮多时,树皮、纸张也吃完了,便张起罗网捕捉鸟雀、老鼠充饥,最后发展连皮制的铠甲都被煮熟吃掉。鸟雀、老鼠和铠甲也吃完了,城中只好吃人。张巡首先杀死爱妾,强令官兵吃下;接着,许远也杀掉自己的奴仆当军粮。吃完主帅的家人之后,然后是城中的妇孺老弱。睢阳城中战前有户口四万,至城破,仅剩四百活人。惨烈啊!

  至德二载十月癸丑,叛军大举攻城,将士们已经衰弱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张巡西向遥拜皇帝,说:“睢阳无法保全,微臣活着不能为国家效力,愿死后做厉鬼继续杀敌!”城池陷落之后,张巡、许远、姚訚、南霁云等人被俘,数十人被绑在一个屋子里,张巡起身上厕所,部下以为他将要赴刑,都大哭起来。张巡从容告慰说:“各位不须害怕,死生,命也!”尹子琦对他说:“我听说您督战时总是咬牙切齿,以至于连牙齿都咬碎了,有这回事么?”张巡骂道:“老夫想将你这个逆贼一口吞下去,只可惜现在没有力气了!”尹子琦大怒,命人用刀撬开他的嘴一看,果然只剩三四颗牙齿了。尹子琦被张巡的气节打动,想将他释放。叛军中有人说:“张巡节操高洁,肯定不会为我所用。而且他深得人心,留着迟早是个祸患。”于是叛军持刀一个个地逼迫唐军官兵投降,张巡当然不会屈服。轮到南霁云,南霁云沉默了一会儿,似乎是有投降的打算。张巡大喝:“南八(霁云行八)!男子汉死则死也,绝对不能投降!”南霁云笑道:“末将本来打算先投降敌人保住一条命,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杀贼的。中丞大人是我的知音,既然您这样说了,霁云岂敢偷生!”于是与姚訚等三十六人同日遇害,遇害时,张巡脸色如常,慷慨赴死,毫无惧意。太守许远没有立即遭到杀戳,尹子琦打算将他押送至洛阳向安庆绪邀功,行至偃师,也因不屈而被杀。

  睢阳之战其实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可惜转机来得太迟了。至德二载十月,朝廷以张镐代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统领豫东、苏北唐军。张镐三年时间即从布衣升至宰相,也是一位才华盖世的英雄。他一上任就率临淮驻军兼程援救睢阳,同时发急令命更近的濠州刺史闾丘晓立即发兵。结果闾丘晓畏葸不前,贻误军机,等张镐大军进至淮口,睢阳已告失陷。张镐大怒,一通乱棍将闾丘晓打死。闾丘临死,以家有老母幼子为由乞命,张镐冷笑道:“王昌龄也有母子,谁来养活他?”在此之前,诗人王昌龄北归,在濠州被闾丘晓杀死,张镐此举,既是为王昌龄也是为张巡报仇。让人痛惜的是,张巡死守睢阳十个月,睢阳城破后仅三天援军就赶到了,十天后更是全歼这股叛军。要是张镐的任命再早三天,要是闾丘晓不敢违抗军令,要是睢阳城再多几天的粮食储备……可惜,一切都是假设。张巡以数千之众,与令狐潮和尹子琦两支大军先后接战四百余次,杀死敌将三百余人、士兵十余万,兵锋所指,战无不胜,最后却因内耗而饮恨疆场。唯一可以告慰天下的是,因为睢阳沮遏贼势,江淮才没有陷入敌手,唐王朝才赢得了转败为胜的机会。张巡因其盖世之功,死后被追赠扬州大都督,唐末大中年间,更是与许远等三十七人图像凌烟阁。睢阳本地也专为祭祀而建有张巡、许远庙堂,人称“双庙”,连如今台湾都有不少地方仍在供奉张巡。

  

家园 40 续完

  根据史籍记载,张巡是个关公式的美男子: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不怒自威。作为文士,张巡记忆力超群,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记载了他的部下于嵩讲述的一个故事。张巡见于嵩读《汉书》,问他:“你为什么总读这本书?”于嵩答道:“因为读了好久,觉得未熟,只好反复地读了。”张巡说:“看来你的记忆力不太好,任何一本书我只要读过三遍,就能终身不忘。”于是一字不错地将于嵩所读的那卷《汉书》一口气背完。于嵩大吃一惊,以为张巡只是偶尔熟读这一卷而已,但是随便拿起另一卷来问张巡,张巡都能对答如流。可是于嵩跟随张巡那么久,却并没怎么看到他读书。守睢阳时,城中军士、居民数万人,张巡知道任意一个人的姓名之后,再次见到都能随口叫出。

  也许有人会说,吃人是张巡彪炳史册的功业中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张巡吃人,因为吃人毕竟不是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所能坦然做到的。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是坐视自己的国家灭亡于不顾,还是含泪吃人杀敌?千年之后,我们仰望那些吃人的英雄的时候,还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占据着尽忠报国的道德制高点。人的观念是变化的,我们以现代的人本观念去衡量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时代的古人,是否合适?鲁迅先生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即使张巡有缺点,但我们还是有必要记住他一身勇当千万军的壮举,记住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猛,记住他以身许国死而后已的忠诚。

家园 报告, 看不见! 先花
家园 小把戏

原因:现在不允许全文转载,但此转载始于这个规定之前,虎头蛇尾可惜鸟,所以就来了个小小玩笑,只转载部分能看见的,想看全文读者自己想想办法还是可以看到的……

您想着这个小办法了吗?

家园 多谢黎叔提醒, 已找到连接!
家园 黎叔居然有兴致玩“好孩子看不见”的游戏

莫非又是代表组织过来考验队伍?

家园 看楼上沧浪的提示

看链接的是好孩子……

家园 这这。。。。。这。。。。呵呵
家园 你的意思俺是坏孩子了?

家园 确实是武汉人

“个板马,老夫正在喝酒,管他劳什子韩大官人呢!”

个板马=TMD,武汉之外从未听人说过。

家园 花谢
家园 ctrl-a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