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狗迹猫踪鹅影 -- 逸云三洲

共:💬39 🌺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狗迹猫踪鹅影

去年底在英雄版写从影子连说起一贴时,曾经顺口提起小时候看过一个雇佣军去非洲搞政变的故事。本来也就一说,故事的名字和细节,早就忘记的差不多了。不过贴子出来以后,倒引来不少反馈,多有针对那个故事来的,老麦给出了书的名字和作者,老萨忆出了主人公,还有几位网友提到小说曾改编成电影,有朋友认为就是国内以前引进过的《野鹅敢死队》(是不是尼,请看后文)。看来好故事共欣赏,非洲的冒险家们,还是很吸引大家眼球的。

没错,这确实是英国作家福赛思的小说:《The Dogs of War》。不过说实话,在刚看到老麦的跟贴时,我还是有一点迷惑的:这故事也是福赛思的作品吗?真正唤醒我记忆的,还是萨苏兄关于猫香农的一些描述了,可见当初看书时,本人只是个小迷糊罢了,只有那些特别有浪漫色彩的细节,还能留下一些印象。

福赛斯是在英国的肯特郡出生,后来曾去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学习过。19岁那年,他加入英国皇家空军,成为英国空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飞行员,不过他并没有在军界平步青云。而是退役去了英国一家不太有名的报纸当起记者来,几年后渐有发展,先后进入路透社和BBC供职。1968年,因报道原则上的分歧,福赛斯从BBC辞职出来做了自由撰稿人,次年开始写小说。

福赛思的小说,不但情节引人入胜,在政治经济军事背景的研究上,又别有一功,从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文坛赢得了很大名声,曾被誉为“当代政治惊险小说大师”。可惜象当年的我那样的小读者,就只能是见惊险而不见政治经济了,甚至连作者是谁竟也一并忽略了去,罪过罪过,可见骨子里是不那么追星的,一笑。

看来履虎尾兄关于顺、逆读书的一段话,确实是有些道理的。

我对福赛思的认识,始于他的另一本小说《The Day of the Jackal》。这本书其实是福赛思先于《The Dogs of War》写的,也是他的成名作了,只不过我先读到的是后者了。可能在看第二本书的时候,年龄已然大了些吧,懂点人事了,也知道尊重知识产权乐(一笑),这才记住了作者。而这本书的来历也特别些,当时我母亲公司系统里面有一家单位被裁并了,它的图书馆就决定将大部分藏书低价处理给职工,正好我母亲去那里办事,顺手就也买了几本,其中包括这本《The Day of the Jackal》,前些天有机会让家人给看了看,现在还保留在国内的家里呢。

这本书在国内出版过多次,我查过一查,不算近年的,当时在国内就出版过不同译本,包振南先生翻译的那本起名叫《贾克尔的末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我保留的那本则是陈群先先生翻译的,中文译名是《职业刺客》,群众出版社1981年出版。但这两本都不是最早的中文本,之前,中国电影出版社于1979年11月就出版过一个译本,译名叫《豺狼的日子》,并附有电影剧本。译者是陈笃忱。陈先生曾任《世界电影》副主编,似乎是精通日文的,《豺狼的日子》是不是从日译本转译过来的呢?

至于那本《The Dogs of War》,一样有不同译本的,据河里shibaozhong网友说,最早的中译本的原译名为《战祸》;“是在7、80年代某一期《世界之窗》中作为最后一部分一次性刊出”的。这个本子现在可能不太好找了?我猜测,如果确实是七十年代出版的,应该不早于1979年,果是如此的话,那么福赛思早期的三本畅销小说,在同一年里就都被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了。因为根据我查找的情况看,福赛思在《The Day of the Jackal》和《The Dogs of War》之间创作的另一本书《The Odessa File》,也于1979年12月由群众出版社在国内翻译出版,中文名《敖德萨档案》,译者是静海。

根据shibaozhong网友的说法,《战祸》那个译本有很多删节,可能只好算是节译了?以后由朱雍和尹晓煌合作的译本,就叫《战争的猛犬》了,最早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8月出版的。至于我看的是哪一个本子呢?叫家人在国内的家里看了一看,查无踪影,不知是丢了呢,还是当年我本来就是借来看的。估计是朱雍等人的译本,可能性大一点吧?

朱雍和尹晓煌合译的《战争的猛犬》,现在网上就有电子版了,不知是不是授权的。有趣的是,福赛思本人倒还是一个电脑白板,据他自己说,他是连电脑都不用的,照旧在用老掉牙的打字机。“事实上,我对这个庞然大物还有点怵,…………我就不用担心把写好的小说的七个章节保存到电脑里,然后再把它们弄丢了;其次,我也不用担心黑客“进攻”我的打字机。我也不使用互联网搜索,因为坦白说,我不信任它”。

小说创作的成功,早就促使福赛思成了专业作家。一直到近年也还有新作问世的。不过这两年最让人们想起他和他的作品的,还是那则“战争猛犬”的现实版:前两年有一国际轰动的事件,津巴布韦警方在其首都的机场扣留了六十几个人,多为南非人,其为首者西蒙.曼则是英国人,以前曾是英国特种部队的军官。这些人自称是应聘去刚果为钻石矿提供安保服务的,津巴布韦警方指责其非法购买武器,阴谋在赤道几内亚搞一次政变。赤道几内亚政府随后在当地又逮捕了另外十五个人,据他们交代,他们是潜入当地的政变先头部队。政变的目的则是将一个流亡国外的赤道几内亚政治家扶植上台,以此获取开矿权。

国际舆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福赛思笔下的非洲冒险家们了,故事在现实里翻版了嘛。西蒙曼以前曾经当过“安保业”大亨斯宾塞中校的助手。而斯宾塞中校的公司确实也很惹争议,有人说他们搞的是现代雇佣军,这种指责为该公司所否认,而斯宾塞本人据说还曾帮助过英国情报机关调查赤道几内亚政变阴谋。又有传言说斯宾塞中校的公司和福赛思之间也有些联系,消息称福赛思是公司的股东之一。由于在伊拉克战争中,该公司曾获得美国价值近三亿美元的安保合同。如果那些传闻属实的话,老先生可是生财有道了。不过这都是未经核实的消息了,再说了,要只是小股东的话,对公司既没有影响力,财发的大概也很有限了,一笑。

不过赤道几内亚政变阴谋还是实实在在地扯进了一个闻人的,那就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撒切尔。事发之后,马克撒切尔在南非被警方逮捕,称他涉嫌参与了政变的策划和实施。马克后来被迫承认他曾为政变集团提供了直升机,不过就坚决否认事先知道政变者阴谋,控辩双方交易的结果,马克以认轻罪换得缓刑,并罚了五十万美元。西蒙曼则以非法购买武器罪被判七年徒刑,后来减刑为四年。

看来,香农们的故事,还有得继续哦。只不过现实中的猫也好、狗也罢,或者就算是野鹅也可以,终究是没有西班牙小调般的浪漫的。

元宝推荐:海天, 通宝推:呆鹅,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大二上实验课的时候

有一次搞了个虚拟食品公司,要解决因为一种从天然植物里提取的原料短缺而造成的生产问题,这种植物只有非洲一个国家特产,而这个国家现在正在分成两派打内战。

同学们提出的办法多种多样,但是教授都不满意

最后他提出一个方案:用公司的流动资金请雇佣军支持较强的一派把事情摆平,顺便垄断原料供应!

我们齐晕之,教授还说这个方案不只是个方案而已---

家园 A沙发!
家园 A地板
家园 blood diamond利奥纳多不就是现代佣兵吗

但属于政府雇用的,不过也和反政府军以武器换钻石。撒切尔的儿子好像还是很有个性的,中学毕业就出来混了,在香港南非做生意做得还不错。

家园 看来英国佬的帝国主义意识还是没改啊!
家园 刚下了一部“野鹅敢死队”

抽时间复习复习……几十年前的老片子了,好象是英国的吧……

家园 咳,看这书名译的

逸云兄好文,旁征博引,一如既往...

提到的那几个中译本,有的看过了,有的听都没听说过。只不过听听这个书名的翻译就感觉可笑。

Forsyth的这部书的名字来源于莎翁的Julius Caesar Act III, Scene I --

"Cry 'Havoc,' and let slip the dogs of war".

这里的“Dogs of War”,对应于中文的“战燹(XIAN1)”-- 这个“燹”字,按新华字典,作“兵火之灾”解。

此处并不能因为前面用了个“let slip”就认定后面的一定要翻是“狗” -- “战狗”,“战争之狗”,唉,信达雅哪个都不靠边...

相对而言,时报钟所言的“战祸”最接近,但是仍然不如这一个“燹”字精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传统”

深入骨髓的殖民主义情节

等以后有时间再蒸包子吧

家园 偶们就拭目以待啦!

鹏兄可不要再挖坑不填哦!

ps.细胞的坑兄弟们还记在帐上的。

家园 饶了俺吧

这个科学家的二手不是挖坑不填,CatOH不都给出解说版了嘛,再写已经没必要了啊

家园 关于《战祸》的删节

首先,我在网上放狗查到的结果是出版于1981年5月的《世界之窗》,链接如下:http://blog.sina.com.cn/u/48a9f82b010006z9

删节的部分,印象中大概可以归为四类。其实肯定还有其他方面的删节,不过不记得了。

一、曼森爵士情节

在节本(即世界之窗的删节本,下同)中,曼森爵士自己几乎从未登场,只有西蒙·恩丁作为代理人出现,以及女儿朱莉·曼森出现过(为了让国内读者知道香农是怎么识破曼森爵士的阴谋的)。

其实有个问题,曼森的阴谋如果成功了,他怎么获利呢?上世纪70年代,还停留在殖民地鸦片战争的记忆中的国内读者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新殖民主义者们早就“进步了”。曼森爵士的操作复杂得多,西蒙·恩丁只是他的左膀,是专门用来干脏事的,他还有个右臂,名叫马丁·索普,在节本中完全没有出现。这个人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白领帅哥,又是一个熟知现代金融手段的巧取豪夺的高手。曼森爵士的金融操作完全又此人实施。他先找了一家已经半死不活的小股份公司,这个企业的主要股份控制在企业创始人(还是他后代)留下的老寡妇手里,索普用一份人寿保险贿赂了老寡妇的女管家,迫使一直顽固不肯撒手的老寡妇出卖了股份,从而替曼森爵士控股了这家公司。一旦日后政变成功,赞格罗的新统治者博比上校就会把水晶山的开发权低价卖给这家股份公司。再把水晶山的消息放出来,这家小公司的股份必然狂涨。到时候,曼森爵士任总裁的那家大企业,再用接近市价的价格买下这家小公司。曼森爵士就会净赚一大笔,好像是几亿还是几十亿英镑吧。

把切尼当成曼森爵士,把伊拉克看成赞格罗,把伯顿公司看成是曼森爵士的企业。大家以为如何?

除了上面这一大套复杂的金融阴谋以外,关于曼森爵士这一条线索还有很多情节。比如说,知道因而可能泄露水晶山矿藏的两个人,矿工马尔罗尼和工程师查默斯。曼森爵士是怎么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用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封口”的。曼森爵士任职的大企业里面的中层干部布莱恩特和秘书库克小姐等人物描写。也都被删除了。

我之前说过,关于金融阴谋,对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内读者,实在是太复杂、遥远而不好懂了。删除也是情有可原,只是如此一来,这个小说就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完全变成了惊险小说了。

全本中也交待了香农原来在从英军退役以后,参加雇佣兵之前,是一家英国在非洲的贸易公司的职员。所以除了小说结尾他自夸的政治头脑以外,也很有经济头脑,也难怪他能从朱莉·曼森的一句无心快语中嗅出曼森爵士的金融阴谋。

而其他支线人物和情节的删除,倒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压缩篇幅和突出主线。

二、赞格罗的部族对立

在节本中完全没提到赞格罗的部族对立,让人误以为在香农得手以后,接管国家的是本地受压迫群众。实际上,在原著中,赞格罗的两大部族,全是蛮子加窝囊废,所以被金巴吃得死死的。而原著中真正接管国家的是从非洲其他国家来的移民工人,而小说开始时出现的那个失败的将军,实际上是他们的政治代表。

大概是为了维护非洲兄弟的形象吧,这一段也被删除了。如果剔除那个理想化的将军和香农,金巴撑到了苏联结束以后再死于意外,估计等着赞格罗的,也就是一场卢旺达式的自相残杀了。

三、苏联情节

在节本中,苏联的情节,全被删除了,所以苏联是如何得知水晶山的消息的,让人云里雾里。其实是查默斯工程师出卖良心而封口以后,遇到一位以前的老友而酒后倾诉吐了真言,而这位老友则象《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的苏联鼹鼠一样,是从左翼进步学生转化成的苏联间谍,消息是这么过去的。

另外,还大致讲了苏联是怎么和金巴勾搭上,并且互相利用的。在政变当晚在总统官邸被打死的那个白人,就是金巴的苏联保镖。

最后,还借苏联考察队队长之后,讽刺了一把苏联政府的官僚和低效率,结果是苏联考察队在香农政变成功的第二天才姗姗来迟。

大概是为了维护非洲兄弟民族解放运动的形象和压缩篇幅吧,也被删掉了

四、雇佣兵历史和国际武器走私

在小说中,大量穿插了对上世纪60年代雇佣兵在非洲的历史以及香农那一队人每个人的历史和在等待新任务期间的表现,估计是为了让人觉得香农此人确有其人和营造真实感吧。写得挺不错的。不过都被删掉了。

还有很多关于国际武器走私情况的叙述,我之前那帖子说了,对中国稍有不恭之辞(不是说武器不好,而是与我国援助非洲兄弟的形象不大合拍)并且和主线关系不大,也被删掉了。

茶壶煮饺子,匆匆之间,只能倒出这么多,不知道是否有助于逸云三洲回想起自己当初所看的版本。另外,我没看过1985年的译本,有点怀疑那一版会不会把上面所提及的81年节本删除的部分都原样奉献出来。

《The Day of the Jackal》,豺狼的日子,据说当年国际上有个著名的刺客可,外号豺狼卡洛斯,就是因为一次刺杀之后,警方在他的旅馆里发现了这本书。但是后来落网以后,又有人考证此人其实只是个蹩脚杀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此贴甚有营养

谁说马甲做菜寡淡

这两句话很有意思:

引用:把切尼当成曼森爵士,把伊拉克看成赞格罗,把伯顿公司看成是曼森爵士的企业。

引用:如果剔除那个理想化的将军和香农,金巴撑到了苏联结束以后再死于意外,估计等着赞格罗的,也就是一场卢旺达式的自相残杀了。

老兄对国际时事颇有见地,限于这个版面的内容框框,不多讲了。

至于我当时看的是哪个本子没所谓了,反正是小孩子一个,哈姆雷特当儿童剧看,能记点皮毛就不错。

谢谢不知哪位兄,以及马甲

家园

我是东拉西扯,一如既往……

老兄这个才是旁征博引,长学问了。

家园 这部片子我没有看过

应该是部不错的片子,不然不能到现在在老影迷那里还有市场。

不过刚刚查了一下,似乎与我谈的小说不是一股道尼。……

才登上来想写一下,不巧接一电话,有些事要马上处理,过一会详细写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