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 顾剑

共:💬66 🌺23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对美国空军来说,柯蒂斯-李梅上将(Curtis LeMay)作为军人尚武精神的象征,和对美国战略空军建设所作的贡献,相当于哈尔西之对於美国海军,和巴顿之对於美国陆军。李梅是美国陆军(美国空军战后才独立,战时还叫做陆军航空队)在二战期间晋升最快的军官之一,1940年是中尉,1943年9月就晋升为准将,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6个月以后,37岁的李梅成为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将。战后41岁是最年轻的中将,1951年又成为整个美军历史上第二年轻的上将,时年45岁。(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是内战时期北军总司令44岁的格兰特) 。

李梅在二战结束的时候仅仅是少将,但是他指挥整个B-29轰炸机部队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火烧东京,核击日本,使得他比很多上将军官更著名。战后他主持过柏林空运,长期掌管美国战略空军,并最终晋升到空军总参谋长。李梅是战略轰炸的坚定信奉者,即使不熟悉李梅的人,大多数也听说过他的那句名言“把他们炸回到石器时代” 。

1. 从俄亥俄到欧洲战场

尽管李梅后来在冷战期间,以狂热的鹰派而著称,不过如果按照出身成分论的说法,他还是地地道道的出身于“无产阶级” 的工人家庭。李梅1906年生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家里可以说赤贫,父亲是个铁路工人,而且生性从不喜欢在一个地方长呆,从俄亥俄迁移到密西根,再搬家到西海岸的加州,最后再搬回俄亥俄。这样不停的折腾,自然积攒不起什么家当。

李梅幼年的时候,正好也是人类航空的起步阶段,据他自己说,最早对航空产生向往,是5岁的时候,在后院玩,看见天空飞过一架飞机,那是他看到的最早的一架飞机,於是在地上追着飞机跑。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在1903年,他们俩就是俄亥俄州人,住在代顿市,离哥仑布市仅100公里。莱特兄弟在代顿公司,制造飞机,并开设一个飞行训练学校。莱特兄弟的第一批学生不到10个人,其中有一个叫阿诺德,就是后来二战中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五星上将。李梅当时还小,那时候整个俄亥俄州只有莱特兄弟学校一个地方会有飞机,而代顿和哥仑布两个地方又那么近。如果李梅的回忆没错,他5岁时看到的,的确是一架飞机而不是鸟的话,那架飞机颇有些可能就是莱特兄弟之一,甚至可能是李梅未来的上司阿诺德驾驶的。

李梅不是西点毕业生,也没有上过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校。1924年16岁的时候,李梅上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专业。他家里穷,学费完全要靠自己打工挣出来,每周6天从下午5点打工到夜里3点,睡上4个小时,白天再去上课。靠打工挣的钱,李梅生活得还不错,甚至跟同学凑钱买了一辆当时还很稀罕的旧汽车。那辆车已经不能开了,但是难不倒学工的李梅。修修补补鼓捣一番之后,那辆车后来又开了很多年。李梅在大学里加入美国陆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ROTC。美国大学里的ROTC比我们国内的大学军训可是正规多了,那是真正的军事训练,还要定期集训的。李梅从ROTC报名参加陆军航空队训练,暂时中断学业,去加州March Field学习飞行。1928年成为少尉军官,分配到密西根州的第1驱逐机大队第27中队当战斗机飞行员。1931年他回到大学完成最后一学期的课程,拿到学位。1935年李梅晋升中尉,并申请改行调到轰炸机部队,他当时已经看出苗头,轰炸机才是航空队里最有前途的兵种,因为它是进攻武器,而战斗机是防御武器。

战前的李梅在轰炸机部队里很有名,公认是最好的导航军官之一,曾参加过多次试验性的长程海上会合,攻击演练,比较著名的一次是跟海军合练,陆军航空队想证明轰炸机编队可以在没有地标的茫茫大海上,仅凭经纬度找到敌方军舰。海军作战部故意拆台,给航空队提供错误的坐标,而导航军官李梅居然领着轰炸机编队在加州外海找到了演习目标,犹他号战列舰。1937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开始装备4引擎战略轰炸机B-17空中堡垒,1938年阿诺德出任陆航司令,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陆航已经大规模装备了B-17。1940年3月李梅晋升上尉。和平时期军官晋升缓慢,人人如此,李梅从少尉到上尉花了12年,而此后的3年半时间里,他将晋升到将军。

李梅于1941年3月从第49轰炸机大队的助理作战参谋,调到34大队任中队长,两个月以后又当大队的主任作战参谋,1942年3月晋升少校。这份战前履历,丝毫看不出李梅会在日后的战争中成为明星的迹象,反而有几处明显的先天不足:首先他没上过西点军校,也没有经过利文沃思的高级指挥参谋培训,是从大学后备役军官训练团转正的半路出家者;其次可能是因为李梅作为导航专家的名声在外,一直担任参谋军官,只当过两个月的中队长;第三,李梅不是阿诺德参谋部小圈子里的人物。第三点相当重要: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和整个陆军一样,可以说都有一点“任人唯亲” 的作风。陆军里是参谋长马歇尔,他所重用的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等人,都是战前跟马歇尔共过事的好友。陆航的阿诺德也是一样,在阿诺德身边当过参谋的军官,后来的晋升都特别快。不过无论马歇尔还是阿诺德,他们都是有眼光的人,从来没有因为任人唯亲而让无能之辈占据要职。私交方面,李梅完全没有优势,直到他在欧洲战场青云直上以后,一共只和阿诺德单独见过三次面。李梅之所以获得阿诺德的青睐,完全是在欧洲战场实干的结果。

1941年和1942年初是美国陆军大规模扩军的时期,很多部队都只有番号和人,却没有来得及配备武器,1941年李梅所在的轰炸机第34大队,只有4架B-17。这年李梅还秘密地去加拿大,将美国刚刚生产还没来得及装备军队的另一型四引擎战略轰炸机,B-24解放者式,飞赴英国交给英国人与德国作战。1942年1月,李梅晋升中校,去犹他州第2航空队担任新成立的306轰炸机大队副大队长,这个大队也是只有4架B-17。仅过了5个月,他又升为加州的第305大队大队长。这是李梅第一个高级指挥职务,可是他手下4个轰炸机中队(365,365,366,422中队),应该有35架B-17,却还是只有4架。李梅就让这4架飞机不停地飞,轮流训练手下那些新兵。原来他们都以为自己会被派去太平洋战场,可是大队的飞机补齐之后,305大队受命转场东海岸的马里兰州。1942年10月23日,全大队飞越大西洋,进驻英国Prestwick基地,加入第8航空队序列。

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是二战期间美军最强大的航空队,1942年1月在佐治亚州海边的萨凡纳正式成军(至今在萨凡纳还有第8航空队纪念博物馆) ,很快派往英国,它的主要作战力量是伊拉-埃克尔准将Ira Eaker的第8轰炸机司令部,和弗兰克-亨特准将Frank Hunter的第8战斗机司令部。第8航空队名义上的司令是斯帕茨少将Spaatz,但是斯帕茨少将同时还有好几顶帽子,包括欧洲所有美国陆航部队的总司令,后来又去北非任12航空队司令,去意大利担任15航空队司令,所以直到1944年1月之前,第8航空队实际上是埃克尔将军在指挥。1942年第8航空队的力量还很单薄,而且作战经验不足,一切都在摸索阶段,作战区域也仅限於西欧的德国占领区,达不到德国本土。7月4日,第15轻型轰炸机大队的6架美军轰炸机和皇家空军的6架轰炸机一起,进行了第8航空队的第一次出击,目标是荷兰的德国机场,美国飞机被击落两架。这次行动的象征意义远大於军事意义。8月17日,97大队的12架B-17进行了空中堡垒对德军的首次出击,目标是法国境内的火车调车场,埃克尔将军亲自升空,而飞领航机的,是蒂贝茨少校,就是后来在广岛仍下原子弹的指挥官。这次行动取得了成功。

10月底李梅的305大队加入第8航空队的时候,第8轰炸机司令部总共有5个轰炸机大队,李梅在第8航空队里面很快就以战术革新家而闻名。后来许多行之有效的轰炸机编队和战术,都是在那个阶段由第8航空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明权不能归于某一个人,但其中李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2年11月23日,第305,306,91三个大队轰炸法国圣纳泽尔港的德军潜艇基地,李梅飞领头的第一架轰炸机,305大队起飞20架B-17,16架到达目标上空投弹,没有一架飞机被击落,306大队起飞8架到达4架,91大队出动10架到达5架,被击落5架。这次出击,李梅下令不准B-17作出机动动作规避高射炮和敌机,而他的大队战损率却是最小的,这证明B-17确实有能力独自对付德军战斗机和忍受地面炮火,后来,“不规避” 成了美军战略轰炸机编队的标准战术。到1942年年底,李梅的305大队总共出击6次,他本人带队2次,总共只损失了2架空中堡垒。

1943年1月27日,第8航空队首次出动64架轰炸机轰炸德国本土。1942年底到1943年初,北非战事越来越重要,第8航空队得到的新飞机渐少,其司令官斯帕茨也调到北非指挥第12航空队,第8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埃克尔少将正式升任第8航空队司令,安德森将军接掌第8轰炸机司令部。埃克尔将军在整个1942年都因为坚持美军的“白日精确轰炸” 思想,而跟皇家空军的“夜间面积轰炸” 派争论,他在战役思想方面的贡献很大。而在战术层面上,李梅战术改革家的名声越来越响,那段时间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飞机模型,只要作战形势允许,李梅就在办公室里着魔似的摆弄不同的作战队形,B-17机群由四机编队到六机九机编队,最后发展到12机“箱形” 密集编队,集中的自卫火力越来越强,不依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对付来袭的德军战斗机也越来越有效,李梅的手下常常是尝试新编队的第一支部队。

李梅就是这段时间开始出名的:1943年5月18日,李梅中校升任新成立的第102轰炸机联队司令,6月中旬又调任第4轰炸机联队司令,这次晋升非常关键,因为第4联队司令部已经内定要扩编为第3轰炸机师。其实第3轰炸机师原订的师长不是李梅,而是内森-佛雷斯特Nathan Forrest准将,但是佛雷斯特刚到英国就在带队执行第一次出击任务的时候阵亡了。

李梅上校就任第3轰炸机师师长的时候,第8轰炸机司令部整编成2个轰炸机师,1师师长是威廉姆斯准将,(第2轰炸机师要到1944年1月才正式成立) ,统归第8轰炸机司令部安德森将军指挥。1师和第3师的竞争关系就相当明显。与第8轰炸机司令部平行的第8战斗机司令部,司令由亨特准将换成了Kepner少将。

李梅在欧洲战场期间,第8航空队最重大的空中战役,是轰炸德国施魏因富特-累根斯堡的行动。随着北非作战结束,第8航空队的实力也逐渐增强,作战规模越来越大,但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1943年7月25日,第8航空队搞了一个“闪电周”Blitz Week,一连7天6次大规模出动,到30日为止,总共损失100架空中堡垒和1千名机组成员,第8航空队轰炸机司令安德森将军明确命令李梅不得亲自升空参战,他要李梅集中精力准备拟议中8月份最大的一次空中行动:第8航空队的两个轰炸机师将倾巢出动,与意大利战场斯帕茨将军第15航空队的B-24轰炸机群配合,进行穿梭轰炸。(斯帕茨在北非作战结束以后又调到意大利担任15航空队司令) 。届时,15航空队出动轰炸奥地利诺依施塔特Neustadt的FW190战斗机工厂,第8航空队轰炸累根斯堡的BF109战斗机工厂,然后双方飞到对方基地降落,补充油料弹药,回程再次轰炸德国目标。结果到预定的时间,英国天气状况不佳第8航空队的行动被迫延误,第15航空队独自轰炸了诺依施塔特。於是埃克尔将军又把计划改为第8航空队用李梅的第3师轰炸累根斯堡BF109战斗机工厂,威廉姆斯的第1师轰炸施魏因富特的滚珠轴承厂,这仍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轰炸行动。

1943年8月17日,李梅乘坐先头第96大队的导航机第一个出发,跟在他后面的是3师的3个轰炸机联队,总共146架空中堡垒成功起飞。本来计划1个小时以后1师起飞230架B-17,但是天气转坏,1师出动被延误,3师的机群在空中盘旋了1个小时之久,但李梅故意关掉座机上的无线电,他求战心切,怕上级命令机群返回,所以装聋作哑。1个小时以后机群的油料可能不够飞到目的地,因此3师不等1师就首先出发了。1师又耽误了3个小时才出动,这样,先头轰炸机群惊动了德军战斗机,不但让德军预有准备,而且可以各个击破,越是后面的美军轰炸机,所受的攻击也就越猛烈。李梅所在的先头部队飞越海峡之后17分钟,在比利时上空开始遭到德军FW190战斗机群拦截,德军利用想得出来的一切手段从各个方向攻击美军编队,不但用上了空对空火箭,而且用炸弹从高空向B17机群投掷,利用近炸弹片杀伤美军飞机。先头第96大队的损失不大,但是殿后的第100大队,几乎以为自己要被全歼了。总共15架B-17被德军击落,其他飞机大多带伤,加上其他原因坠毁的飞机,李梅的第3师146架空中堡垒,损失24架,但是他们顺利地将303吨炸弹投到目标,然后经过意大利上空,飞到北非降落。另一路,第1师的230架B-17,损失了36架。这次行动总损失60架飞机,这个损失率之高,是骇人听闻的。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将军亲自驾机飞来北非了解情况,看到平安降落的大部分飞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地零配件不足,无法全部修复,但是李梅的战意依旧旺盛,他坚持按照原计划,带领还能出动的57架飞机编队经法国上空,再次轰炸德军,然后返回英国基地。其他损伤严重的飞机在北非修复,然后单独飞回英国归队。大致上,这次施魏因富特-累根斯堡作战虽然达成了作战目的,但是代价极为惨重,战役以后一周,第8航空队还能正常出动的飞机只占原先实力的一半。这样的战损率,是美军承受不起的。

1943年9月6日,第8航空队又出动到338架B-17轰炸斯图加特,这些飞机大部分刚从美国本土到达,机组经验不足,结果又损失了45架,而且没对轰炸目标造成任何值得一提的伤害。再过一天,出动185架B-17轰炸法国和比利时境内的目标,这一次有P47雷霆式战斗机全程护航,结果没有一架损失。这充分证明美军目前的问题不在轰炸战术本身,而在於迫切需要有一种能伴随轰炸机群深入德国境内的,航程足够远的战斗机。9月28日,已经当了两个月师长的李梅上校晋升准将。10月14日,291架B-17再次出动轰炸施魏因富特,这次又损失60架飞机,其中1师的149架飞机被击落45架,李梅3师的142架飞机只掉了15架。

1944年1月到2月,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欧洲的指挥机构大调整:艾森豪威尔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以后,提出希望把自己在地中海战区的指挥班子带去,而很可能因为在1943年的高昂损失使得阿诺德对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的信心有所动摇,所以他同意了艾森豪威尔的建议。因此,原第8航空队司令部,升格为战略空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驻英国的第8,和意大利的第15航空队,斯帕茨中将出任总司令。原来的第8轰炸机司令部升格为新的第8航空队司令部,由原先意大利的15航空队司令,当年首次轰炸东京的英雄,杜利特尔少将任新第8航空队司令,杜利特尔原先的15航空队司令一职,由从南太平洋13航空队调来的内森-特文宁少将Nathan Twining接任。原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中将,转任地中海战场空军司令,统一指挥美国陆航的第12航空队和英国沙漠空军,巴尔干空军(后来还包括15航空队)。李梅也在3月3日晋升少将,仍然指挥第8航空队的两个主力轰炸机师之一。现在李梅只有37岁,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两星将军。他的第3师已经壮大到4个B-17联队15个大队,不过他在欧洲战场的日子也到头了。李梅的新职务虽然没有那么多部队,但却将指挥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水风,海天,MacArthur,
家园 这篇不是坑,去年8月就写完了,我分4天贴全
家园 Sofa!
家园 Sofa 2!!
家园 三人沙发?

节目好,挤挤就挤挤吧

家园 嗯。好文啊。
家园 用炸弹对付轰炸机,够狠

不过也算德国人倒霉,碰上米国这种变态的对手,生产起轰炸机和飞行员来如同流水线上的香肠,滚滚而来... 动辄就是好几百架轰炸机的大机群... 这种大阵仗德国人是陪玩不起的...

家园 在前一期的国际展望里看过,重新拜读
家园 就是因为这个,去年8月写完等到现在才贴出来
家园 连花带宝一起送。说起李梅父亲频繁搬家

更有可能是生活所迫吧。这一点估计在座不少都有同感。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中国在抗战时也用过这手

据说击落过一架日本轰炸机。

但是毕竟不是防敌轰炸的正路。

家园 又一个带宝的花,不愧为轰炸机的帖子,专门落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李梅有暗疾,所以面相不善:)

看不惯他的人把他当“铁驴”:强硬固执:)

他样子很强横,暗疾主要是一根神经坏死,他老先生的脸部肌肉不能活动了,所以总没个笑脸。

不过此人爱兵如子,在战略空军司令部司令官任上办了很多好事,解决了许多官兵的住房、薪饷、娱乐、晋升、医疗等等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原创】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续1)

2. 从中国出击

太平洋战场幅圆广阔,日本帝国的核心部分,与最近的美国空军基地之间,都远隔数千英里的距离,虽然1942年美军曾经以航空母舰大黄蜂号搭载陆航的B25中型轰炸机奇袭东京,但那毕竟只是偶尔骚扰性质,只有重型战略轰炸机的持续攻击,才能对日本本土造成实质性伤害。但是当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武库中,没有一种轰炸机的航程足够远,无论B-17空中堡垒还是B-24解放者,都无法飞越中国大陆或浩瀚的中太平洋来打击日本列岛。但是,阿诺德手中已经有了一件秘密武器,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这是象阿诺德这样的战略轰炸理论信徒梦寐以求的终极武器。

1944年4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专门成立第20航空队,指挥全球所有的B-29轰炸机单位,阿诺德以陆航总司令之尊,亲自兼任20航空队司令,保证不让任何战区司令官挪用这支力量作战术支援。B-29是阿诺德心爱的玩具,绝对不许别人染指。欧洲的战事用B-17已经够了,B-29将专门用来对付日本人。计划当中,20航空队的B-29将从两个方向轰炸日本:东面从中太平洋的岛屿基地出发,西面则从中国大西南的机场出发。指挥东路的是第21轰炸机司令部,指挥从中国出击的,是第20轰炸机司令部。在1944年大部分时间里,美军在中太平洋还没有占领足够近的岛屿基地让B-29出击。於是,中国成了首先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的唯一选择。这,就是马特霍恩计划。

B-29当时生产数量既少,质量也还不过关,阿诺德的第20航空队在1944年成立的时候,基本是个架子部队,只有驻印度的第20轰炸机司令部,首任司令是Wolfe准将,主要基地在加尔各答附近,作战部队只有一个第58联队,联队长桑德斯准将Sanders,包括第40,462,444,468四个大队。6月4日,B-29第一次出击,从印度出发轰炸泰国曼谷,98架B-29起飞,14架因机械故障返航,1架坠毁,77架成功投弹,回程又坠毁了4架,日本只有9架战斗机升空抵抗,没有能击落美军飞机。事实证明,B-29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自身不稳定的质量,日军的空防根本不能构成威胁。6月份,B-29从中国成都附近专门新建的特长跑道起飞,首次空袭日本本土的钢铁厂。这些跑道是动员了四川成千上万老百姓,在缺乏现代机械的情况下,用人力碾出来的。这次袭击由联队长桑德斯准将亲自带队,出动75架飞机,损失了7架B-29,但投弹的成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阿诺德心急如火,早在B-29研制生产阶段,阿诺德就因为不断催促,而发了心脏病。战斗开始以后令人失望的成果,让阿诺德失去耐心。6月份诺曼底登陆后不久,阿诺德特地挑选心目中最有能力的轰炸机指挥官李梅离开欧洲,来指挥马特霍恩行动。

李梅整个7月份在美国听取情况汇报,同时自己也在学习驾驶这种新型飞机,8月29日到任。心急的阿诺德早在7月4日已经撤了沃尔夫第20轰炸机指挥部司令的职务,让58联队长桑德斯暂代。李梅到达印度的时候,第20轰炸机司令部共有8个大队,4个大队B-29组成第58联队,是他的打击力量,另外4个大队是由B-24轰炸机改装成的C109运输机,专门负责把油料从印度运到中国。当时中国是个贫油国,即便玉门油田有一些石油,也没有能力提炼高品质的航空燃料,B-29出击所需的所有燃料都必须从印度运去,而偏偏这些B-29都是吃油老虎。这是马特霍恩行动最主要的客观条件限制。

李梅到任以后全面评估了形势,并向阿诺德坦率报告了自己的意见。整个从中国出击轰炸日本的“马特霍恩行动” 面临三个障碍,一是飞行员缺乏训练,士气不高,这李梅自己可以解决,实际上这就是阿诺德把他从欧洲调来的原因。李梅一到就开设导航学校,轰炸学校,拿出自己标志性的魔鬼训练,直到把机组人员都训练到将日常训练作为苦事,而把战斗出动当作休息的程度。第二个问题是B-29的故障率太高,很少被日军击落,却大部分都是自己往下掉,B-29初期型号质量不过关,引擎常常空中熄火,要么自己着火。这种问题,李梅自己解决不了,只能催促研究和生产部门改进设计和制造工艺,期待慢慢的情况会好转。第三个问题是中国的油料供应。所有的航空燃料必须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运到成都,所以李梅的主要基地必须留在印度,成都只能作为前进作战基地。李梅不仅让运输机运油,而且发动所有B-29轰炸机也飞越驼峰运油。整个联队飞越7次驼峰航线,才能攒够一次出击日本所需要的燃料。后勤问题是绝杀无解的死结,就算假以时日也不可能缓解。因此,李梅从一开始就明白,从中国出击轰炸日本,是没有其他办法攻击日本之时的权宜之计,一旦美军在中太平洋占领足够近的岛屿,B-29的作战就要移到东路去。这一点上,中国战区第14航空队的陈纳德倒是跟李梅意见一致。陈纳德有他自己的考虑:李梅只向阿诺德本人负责,既不属於蒋介石和魏德迈的中国战区,也不属於蒙巴顿的东南亚战区。驼峰航线补给中国战区的能力本来有限,陈纳德也不愿意李梅这支“外来户” 部队来加重后勤负担。所以李梅和陈纳德的默契,就是一旦情况许可,第20轰炸机司令部将从中国战场撤出。

但是至少1944年下半年,还不存在李梅撤出的问题。他必须尽油料许可的限度,从四川出发打击日本大后方的战略目标。

1944年9月8日,李梅首次从成都出击,目标是中国东北的鞍山昭和钢厂,这是日本人建立的主要钢铁供应基地,也是今天鞍钢的前身。这是B-29第二次轰炸鞍钢。李梅征得阿诺德批准,亲自带领114架B-29组成的机群出击。英国空军和美国陆航都有很多将领喜欢亲自升空带队作战,最初军方对此没有什么限制,结果在不列颠之战和以后的英德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为此牺牲了不少高级军官,后来这个教训被吸取,美军和英军都明文规定,一般情况下禁止将领亲自升空作战,除非当事人能够向上级提出明确的理由并获得批准。本来阿诺德也明确禁止李梅上天,但李梅申辩,这是他第一次与日本人作战,他想亲自观察日本战斗机的战术和地面炮火的有效性,跟德军的战术作对比,获得第一手经验来制定未来的战术。这对将来作战是绝对必要的。阿诺德批准了他的请求。

9月8日从成都出发的115架B-29当中,7架未能起飞,还有几架中途掉队,95架到达鞍山投下200吨炸弹,只有4架被日军战斗机或高炮击落。李梅亲自驾驶第一架飞机,他发现日军战斗机的作战技巧大大逊色于德国同行,没有多少对付B-29的办法。日军战斗机中队事先已经抢占了截击的有利位置,但是错误估计了B-29编队的速度,结果第一次出击一下子冲过了头,等兜一圈再回来的时候,又赶不上B-29了。而且日军习惯在1万7千英尺左右高度作战,在B-29的2万5千英尺高空基本追不上美国飞机。9月26日李梅再次出动轰炸鞍山,73架飞机投弹,自身毫无损失,但也没有对目标造成什么伤害。日军飞机只有两种方式能够对B-29构成威胁:一是凭借飞行员的个人勇敢去撞击美军飞机,二是主动攻击四川的空军基地。还在李梅上任之前,8月20日美军轰炸日本Yawada钢铁厂,日军飞机第一次撞击B-29,一架美军B-29被日军飞机撞得空中解体,洒落的残骸又打下了另一架B-29。至於基地的危险,9月28日(第3次袭击鞍钢以后两天) 日军轰炸成都机场。美军战斗机对机场的保护只在白天有效,夜间战斗能力不足。这一点后来很快得到加强。

对日本人的能力心中有数之后,李梅把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花在严格训练上。10月14日,为配合海军哈尔西第3舰队扫荡台湾菲律宾日军航空力量,李梅的104架B-29轰炸台湾的日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取得很大成功。10月底到11月中,李梅数次大规模出击日本冈山县(Okayama) 和九州大村(Omura)的飞机制造厂,另外还在11月5日轰炸仰光和新加坡的港口,12月初轰炸沈阳。在沈阳行动中,日军战斗机飞行员三次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飞机撞击B-29,三次日本战斗机都坠毁,两架B-29被击落,但是第3架被撞的B-29安全飞回了基地。以上是李梅在中国期间所进行的主要轰炸作战,总体来说,对中国东北,台湾和东南亚目标的轰炸收到一定效果,但是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了远程导航困难以外,日本列岛上空经常覆盖很厚的云层,而且B-29所飞行的高度,是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的平流层,强劲的高空气流和云层一起,使得精确瞄准轰炸根本不可能。

第20轰炸机司令部当时还和延安的共产党政权发生过联系。因为华北和华东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控制大片敌后根据地,为了取得这些轰炸路线上的气象情报,并争取中共合作,营救沿线坠落的B-29机组成员,李梅曾经派联络官去延安,还送了中共一飞机药品。这点药品对美军没有什么,可是对处在敌后一切物资匮乏的八路军,却是雪中送炭。礼尚往来,中共以毛泽东的名义,回赠了李梅一把缴获的日本指挥刀。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的敌后武装,无论国共,都全力营救过坠毁的美军轰炸机上幸存的官兵。

李梅在印度和中国的半年,可能最有意义的一次作战行动,是12月18日用燃烧弹轰炸汉口。这次作战由14航空队陈纳德提出要求,使用燃烧弹也是陈纳德建议的,目的是炸毁日军在汉口长江码头和仓库的补给中心,毁掉那里囤积的作战物资。李梅最初不愿意参与,不仅因为他认为这属於战役战术性质的地面支援作战,不符合B-29战略轰炸的任务宗旨,而且他觉得这个任务陈纳德自己的空军就可以做到。不过后来魏德迈也来催促,阿诺德本人点了头,李梅出动94架B-29,装上燃烧弹,袭击了汉口,头三个编队投弹之后,地面大火升腾起的烟雾遮蔽了目标,结果后来许多燃烧弹误投进中国居民区,当地的中国居民付出了惨重代价,不过从轰炸的有效性看,汉口行动是军事上的成功,将日军的大批军用物资完全付之一炬。认真的说,燃烧弹攻击并非这次李梅或是陈纳德的首创,在美军的假想作战计划里,很早就写着了,但是大规模运用燃烧弹轰炸成功的作战非常少,在欧洲战场曾经有过战略轰炸引起城市大火的战例,但那是一次出动千架战略轰炸机的超大规模作战。象汉口这样,用很少的飞机(94架中84架实际投弹) ,完全依靠燃烧弹而取得巨大成功,在李梅来说是第一次,这次的收获和飞机损失根本不成比例,因为欧洲大城市都是砖石建筑,着火不易,而亚洲尤其是日本本土那些竹木结构纸糊的房子,简直就是一点就着的灯笼。汉口作战,实际启发了后来李梅火烧所有日本大城市的想法。

1944年11月,随着美国海空军占领塞班,提尼安和关岛,并把那里的机场跑道扩建得可以起降B-29轰炸机,阿诺德终於拥有了后勤保障可靠,又可以打击日本列岛的基地。从这里起飞轰炸日本,可以依赖美国海军源源不断地跨越太平洋输送燃料和弹药,比从四川出发的基地作战效率高得多。按照预先同意的方案,第20轰炸机司令部从中国出发袭击日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1945年1月美军正式命令第20轰炸机司令部的作战部队撤出中国,回到印度的主要基地。李梅本人则另有大用:阿诺德把他调到太平洋接手指挥第21轰炸机司令部,主持轰炸日本的全盘作战。来第20轰炸机司令部接替李梅的,是Roger Ramey准将,这个司令部从阿诺德亲领的第20航空队,划归蒙巴顿的东南亚战区指挥,作战目标仅限於东南亚。这里的战事,对美国陆军航空队那些满脑子战略轰炸的高级将领来讲,已经不重要了。

李梅在印度和中国指挥第20航空队的半年,有重大战果的轰炸行动很少,其意义是练兵,演练B-29的战术,改进并完善飞机性能,还有汉口的火攻启发了日后李梅革新作战思想。现在,李梅可以从太平洋上的基地出发,大干一番了。

(未完待续)

家园 看完再花,也是沙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