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学者葛红兵的骗术--记《中国:我们该如何纪念二战系》一文 -- 定风波

共:💬40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看法

这就是我说的“原来可以这样估计的”的意思。

因为中国的抗日纪念馆中有错误的资料,您就可以估计出他们一定是指这些错误的资料,所以我才佩服。

这我就搞不懂了

日方如果提出来的资料不是这类的“错误资料”,我们有什么必要要撤掉??这个有什么必要要担心的么?指出对方的错误或证实我方资料的准确就可以了不是?

反过来,日方提出来的如果是这类错误照片,并且提出了有力的证据,中方是不是应该正面面对呢?

日方还没有提出要求撤掉的照片及其证据之前,难道能够如同中国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所表现得那样“断然否定”么??

只要有一点点错误的可能、哪怕纪念馆里面1万张照片中只有一张是错误的,也该正面面对,对不对?

处理完错误的部分后、再给大家一个回复——本馆共有展品照片若干若干张、其中多少多少张被日方挑刺、经双方专家合议认定其中几张有问题、予以撤换;

这才是应有的态度吧!

而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的问答中,秦刚与中国记者就此问题是这么说的:

问:据报道,一些日本议员在提出要求中国抗战纪念馆撤换有关抗战照片之后,他们又提出无法确认南京大屠杀,并要求中国修改有关30万人遇难的数字。在“七·七事变”70周年之际,日本右翼频频活动,中方如何回应?第二个问题是,在一些日本议员在美国刊登了有关否认慰安妇问题的广告后,有消息说美国众议院最早会在7月30日表决有关慰安妇问题的决议案,中方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回应?

  答: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也早有定论。日本国内极少数人试图抹杀和掩盖这段历史,是对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衅,也暴露了他们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

可以看出,提问的中方记者首先就玩弄了一个不高明的文字游戏,把日方要求撤掉的“不当照片”说成“有关抗战照片”,定语的修改,使得自己一下就站在了不败之地、对方的要求也立即被贬低得无容身之处了。

而秦刚的回答更用“定论”来逃避我方应该承担的责任,毫无科学态度可言。说对方“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的同时,是不是自己在某些问题上也是如此呢?

想起前几年看的一篇报道,吉林某县的发现遗留化武时通知日本人来处理,因为存放毒气的罐子的类似搭扣的形状或数量和日方的照片不符,日人当即皮包一合,说不是我们的,马上要订机票回去。

这种情况会不会也出现在这些日本人对有关资料的认定里?恐怕同样的资料也会因人得出不同的结论,慰安妇的情况不就如此。

化武鉴定为代表的争论当然是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斗争。

双方列举证据、证明不是自己的、或证明是对方的。

若对方有有力的证据、而自己又无法否定对方的证据的真实性的话,自然是对方赢一个回合。

类似你上面讲的例子,中方也有同样招数取胜的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nbtdpd/2005-02/01/content_129684.htm

谈判刚开始时,日方代表拒不认账,还振振有词地责问中方谈判代表:“凭什么断定是日军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中方代表愤然而起,义正词严地指出:第一,化学炮弹上刻有“昭和十五年”字样;第二,分析打印出来的遗弃化学武器图谱与你们日军化学武器图谱完全吻合;第三,我们找到了当时目睹日军埋藏毒剂弹的见证人。在这些无可争议的证据面前,日方代表不得不低下了头。

化武处理的问题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双方都有不得不低头的时候

最新的处理报告你有没有看?

发掘出来的大量化武,最后被中日双方认定不属于是日本造化武、而改由中方处理。

懂日语的可以直接去看日本内阁直属的遗弃化学武器处理室的公告主页

比如这个:

http://www8.cao.go.jp/ikikagaku/20070207.pdf

2月7日的报告针对的就是去年11月在广州黄浦区进行的遗弃化武处理,其中处理的461件炮弹、经认定97件(包括24枚无法确认的“不明弹”)属于日本遗留化武、日方进行处理;剩下的364件交还中方处理.....

所以理性地看待中日之间的争议吧,想要100%压倒对方取得全胜,需要大量的数据工作和时间耐力上的付出。这可不是爱国小朋友热血沸腾两句就能解决的问题。

平沼是政客吧,抛却政治立场不谈,通常意义上说世人给予政客和学者的的道德评价不同吧,政客对于学者提出有关证据的认定和取舍就不会再予以过滤,当然我也没有理由说您是有意还是无意淡化这件事的政治色彩,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

他们恐怕不只是交流的窗口。

呵呵,我说的“交流”,并不一定是“客客气气”的谈话。斗争,一样是交流。

学者在后面,政客在前台,中日不都是如此交流么?

这个我赞成,只有正面的交流才能解决问题,而且不仅仅在专家层面,政府层面,也该是双向的,比如靖国神社,慰安妇等问题而不是在各自国家空激动。

至少双方都该把对方的主张、对方的证据向本国民众公开,才谈得上“双向”。都像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答记者问那样,随意扭曲对方的意思,怎么谈得上交流?

所以也建议国内关注中日争议的弟兄们,多听听第一手的对手资料,免得被掐头去尾拦腰斩般的国内媒体“改造报道”给蒙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