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天灾”是随人的主观判断而转移的么? -- 茶园农工
曹说了为什么用府,是因为“鉴于1953-1982年间中国县级政区的巨大变化,本文采用清代的“府”级单位作为分析的基本政区。”
另外,您帖的和我帖的不是同一文章,因为字数限制,不能全帖,全文链接我已经给出,不是什么漏了……
您给的文章是曹的一篇应用方法论的解释,类似说明书,我帖的是应用这种方法论对四川进行分析的应用,是实例分析……
不明白你为什么看不懂……
他的结论有2个:不仅需要探讨究竟有多少中国人死于这场灾难,我们还需要弄明白,在那些人口大量死亡的重灾区,幸存的人们是怎样活下来的。
他给的答案是:
问题1,用府+地方志分析死亡人数
问题2,“何以有些地区产量大大高估,地方干部对于农民视如草芥,另一些地区却并非如此。为此,我将“历史记忆”这一概念作为主要的解释工具。所谓“历史记忆”,这里指的是深藏于人们心中的对于历史时期灾害事件的记忆以及应对灾害的行为模式。这一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各地的灾情以及人口死亡的程度。在这一解释中,大饥荒的历史循着以下模式展开:近百年来各地遭受的饥荒程度不一,有些地区经历过巨大的人口死亡,有些则否。因此,关于饥荒和人口死亡,各地存留有不同的民间记忆。1958年,各地承受相同或相近的政治压力。在经历过大饥荒的地区,人们对粮食的重视,远远超过未经过饥荒地区,不仅民间百姓如此,地方基层干部也是如此。因此,在这些地区,很少出现粮食亩产量的大浮夸,即使虚夸,幅度也有限。民间百姓对于粮食的高度重视,来源于对于大饥荒的记忆。这一因素成功地化解了来自上级政府的高压。政府对于民间粮食的征集是有限的。人民尚能依赖粮食而存活。另外,历史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淡化直至消失,直至灾难降临,记忆重新获得、加强又至消失。当大饥荒没有得到人类智能的理性对待时,同样的灾难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我始终告诉你人口统计数字有很多不确定性,不能只用一家 1 正版松鼠妖 字72 2007-09-08 05:39:34
😨倾向性算不上,丢人倒是有的 FlyGeneral 字144 2007-09-08 16:32:54
🙂现有的数据推算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3 春之晚风 字2730 2007-09-07 18:54:42
🙂曹说了为什么用“府”,而且您给的是另一文章,但可对照
🙂曹教授的解释很难让人完全信服。 1 春之晚风 字1042 2007-09-07 20:36:07
🙂恩,“记忆”这个他自己说是假设,所以…… 1 正版松鼠妖 字960 2007-09-08 05:44:42
🙂这句话错了 2 大秦猛士 字84 2007-09-05 21:25:53
🙂看到没有 1 橡树村 字240 2007-09-04 2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