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和产品生命周期评苏联援助的作用 -- 邦德

共:💬95 🌺8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和产品生命周期评苏联援助的作用

如何客观评价苏联援助的作用,我认为不能一味无限放大而忽略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和产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家在河里已经花费了很多笔墨,我仅再给大家添点思考的素材)。

日本的对华援助金额恐怕更是天文数字,大家为什么不去给它评个值呢?没有别的原因,日本人借援助之名,行赚钱之实。优惠贷款的后面都绑着成套设备,虽然我们还是能够受惠,但是基本上大家对这本账都心知肚明-当年侵华那笔血账还没算呢!

现成的例子,我国在通信交换机发展上曾吃进日本企业的苦头,最后才有巨、大、中、华。

那么为什么苏联援助就可以例外而且引起这么多争议呢?假入中国今天的经济如同原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那样破产而一文不值,是不是还会有人有兴致做这样的文章?假如真的经济破产,恐怕骂娘都来不及!持有这样的观点,在书斋里论道可以,但是不知道现存的几家曾接受援助的企业是否会同意?

先从从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说起,本人不是做研究的,历史断代亦不是特长,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阐述一下观点:

1949-1956:起步期,百废待兴(国家投资大力发展工业,农业仍在GDP占主导)

1957-1979:计划经济和动荡发展期(计划经济体制确定,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动荡中发展。)

1980-1999: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高速发展期(市场经济改革,摸石头过河,邓小平南巡,私营经济高速发展)

2000-现在-2010:经济全球化条件和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条件下的产业腾飞期(互联网泡沫崩溃,中国成为唯一全球硬件制造业转移的大赢家,深圳、广东、长三角的经济还是靠代工和外贸支撑;国内市场成长迅速,加速产业升级)

2011-2030-将来: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黄金期(如没有意外,国内市场持续高涨,激励中国制造业和资助品牌真正开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再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一般产品的新旧更替的速度越来越开,尤其是七十年代以后,产品的更替年限从原来的30年,逐步缩短到20年、10年、5年,以至于2年和一年。以计算机产业为例,摩尔定律讲,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重工业虽然略有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可以达到10-20年。那么我们这里慷慨些,假定苏联援助的技术可以发挥20年的作用,即使苏联援助我们当时最新的技术,那么这些技术最迟在1976年已经早就被淘汰了。这一点你可以从一汽生产的汽车型号上看得出来。换句话讲,苏联援助能够发挥的作用在我们改革开放前已经结束了历史使命。

自那以后,中国经济的任何状况都与其没有太大关系,至于所谓人员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积累,这都是因援助而产生的边际溢出效应,不应归入到援助本身。另外苏联体制破产,你为什么不讨论一下计划经济体制对我们国家发展的束缚呢?

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持续的国家投入、轻工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这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关键因素)以及有力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尤其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我国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一个最主要目的地,从来料加工到原始设计制造,制造业产值的绝对值惊人,这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说不能仅开到今天中国制造业和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就无限放大苏联援助的作用。如果你是个谨慎的企业家或者企业管理者,那您绝对不会恣意放大任何形式援助或赠与的作用。无他原因,因为企业的成功需要的持续的投入-技术、人力、资金等。

正式基于这个原因,我认为苏联援助是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助推因素,一个催化剂;然而四五十年后中国今天制造业的基础和规模不能全部归功于这些援助,我们的制造业不是建立在国外援助的基础之上。

我们经济的成功更多还是依赖,而且还将倚赖于国人自己的自强、创造、勤劳、奋斗和国内市场的培育,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发展。如果你已经注意到我们现在产业存在的危机,体会就会更深一些!我们现有制造业在光环之下的真实价值还是要打一些折扣的!

如果真是需要给这些援助各估值,我还是原来的说法,那也仅是哪九亿多美元-违约责任-我们的回馈,剩下的余额即使不能为零,但可能也不多了。我们应当对我们自己有信心,对我们的企业家有信心,对我们华夏民族的创造力有信心!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出了仅仅一小步,未来的路还更长。我们尽管对此可以感恩,但是没有必要戴德。

把它当成一段美好记忆好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