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读‘那年庐山’有感 -- 老广

共:💬143 🌺87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实践出真知,不要双重标准--回acxp

从你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你没看过7000人大会纪实,不知道他所说的吴冷西回忆错误是什么。你先去看7000人大会纪实再说话,看争议的是什么地方。这是张的纪实:

“那么报告是什么时候决定起草的呢?报告中心要讲些什么问题呢?起草过程是怎样一个情况呢?

关于这个问题,当时参加起草工作的吴冷西在《同家英共事的日子里》有比较详尽的记述,但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吴冷西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内容上,均有不少错讹之处。

比如,吴冷西回忆:1961年11月5日,刘少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要为大会准备一个报告,少奇同志指定由陈伯达牵头,我和家英、胡绳⑤参加。 11月6日,邓小平即来钓鱼台八楼召开会议,提出报告的框架为四部分:(一)形势和任务;(二)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改进党风;(四)基本经验教训。会议还进行了分工,其分工是:吴冷西负责第一、二部分,由梅行、杨波、马洪、廖季立、张沛协助;田家英负责第三部分,由赵汉、潘静远协助;胡绳负责第四部分。

在吴冷西这段叙述中,至少有三处错误。

第一,七千人大会是1961年11月12日才决定召开的,11月5日、6日,刘、邓不可能分别召开会议,因为那时还不存在召开七千人大会的问题。

第二,刘少奇指定由陈伯达牵头,田家英、吴冷西、胡绳参加,但根据胡绳的日记记载,胡绳是1962年1月1日才加入进来的。

第三,吴冷西说,11月6日,邓小平就定下来报告的框架是四部分,实际上,一直到12月21日,邓小平还说报告想讲三个问题,并不存在第四部分“基本经验教训”的问题;在1962年1月11日下发大会的报告稿中,也没有“关于基本经验教训”的内容。关于基本经验教训部分,实际情况是大会召开以后成立的二十一人报告起草委员会在讨论修改报告时才加写的。在大会之前起草的报告,既然没有“基本经验教训”的内容,胡绳又是1月1日才加入进来,所以说由胡绳负责起草第四部分“关于基本经验教训”的问题,也就很难成立了。

类似可以商榷的内容,还有一些。如吴冷西在回忆中提到,刘、邓在同起草班子谈到报告在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时,曾提出“要科学分析当前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主要不是天灾,也不是赫鲁晓夫撕毁全部协议和合同,而是我们工作中的错误。这点报告中要讲清楚。”这个观点无疑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在其他场合刘、邓的讲话中,从未发现类似这样的内容,起草出来的报告也看不出有这样一种观点。报告在谈到产生困难的原因时这样说:“在这几年里,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发生了许多缺点和错误,再加上1959、1960、1961连续三年全国广大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就使我们遭到了许多困难。”“1959、1960年农业上的严重减产以及农村所发生的许多困难情况,一方面,是受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对于我们所犯的这些错误的一种惩罚。”从这个情况似可以得出结论,吴冷西的回忆有待商榷。

还有,吴冷西回忆:“12月21日,小平主持讨论第一稿,富春、先念、一波、谭震林、安子文等参加。会上讨论的意见主要是对第一、二、四这三部分的,认为对形势的估计不能助长过分乐观,要保留一点,因为目前情况还没完全摸透,尤其是工业、财贸;15年超英的口号是否仍提值得考虑”等等。

这里仅对一点提出质疑,即15年超英的问题。实际上在1962年1月11日下发的报告中,还是保留了这一提法。报告说:“这次会议,是一个为实现再经过 10年左右时间在主要工业品总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伟大号召而奋斗的会议,是为实现党关于10年长远规划的目标而奋斗的会议。”报告还说:“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11月提出了15年左右在主要工业品的总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的任务,就是说,从1949年起,我们要在20多年的时间内,完成或接近完成最老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一百几十年中做过的事。这个要求是我们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

此外,这个时候的报告,也没有起草出第一稿。有关这些情况下边还要谈到。

吴冷西讲得很具体,有月有日,还有刘、邓讲话的具体内容。但确实有不少内容同原始记录很难对上。”

我想问一下,按照你的常识和逻辑,吴冷西这个回忆错误,和某人的庐山高大全形象是一会事吗?如果这个回忆错误就被称得上是说谎的话(某人文章中写的),那么就单单凭实录没有记录813周彭薄杨谈话,我们不说他说谎,起码一个遗漏很多事实是逃不过的吧。而且凭常识讲, 几十年前开会的日期,日程会记错,被人揭发这种事会被记错吗?

张和吴的争议和一个描写自身高大全是两码事。我就不愿意再说,标准要一致。不要双重标准。张是党史研究人员,他的资料我信(其实他质疑的地方有些也未必对)。但同时杨尚昆回忆录也是党史研究人员组织的,为什么在你们这里待遇就两样了。如果张的7000人大会是真实的,毕竟这是他自己署名的著作。那么规格要远远高于一个党史研究人员著作的杨尚昆回忆为什么有人怀疑?如果你相信张的纪实,那么你对杨尚昆回忆起码要多50%信任吧,或者10%,或者1%,这个可是那么多党史人员经过核对资料的,是极严肃的事情,而且明显的文章里有的段落使用“有人”,没有点名,到李锐就点名了。这个点谁的名,是极为慎重的事情。我看不出来,为什么相信张写的纪实的朋友,就能够或者说敢于不相信杨尚昆的回忆。

如果说张的纪实对吴冷西对7000人大会的会议证伪,没问题,以后讨论7000人大会,俺绝对不用吴冷西的回忆。俺对7000人大会报告是什么时候决定起草的,报告中心要讲些什么问题,起草过程是怎样一个情况兴趣不大,我也不认为你有那么大兴趣。希望大家对比张的纪实更有可信度的杨尚昆回忆给予同样的待遇,因为他也证明了实录不实,请大家在关于庐山回忆的问题上给予实录以必要的警惕。

俺是不屑于做某些事情的,有些东西没有上下文,或者有意不给上下文就会给人造成误导,你就是被误导了。看了那篇再次提供史料的文章,俺就不想吵下去了,还是东哥说得好,要看书,不看书会被人骗。和你共勉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