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动手较技歌诀六首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13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接上边页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总序

且夫有文士者,必有武备。余窃疑之,诗书戎马可并习乎?然自昔迄今,用武未始不可以佐文也。大圣人轩辕氏作兵端肇开。历代多有之:蚩尤征而垂衣裳,有苗伐而舞干羽,汤放夏而辑宁,武克商而大定,周公讨四国而洛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治。帝、王、师、相,莫不以钺斧而臻太平者,非武佐文之明验哉!慎毋以酷戎为末,习练为细也,为粗也。

然肄武莫先乎习拳。而说者曰:“拳,徒手搏技也。何如器械之坚利!”不知弓矢矛剑之能卫乎身,不能使身善为用,何也?身与手不习也;手与器不惯也。欲其得心应手也难矣。惟拳有身法焉,步法焉,手法焉,实武艺之根本也。一法不备不足以精器械者,欲精器械者,必先练夫拳。

盖拳不一家,而各擅其长。或善于掌焉,有顺掌,反掌,拜掌,托掌,单掌,双掌,鸳鸯掌之不一,或善于拳焉,有顺拳,反拳,冲拳,撺拳,横拳,圈拳,披拳,填拳,牵拳,勾拳之不齐。或善于肘焉,有顺肘,反肘,直肘,横肘,冲肘,斜肘,顶肘,顿肘,挫肘之不同。有善于膝者,有左膝、右膝、撇膝、跪膝、顶膝、迎膝、缩膝、短膝之不等。或善于腿焉,有单腿,双腿,换腿,旋腿,踹腿,跟腿,躜腿,短腿,撤腿,插腿,颠腿之分别。或善于身焉,有进身、退身、反身、顺身、蹲身、跃身、偏身、闪身、伸缩身之各殊。或善于步焉,有长步、短步、直步、横步、闪步、点步、顺步、反步、勾步、曲步、纵步、挺步、实步、虚步、管步、偷步、雀步之不侔。

未若跌打抓拿之法大成者也。跌而不打则跌轻,打而又抓则打重,抓而不拿则抓松,拿而又跌则拿硬。若四时之错行而相资,如日月之代明而互用。形势与人同,筋节与人异,所谓拳之上乘者耶!

试言其手法,则凭虚而入,不撄人之力,乘时而逢适中彼之窍。若僚之弄丸,循环无端。如丁之解牛,游刃有余。

于身法,重如泰山之压;轻若鸿毛之飘。游扬处,花飞絮舞;变幻处,活虎生龙。

若夫步也,具之且玄难。以觅踪亦长亦短,无能把作,进则为排山倒海,退则为雨散云消。

不图为拳之至于斯也,用之习技不须另寻。故曰:习技莫先乎习拳。余业儒也,而辟性好武。从拳操技,盖有日矣。吾以谓有文章者必有武备哉!

正以身丁兵乱之世,必不能端章甫而点兵笔,即谓之武能佐文者也。

余尝录拳经数百首,并附诸械百法,编成一帙。实吾师陈松泉翁,少具侠气,重携金赀,遨游海内,遍访名家,描神摹巧而成之者也。余不敢没其善,亦不敢私其美,出而云之。同志以为登坛一助尔。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序》

此论中的:余尝录拳经数百首,并附诸械百法,编成一帙。实吾师陈松泉翁,少具侠气,重携金赀,遨游海内,遍访名家,描神摹巧而成之者也。这段论述,就充分的说明张横秋先生及其师父陈松泉先生两代人,都是善于博集众家之长而修炼成武门拳家巨匠之真才实学者。其言可信矣!

有此之明论,就可以知道:真正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对于那些唯自家师父说的就是对的、真的、如同圣旨;拳架外形打的一定要和师父打的一模一样,不敢有丝毫的差异;郁圄在师傅所灌输的狭窄的小圈子内,不敢越雷池一步;一辈子不愿意观看其它门派、拳种的拳论,也不研究其他门派的武学精义。此样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习拳者之法式。采取的是不取此以为法式的态度。而针锋相对的提倡的是: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以不断丰富本门宗技,不断完善本门拳学,不断提高传承的质量,保证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辈辈自有能人出的永继不绝的良好的发展状态。

4、精熟

脑筋不灵活,无法彻底开悟,功力甚深。

阐释:

此精熟者,乃是指专门修炼拳术套路,又打的精熟的人而说的,并不是指攻防招法拆变的精熟,这一点非常重要。修炼拳术套路招法不但打的精熟,而且表现出来修炼的功力还真花了一定的时间、下了一定的真实的功夫。可以说是个拳术套路的练家子了。只因为其脑筋不灵活,是不知道攻防较技的攻防功夫乃通过系列的喂手,盘较的方法之修炼,才能得到的。只顾自己修炼套路,则是能知己的功夫之修炼,总也不能够达到知人的能力之运用的。故而,无法彻底开悟如何攻防较技的能力之获得。这也许不是这类人的脑筋不灵活的缘故,而是盲师引路的结果。总之,得出了只修炼拳术套路的人,如果不经过系统的喂手,盘较的修炼,是不会获得攻防功夫艺境的,这倒是真的。故而,介绍有关喂手、盘较的一些知识内容,对当今之只知道修炼拳术套路而又欲获得攻防功夫的人,也是一种启迪。录之如下:

四权

要择心性相投,为喂手之助。要彼此盘较,必以真心,不可偶倦。要规过劝善,各勿嫌忌,要常演习。更不许依强凌弱。偶或较力,凡无可奈何时,与外门较,当谦卑自处,不许以艺凌人。心虚神完,慎中再慎,庶免致害。如其得已,还是勿较为是,己躬自厚之学也。 《浑元剑经习武须知》

从这段论述中,习拳者可以知道,欲修炼拳术攻防之道者,必须经过喂手,盘较的系列方法之精心修炼,才能获得。故这一条拳术套路修炼的精熟,虽功力颇深,但对于攻防功夫而言,亦无济于事。所以,欲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亦不取此修炼模式为法式。而提出:“内功勿间断,外功要践实”的喂手的拆手变招,盘较的实战实修的科学修炼之观点。这已经是排除的第四个修炼的模式了。

5、通微

能掌握最高的武学精神,也能以一御百,无不摧破,却不能贯通全体。

阐释:

通微者,乃从微妙玄通说法转用而来。就其所运用的攻防功夫艺境:掌握最高的武学精神,能以一御百,无不催破。乃指的是神拳神明的第一阶段:“毛发松弹守三阳”的攻防功夫艺境。此乃是全体透空的太极之三功四德的攻防功夫艺境。具体说明如下:

三功者,内气三种内在功夫的景象;四德者,四种攻防功夫艺境之表现。

说明如下:丹田的太极紫金球,一功也;铁布衫、金钟罩,二功也;一气涨渺,三功也。

四德者:全体透空的身轻如羽,不受人之力,一德也;太极紫金球的沉势,稳重如山,二德也;铁布衫、金钟罩的的来力不入,三德也;一气涨渺的去力无阻,四德也。所谓有德者得之,此也。

上述乃真正的全体透空的太极之虚灵妙境的功夫。此乃神拳神明的第一个攻防功夫阶段。

其为何说是能掌握最高的武学精神呢?武学精神为何呢?

这里所说的武学精神,乃指自己修炼而成的功德圆满的无形法身道之体的这个物而说的。有此物之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功能,故而能以一战百又能胜之。根本原因何在?即德普三光之候,古有述之,以资对证,录之如下:

巧从熟生,灵从快生,刚生于柔,智生于拙。非养得目有神光,身有灵光,体有元光,难使敌一见生畏怯于心。非神光难御乱敌。非有灵光,难疾胜劲敌。非有元光,难临大阵而耐久。灵光者,身外有红光缭绕。神光者,目中有青苍之气,足以照远出威。元光乃身外黄光闪烁,是内外功满,毫无缺欠,浑光普照,无隙可乘。惟目中剑内手上,更有一番稳准气象,足使人畏。故敌人动得其咎。学力至此,乃为练家,方不愧居其名,亦可留芳千古,令后世慨见而神警。故闻声而惧者,因实称其名,威感夙著也。此真向战不持寸铁,何待矢折而胜也耶?古之将帅,操不胜之术者,以其训练精细,百战无敌,谁敢慢视哉?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但是,其为何又说攻防功夫至此艺境,却不能贯通全体呢?何谓贯通全体呢?根据前贤对“五乘功夫”的说法,就可以明白了。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五乘功夫说

拳家言:法分三修,成功一也。所言成功一也,又有五乘功夫,曰:骨、筋、皮、毛、发。

歌诀云:

磕格碰撞是骨打,全身五弓为筋发。

皮打抖弹震死牛,毛发松弹守三阳。

气形化一归无象,阴阳互感通天下。

论曰

凌空劲不达,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气不感焉得通天下。

《易》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清代宋书铭太极拳论说》

阐释:

根据此论的“气不感焉得通天下”的说法,此时虽然达到全体透空的太极之虚灵妙境了。尚有内劲的有形有象,但是还没有达到无形无象的无极整体化无的一体之境界,只有此体才能称为全体。即天人贯通合为一体之全体,就是身体犹如九重天的全体之精义。此为却不能贯通全体的第一个意思之解释。

却不能贯通全体的第二个意思是:到此攻防功夫艺境,尚有凌空、神化两个攻防功夫艺境的升华,才能达到功德圆满。这是说,对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内容,还不能由本致末、有先有后、由始至终的贯通全体呢!就是功德艺境尚不是最终圆满的。

就这层攻防功夫艺境而言,可以师之为法,作为修炼的法式。但是,功到此时攻防功夫艺境之候,可不能故步自封,还要继续修炼升华,才能为正规的修炼模式。此乃六品中承认的第一个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法式。

6、神化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如水生波,如火作焰。

阐释:

神化者,乃神拳神明的第三个阶段的神化之功,亦名无上境。正是功德圆满的神武不杀的艺境。其说:我无所能,因敌成体。就是因敌变化示神奇的意思。而如水生波,如火作焰。说的是随人所动而动。前贤有论,录之以为证: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付精神,于彼劲将发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先不后,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 《清代李亦畬太极拳五字诀劲整》

此论中的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就是如水生波,如火作焰的说法之精义。而此说又源于更为古老一些的拳谱之中,录之如下:

似梦地着惊,似悟道忽省,似皮肤无意然火星,似寒侵骨髓打战怵,想情景,疾快猛,原来是真气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洪水波涌。欲学不悟个中窍,丢却别寻那得醒? 《易筋经贯气诀点气论》

但是,如上的论述,尚未有谈到什么是神化之功夫呢?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的说法,早见于各家之谱中。如《浑元剑经仙脉阐宗》一文中就有:由明溯至于今,数百载以来,克以剑术成道,神化之功曾未闻见也。这样的记载。

观读各家拳谱,有关神拳神明的神化之功,总结而言,历来有三处描写,都是前贤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艺境的写照,只有照录出来,方可明之。录之如下:

以练而言者:

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 《拳意述真第八章三派之精义》

以体而言:

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无所不容;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小无内,无所其入;卷放得其时中,丝毫无差,无不切机。

以用而言:

犹难者,以柔软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用之应敌,以柔软接坚刚,使坚刚化为无有。神明艺境,化境之极也。 《杨氏清代传抄老谱太极下乘武事解》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至此“以有入无”的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者,谓之至德全神,德普三光功德圆满的无上境,就是神武不杀之艺境。

此第六品位的神化的内容精义,才真正的体现了前面文中所说的: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本末、始终、先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完整的修炼宗旨。只有遵从这个品位的修炼宗旨而修炼的,才是真正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者,才能一往无阻的修炼功成艺就,达到神化之功的无上境之正果。

小结

枪法六品幻化成拳法六品的论述,遵依六品的顺序依次阐释完毕了。就六个方面的逐一品味后,得出的结论是: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唯一能够全面符合选择标准的修炼模式,就是第六条的神化条目。其次就是第五条的通微条目,虽其稍有欠缺,但终究是大成的攻防功夫艺境呀。而其它的:力斗、偏长、守法、精熟,这四条皆不可以中选的。如误入此四种修炼模式之一者,皆似进入一场浩劫灾难之中,乃咎由自取者也!如能醒悟者,自当及时回头改过自新不为晚也。今之所论拳法六品的精义可谓明矣!不知得当否?

或曰:闻听先生教诲,茅塞顿开,前贤所立之枪法六品的精义,经先生的一番阐释,显而易见矣!确实可为后来学子之师法典范。今日亦同时领教了先生的传统拳学知识之渊博,思维之敏捷,应变之神速,理法之严谨,辨析之清晰,谈吐之风雅,热情之奔放,无拘无束,而又彬彬有礼!难怪颇得同道之敬仰、信赖,不单是胸有真才实学者,真乃当今武林之巨匠也!我亦自然敬佩不已!

答曰:兄台玩笑了,蒙您抬爱,今日只好班门弄斧,已自汗颜不止矣!只为酬劳知己而已,情不自禁而聊了开来,皆为尽情尽意,略表寸心而已!不值一提尔!

通过对这两篇引文的精心阅读,得其精旨妙谛!对于 “动手较技歌诀第二首”中 “劝君莫学有中有,练到无形乃真功” 的诀言之说法的精旨妙义的认识、理解,就会更加清楚明白,深刻细腻多了!

关键词(Tags): #【原创】接上边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