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厘金的历史作用的一点想法 -- 地九

共:💬48 🌺16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如果历史可以假设2

四、清朝光绪年财政政策的几种选择

正是由于厘金的问题如此之多,所以自从厘金创立之时,裁厘的呼声便不绝于耳。(毕竟是人民的呼声啊。)最早提出裁厘的是设立之初的1853年,当时咸丰皇帝在批准设立厘金的上谕里说“一俟江南北军务告竣,即行停止。”,只不过这个承诺一直没有兑现罢了。1864年清军攻克南京之后,副都御史史庆全奏请裁厘,由于得利者的反对,没有结果。

至于洋人,我前面已经说了,反正有子口税制度,相比华商负担很轻,华商都不着急,他们急什么。而且,就像老广所说,所借外债,抵押多是厘金,裁勒厘金,外债怎么办?所以洋人的态度,就叫马马虎虎,有它一百,没它八十,从长计议吧,要不计议了好几十年。

老广一直在强调厘金的财政意义,好像裁了厘金,清朝就过不下去了,让我们穿越一下,假设你是清朝的户部侍郎,如果要维持清朝财政的总收入水平,同时要裁撤厘金,你能有几种选择呢?

第一、清赋。就是整顿田赋。刚才所说,田赋的浮收额很严重,如果整顿田赋,来代替厘金,如何?依照老广何葡萄所说,赫德认为,整顿田赋,最多可以收到四亿两,假设就让他去整顿,四亿两,估计收不到,只要稍微认真一点,四千万两总还是可以的吧?而厘金也不过一千万多而已,弥补亏空,有什么问题?财政没有少收嘛,恐怕还要增加呦。

第二,采取裁厘加税。

按照清朝制度,关税5%,子口税2.5%,合计7.5%,一年能收到2000多万呢。按照1880年与威妥玛谈的结果,关税加到11.5%(当然12.5%更好,我们按低的算。),关税税率增加53%。如果进出口数量不变,增收1000多万两,不是正好吗?(估计当时就是这么算的。)而且当时并不是切实征收,子口税也没起多大作用,加关税到11.5%,所得恐怕要更多。

第三。整顿盐务。当时盐法实行的是纲法,(票法改纲法是李鸿章干的好事,吃了多少回扣啊!)如果改票法,盐课翻一倍都不止,就算少一点,多收750万两,加上盈余,问题其实也不大。

可为什么,这三条一条都没施行呢,想想祸国殃民的厘金制度里究竟是谁在得益呢,一切就都清楚了。

裁厘,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余皆托辞耳。

(续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