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翻译一篇分子进化的文献 -- 空格

共:💬23 🌺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这样的机制

抱歉这可能确实需要比较多的预备知识。至少生物统计,群体遗传,分子生物学都得知道一点。在国内一般会是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吧。

而且,因为我也是刚学,所以翻译的时候只是想着我是不是看懂了,还没有想到如何把它译得更浅显一点。

这方面的中文书有杨子恒老师有一本《计算分子进化》可以看,复旦大学出版社08年出的。稍早一点的有根井正利的《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是高教社02年出的;更早的是木村资生的《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好象是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93年出的。这本已经有收藏价值了

检测正选择,就是用统计学工具通过序列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其中是否有正向的选择作用存在。

打个比方,在分子水平中性变异的“海洋”中,有那么几条鱼。我们现在就是要抓这些鱼给大家看,以证明这片海洋中是有鱼这种生物的。

位点这个词比较复杂,如果是DNA序列上,那么一个核苷酸的位置就叫一个位点。如果是蛋白质序列,那么一个氨基酸位置叫一个位点。

“隐形”这个词……再次抱歉,应该是“隐性”之误。是隐性孟德尔遗传的意思。好在孟氏遗传在我们高中生物中就有讲到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二倍体,我们身体里每个基因都有两个来决定我们长成什么样子。一个说话算数一个说话不算数。说话算数的那个是显性,不算数的那个就是隐性。隐性基因的唯一机会就是传给子代,而且运气足够好,碰到的来自另一个亲本的另一个基因也是隐性。那么它的特征就能表现出来了。这个特征可能是喝酒会不会脸红,耳垂是不是圆的,手是不是六指……等等。如果很杯具地仍然遇到了一个显性基因。那就只能再等着下一代。

细菌的DNA校验机制每个细菌都有,只是不同种类的细菌的校正能力强弱不一样。反复多次诱变之后,校正能力弱的细菌都死翘了。活下来的就都是校正能力比较强的了。

在没有诱变的情况下,强校正能力的细菌会在群体中以一定的频率出现并维持。如果总是没有辐射压力时,这样的个体也有可能随机地消失或再次出现。只有当长时间存在辐射压力时,强校正能力的细菌才会成为群体中主要的类型。

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能力对全世界所有的细菌做这个实验,所以校正能力弱的细菌总会有机会活得很好。如果真的全球辐射都增加到细菌活不成的地步。估计我们人类会首先吃不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