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偷换概念的文 -- 大匠

共:💬176 🌺792 🌵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过去家庭条件差的人家,孩子上大学也很难

我伯父,1960年读到高二,因为家里面困难(我爷爷去世早,家里就靠我奶奶一个人撑着),死活不肯读了,他的成绩很好、连县一中的校长跑来做家访、动员他继续读,他也不肯。

我父亲更惨,离小学毕业还差俩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得,书是没得读了,出去当民工吧——所以他的教育履历很特殊,1983年、以小学学历参加成人高考。

我母亲的情况也类似,文化大革命爆发就辍学了,也是出去当了一段时间民工,后来断断续续、有一搭没一搭的读到初二,就彻底不读了,最后也是参加成人高考、完成了半拉子高等教育。(PS: 当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女工程师,可惜,这个愿望一辈子也没实现)

相反,我后来接触到的那些50~60年代上大学的老教授、老先生们,没有任何人“出身寒门”。有一位我很尊敬的女老师,北京地质学院、和影帝差不多是一届的,她的父亲是30年代留英的的博士……我的一个朋友的母亲,1966年清华自控系毕业,她的祖父是晚清进士、外放过盐务道的实缺,辛亥革命前做到了一省学政的官职,父亲是20年代的老清华;当年她可是指着清华工物系考的,最后因为家庭成分太高、政审通不过给转到自控系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