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教育探索(七)—学龄前教育的特点(3) -- 夕曦

共:💬42 🌺1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学龄前教育的特点(3-2)

现在已知所有哺乳动物的成长过程中自由玩耍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模式,动物的父母通过玩耍对新生的小动物进行教育来获得生存能力。人类也不例外,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提供了大量的直接证据,充分说明在从出生到成人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包括学校学校阶段),自由玩耍都有益于孩子智力与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注1]。

人们通常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是开发孩子的智力。智力是什么呢?

智力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价值、文化体系内,通过大脑的学习和信息处理来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注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片来源:外链出处

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大脑只有一种智力,但美国哈佛教育学院的心理学教授Howard Gardner发现人类大脑不同的功能区域存在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提出了多重智力的理论。其中语言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和逻辑-数学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关注的两种智力类型;人际关系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和伦理道德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是与个人素质相关的两种智力类型;其余三种智力类型都是与艺术相关的,包括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和形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不断积累,会持续地影响人类大脑,改变大脑的结构,还会出现新的智力类型,或者进一步被划分为更细的智力亚型。多重智力理论出现后,现在比较能够被公认的、新出现的智力类型是环境智力(environmental intelligence)。

由于大脑发育过程中各种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会出现智力失衡的想象,在某一、两种类型的智力上表现得特别杰出,但在其它类型的智力上却存在许多的问题,在成人后的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挑战。“高分低能”就是很常见的现象,用多重智力的理论解释,表现为逻辑-数学智力很突出但个人素质相关的智力很弱,就是不同类型智力发育极不均衡的结果。

多重智力理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对教育的约束,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内涵,开阔了教育者的视野。因此受到教育界和政策制定者积极响应并迅速应用到教育改革中。

自由玩耍是个无意识学习的过程,可以促进不同类型智力的均衡发展,是最有效率的。在玩耍过程中,孩子可以建立并不断练习使用运动、说话、协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技巧。使每个孩子的天赋及潜能得到更大发挥,儿童的求知欲充分彰显,思维结构(即不同类型的智力)趋于均衡,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最高,可用“乐此不疲”形容儿童自由玩耍时的学习状态及学习过程。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其它类型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同时,“无意识学习”环境保护了儿童的个性发挥,情商与性格更加完备。由于“无意识学习”是不断在动与静之间转换的,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身体技能的提高也得到充分保障。

自由玩耍也是孩子在同辈中自由竞争的过程(peer competition)。在玩耍中,既要从流,又要有个性的突出。在促使各种类型智力的均衡发展的同时,自由玩耍不会埋没孩子在某种类型智力上的优势,反而使孩子在竞争中能够逐渐地意识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从开始的无意识到主动地强化所专长的智力类型。

版权声明:本稿件、作品版权归夕曦所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