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中国青蒿素的发现 -- qinhaosu
个人意见青蒿素的发现, 屠呦呦贡献最大, 可以参考一下青霉素的发明和提纯, 同意益者三友的意见, 她解决的是有无和大量制备的问题。作者本人的科研经历资历还稍欠缺,包括有些背景材料读的不够,有时候先有结论,再找证据。并且在本篇的说法也有矛盾之处,如药典的权威性等等。
以下全凭影响,读过的东西太久远了,错误之处还多包涵。
1.植物来源: 最开始的时候,屠呦呦并没有采用含量最高的黄花蒿,所以提取的时候,青蒿素的含量并不是最高的, 反而比较低。应该是在后来协作交流得到的信息,才用得最好的黄花蒿。这个植物来源是她后来很多问题的原因。包括其他植物化学研究都有这个道地药材的问题(植物分类鉴定)
2.在植物化学提取中,很多时候都是初提物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当进一步提纯时候,要不就是疗效消失,或者是毒性增加。所有的植物化学提取分离过程有一个假设就是:存在有单体(纯的化合物)在植物的疗效起作用。但是这个假设并不一定正确。只有在最后提纯到单体表现出植物的整个或部分的疗效,才能证实这个单体的存在。这样的研究很多,数不胜数, 成功的像麻黄碱,靛玉红,包括奎宁。不成功的就在笔记本中了。
3.温度确实可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溶剂绝对是。七十年代的水能和现代的双蒸水一样吗?要是水里稍微有那么一点酸或金属离子什么的,整个的分子结构就完蛋了。
4.煎煮法确实能得到青蒿素,但是如果你有科研的经验,你必然要考虑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的成分起作用。煎煮法不是最好的,再加上当时的植物来源,青蒿素的含量不高,几个因素加到一起,必然就要考虑溶剂的问题。当不确定是温度还是溶剂的问题,换成低沸点的脂溶性溶剂,就比较合理的选择了。而且这个方法还有效,当然就坚持了。如果没有植物来源较杂的问题,乙醇也许可以用,但是显然乙醚是更好的选择。到底她这时候知不知道石油醚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5.在乙醇水的体系中,80度可能分解,可是在Soxhlet 提取器在100ml石油醚60-90摄氏度提取3个小时, 却不一定分解哟。
6.鼠疟模型中获得100%的抑制率,这提取物里就一定含有青蒿素么? 确实不一定,这同样是有个假设前提。但是估计多方面的试验结果可以支持这个假设。最后她得到了这个单体,当然是贡献了。有实物。
7.双氢青蒿素或还原青蒿素。经Zn(BH4)2、KBH4、AlLiH4还原。虽然没有提到硼氢化钠NaBH4。但是我倾向于确实是得到了,只不过还没有完成结构鉴定。屠呦呦研究最有力的就是当时只有她有大量的 青蒿素单体。而这是初期研究的最重要的。
8.以后的研究是锦上添花的。后来的纠纷最多是人品问题,但是不能否定贡献。
9.她要是像弗莱明一样淡薄名利,同样也能够提及他人的贡献,那也就没后来这些事情了,网上也就和谐的多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讨论】北京中药所的青蒿素II不是真正的青蒿素 2 qinhaosu 字8907 2012-01-13 03:30:39
🙂【讨论】屠呦呦重新编著了1973年青蒿素8例临床试用报告 1 qinhaosu 字6081 2012-01-13 03:29:43
🙂【讨论】我对屠呦呦说法的一点点疑惑 3 qinhaosu 字15987 2012-01-13 03:28:30
🙂个人意见.....
😉【商榷】作者本人的科研经历比较有限罢 8 酸酸 字1172 2012-01-13 13:08:50
🙂从结构和化学角度讲 6 乡间小径 字975 2012-01-13 14:56:35
🙂青蒿素的发现, 屠呦呦贡献最大 颐和园 字202 2012-01-18 02:41:49
🙂同意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贡献最大这一点 1 乡间小径 字1468 2012-01-18 1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