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浙江农村的“移动厨师” -- 月色溶溶

共:💬104 🌺28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真巧,前两天正聊到这事儿呢

还以为是本地独特风俗,敢情是各地都有啊。

福州地界,多丘陵,少平地,各个自然村离着镇子县城都不近,又以同姓聚居为多。早些年,酒家、酒楼的也不多见,于是逢着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就在祖宗祠堂前空场上垒起七八九十个灶台,架上大锅,各家各户能掌勺的男人都出场,蒸煮炒炸,甜酸各样,拳头大的鲨鱼丸,一天下来折腾不出二十盘不算完席。传统如此,市区亦然。

这些年,物质生活丰富了,满大街酒家、酒店多如牛毛,可福州的老传统还真没丢。比如嫁娶,头天两家接亲办酒,花车司仪酒店红包回礼一样不能少。第二天新娘子“回门”(回娘家),晚上再回到夫家,就要在本村(其实城市建设早十几年都是住宅小区了,可人还是那些人不是?)“老人馆”前摆上十几桌,叔伯姑嫂,乡亲四邻,熟悉的不熟悉的,互相喊上一声,都来热闹热闹,也就算昭告亲友了。

灶台还是那砖垒的灶台,当然也有与时俱进的内容了。一是厨师已经有了专业的队伍。一位主厨,多数是“驻村”的,从商定菜式、采买材料开始一水包办;三两帮厨,或全职或业余,打打下手;再加上几位相对固定来帮忙端盘洗刷的阿姨,前前后后就不用主家操心什么了。再来菜式也是传统与时代接轨,“太平燕”之类的传统大菜当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少的。餐前冷盘、餐后水果,也都和大酒店学得有模有样。剩下的搭配,就少了早年的大鱼大肉,多了清淡、养生的做法。一方面也是受限于设备、人手的因素,多数菜式改了以蒸为主——对炉火、操作的要求相对都低一些,也免去了重油重盐的顾虑。最后,从菜品上看,这看似简陋的村宴真真会吓人一跳!只要主人家开得出来,龙虾、海蚌、三文鱼、大闸蟹,全能给你整出来,而且口味还真的让人惊艳不已!真真不能小瞧了这帮师傅。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场地。这几年城区越扩越大,房子越盖越多。早几年还是城市郊区的菜田村子,转眼便成了闹中取静的高档楼盘。不过也好在福州这地界儿乡土观念重,如果是原拆原迁的,多半会尽量保留一个以“老人馆”为名义的宗族祠堂,条件好一点的还要把戏台也留下来,热闹时请剧团“做戏”,闲暇时就是村酒的场所。加上福州各个地界的“本土神”崇拜从未断绝,大小神庙门前也就成了摆桌做席的好地方——笔者上班所在已算是福州最热闹、最繁华的中心地带,紧挨着某家KFC,有家“赵财神”庙,也不算大庙,就是每年到了“菩萨诞”的时候,门口便硬是整起几桌大圆桌,占道吃饭、烟花爆竹什么的,恁是没人管啊没人管!

其实关键还是对风俗的延续。前边说了,福州老地界儿多数是同姓家族聚居,所以传统上家家户户婚丧嫁娶、寿诞满月,加上各路神仙的“菩萨诞”、各村一年一次的“半旦”,都要乡亲们一起热闹热闹下。一来是起了通告消息的作用,二来也是加深感情联络。早年家里困难的人家也能一年几次捞上两口油水;这些年则更注重了感情的沟通,家里小孩儿也趁着机会认识认识各路长辈。至于搬离了家里老地界儿的人家,也不用担心——买了别墅的、单元房的,只要有场地,或者物业出面、或者自发组织,一年也总要借着本地“半旦”之类的名头办上一两场联欢酒。去年我那移民了澳洲的小表妹回来嫁人,也还是得开开心心地在新居的别墅会所开席三十三桌热闹一番。只是,厨师等从外村请来,桌子碗碟也得自己解决,至于流水儿端盘上菜的活计。。。无疑就落到我们这一群哥哥弟弟头上了。。。

所以,只要传统还在,这“移动厨师”的行当,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一天比一天红火了。

通宝推:赵沐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