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Diarmaid Macculloch:基督教简史 -- 万年看客

共:💬228 🌺1017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3-君士坦丁,阿里乌斯与唯一神

君士坦丁一世很快就因为基督教而吃了亏,因为他发现基督徒的行为往往不利于基督教所宣扬的大一统理念。这方面最初的例子源自大迫害:基督徒们再一次就如何治愈教会自尊所遭受的创伤而争执起来。在埃及,强硬派们对于亚历山德拉主教原谅并接纳退教者的意愿大为惊骇,以至于在306年左右他们当中的主要人物建立了自己的竞争性神职等级体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将亚历山德拉教会搞得鸡犬不宁。*51* 北非教会经历的分裂还要更严重,在那里是否原谅退教者的问题与谁才有权原谅退教者的问题纠缠成了一团。迦太基举行了一场饱受争议的主教选举,之所以饱受争议是因为人们对于危机期间各位候选人的功过表现众说纷纭,而且候选人之间也彼此看不顺眼。罗马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教会承认塞西里安为主教——承认他的代价之一就是他必须弃绝迦太基的居普良在北非独立持有的洗礼观念。火冒三丈的反对派们将这一举动视为塞西里安不堪重任的决定性证据,于是转而拥护他的竞争者多纳徒。历时几百年的北非教会多纳徒派分裂就这样开始了。

君士坦丁对于这场不可调和争端的干预很有他的个人特色。身为世界历史上最强大帝国之一的统治者,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臣民正在向比他的权力还要高的原则提出诉求。当然异见者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做法,但是皇帝可没有料到自己在终结了大迫害之后还会遭受此等忘恩负义之举。他对基督教的神所知有限,但他很确定基督教只有一个神。对于粉碎了戴克里先四帝共治制度并且大权独揽的皇帝来说,强调神的唯一性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君士坦丁的官方回应并非仅仅出于利字当头的政治算计,回应当中显而易见的厌烦与不安情绪还有另外的缘由。在皇帝看来,任何挑战教会统一的行为都可能冒犯这位至高无上的唯一神,从而终结唯一神对自己的恩遇。313年,面对多纳徒派请愿的君士坦丁作出了一个对于未来意义重大的决定。与其像之前的非基督徒皇帝奥勒良那样依赖传统的帝国司法体系为基督徒判断是非,倒不如求助于教会领袖的经验,让他们来“恰当地了结”这个问题。*53* 因此他采取了北非教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作法,将争端提交给了主教会议。这也是地中海地区所有主教首次全体集合开会。

君士坦丁第一次召集会议的地点是罗马。多纳徒派无视了对他们不利的讨论结果。于是君士坦丁在来年又尝试了一次,这回的应招与会人员范围更加广泛,开会地点是位于现今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千里迢迢从帝国各地赶来的主教中甚至还有三位来自偏远的不列颠行省,这也是英伦三岛上最早的基督教活动事迹。这次的会议依然未能安抚多纳徒派,与多纳徒派领袖的协商进行得举步维艰,结果按捺不住火气的皇帝干脆动用了军队来强迫他们回归主流教会。于是基督教教会首次得到官方认可的一两年之后就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由基督徒正式发起的基督徒迫害活动。就像从前的非基督徒皇帝所发动的迫害一样,这次迫害的结果也具有极强的分裂性。绝大多数多纳徒派信徒继续终于自己的独立教会等级,对于北非教会的怨恨又涨了几分。而北非教会则与地中海地区的其他教会站在一起,并因此僭取了公教会这一称号。这一裂痕从未愈合,成为了北非基督教几百年来的一大弱点,直到基督教教会在当地最终式微消失为止。

因此罗马与阿尔勒的会议并不算开了个好头。但是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通过开会来解决教会争端还是成为了教会生活中根深蒂固的机制。这一现象代表了罗马军队的总帅对上帝军队的军官所作出的显著让步。这还意味着在公教会以及其他教会接下来的漫长历史当中,主教们所拥有的权力与权限独立于皇帝这一原则一直存续了下来。从此之后,国家统治者与教会领袖们一直在为了理清双方之间复杂而冲突不断的关系而费心费力。但是就目前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公教会已经成为了帝国教会,教会的命运与号令千军的皇帝联系在了一起,而教会则要像这支军队一样维持并扩张自己的权力。对于生活在罗马帝国疆域以外的基督徒们来说,这一点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他们所在地区的统治者可能将帝国视为敌人,对于帝国教会或许也抱有类似的态度。

君士坦丁接下来又资助了一场会议(依旧没能获得短期成功)借以解决亚历山德拉教会当中冒出来的争端:这是基督学(即研究基督耶稣本质与重要意义的学问)以及圣父圣子关系问题的漫长辩论当中的又一个章节,而且就很多方面来说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一个章节。有一位简朴且富有才华的教士名为阿里乌斯,他希望自己对于基督教信仰的展示能获得同代人在智识层面上的尊重。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必须与柏拉图留下的关于神性本质的问题好好较量一番。假如上帝就像柏拉图所描绘的那样永恒不灭且不可知,耶稣基督在这个意义上就不可能是上帝,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福音书来了解他的为人与事迹。这也就意味着既然至高上帝是唯一的,那么即便我们同意基督在世界存在之间就被创造或产生了出来,他也一定要在某些方面出自上帝之后并因此与圣父有所区别。阿里乌斯的反对者们指责他使用“曾有一时不存在”这句标语来形容基督。此外,由于圣父是不可分的,他也不可能从自身当中产生圣子;因此假如圣子的确于万物之前得到了创造,那么合乎逻辑的推论就是圣子源于虚无。

这就是阿里乌斯的基督:低于或从属于圣父(奥利金与其他早期作家都曾有过类似说法)并由圣父从虚无中创造出来。在很多方面阿里乌斯都是奥利金的继承人,并且应当被视为亚历山德拉学派的神学家之一。曾有人认为阿里乌斯不仅仅痴迷于逻辑,而且还热切地祈望向基督徒们呈现一幅与他们看起来相似且同样参与了通向美德的人类斗争的救主画像;他的基督是造物秩序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上帝的映像。*55* 阿里乌斯在亚历山德拉的民众当中遇到了一大批仰慕他的追随者,他还编写了简单的歌谣来教导他们理解自己的思想。无论他抱有怎样的动机,总之在318年左右他在亚历山德拉招惹上了一支怒气冲冲的反对势力,其中包括他的主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无法容忍自己的神职下属居然比他思想更敏锐,于是硬生生地祭出了教会纪律来解决问题。后世还会有许多主教采取类似作法。此外阿里乌斯似乎还曾经与来可波立的麦勒丢的分裂活动有牵扯,这一事实更加令亚历山大主教难以放心。*56*

阿里乌斯在一次埃及主教讨论会(synod)上遭受了谴责,于是他开始向人数众多的场外亲友团求助,这其中就有精明且富有政治头脑的尼科米底亚主教。直到君士坦丁堡落成之前,尼科米底亚都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这位主教也叫尤西比乌斯(切勿与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兼凯撒利亚主教尤西比乌斯相混淆,这个名字在当时的基督徒当中很常见)。尼科米底亚主教利用职务之便为阿里乌斯号召起来了强大的声援,于是争端就席卷了整个地中海东部教会。此时君士坦丁已经消灭了自己的最后一位帝位竞争者李锡尼,正在巩固自己在东方的权力。他下决心一定要将彼此作对的教会人员重新联合在一起。他本能地采取了十年之前在阿尔勒应用过的策略,召开主教会议来解决问题。324年君士坦丁首次尝试在安卡拉召开会议,但是阿里乌斯的敌人却先发制人,借安提阿主教去世的机会在城里集结,一方面是为了推选他们自己的支持者担任这个关键教区的主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再次谴责阿里乌斯的观点。此外他们还发表了一份他们所谓的决定性教条。许多日后的官方文件都会仿照这个先例发表类似的声明。

怒火中烧的君士坦丁又召开了一场全面打击式的会议。*58* 这次他选择了尼西亚城(即今天美丽的土耳其湖畔小城伊兹尼克,至今城外依旧环绕着宏伟的帝国时期城墙)。这座城市距离他当时的总部尼科米底亚很近。皇帝告诉各位与会代表尽情享受当地的和煦气候,同时还语带威胁地表示他本人打算“莅临会场,旁观并参与必将完成的会议议题”。这种事在基督教历史上还是头一回。有人认为这次会议就是由他主持的。正是皇帝本人提出了一条意义最为重大的教条。在这一点上,皇帝很可能听取了自己的教会事务顾问,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主教侯休斯的建议。这项教条也就成为了会议认可声明的一部分:圣子与圣父“同质”(homoousios)。面对着统御整个已知世界的君王,没几个人胆敢另做主张,根据会议记录只有两名主教发表了反对意见。此外这次会议还讨论了一大堆教会生活当中的其他争议性问题,包括领导层主教的级别排序问题,禁止神职人员相互借款的禁令,以及操之过急的将新近皈依者提拔为主教的举动。这次会议为后世的教会律师们留下了大量可供磨牙的素材。皇帝在会议组织方面担任了强力旅游中介的角色,致使与会人员数量以及地理分布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根据传统说法,这次会议的与会人员共计318名,这个数字的来历很难说清,但是与实际情况恐怕也相差不远。尼西亚会议一直被视为教会历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第一场被人冠以“大公会”(oecumenicial)的会议。*59* 正如下文所见,此等地位并没能使这场会议获得一致认可。一千二百年之后还将会出现罔顾尼西亚会议成果与后果的新兴基督教教会。

通宝推:bayerno,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