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中医西医的讨论 -- 比的原理

共:💬627 🌺1612 🌵14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的术语:量效曲线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前面提到的中医是博弈概念,他是在病人体内下棋一样。 就好象我们下棋一样,每一步都可能不能得到胜利,但在累积自己的优势。而且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每一种用药又都是大分子为主的草药,很难重复验证,每一步的影响又很小,用你的术语来说, 我的每一步都可能由于量效曲线的原因,测不出。

LD50, ED50我确实在抬扛,但这个杠是针对方舟子这种全盘否定的中医黑的,因为他的理论基础存在断层。虽然LD和ED的结果每天都在人身上用, 但每天也有很多病人没有被西医治好,在形式逻辑上无法断定LD50, ED50绝对有效(很多ED50都是体外细胞验证的,由于没有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很多ED50结果和实际不符合, 许多时候ED50纯粹做参考),所以在逻辑上方舟子失去了不败的立足点。要否定大家全部否定,到泥塘里面去厮杀, 哈哈。

其次,你应该注意到,中医主要的药是草药或者动物体。生物体入药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生物体内的有效物质往往是多种结构类似的有机物,这种结构不一致导致的药效要小,因为真正的最有效的成分一定很少很少,但真的加大剂量,又会导致其他副作用。这是中药的缺点,往往使得中药的剂量总在量效曲线的拐点下面。优点在于, 当某一个物质对病毒或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时候,往往很难发生变异脱逃, 因为对方的攻击面很广,一个基点的变异往往有另一个活性物质能够抑制你。

其次, 生物体内部往往存在两种互相对抗的物质。许多中药里面有能够提升血压的,也有能够降低血压的,这在许多时候抵消了药效, 也让中药的剂量总在量效曲线的拐点下面, 但有意思的是,人体吸收了两种互相相反的物质产生的效果往往相反。

简单举例:体内能够促进血压上升的A物质是10,下降的B物质是1, 血压偏高。吃了某降血压药后分别含有A为1,B为2,血压上升的某物质变成11, 降血压的某物质变成3,两者比由10变成3.7, 血压下降。 另外一个人,体内A物质1, B物质100, 血压偏低。 吃了3份药,A变成4,B变成108,比由100:1变成27:1,原来的血压偏低缓解。

你看这就是中药神奇的异病同治,完全表象相反的毛病,同一样的药,都能缓解。

当然, 由于药效的互相对冲,中医药很多时候仅仅能够缓解, 不能根治,更高明的医生可以考虑君臣佐使的方法,加强这种治病效果。这是题外话,略过不提。

我前面列举的仅仅属于治标。中医的逻辑在于找到体内的问题根源, 从而彻底解决问题,在逻辑上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我不算是中医粉。但我一直欣赏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的问题在于哲学框架是宏大的,但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就有了这么高的起点,后面无以为继。还不如西医从早期错漏百出的形而上学方法入手,步步提高, 步步完善。

所以我现在的“民科”医学研究是用中医的整体观来俯瞰西医的研究,甚至把南辕北辙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 我成功地发现了II型糖尿病的起源--体内缺少PPARγ受体激活剂,并找到简单的防治办法。半开玩笑,接下来的几个目标是HBV清除, PDE5(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自然生成法(金枪不倒),ALDH促进剂(千杯不醉), 最后的目标是消灭大Boss,发现长生不老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