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三国随感 -- gb2312
法正是司隶右扶风人,刘琦是兖州山阳人,籍贯就对不上。当然单单这么判定过于机械,问题是法正在刘璋手下时即不得志,又与同乡关系不好,掌权后又作威作福;刘琦更是因为得不到荆州世族的拥护才在争嗣斗争中败于刘琮。此二人哪里像能团结起一个政治派别的领袖呢?
刘璋被迁往公安是刘备的安排,公安是刘备前驻地,根基深厚,将刘璋安排在此处显然是为了便于控制。类似的献帝退位后被迁往山阳,蜀吴。灭亡后皇族及主要大臣均迁洛阳,都是将其调离老巢,避免其东山再起的举措。刘循被封奉车中郎将是因为他老子刘璋当年当过奉车都尉,刘备让他子承父业了。这官名义上负责的是皇帝车马,实际是专门安排官二代子弟的职位,并无兵权。顺带一说,刘璋迁公安时,刘循是被老丈人庞羲留下来的,以情理度之,应该是刘备想留他做个人质,授意庞羲进言。刘焉刘璋父子作为外来户,和益州土豪们关系也不太好,就算益州土豪们真有什么打算,也不太可能通过他们达成。
荆州背反不是亲信无法控制,而是背反的就是刘备的亲信:舅子麋芳和老乡士仁,倒是潘浚作为留守的荆州豪族首脑还做了一下姿态。以荆州失陷的速度,刘备救援不及实在太正常了,处死刘封也不是泄愤那么简单。夷陵之战是有原益州将领参战的,例如吴班;还有不屈战死者,例如程畿,您这个益州派系按兵不动的结论不知怎么得出。而且三国军权结构皆是强干弱枝,中军绝不是私兵,譬如司马懿拿了曹爽的兵符就可以调兵。原益州将领作为战败者,很难想象他们有资格跟战胜者的刘备在军权上讨价还价,何谈刘备还要从他们手中争夺军权呢?
其实蜀汉无明显政治集团,看蜀书十就可以知道,记载的几位都是大人物,发生的都是大事件。类似级别的事在魏吴都会引起政坛动荡,在蜀汉则是及身而止,不搞牵连打击。如果蜀汉内部真有势力集团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怎么会放着这种机会不利用。
夷陵之战对蜀汉是败仗,可未必是败笔,只不过是在坏和更坏的结果中选择一个而已。夷陵之战打败了,所以开战成了更错的那个,但这是事后诸葛亮的结论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