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北宋的人口是如何从四千多万增长到超过一亿的 -- ppks

共:💬61 🌺372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户数当然有问题,所以北宋南宋都在拼命查啊

尤其是南宋经界法,诡名法一波波来的

户数的问题现在掌握的数据上都可以看出来了

绍兴十二年第一次经界,现存新安志记载有新安诸县经界前后户数变化的数据,最夸张的两个县都通过经界调查消灭了一半的户数,这只是查出来的

歙縣

天禧主戶萬六千四百二十八口二萬八千二十五客戶四十六口四百六十六未經界戶四萬四千五百三十經界戶二萬二千七百有十六乾道八年主戶二萬五千五百三十四客戶四百有九而無其口數

当年穆朝庆就写文章就谈过这个事情,他给出的借口是,既然经界了,那么户数就该正常了,可是你看宋朝以后的户数一样有问题啊?

其实人家宋朝人自己都已经谈过这个事情了,这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啊,上等户们为了在酷烈的税负下保存自己是抓住一切机会来进行诡名析户的

今和买之重,人悉规避,诡为下户,长奸 滋弊,莫可关防。如经界之初,会稽一县凡为物力钱一百二十六万余贯,而四等以上科纳和买者,当 一百一十万余贯今来四十年,所谓四等以上止有物力钱三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贯六百文,而转入五 等者乃至七十二万五百余贯。皆缘和买之重,奸猾之民争为子户诡名,以避均敷。而其淳谨畏法不敢 为者,顾乃为之代受所免之数,几再倍于其旧。政之不平,莫甚于此

经界后四十年,某些县就已经出现原本上户一大半的物力钱诡名子户析到下户的情形了

这就是一场持续进行的斗争,宋代现存的地方志就可以感受到,宋代地方户数数字都是乱跳的,一会儿多一会少,我觉得这就是地方上等户与中央政权激烈斗争的表现

照汪圣铎的说法两税法这个税制,较之于租庸调,本身就很难算是一种进步这个唐代人就有感受了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

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

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兵兴一变法,兵息遂不还。

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

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

白居易

今天的主流看法普遍认为两税法是进步,但宋唐人很多是不这么看得,李心传就说过

昔陆宣公称租庸调之法曰:不校阅而众寡可知,是故一丁授田,决不可令输二丁之赋,非若两税,乡司能开阖走弄於其也。自井田什一之後,其惟租庸调之法乎

我认为关键就是不校阅而众寡可知这句

众寡,意味多或者少

租庸调就算有百般缺点,作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是绝对合格的,就算有百般逃户, 中央政权也可以拿这个数字来了解自己国家的经济情形,进行合乎于实际现实的政策

看看神宗皇帝对西夏的战争就明白了,非要一败涂地之后才意识到边民疲弊如此,还有就是西军伐辽,视宇文虚中等人的警告为无物一意孤行,这明显就是完全丧失了准确评估国家经济现状的基本能力

遵裕既败归,元丰五年,李宪请发兵自泾原筑寨稍前,直抵灵州攻之,可以必取。诏从之,先是,朝廷知陕西困于夫役,下诏谕民,更不调夫。至是,李宪牒都转运司,复调夫馈粮,以和雇为名,官日给钱二百,仍使人逼之,云「受密诏:若乏军兴,斩都运使以下。」民间骚然,出钱百缗不能雇一夫,相聚立栅于山泽,不受调,吏往辄殴之。解州枷知县以督之,不能集;知州、通判自诣县督之,亦不能集;命巡检、县尉逼之,则执梃欲斗,州县无如之何。士卒前出塞,冻馁死者什五六,存者皆惮行,无斗志。仓库蓄积皆竭。群臣莫敢言,独西京留守文潞公上言:「师不可再举。」天子逊辞谢之。枢密副使吕晦叔亦言其不可,上不怿,晦叔因请解机务,即除知定州。会内侍押班李舜举自泾原来,为上泣言:「必若出师,关中必乱。」上始信之,召晦叔慰劳之。舜举退,诣执政王禹玉,禹玉迎见,以好言悦之,曰:「朝廷以边事属押班及李留后,无西顾之忧矣。」舜举曰:「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相公当国,而以边事属二内臣可乎?内臣正宜供禁庭洒扫之职耳,岂可当将帅之任邪?」闻者代禹玉发惭。

涑水记闻 司马光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徙扬州,加大学士。将立太子,帝谓辅臣,当以吕公著、司马光为师傅。

宋史,吕光著传

夫边圉无应敌之具,军府无数日之粮虽孙、吴复生,亦未可举师,是在我者,未有万全之策也。用兵之道,御攻者易,攻人者难;守城者易,攻城者难;守者在内,而攻者在外,在内为主而常逸,在外为客而常劳,逸者必安,劳者必危。今宣抚司兵,约有六万,边鄙可用,不过数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