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145):帝国的暮色 -- 本嘉明
1,一个主流儒生(汉学或者宋学-----就是理学),绝不可能这样应对宁王的暗示。明朝的互相监督制度很精密,地方官也要监督朱姓王并给北京打小报告。宁王席间这样说话,圆滑一点的地方官会叉过去;方正一点的会抗声,弄得大家下不来台:今上伟大光荣正常,为毛要盼望汤武?
王阳明的应对,潜台词就是:我同意要有汤武,但成事的难度还是大啊。
2,宁王在朝廷的势力已经颇大。宁王反,飞报到北京,政治局紧急开会,阁老居然无一人敢于定性,长久沉默,因为正德太不堪,燕王夺位很可能重演,谁也不想得罪将来的新主人。
3,王阳明和宁王惺惺相惜在前,划清界限在后,这样的人物,直到今天都还常见,是政治上的常态,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4,我不是指桑骂槐,要说道忙总。忙总一针见血,指出官场是“精英逆淘汰”,越到上面越平庸,这在明朝也一样。王阳明能办实事,能办大事,在一圈庸人里鹤立鸡群,受到排挤妒嫉,而皇帝不管是傻还是更依靠庸人圈,通常都会牺牲掉那个人杰,以摆平内部的纠纷。王阳明热衷官场,待人接物算是很圆滑(在学术大师这个层面上,他的人际情商肯定是NO,1),但仍有傲气,不见容于官场,很正常,这不全是王自己的错。史学界有种看法,如果王在平定宁王叛乱后能因功入阁拜相,中国的“明治维新”可能会部分展开。宁王被俘后,专案组一再暗示他反咬王阳明,他坚决不从,有可能是希望王能上去,实现他原先的政治抱负。
5,孔子作为政治家是失败的,作为教育家也是失败的,因为他只许培养“官员预备队”,不许培养其他农工商,在他那时没事,到明朝识字人数太大,导致体制内冗员过多,是一大弊政。
不要再瞎猜了,有这个工夫,干点其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1 层
🙂臆想的逻辑不太通 1 整合精神哲学 字163 2016-06-27 22:44:15
🙂我倒是想给王阳明留点面子的 11 本嘉明 字4190 2016-06-27 23:58:46
🙂还是自相矛盾的,不过给出了很好的认识忙总的路子。 17 整合精神哲学 字2470 2016-06-29 01:00:07
🙂稍说几句
🙂宁王造反,成功可能性很小 11 pattern 字2101 2016-06-29 22:16:01
🙂宁王初起事时 6 本嘉明 字3034 2016-06-30 00:00:32
🙂我看你还真是有点矛盾的 27 pattern 字2361 2016-06-30 07:28:01
🙂还能更欢乐一点吗? 25 本嘉明 字4472 2016-06-30 12: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