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共:💬252 🌺3049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费祎
家园 姜维

姜维的知名度相对蒋琬和费祎要高很多,因此事迹不妨从略一些,我想说的,是姜维成为蜀汉首辅过程中的一些脉络。

首先诸葛亮的安排里,对姜维的安排应该是专门的军事人才,这一点可以从诸葛亮对蒋琬介绍姜维的书信中窥得一二: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可见诸葛亮虽然也肯定姜维具有较全面的才能,但归根结底打算在军事方向上培养姜维。一方面姜维在这方面的才能比较突出,另一方面蒋琬比较欠缺这方面才能,诸葛亮死后,姜维以中监军统诸军(本传误作右监军,参照本传前文和蒋琬传,可以看出其实是中监军)。蒋琬统兵出镇汉中后,姜维又为蒋琬司马,负责军事,这种安排,应该说与诸葛亮的培养推荐是有关系的。

而姜维最终参与政事,乃至得任首辅,蒋琬的因素恐怕也很不小。前文中有几次提到 了蒋琬计划出兵和蒋琬病重交费祎接班,其实这两件事基本是一个历史事件。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在汉中计划出兵,因为计划实在太过蹩脚,成都方面加以反对,于是蒋琬、费祎、姜维齐聚汉中,商议此事。从结果来看,与其说是商议军事计划,不如说是商议蜀汉未来的权力结构安排。顺带一提,从侧面可以看出蒋琬这次计划,很可能是自知病势沉重来日无多,感于执政多年未曾亲自提军北伐,有愧诸葛亮托付的因素。总之结果是这样的:

……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

从事后安排看,蒋琬从汉中退回涪县,从此处于养病状态直到三年后去世。费祎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接掌蒋琬空出的首辅权力。而姜维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实际掌管汉中前线的军事。这次安排,可以说产生实质性变化的是姜维,因为费祎本来就是蒋琬的副手,此次升任无非是提前掌权;而姜维从此进入了决策层。蒋琬死后次年,姜维就升任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如果没有延熙六年的这个安排,以姜维的根基和费祎的为人,姜维很可能分不到这杯羹,从而“每欲兴军大举”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问题又说回来了,从事后来看,姜维确实拥有突出的军事才能,对蜀汉的忠诚和北伐路线的执着更是无可质疑,诸葛亮为何不更加重用他呢?很明显的原因,是姜维在蜀汉的政治资本不足,以及相应于他政治资本不足的情况,他的政治才能也有所不足。这个帖子里写陈祗时提到,后来有同平尚书事的其他大员谋划罢免姜维的事件,这些人的年资已经远逊于姜维。可想而知如果姜维更早担负重任,将面临怎样的情况。

费祎死后,姜维单独执政,不过姜维的兴趣并不在内政上(也可能因为姜维如果真插手内政,阻力会很大),蜀汉的政治相对于费祎时期并没有多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仍然频繁大赦,甚至后来开始追谥功臣,这些在陈祗的帖子里有谈及。但在军事层面,姜维的执着实在惊人,多次北伐不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之后,作为出身魏国降将的他,居然还做了诈降复国的计划。从理想主义的角度讲,姜维确实最有资格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哪怕是立场和利益都与姜维对立的陈寿,也不能不表示一定敬意。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将姜维安排为诸葛亮的弟子,虽然不合乎史实,但却是有其道理的。

如果再做对应,无疑的姜维对应的是张春桥,当然主席作为革命家,是不会讲什么年资的,春桥同志本来已经被主席列入了接班人考察。但70年庐山会议,林帅的发难不仅断送了他自己的政治前程,也不得不让主席重新考虑春桥接班的问题,实际也断送了春桥的政治前程。主席对春桥最后的鼓励(遵义会议后我也做了十年副手),与其说是安排或期待,不如说是一种鼓励,如果春桥能够团结群众,东山再起,自然可以成为英明领袖;不然,也就不然了。

至于春桥能否成为英明领袖,既然历史的现实是不然,过多的猜测无非是历史发明。问题是现在的历史仍然欠缺对理想主义者的敬意,好在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也是人民写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人民写的。

通宝推:老阿,李寒秋,hwd99,老老狐狸,阴霾信仰,发了胖的罗密欧,李根,煮酒正熟,盲人摸象,西安笨老虎,jboyi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