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22:仲遂——杀嫡立庶 -- 桥上
《文十一年经》:
秋,曹伯来朝。((p 0579)(06110003))(052)
《文十一年传》:
秋,曹文公来朝,即位而来见也。((p 0580)(06110301))(052)
《文十二年经》:
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p 0585)(06120001))(052)
《文十一年传》:
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钟,国人勿徇。((p 0584)(06110601))(052)
《文十二年传》:
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大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故书曰“郕伯来奔”。不书地,尊诸侯也。((p 0586)(06120101))(052)
《文十二年经》:
秋,滕子来朝。((p 0586)(06120005))(052)
《文十二年传》:
秋,滕昭公来朝,亦始朝公也。((p 0588)(06120401))(052)
我的粗译:
到我们文公的十一年(公元前六一六年,周顷王三年,曹文公二年),秋天,曹文公来我们这里朝见,这算是即位之后的例行朝见。
郕国的大子朱儒在他们“国”以外的城邑“夫钟”自成一体,但郕国“国”那里的国人都对他不服气。到我们文公的十二年(公元前六一五年,周顷王四年),春天,郕伯(郕国国君)去世,郕人另立了国君,这位大子就带着“夫钟”以及“郕邽”投奔了我们。我们的“公”将他作为诸侯来迎接,不合规矩,而《春秋经》上就此写“郕伯来奔”,没记载他献上的田地,是要把他作为诸侯来尊重。
这年秋天,滕昭公也来朝见,同样是刚即位就来例行朝见。
一些补充:
此一段反映鲁国也是地区霸主。
杨伯峻先生注“秋,曹文公来朝,即位而来见也”曰:
九年八月曹共公卒,文公当于去年即位。此时来鲁朝,距其父之死已过二十三月。
杨伯峻先生注“十有二年春王正月”曰:
正月二十四日甲申冬至,建子。有闰月。
杜《注》“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钟”云:“安,处也。夫钟,郕邑。”
杜《注》“国人勿徇”云:“徇,顺也。”
杨伯峻先生于“国人勿徇”之后注云:
此章当与下年《传》“春,郕伯卒”连读,或本是一《传》。
杨伯峻先生注“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曰:
此当承上年《传》末章“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钟,国人勿徇”连读,则郕人之所以更立君者,由太子自安于他邑而国人不顺之。
杨伯峻先生注“大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曰:
邽音圭。《御览》一四六引服虔云:“郕邽亦邑名,一曰郕邦之宝圭,大子以其国宝与地夫钟来奔也。”然则“郕邽”有两解,杜预盖以下文“不书地”云云,只言“地”,不言“宝”,故取服前说,而云“郕邽亦邑”,其实恐不确。高士奇《地名考略》云:“郑穆公妾曰圭妫,疑圭亦小国,郕并之而加邑为邽,《左传》系之以郕为郕邽,所以别于秦武所伐之邽也。”此说亦可疑。即据高说,郕果灭圭,必在此年之前,而“圭妫”之称则在此后,而见于襄十九年《传》,则圭未必为郕所灭。郕邽仍以解为郕国之宝为宜。邽即圭,疑本作圭,自杜《注》误从“邑名”之解,而后世传写者遂加邑作“邽”。古者器物之贵者,恒以国系,如《尚书?顾命》称越玉、夷玉,《礼记?明堂位》称崇鼎、贯鼎,《传》称纪甗、莒鼎,此“郕圭”亦其一例。说参王引之《述闻》、朱绪曾《经说》卷四及李贻德《辑述》。至杨宽《古史新探》疑为郕国命珪,则乏确据。郕国之事以后再无记载,或不久即为鲁国所吞并。
下面是周代镇圭的图片,出自《温凉玉圭》:
杨伯峻先生注“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曰:
郕太子实非君,而鲁文以诸侯之礼接待之,故《传》曰“非礼”。
杜《注》此处(故书曰“郕伯来奔”。不书地,尊诸侯也)云:“既尊以为诸侯,故不复见其窃邑之罪。”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曹”(杨注:曹,国名,姬姓,武王封其弟叔振铎于曹,都陶丘,故城当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七里。说见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二十四。鲁哀公八年,为宋所灭。《史记》有《曹世家》。曹本地名或国名,卜辞已见。如《殷虚书契?前编》二、五“在[(東東)/口],贞”,《后编》上十五“猷伐[東東],其????[栽-木]”。[(東東)/口]、[東東]皆曹字,《说文》作“[(東東)/日]”。但不知其地是否在陶丘。#曹都今山东省-定陶县,卫都楚丘,今河南省-滑县东六十余里。#杜《注》:“陶叔,司徒。”陶叔疑即曹叔振铎。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曹伯-夷薨”下云:“叔之封近定陶,故《左传》又谓之陶叔”,此说是也。(亦犹战国时魏之称梁,韩之称郑。)#杜《注》:“以伯爵居甸服。”然桓二年《传》言“晋,甸侯也”,此又以晋、曹相比,而谓曹在甸服,似两“甸”字义有不同。晋甸侯之甸已详桓二年《传?注》。《周礼?大行人》:“邦畿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以地望言之,曹在今山东-定陶县,距周初王畿较远,与《大行人》甸服合。),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53,北纬35.11(今城西北四里,汉城)。
“郕”——“成”(杨注:“郕”,《公羊》作“盛”,或本亦作“郕”。郕,国名。传世器伯多父簋铭云“成姬多母”,成姬即郕姬。鲍鼎《春秋国名考释》亦云:“泉文‘成’不从邑,郕者,后起之字也。”周原甲骨有“宬叔用”三字,宬叔即成叔,则字又作“宬”。据《管蔡世家》,初受封者成叔武为文王之子,武王与周公之弟。孔《疏》云:“后世无所见,既无世家,不知其君号谥。”一九七五年于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发现成伯孙父鬲,或疑郕本封于西周畿内,东迁后改封于山东。《方舆纪要》及顾栋高《大事表》并谓古郕国当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北二十里,然恐离卫太远。《元和郡县志》十二、《太平寰宇记》十四、《路史?国名记》五、王应麟《诗地理考》六并云东汉-郕阳县为古郕伯国,则郕故城当在今山东-濮县废县治((濮县今已并入范县,移治英桃园))东南(,可信)。或云在鄄城和鄆城之间。),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2,北纬35.52(鄄城县-引马乡)。
“夫钟”——“夫锺”(杨注:夫音扶。“锺”,《公羊》作“童”,童、锺两字可通假。据沈钦韩《左传地名补注》,今山东省-汶上县治东北有夫锺里。当即古夫锺地。据文十一年《传》,夫锺为郕邑。),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6,北纬35.8(汶上县东北)。
“滕”(杨注:滕,国名,周文王子错叔-绣,武王封之,居滕,今山东省-滕县西南十四里有古滕城,即滕国也。此滕侯不知其名与谥。自叔绣至滕宣公十七世,乃见于《春秋》;滕隐公卒于鲁哀公之十一年,滕隐公以后,尚有六世为君,孟轲犹得见滕文公。《战国策?宋策》谓宋康王灭滕。孔《疏》引《世族谱》谓齐灭滕。金正炜《战国策补释》主宋灭滕说。彝器有滕侯????[魚木]簋、滕虎簋。“滕”字并从舟从火作“[腾-月+舟-马+火]”。《魏三体石经左传残石》则作“縢”。一九八〇年于滕县-庄里西村发现一套青铜乐器。),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8,北纬35.04(滕,滕州-东滕城村周围,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内城?:东555,西590,南850,北800。周-汉)。
《文十二年经》:
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鄆。((p 0586)(06120008))(052)
《文十二年传》:
城诸及鄆,书,时也。((p 0592)(06120701))(052)
我的粗译:
也在这一年,我们加筑了“诸”和“鄆”的城墙。《春秋经》记载此事,是因为此事的进行合于节令。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鄆”曰:
《春秋》书城筑者二十九次,惟此及襄十五年城成郛、哀三年城启阳,书“帅师”。
“诸”(杨注:诸、防皆鲁邑。据《山东通志》,诸故城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三十里,石屋山东北,潍河南。防即东防,详隐九年《经?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9.25,北纬35.92(诸城市-枳沟镇-乔庄)。
“鄆”(杨注:“鄆”音運,《公羊》作“運”,同音假借。鲁有两鄆,东为东鄆,昭元年《传》云:“莒、鲁争鄆,为日久矣。”此时属鲁,故季孙帅师城之。必帅师者,备莒以兵来争也。《谷梁传》谓“称‘帅师’,言有难也”,恐未必然。成九年楚伐莒,“莒溃,楚遂入鄆”,襄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鄆,取其钟以为公盘”,则其时鄆在莒矣。家炫翁《春秋详说》谓“鄆有三,莒之别邑亦曰鄆”,则成九年及襄十二年之鄆另是一鄆,恐不确。昭元年三月鲁复取鄆。诸及鄆皆与莒相邻。鄆当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五十里。西鄆见成四年《经》并《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8.77,北纬35.95(东鄆,沂水县-高桥镇-徐家荣仁村)。
————————————————————
《文十三年经》:
邾子-蘧蒢卒。((p 0593)(06130003))(052)
《文十三年传》: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p 0597)(06130301))(052)
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p 0598)(06130302))(052)
我的粗译:
在我们文公的十三年(公元前六一四年,周顷王五年,晋灵公七年,郑穆公十四年,卫成公二十一年),邾文公占卜把国都迁往“绎”,他们的史告诉他说:“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要是利于“民”,那就是对“孤”有利。上天造出了这些“民”,又为他们选定了“君”,就是要让“君”能够利于“民”。只要“民”得了利,我肯定能跟着得利。)”;他的左右又问:“命可长也,君何弗为?(能延长您的“命”,主上为什么不肯干?)”,邾子(邾文公)告诉他们:“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我的“命”就是要维护“民”。何时去世,那是气运。只要能对“民”有利,那就只管迁吧,没什么比这更“吉”的了!)”;于是把邾国迁到了“绎”。
这年五月,邾文公去世了。贵族们都说他“知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邾子-蘧蒢卒”曰:
蘧蒢音渠除。《公羊》、《谷梁》俱从竹作“籧篨”。《说文》艸部,蘧与蒢,是不同之两物;而竹部,籧篨为粗竹席,是一物。此盖假物为名,当以从竹者为正。凡隶书从竹之字多变从艸,此作“蘧蒢”或由隶变。说参赵坦《异文笺》、臧寿恭《古义》。孔《疏》云:“蘧蒢,邾子-琐之子也。庄二十九年即位,僖元年与鲁盟于犖。”
杨伯峻先生注“天生民而树之君”曰:
《诗?周颂?有瞽》“崇牙树羽”,毛《传》云:“树羽,置羽也。”成二年《传》“树德而济同欲焉”,杜《注》云:“树,立也。”则树有置立之义。树之君,为之置立君主也。
杨伯峻先生注此处(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云:
左右所言之命为寿命之义,邾文公所言之命为命分之义,两义似不同,故以生命之长短为时也。
杨伯峻先生注“五月,邾文公卒”曰:
邾文自即位至此岁已五十一年,盖老死。
“邾”——“郰”——“訾娄”推测位置为:东经117.31,北纬35.37(大律村)。
“邾”——“绎”(杨注:邾,国名,曹姓。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邾公钟跋》。(僖二十一年?传?称之为“蛮夷”。)初都今曲阜县东稍南,盖鲁之附庸,后都今邹县东南,春秋后八世楚灭之。《礼记?檀弓》、《公羊》皆作“邾娄”,《国语?郑语》、《晏子春秋?内篇上三》、《孟子》并作“邹”,盖邾娄速读而音变。传世彝器有邾公牼钟、邾公华钟(“邾”并作“鼄”)及邾公钟、邾公[釒乇]钟等。仪父,邾君之字,名克。另一曹姓邾,楚之与国,在湖北-黄冈(见陈直《金文拾遗》)。#绎音亦,邾邑,今山东省-邹县东南有峄山,绎、峄字通。邾文公所迁当在峄山之阳与郭山之北夹谷地带。一九七二年夏于此地因大雨冲出一铜鼎,为费敏父嫁女与邾之媵鼎。沈钦韩《地名补注》引《山东通志》谓邾城在邹县东南二十五里,邾文公所迁城周二十余里,在峄山之阳,俗误为纪王城,邾迁都后,境内又另有绎邑,宣十年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峄,乃取其别邑,非取其国都。#“绎”,《公羊》作“蘱”,不知其故。杜《注》:“绎,邾邑。”孔《疏》云:“文十三年《传》称邾迁于绎,则绎为邾之都矣。更别有绎邑,今鲁伐取之,非取邾之都也。亦因绎山为名,盖近在邾都之旁耳。”余见文十三年《传?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2,北纬35.31(邾国,邹城-纪王城,纪王村及其东周围,有遗址,近方形城,2530╳2500,南部凸出依山势。东周至汉。当于文十二年迁此)。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个惠公是齐国的吧 4 baumchen 字311 2016-11-29 12:30:19
🙂非常感谢,我错了,已改。 5 桥上 字96 2016-11-30 04:52:05
🙂《左传》人物事略22附:鲁文逆祀6/7 4 桥上 字14380 2016-11-27 04:53:48
🙂《左传》人物事略22附:鲁文逆祀5/7
🙂《左传》人物事略22附:鲁文逆祀4/7 3 桥上 字12910 2016-11-25 05:40:58
🙂《左传》人物事略22附:鲁文逆祀3/7 7 桥上 字11700 2016-11-24 04:15:11
🙂《左传》人物事略22附:鲁文逆祀2/7 6 桥上 字15643 2016-11-23 04:34:56
🙂《左传》人物事略22附:鲁文逆祀1/7 7 桥上 字17621 2016-11-22 05: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