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22:仲遂——杀嫡立庶 -- 桥上

共:💬26 🌺10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22附:鲁文逆祀6/7

《文十三年经》: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p 0593)(06130004))(052)

大室屋坏。((p 0593)(06130005))(052)

《文十三年传》:

秋七月,大室之屋坏,书,不共也。((p 0598)(06130401))(052)

我的粗译:

这年秋七月,“大室”的房顶出了问题,《春秋经》记下此事,因为这是对祖先不尊重。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大室屋坏”曰:

“大”,《公羊》作“世”。惠栋《公羊古义》云:“《公羊》皆以‘世’为‘大’,如卫‘大叔仪’为‘世叔齐’,宋‘乐大心’为‘乐世心’。”大室,贾逵、服虔、杜预皆以为“大庙之室”,其说是也。大庙者,周公之庙。大室者,大庙当中之室。《尚书?洛诰》“王入大室祼”,昭十三年《传》“埋璧于大室之庭”,《礼记?月令》“天子居大庙大室”,皆可以为证。《公羊》、《谷梁》谓为世室,乃鲁公-伯禽之庙,不足据。大室之制为二层,屋上有屋,古谓之重屋。此言“屋坏”,意谓其上之屋坏,非全坏也。

桥:下面是我推测的可能的重屋的样子,图中黄色的是墙,粉色的是柱子,灰色的是屋顶。后世所谓重檐庑殿顶(见故宫三大殿),我估计就是由此而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故宫太和殿的图片,出自《探寻中国古代科技的奥秘第二讲、中国古代的建筑与数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秋七月,大室之屋坏,书,不共也”曰:

杜《注》:“简慢宗庙,使至倾颓,故书以见臣子不共。”共同恭。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文十三年经》:

冬,公如晋。卫侯会公于沓。((p 0593)(06130006))(052)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p 0594)(06130008))(052)

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棐。((p 0594)(06130009))(052)

《文十三年传》:

冬,公如晋朝,且寻盟。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公皆成之。((p 0598)(06130501))(052)

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p 0598)(06130502))(052)

《文十四年经》: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p 0600)(06140001))(052)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我们的“公”(鲁文公)前往晋国朝见,并要重申两国的盟约。半路上,卫侯(卫成公)在“沓”那里会见我们“公”,请我们“公”帮他们与晋国讲和。在我们“公”返回时,又有郑伯(郑穆公)在“棐”那里会见我们“公”,也要请我们“公”帮他们与晋国讲和。我们“公”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我们“公”见郑伯时已经是我们文公的十四年(公元前六一三年,周顷王六年,晋灵公八年,齐昭公二十年,卫成公二十二年,郑穆公十五年),郑伯在“棐”宴请我们“公”。

宴席上,他们的卿子家(公子归生)首先唱:“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飞得高,簌簌振羽毛。贵人在路上,野外很辛劳。想起可怜人,一人很孤独。)”(《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54)《小雅?鸿雁之什?鸿雁?首章》)。

我们的卿季文子(季孙行父)回应说:“寡君未免于此。(寡君也是如此。)”,然后文子(季孙行父)唱:“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四月到夏天,六月是暑天。先祖太忍心,让我受苦辛。)”(《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313)《小雅?谷风之什?四月?首章》)。

子家又唱:“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我在郊野行,麦苗青又青。要想求大邦,谁能去求情。)”(《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76)《鄘风?载驰?四章》,注意,高亨先生给出的分章与此不同,这是杨伯峻先生的分章)。

文子回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山坡花开旺,都是棠梨花。这车怎么样?贵人才配它。戎车套起来,四匹大公马。岂敢在家藏,一月三出发。)”(《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27)《小雅?鹿鸣之什?采薇?四章》)。

一听文子这么唱,郑伯马上向我们“公”拜谢,我们“公”也向他答拜。

一些补充:

注意,前面《春秋经》提到“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但本章《左传》作者意不在此,故只作为背景材料,未进一步解说。

“维常之华”之“常”,我意主要指蔷薇科(Rosaceae)梨属 Pyrus bretschneideri白梨,在别处我有详细些的讨论,如有兴趣可移步《木03-甘棠、杕杜、常棣:棠、杜、棣、檖(上)》《木03-甘棠、杕杜、常棣:棠、杜、棣、檖(中)》《木03-甘棠、杕杜、常棣:棠、杜、棣、檖(下)》

下面是白梨的图片,出自《白梨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另一张白梨的图片,出自《绥中白梨——关外梨香飘全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十有二月己丑”曰:

十二月无己丑,包慎言《春秋公羊传历谱》疑为“乙丑”之误,则为十六日。

杨伯峻先生注“冬,公如晋朝,且寻盟”曰:

《读本》云:“寻八年衡雍之盟。”

杨伯峻先生注“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曰:

鲁文适晋经卫,卫成特会之,托其谋求和于晋。

杨伯峻先生注“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曰:

鲁文自晋还,过郑,郑穆亦特会之,托其谋和于晋。鲁文若许,必须反程之晋。

杨伯峻先生注“公皆成之”曰:

晋皆许成,于是有明年六月新城之盟。此言“公皆成之”者,终言之也。

杨伯峻先生注“子家赋《鸿雁》”曰:

子家,郑大夫公子归生之字。《鸿雁》,《诗?小雅》篇名。《传》言赋诗某篇,不言某章,皆指首章。《鸿雁》之首章云:“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子家赋此者,郑国以鳏寡自比,欲鲁文怜惜之,为之道路奔波,再度去晋,而请和也。“之子”“劬劳”云云,盖指鲁侯。

杨伯峻先生注“寡君未免于此”曰:

言己亦鳏寡也,盖推诿之辞。

杨伯峻先生注“文子赋《四月》”曰:

《四月》亦《诗?小雅》篇名。其首章云:“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孔《疏》云:“《四月》,大夫行役之怨诗也。大夫言己四月初夏而行,至六月徂暑矣,寒暑易节,尚不得归。我之先祖非人乎?王者何当施忍于我,不使得祭祀也。文子言己思归祭祀,不欲更复还晋。”顾炎武《补正》谓取《四月》“乱离瘼矣”“维以告哀”之意。然此非首章语句,自不可信。《四月》固非大夫行役之怨诗,然古人赋诗,断章取义,不必拘泥。徐干《中论?谴交篇》、《诗》孔《疏》引王肃说,皆以此诗为大夫行役过时刺怨而作,或即用《传》意。

杨伯峻先生注“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曰:

《载驰》,《诗?鄘风》篇名,许穆夫人所作,见闵二年《传》。《传》凡两言《载驰》之四章,不言卒章,则《载驰》之分章不止四也。今《传?笺》本分《载驰》为五章,但此及襄十九年《传》所赋之“《载驰》四章”,其取义皆在“控于大邦,谁因谁极”两句,而《传?笺》则分在末章中,或所分章数虽是,而所分内容则可商。朱熹《集传》因此改定《载驰》为四章,“控于大邦”两句虽在四章中,但亦是卒章,仍与《传》义不相合。竹添光鸿《会笺》谓《载驰》本实五章,首章六句,次八句,次六句,次四句,卒四句,则“控于大邦”两句在四章,又非卒章,或与《传》义合。“控于大邦,谁因谁极”者,《毛诗》云:“控,引也。极,至也。”郑《笺》云:“今卫侯之欲求援引之力,助于大国之诸侯,亦谁因乎?由谁至乎?”子家赋此,盖谓郑欲求援引于大国晋,望因鲁而至也。

杨伯峻先生注“文子赋《采薇》之四章”曰:

《采薇》,《诗?小雅》篇名。义取“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之“岂敢定居”,盖许其不安居,折而复至晋,为之谋成也。

杨伯峻先生注“十有四年春王正月”曰:

正月十六日甲午冬至,建子。

杨伯峻先生注“公至自晋”曰:

无《传》。杜《注》谓所以书者,告于庙也。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卫”——“帝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10,北纬35.66(濮阳县-高城村南,安寨、七王庙、冯寨、东郭集、老王庄。僖三十一年——前629,卫迁于帝丘)。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棐”——“棐林”——“北林”(杨注:“棐”,《公羊》作“斐”,皆从非声,故可通假。杜《注》:“棐,郑地。”当即宣元年及襄三十一年《传》之棐林,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东二十五里。#棐音斐,《公羊》作“斐”。《方舆纪要》谓棐林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东二十五里。然襄三十一年《传》谓卫襄公如楚,“过郑,印段迋劳于棐林”,则棐林宜在新郑北三、四十里处。#北林,郑地,当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南,新郑县之北。#北林即棐,当在今新郑县北约四十里。#棐林即北林,今新郑县北约四十里,亦单称棐。#《宣元年传》:“晋-赵盾帅师救陈、宋。会于棐林,以伐郑也。楚-蒍贾救郑,遇于北林,囚晋-解扬。晋人乃还。”((p 0649)(07010802))(055)),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8,北纬34.6(新郑县北约四十里)。

“沓”(杨注:杜《注》:“沓,地阙。”徐卓《经义未详说》云:“鲁都兖州,晋都平阳,郑、卫相错于晋、鲁之间。鲁公如晋,必历郑、卫之郊。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杜《注》:‘棐,郑地。’则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沓当在卫地。”),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1,北纬35.4(“卫”南)。

下面是鲁文公出访晋国两成卫、郑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文十四年经》:

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帅师伐邾。((p 0600)(06140002))(052)

《文十四年传》:

邾文公之卒也,公使吊焉,不敬。邾人来讨,伐我南鄙,故惠伯伐邾。((p 0602)(06140201))(052)

《文十五年经》:

夏,曹伯来朝。((p 0607)(06150003))(052)

《文十五年传》:

夏,曹伯来朝,礼也。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p 0608)(06150301))(052)

我的粗译:

当初邾文公去世时,我们的“公”派了人去吊唁,但在人家那里不敬。这年,邾人为此来问罪,攻打我们的南部乡野。所以我们的惠伯(叔彭生)又去进攻了邾国。

下年,我们的文公十五年(公元前六一二年,周匡王元年,晋灵公九年,齐懿公元年,曹文公六年),夏天,曹伯(曹文公)来我们这里朝见,这是规矩。各家诸侯在五个年头内应该两次互相朝见,以促进天王意图的贯彻,这是古之制。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夏,曹伯来朝,礼也。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曰:

十一年曹伯来朝,今年又来,故《传》云云。诸侯五年再相朝,其他古书无徵,或春秋前曾行此制。

“邾”——“绎”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2,北纬35.31(邾国,邹城-纪王城,纪王村及其东周围,有遗址,近方形城,2530╳2500,南部凸出依山势。东周至汉。当于文十二年迁此)。

“曹”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53,北纬35.11(今城西北四里,汉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