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原文】?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这一小节和上一小节的语意是有联系的。上一句孔子回答宰我说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这里补充说,君子怎么才能不掉进别人挖的坑里。 孔子说:“君子应当广泛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社会常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的所有行为,这些都做到了,也就可以不行差踏错了。”
畔是边界。弗畔,不踩到边界以外的意思。这里应该是不脱离“道”的边界。
不脱离道的边界,自然踩不到别人挖的坑里。
所以这一小节是补充上一小节的意思,孔子告诉学生们或者说是告诉宰我,只要做到博学多识,行为守礼,就根本不用担心掉进别人的陷阱之中或者被人欺骗。
还是强调学道的重要性,学道学好了就可以一力降十会。
【原文】?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句跟男女关系也扯不上,是讲孔子举例子讲孔子“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所以我认为是孔子骂子路的行为不符合礼。?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摆脸色给孔子看。孔子直接骂他说:“我不喜欢看到事情,老天也讨厌看到!老天也讨厌看到!”
矢,不该解释成发誓,应该解释成矢言的矢,直接说的意思,甚至可以理解成“箭指”,直接指着鼻子骂。
上一小节说人要博学于文,才会有社会常识,才会判断一件事怎么做才是对的。行为要约之以礼,具体去做的时候也要知道周礼的相关规定。
子见南子符合礼的要求。符合礼的要求就说明没有行差踏错,那么子路摆脸色给孔子看就是不对的,是子路没有按照礼的要求对待老师,也可以说这种行为是很幼稚的,不分青红皂白耍小孩儿脾气。子路么,骂着方便,所以孔子直接指着鼻子骂他,翻成白话大概就是:瞧你那德行,别说我看不上,老天更看不上。我去见南子,哪里不对了,跟街头匹夫匹妇的见识一样,好像南子名声不好就不能见了似的。你要想想清楚,礼是怎么要求的。?
许多人对本小节的解释都是孔子发誓说自己没干坏事儿,就看子路和孔子关系,别说孔子没理亏,就是理亏也用不着需要子路的原谅,骂他小孩子家家不懂事儿还差不多。至于南怀瑾老先生的解释,也是牵强。
我认为历来版本这么解释的原因其实还是后世人认为南子不是个好女人,所以孔子去见她有道德污点,会觉得理亏。问题是,符合礼的事情孔子为什么要理亏?理亏他就不会去见。至于说原来南子召见孔子不去,真正原因没有人知道,但肯定和瓜田李下无关,不过是后世的儒学者没脑子,淫者见淫罢了。
【原文】?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最高的了!人们缺少这种道德的教化已经很久了。”?
这一小节也许是孔子总结上一小节的子路挨骂这件事的。这话是孔子感叹:能够不偏不倚地看待一个人一件事太不容易了,连子路都会受到社会偏见的影响把我见南子这件事想的那么坏,可见很久都没有人教导民众立场公允从而对人对事做出正确的评价了。
中庸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一种被大力提倡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评价双方的行为。总而言之,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做到中庸,也就做到了“弗畔矣夫”。通俗地说,走路走中间自然就不会越过边界掉到沟里了。
民鲜久矣,不能单纯理解为民众缺少这种道德很久了。在孔子的观念里,民众是被教化的对象。民众缺少这种道德,就是士大夫阶级没有做好教化的工作。所以这句话是在责备士是大夫阶级自己都没做到中庸,所以更别提教化百姓了。
按照孔子的阶级立场,他不会直接去责备百姓如何,他要责备的也是针对士大夫为代表的统治阶级。
所以你看,其实孔夫子的思想是很进步的,至少“你们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选民”这种话他就说不出口。
下一小节里孔子更是表述了自己群众路线的思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一言以蔽之: 2 gzdcl 字196 2017-10-02 11:54:14
🙂花! 1 桥上 字174 2017-10-02 02:49:35
🙂太专业了!不过有道理。 1 王小棉她妈 字0 2017-10-02 06:17:42
🙂棉妈论语别解(六十四)—发誓还是发火?
🙂以前觉得孔子是圣 ,子见南子后,孔子是圣人,有人情味。 米高扬 字0 2018-05-27 12:18:14
🙂棉妈论语别解(六十三)—搞清因果关系 16 王小棉她妈 字4078 2017-09-24 01:04:10
🙂这段还可以发挥一下:阿拉伯之春的井跳不跳? 青颍路 字0 2017-09-24 19:13:29
🙂也是哈! 王小棉她妈 字112 2017-09-25 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