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35:向戌——诸侯之良 -- 桥上

共:💬23 🌺1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35:向戌——诸侯之良

春秋时楚国有位大夫叫椒举,是伍子胥的爷爷,很聪明的人。他曾称许两个人为“诸侯之良”,一个,是著名贤臣子产,再一个,就是向戌了。而和子产在内政方面算无遗策不同,向戌是在外交方面无往不利。他擅长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可谓春秋时期最会与人打交道的人。

向戌,向是“氏”,戌(xū)是“名”,当时人还尊称他为合左师或盧门-合左师,这里的左师是他的职务,“合”是他的采邑,“盧门”则是靠近他在宋国城中住处的城门,应该也是他作为卿所统领的那个“鄉”(乡)的名称。“鄉”就是“嚮”,方向的向。当时嚮与“向”不是同一个字,而且和卿其实是同一个字。鄉(乡)是卿所统领的行政和军事单位,其中的“民”出征时组成一个“军”,在“国”(城)内则负责相应方向的防务。《左传》中宋国还有个乐大心号称桐门右师,鲁国则有个公子遂号称东门襄仲,也当与此类似。

向戌是宋桓公曾孙。他爷爷是向父-盻,此人的“字”向父也是向这个“氏”的出处。

向戌父亲是一位公孙,被称为司城訾守,《世本》中单称此人为“守”、与向父-盻单称“盻”类似(桓公生向父-盻,盻生司城訾守,守生小司寇鳣及合左师),则此人应“字”訾“名”守。

司城訾-守称呼中的司城是官职,相当于北方中原诸侯那里的司空,是宋国六卿之一。从公元前六二〇年(鲁文公七年,宋成公十七年)到向戌在《左传》中首次出现的公元前五七六年(鲁成公十五年,宋共公十三年)这四十四年,《左传》中提到宋国司城任职人的地方如下列:

《文七年传》:公子荡为司城

《文八年传》:司城荡意诸来奔

《文十一年传》:言司城荡意诸而复之

《文十六年传》:荡意诸为司城

《文十六年传》:文公即位,使母弟须为司城

《文十八年传》:公孙师为司城

《成十五年传》:公孙师为司城

《成十五年传》:司城,庄族也

由于公子荡是公子而司城訾-守是公孙,荡意诸则是公子荡的孙子,又由于母弟须与宋文公同为宋成公之子,显然属于成族,且《左传》明言公孙师属于庄族,而司城訾-守却属于桓族,所以,上面提到的四位司城都不是司城訾-守。

向戌在《左传》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公元前五三六年(鲁昭公六年,宋平公四十年),距向戌在《左传》中首次出现四十年,则其父司城訾-守不太可能在公元前六二〇年(鲁文公七年,宋成公十七年)前去世,因此我推测他应该是在文十八年和成十五年两次“公孙师为司城”这三十三年中一度代替公孙师担任司城,随即去世。

而由于向戌在《左传》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公元前五三六年(鲁昭公六年,宋平公四十年),距向戌在《左传》中首次出现四十年,则我估计向戌在《左传》中首次出现时他二十五岁左右。

司城訾-守的嫡长子应是向为人,他在《左传》中首次出现是鲁成公五年,当时他代表宋国向各家诸侯通报宋公将不去参加盟会。

向为人于公元前五七六年(鲁成公十五年,宋共公十三年)在《左传》中再度出现,时任大司寇,是宋国六卿的第六名,当时司城公孙师排第五,同时向家还有一位大夫向带为大宰,加上《世本》提到的小司寇鳣,则向家这一辈至少有三人地位曾在向戌之上。

只是因为同属于桓族的左师鱼石加上向家的向为人和向带等共五位大夫在此年流亡去了楚国,同时还有属于桓族的司马荡泽被杀,宋国排前九位的大夫一下少了三分之二,向戌才作为桓族的代表当上了左师,在卿之中排第二位。当然这也是因为此时年仅二十五岁左右的向戌选对了胜利者。

向戌选择投向的胜利者是右师华元,在此公元前五七六年(鲁成公十五年,宋共公十三年)时,华元约六十岁左右,在宋国已执政将近四十年。就在五年后,华元最后一次出现于《春秋经》和《左传》中,大概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

向戌当上左师九年后,到公元前五六七年(鲁襄公六年,周灵王五年,宋平公九年),宋国六卿的排位关系发生了变化,担任司城同时是首席执政大臣的子罕(乐喜)出场了,而华元的儿子华阅虽然仍担任右师,但并未执政,左师则似乎排到了第四位。

又过三年,到公元前五六*四年(鲁襄公九年,周灵王八年,宋平公十二年),向戌在子罕指挥下参加了救火。华元两个儿子华阅和华臣也参加救火,华臣此时担任司徒,也是卿。

下一年,公元前五六三年(鲁襄公十年,周灵王九年,宋平公十三年,晋悼公十一年,楚共王二十八年,郑简公三年),担任左师十三年、约三十八岁的向戌已经在霸主晋国那里有了死党。当时各家诸侯在“柤”盟会,盟主晋国排第二和第三位的两个卿、中军佐荀偃(中行献子)和上军将士匄(范宣子)提议各家诸侯一起攻打小国偪(fù)阳,打下来后送给向戌。

这一仗打得很艰苦,最终晋国执政的中军元帅荀罃(知武子)和荀偃、士匄翻了脸,逼他们俩上阵“亲受矢、石”,这才打下偪阳。不过虽然打下来,向戌也不敢再要了,晋人只好把偪阳送给宋平公(宋公-成)。

当时晋、楚两家争霸,宋国宿敌郑国站在楚国一方,这年楚国就和郑国一起进攻了宋国。随后,晋、楚两方又围绕郑国多次出动部队,互相较劲。

下一年,公元前五六二年(鲁襄公十一年,周灵王十年,宋平公十四年,晋悼公十二年,楚共王二十九年,郑简公四年),郑人顶不住了,于是谋求有个台阶好改投晋国,就在边界上挑起与宋国的冲突,宋国由向戌率兵进犯郑国,郑国就由子展再率兵进犯郑国,招来晋方各家诸侯大举进攻郑国,宋国也由向戌率兵参战,郑人投降。接着,楚人又去进攻郑国,郑人马上又投降,再跟着楚人去进攻宋国。然后晋方的各家诸侯又大举进攻郑国,郑人再投降,楚人终于无可奈何,默认了郑国改投晋国。

四年后,公元前五五八年(鲁襄公十五年,周灵王十四年,宋平公十八年),向戌还曾代表宋国出访鲁国,他在那里批评了鲁国的卿孟献子(仲孙蔑)。当然,作为宋国的卿,向戌还有另外一些《春秋经》和《左传》中有记载或没记载的出访和出战。

又两年后,公元前五五六年(鲁襄公十七年,周灵王十六年,宋平公二十年),华家的麻烦又找上了约四十五岁的向戌。当时华元嫡长子右师华阅去世,他儿子华皋比(皋比,华合比)大概很年轻,他弟弟司徒华臣(臣)就想控制他们家,派人去杀害自己堂侄、华元家大管家华吴(吴)。那些人竟在向戌家后面动手杀人,把向戌吓坏了,出来跟他们说:“老夫无罪。”,那些人骗他:“皋比私有讨于吴。(这是“皋比”自家有事要和“吴”算帐。)”。

向戌向宋平公(宋公-成)汇报了此事,宋平公说:“臣也不唯其宗室是暴,大乱宋国之政,必逐之。(“臣”这么干不单损害他自家宗室,也破坏了我们宋国的治理,一定得把他赶走。)”,向戌则说:“臣也,亦卿也。大臣不顺,国之耻也。不如盖之。(这“臣”,也是卿了,大臣不安分,是咱们“国”丢脸。不如把这事压下去。)”,于是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但自此以后,向戌给自己做了个短马鞭带着,每次乘车经过华臣家门口,都拿出来抽马,让马快跑。幸亏没几天华臣就被他们国人吓跑了。

当时宋平公有个爱妾叫“弃”,很漂亮,可她生的儿子“佐”却长得难看,倒是很和善。而宋平公的大子痤则长得漂亮,但很倔。向戌害怕大子痤,还恨他。有个担任大子内师的寺人(太监)惠墙伊戾无宠于大子痤,也要算计他。

到公元前五四七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周灵王二十五年,宋平公二十九年),秋天,有位楚国大夫出访晋国,经过宋国,大子痤提出在城外设宴招待此人,宋平公批准了。惠墙伊戾请求跟去服侍,宋平公奇怪:“夫不恶女乎?(他不是讨厌你吗?)”,他回答:“小人之事君子也,恶之不敢远,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贰心乎?纵有共其外,莫共其内,臣请往也。(小人服侍君子,被讨厌了不敢离开,被喜欢了也不敢靠上去。只能随时小心待命,哪敢有什么别的心思?而且他这一出去,就算有人帮他管外面的事,也没人替他张罗里面的事。还是让臣下跟去吧。)”,于是宋平公把他派去了。

惠墙伊戾去了以后就让人在那边挖坑,杀了牺牲埋进去,还在牺牲之上放了伪造的盟书,然后派人赶车飞跑去报告宋平公:“大子将为乱,既与楚客盟矣。(大子要造反,已经和楚国的大夫举行了盟誓。)”,宋平公说:“为我子,又何求?(他已经是我继承人了,还想要什么?)”,惠墙伊戾告诉他:“欲速。(要赶快上位。)”,宋平公派人查看,果有此事。就询问夫人“弃”与左师向戌,他们都回答:“固闻之。(一直这么听说。)”。宋平公把大子关了起来。

被关起来的大子说:“唯佐也能免我。(只有“佐”能救我出去。)”,于是派人去找“佐”,让他为自己求情,还让那人传话:“日中不来,吾知死矣。(要是到日中您还不来,我就明白活不成了。)”。向戌听说这话,缠住“佐”和他不停地说话,结果错过日中那个时限,大子上了吊。“佐”成为大子。

还在这一年,过了一阵,一次,向戌在外面遇见为那位夫人“弃”遛马的人,就问他是谁手下的人,他回答:“君夫人氏也。(我是主上夫人手下的。)”,向戌马上说:“谁为君夫人?余胡弗知?(哪位是主上的夫人?我怎么不知道?)”。

遛马的圉人回去以后报告了他们夫人,夫人马上让人给向戌送来锦与马,在这之前还派人打前站,先送上玉,让此人传话说:“君之妾弃使其献。(主上的妾“弃”让某来献礼。——“其”当为“某”,乃该人自称名而此章《左传》作者失之,故用“某”代替。)”,向戌把“君之妾弃”改成“君夫人”,让那人再说一遍,然后两次趴下磕头,接受了这礼物。

三十多年前,宋国执政的右师华元曾撮合晋、楚两国达成和约,但当时条件不够成熟,这个和约很快就失效了。到此时,约五十五岁的向戌认为时机已到,而且自己和晋国执政的中军元帅赵文子(赵武)以及楚国执政的令尹子木(屈建)都有交情,就起意推动晋、楚两国以及各家诸侯达成“弭兵”(收起武器)的和约。于是在公元前五四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周灵王二十六年,宋平公三十年,晋平公十二年,楚康王十四年,齐景公二年,秦景公三十一年,蔡景公四十六年,卫献公三十一、后元二年,陈哀公二十三年,郑简公二十年,许悼公元年,曹武公九年),年初几个月时间,向戌为此奔波了数千里:他先去晋国,执政的中军元帅赵孟(赵文子,赵武)经过他们诸大夫商议,答应支持他的设想;随即他去了楚国,楚人也答应支持他的设想;再去齐国,齐人经过一番讨论也答应了;然后是秦国,秦人同样答应了。接着就通报那些小国,将在宋国举行盟会。

下面是向戌奔走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这年五月开始,各家诸侯纷纷前往宋国,向戌又在宋国与陈国间穿梭奔走,为赵孟和楚国执政的令尹子木传话,终于在秋七月辛巳那天(杨注:辛巳,五日。),促成晋、楚、宋、鲁、蔡、卫、陈、郑、许、曹等诸侯的盟誓,也就实现了一代人的和平。

于是向戌向宋平公(宋公-成)讨赏,结果当宋平公把写有颁赏文书的简策拿给此时在宋国执政的司城子罕(乐喜)看的时候,子罕却说:“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也。(那些诸侯中的小国,都是被晋国和楚国以武力震慑住的,他们害怕了,才会上下慈和,慈和了,才可以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也就能存续下去。没有这种震慑,他们就会傲慢自大,傲慢自大就会惹事生非,惹事生非就难免覆灭,这是亡国之路。上天生出了五材,“民”都会用到,哪一种都不能偏废,谁能够不用“兵”?“兵”这东西老早就有,就是要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展示主上的“文德”。贤明的人依靠“兵”而兴盛,糊涂的人因为“兵”而下台。个人地位升降、家族存亡、一“国”的治乱,要有手段应对,都得用到“兵”。而大人竟想取消“兵”,不是臆想是什么!用臆说蒙骗诸侯,没有比这罪过更大了。眼下没有严厉惩罚就算了,你居然还请求赏赐,真是太贪心了。)”,他把写好的文书字迹从简策上削去,把那简策扔在了一边。向戌也只好推掉那些村邑。

回家以后,向家的族人和家臣听说此事,都吵吵着要攻打司城子罕家,但向戌告诉他们:“我将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我们家差点就灭了,全靠那位大人挽救,这是莫大的恩惠,还能去攻打他吗?)”。

贵族们都说:“‘彼己之子,邦之司直’,乐喜(子罕)之谓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向戌(左师)之谓乎!(“那家的族长,咱邦的榜样”,不就是说的乐喜吗!“谁真对我好,我会记心里”,不就是说的向戌吗!)”。

宋之盟达成后,原来站在晋国一方的小国诸侯也要去朝见对方的霸主楚王,到下一年,公元前五四五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周灵王二十七年,宋平公三十一年,晋平公十三年,楚康王十五年,陈哀公二十四年,郑简公二十一年,许悼公二年),宋公、鲁侯、陈侯、郑伯、许男陆续前往楚国,可走在半路上,楚康王去世了,向戌就说:“我一人之为,非为楚也。饥寒之不恤,谁能恤楚?姑归而息民,待其立君而为之备。(我们本来就是冲那个人去的,不是冲着楚国。现在我们吃穿都顾不上,还管得着楚国吗?我们还是先回去安定我们“民”,等他们国君定下来再见机行事。)”,于是宋平公掉头回去了。

又过四年,到公元前五四一年(鲁昭公元年,周景王四年,宋平公三十五年,晋平公十七年,楚郏敖四年,郑简公二十五年),各家诸侯再在“虢”盟会,重申宋之盟的盟约。会上,楚国来参会的令尹公子围(马上就是楚灵王了)摆出楚王的排场,引起各家大夫侧目,有几位还出言讽刺,可向戌只是说:“大国令,小国共。吾知共而已。(大国发布命令,小国只需恭谨。我只知道应该恭谨。)”,于是郑国大夫子羽(行人挥)对他们的卿子皮(罕虎)评价向戌是“简而礼”(话虽不多但合规矩),认为他是“保世之主”(能让家族几代都不衰落的族长)。

三年后,公元前五三八年(鲁昭公四年,周景王七年,宋平公三十八年,晋平公二十年,楚灵王三年,郑简公二十八年),楚子(楚灵王,原来的令尹公子围)召集多家诸侯小国集会朝见,但苦于不知道前代霸主的朝见仪式是如何进行的。这时他手下的大夫椒举告诉他,现在已经到场的有两位“诸侯之良”,就是宋国的向戌和郑国的公孙侨(子产)。于是他们问礼于向戌和子产。向戌说:“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小国温习,就是为让大国采用,怎敢不献出我所知道的?)”,马上献出了六步的“公合诸侯之礼”;子产也献出了六步的“伯子男会公之礼”。

见识了楚灵王的任性,子产(公孙侨)去见向戌(左师),告诉他:“吾不患楚矣。汏而愎谏,不过十年。(我现在不担心楚国了,他们的“王”随性又不听劝谏,坚持不了十年。)”;向戌也说:“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没错。不经过十年的任性胡为,恶名就传不了那么远。恶名昭彰,然后才会被上天抛弃。善行也如是,德远而后兴。)”。

过两年,到公元前五三六年(鲁昭公六年,周景王九年,宋平公四十年,晋平公二十二年,楚灵王五年,卫襄公八年),当时宋国又有一位寺人柳在宋平公(宋公-成)那里得宠,可代替了大子痤的大子佐讨厌此人,于是华元的儿子右师华合比(华皋比)就向大子佐建议:“我杀之。”。那个“柳”听说此事,也挖了坑,放入牺牲,在牺牲上摆好盟书,埋起来,再去报告宋平公说:“合比将纳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合比”准备接应被赶出去的家族打回来,已经在“北郭”那里盟誓了。)”,宋平公派人去查看,果有此事,就把华合比赶走,华合比流亡去了卫国。

在这过程中,华家的华亥自己想当右师,就和寺人柳勾结在一起,帮着他作证,说是:“闻之久矣。(早听说他想这么干了。)”,事后宋平公让他代替华合比当了右师。华亥当上右师后去见向戌,向戌告诉他:“女夫也必亡。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诗》曰:‘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女其畏哉!(你这家伙肯定也会被赶走。你把你族长都弄没了,还会考虑别人吗?别人又还会考虑你吗?《诗》里说:“族长是城墙,可别弄坏了,怕要没人保。”,你也该怕了吧!)”。

这是向戌在《左传》中最后一次出现,估计他已经六十五岁,大概不久就去世了。但后来他的预言却实现了,华亥最终被赶出宋国。

四年后,公元前五三二年(鲁昭公十年,周景王十三年,宋平公四十四年),十有二月甲子那天(杨注:甲子,二日。),宋平公(宋公-成)去世。本来,接位的宋元公(宋公-佐,原来的大子佐)很讨厌寺人柳,但此人在丧事过程中趁宋元公没来,在他将要呆的地方烧一堆炭,等他快来了,再把炭移走。结果到下葬时,此人就又有宠于宋元公了。

向戌在《左传》中最后一次出现十三年后,公元前五二三年(鲁昭公十九年,周景王二十二年,宋元公九年),因为嫁作鄅夫人的向戌女儿和丈夫一起去年被邾国掳走,向戌小儿子向寧就向宋元公请求出兵援救,宋元公竟亲自出马,把向戌女儿和鄅国所有被俘人员都救了回去。

下一年,公元前五二二年(鲁昭公二十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宋元公十年),向戌的预言应验了,华亥与宋元公起了冲突。很不幸,向戌小儿子向寧也卷了进去。华亥、向寧他们把向寧哥哥向胜和向行扣了起来,向寧另外两个哥哥向宜和向郑则逃去了郑国。最终两年后,到公元前五二〇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周景王二十五年,宋元公十二年),华亥、向寧一方失败,他们逃往楚国。

不过向家在宋国仍然延续了下去,他们族长后来仍能当上卿。

————————————————————

下面是《春秋经》和《左传》中的相关段落及我的粗略翻译和一些补充说明(107弃尤生佐5节、133乐祁死晋2节、139宋郑争隙3节):

关键词(Tags): #左传人物事略(林风清逸)#桥上(林风清逸)#向戌(林风清逸)#弥兵(林风清逸)#子产(林风清逸)通宝推:本嘉明,履虎尾,吃土的蚯蚓,林风清逸,mezhan,楚庄王,迷途笨狼,史文恭,纳米小洞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