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修宪看中国当代政治的演变趋势 -- 聚散之间
统一又多次元,集中又发散,是我的一贯主张,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主要是一种被动的不得已,而不应该是人们主动的追求。
相对于中央集权,产业集中更重要,中央集权是稳定的保证,而产业集中则是发展的保证,唯有发展的稳定,才是可持续的。但是,产业集中又依赖中央集权,否则,各个地方,各个领域条块壁垒太多,产业集中只能沦为空想。
总结人类的经济发展历史,产业集中只有在两种条件下才可能实现,一是弱政府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二是强政府的中央集权,前者本来就没有多少条块壁垒,后者则是打破了各种壁垒。
产业集中,产业升级,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直接参与生产的就业岗位,导致商品,财富,人口的大流动,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但是产业集中,产业升级,因为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会导致社会财富积累的大量增加,基于这些财富存量产生的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甚至远大于因生产效率提高而减少的就业岗位。
社会财富存量的积累决定了更多就业机会,决定了生产于消费的良性循环,才称得上是经济的灵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社会财富存量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根本。
但是根据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社会财富存量的积累,和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的需求也就发生了改变,从原本注重丰衣足食,到更强调社会尊重。
民主,是一种分权形式,也是一种社会尊重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城市化的公民社会,二是权贵的宪政契约。
所以,民主的必然性,主要是城市化决定的,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离民主普选的日子也会越来越近。
中国的民主普选是必然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实现民主普选?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民主普选?实现怎样的民主普选?
良性的民主,必须是中性的,一方面不能被内部的既得利益绑架,另一方面也不能被外部的敌对势力干预。
内部的既得利益,主要有两种,一是局部的既得利益,如各种地方分裂势力,二是阶层性的既得利益,主要是权富阶层,和吃福利的底层民众。
可以说,两极分化严重的社会,地方分裂势力猖獗的社会,都很容易陷入恶性的民主,遗憾的是,中国这两大弊端都存在,甚至还很严重。
不能解决两极分化,不能解决地方分裂势力,现在就鼓吹民主普选,就是祸国殃民。
那种所谓民主包治百病,认为中国的两极分化,地方分裂势力的存在,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民主普选,这类人要么是良性坏掉了,要么脑袋坏掉了。
既然民主是难以阻挡的,那么,是被动消极地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还是积极主动地削减恶性民主的各种因素呢?
就如一个人长了瘤子,不动手术也有普通人的身体素质,手术成功就能做运动健将,但手术总是有风险的,那么是否应该做手术呢?
中国的gdp总量必然成为世界第一,人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也不是问题,可以说,中国已经不会坏到那里去,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主张不争论,不折腾,这是一种消极保守的做法。
习总的中国梦,民族复兴,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做法,尽管这样做有风险,但因为中国的体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因此,这种敢作敢为的主张是应该支撑的。
废除国家主席的任期,的确打破了惯例,有可能导致终身制和老人政治。
但即使有任期限制,从邓和江的作为来看,老人政治一样存在,甚至是不在其位,不用负责任的老人政治。
有些保守派认为,中国的这种政治模式形成不容易,不应该破坏,却没看到民主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这种原有的模式本来就不知道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又难以消解两极分化和地方分裂势力。
集权,最大的危害并不在集权本身,而在于集不成权,例如建文帝,例如蒋介石。
现在来看,习的集权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今后来看,能否实现产业集中,产业升级,积累更多财富存量,能否消解两极分化和地方分裂势力,尽可能地减少导致恶性民主的因素,才是将来评判他的标准,如果成功了,就是毛之后的第二人。
中国的民主化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怎样应对,是消极被动,还是积极主动。
普遍推崇毛的西西河,竟然有那么多人主张消极被动,甚至无视民主的必然性,真是咄咄怪事。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说几点 70 hullo 字4885 2018-03-10 05:27:40
🙂预测完全正确,宝推 普鲁托 字0 2018-03-18 01:28:16
🙂与其说集权的好处 8 wild007 字643 2018-03-15 23:46:21
🙂民主的必然性
🙂结果不是智商的正淘汰而是道德的逆淘汰 5 forger 字263 2018-03-13 07:13:58
🙂民族社会主义是纳粹,应该坚决反对供给侧改革政策 1 迷途笨狼 字371 2018-03-10 10:32:17
🙂选出各机构领导起码还要一周的时间,我就不等了,直接回帖 2 普鲁托 字326 2018-03-10 08:54:23
🙂中国政治的三条道路 29 hullo 字4695 2018-03-11 2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