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37:宁俞——愚不可及 -- 桥上
《僖三十年经》: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p 0478)(05300003))(048)
《僖三十年传》:
晋侯使医衍鸩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鸩,不死。公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瑴,王许之。秋,乃释卫侯。((p 0478)(05300201))(048)
卫侯使赂周歂、冶廑曰:“苟能纳我,吾使尔为卿。”周、冶杀元咺及子適、子仪。公入,祀先君,周、冶既服,将命,周歂先入,及门,遇疾而死。冶廑辞卿。((p 0478)(05300202))(048)
我的粗译:
两年后,我们僖公三十年(公元前六三〇年,周襄王二十三年,晋文公七年,卫成公五年),晋侯(晋侯-重耳,晋文公)派“医衍”去给卫侯(卫侯-郑,卫成公)下毒,幸亏宁俞(宁武子,宁子)贿赂这位“医”,让他把毒药剂量改小,卫侯才没死。后来我们“公”(鲁僖公)为卫侯求情,又给“王”(周襄王)和晋侯进献“玉”,每人十瑴,“王”才答应下来,于是在这年秋天放了卫侯。
卫侯再派人贿赂本国大夫周歂和冶廑,许愿:“苟能纳我,吾使尔为卿。(要能把我接应回去,咱就让你当卿。)”,结果周(周歂)、冶(冶廑)二人杀掉了元咺及子適(公子瑕),还有子適亲弟弟子仪。
那位“公”(卫成公,卫侯-郑)进到“卫”的“国”,首先在太庙向先君献祭,周、冶二人也穿着正装等在外面。到将宣布任命时,周歂先进入太庙,可一到门口就突然发病死掉,冶廑赶紧推掉对自己的任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曰:
公子瑕立于二十八年冬,至此近二载,卫成出而复入,或卫人不以国君视之欤?
关于“宁俞货医,使薄其鸩,不死”,《卫世家》云:“晋使人鸩卫成公,成公私于周主鸩,令薄,得不死。”
杨伯峻先生注“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瑴”曰:
瑴音觉,双玉曰瑴,《说文》作玨。
杨伯峻先生于“秋,乃释卫侯”之后注云:
《年表》云:“晋文公七年,听周归卫成公。”《鲁语上》记此事较详,且有臧文仲之言。
下面是《鲁语上》中的相关段落:
溫之會,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使醫鴆之,不死,醫亦不誅。
臧文仲言于僖公曰:“夫衛君紿無罪矣。刑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故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無隱也。今晉人鴆衛侯不死,亦不討其使者,諱而惡殺之也。有諸侯之請,必免之。臣聞之:班相恤也,故能有親。夫諸侯之患,諸侯恤之,所以訓民也。君盍請衛君以示親于諸侯,且以動晉?夫晉新得諸侯,與亦曰:‘魯不棄其親,其亦不可以惡。’”公說,行玉二十瑴,乃免衛侯。
自是晉聘于魯,加于諸侯一等,爵同,厚其好貨。衛侯聞其臧文仲之為也,使納賂焉。辭曰:“外臣之言不越境,不敢及君。”
杨伯峻先生注“周、冶杀元咺及子適、子仪”曰:
子適即公子瑕,子仪,瑕母弟。《卫世家》云:“已而周为请晋文公,卒入之卫,而诛元咺,卫君-瑕出犇。”与?左传?不同。
杨伯峻先生注“周、冶既服,将命”曰:
将受卿命也。《礼记?祭统》谓“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太庙,示不敢专也”,是周、冶受命必于卫之太庙。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王城”——“京师”——“周”——“周宗”——“郏”——“郏鄏”——“京師”——“雒邑”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3,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
《僖三十一年经》:
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p 0485)(05310006))(048)
《僖三十一年传》:
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p 0487)(05310501))(048)
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以閒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p 0487)(05310502))(048)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僖公三十一年(公元前六二九年,周襄王二十四年,晋文公八年,卫成公六年),冬天,卫国都城楚丘被狄人包围,卫国迁都夏后-帝启故地帝丘,为此进行占卜,显示卫国会在这里延续三百年。
在帝丘,卫成公(卫侯-郑)梦见卫国开国之君康叔对他说:“相夺予享。(帝启那个孙子“相”和我抢供品。)”,就下令祭祀时要把“相”也包括进来。但宁武子(宁俞)反对说:“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以閒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不是自己族人进献的祭品,鬼神不会安享。那些“相”的后裔杞人和鄫人干什么去了?“相”不能在此地接受祭祀已经很长时间了,根本不是我们“卫”的责任,我们可不能扰乱咱成王和周公之命祀。请主上收回这个祀命。)”。
一些补充:
关于从楚丘迁往帝丘,除了为避狄人锋芒外,我猜还有一个可能的因素,就是卫成公可能要避开楚丘那里对他有敌意的家族,毕竟楚丘和帝丘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不到27千米,其间也是一马平川,没有高山大河的阻碍,而且帝丘其实也在黄河边上不远。
关于“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孔《疏》曰:“案《史记?卫世家》及《年表》,卫从此年以后历十九君,积四百三十年。”
杨伯峻先生注“相夺予享”曰:
相为夏后-帝启之孙,帝中康之子,其所居当在帝丘,说参沈钦韩《地名补注》。
杨伯峻先生注“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曰:
僖十年《传》狐突亦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族类为同义连绵词。
《成四年传》:“《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p 0818)(08040401))(071)。杨伯峻先生于此注云:“族类指种族。”
杨伯峻先生注“杞、鄫何事?”曰:
杞、鄫为夏代之后,宜祀之,今何事而不祀也。
杨伯峻先生注“不可以閒成王、周公之命祀”曰:
閒借为干,犯也,违也。襄十一年《传》“或閒兹命”、昭二十六年《传》“单、刘赞私立少,以閒先王”,诸“閒”字皆与此义同。《鲁语上》云:“大惧殄周公、太公之命祀。”韦《注》云:“贾-唐二君云,‘周公为太宰,太公为太傅,皆掌命诸侯之国所当祀也’。”盖诸侯之国所当祀者,由周王室命之;卫国之所当祀者,为成王、周公所命,今祀相,在命祀之外者,故云犯成王、周公之命祀也。孔广森《经学卮言》以此证《尚书?康诰》为周公代成王作,然与上文扞格难通。
“狄”(杨注:狄,赤狄,详顾栋高《大事表》与梁履绳《补释》。#杜预《后序》引《纪年》云“卫懿公及赤狄战于洞(当为“泂”)泽”,则狄即赤狄也。#《经》于狄,或单言狄,或称狄人。盖由于行文之便。此《经》文二十年“齐人,狄人盟于邢”、僖二十四年“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以狄与他国或他邑并举,他国皆不单称,则于狄亦不得不从同。若惟狄而已,则不称人,此年“狄救齐”、二十一年“狄侵卫”是也。说本宋-赵鹏飞《春秋经荃》及顾炎武《日知录》。#狄自入春秋以来,俱只书“狄”。僖三十三年《传》箕之役始见“白狄子”之称,而“赤狄”之称自此见。自此《经》凡赤狄四见、白狄三见。潞氏、甲氏、留吁、铎辰,此赤狄也。其通言“狄”者,钟文烝《谷梁补注》云:“以《左传》、《国语》、《吕氏春秋》、杜氏《后序》引《汲冢纪年》考之,庄三十二年狄伐邢、僖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皆白狄也。闵二年狄入卫、僖二十四年狄伐郑、文七年狄侵我西鄙,皆赤狄也。”顾栋高《大事表》三九据成三年《传》“伐廧咎如,讨赤狄之余焉”,因谓“是年赤狄之种尽绝。”又云:“故中国直名白狄为狄,不复别之。”未审确否。#杜《注》:“赤狄-潞氏最强,故服役众狄。”#潞,国名,赤狄之别种,曰潞氏者,盖当时所谓夷狄之国,或尚在氏族社会,故其国名带以氏字,如甲氏、皋落氏及此潞氏是也。其国当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北四十里。《西清续鑑甲编》有路公舖,不知是此潞氏器否。#杜《注》:“甲氏、留吁,赤狄别种。晋既灭潞氏,今又并尽其余党。”甲氏,顾栋高《大事表五》以为在今河北省-鸡泽县境,不知其所据,未必可信。徐文清《管城硕记》卷十一谓据《水经注》,今祁县有侯甲,侯甲水发源于侯甲山,山在今武乡县。据此,甲氏或在今屯留北百里内外。留吁,晋灭之后,改为纯留,襄十八年《传》晋人“执孙蒯于纯留”是也,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十里。#赤狄部落甚多,如潞氏、甲氏、留吁、铎辰之属,先后皆为晋所灭,所余唯啬咎如,故云“讨赤狄之余”。),赤狄大体当分布于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
“卫”——“楚丘”(杨注:卫,国名,姬姓;文王子康叔-封之后。传世有康叔丰鼎,丰即封。“卫”字卜辞多见,足见其地名早已有之,金文亦有,字形不一。此时卫国都朝歌,即今河南省-淇县治。戴公庐曹,今河南旧滑县治(新治已移至道口镇);文公迁楚丘,今滑县东六十余里;成公迁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于春秋后十三世二百五十八年,为秦二世所灭。#楚丘,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齐召南《左传注疏考证》曰:“《传》有追叙,有预叙,此类则预叙也。”《吕氏春秋?简选篇》:“齐桓公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横行海内,天下莫之能禦。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支。中山亡邢,狄人灭卫。桓公更立邢于夷仪,更立卫于楚丘。”#此用上年《传》所述狐偃之谋。曹都今山东省-定陶县,卫都楚丘,今河南省-滑县东六十余里。曹在卫之东,故晋假道。),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4,北纬35.54(今滑县-八里营乡-殿上村一带,冢上村北约两公里,僖二年——前658,封卫于楚丘。今卫王殿遗址,俗称卫王城)。
“卫”——“帝丘”(杨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明一统志》又有帝丘城,云在滑县(此指旧治,今已移治于其西之道口镇)东北七十里土山村,即卫成公所迁,盖其境相接也。则卫自楚丘迁帝丘,两地相距不远。#卫自成公已迁都帝丘,即今濮阳县西南二十许里之颛顼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5.10,北纬35.65(濮阳县-高城村南,安寨、七王庙、冯寨、东郭集、老王庄。僖三十一年——前629,卫迁于帝丘)。
下面再贴一遍高城遗址遗址位置示意图,出自《河南濮阳县高城遗址发掘简报》:
下面再贴一遍高城遗址城址平面范围及探沟位置示意图,出自《河南濮阳县高城遗址发掘简报》:
“杞”——“缘陵”(杨注: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七十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9.03,北纬36.58(僖十四至襄二十九杞都,营丘)。
“鄫”(杨注:“鄫”《谷梁》作“缯”,鄫、缯在古书多通用,《周语中》云“杞、繒由大姒”,《周语下》则云“杞、鄫猶在”,尤可证。鄫,国名,姒姓。襄六年灭于莒,昭四年鲁取其地。后又属齐,见《吴世家》。故城在今山东省-峄城县东八十里。(枣庄市东,苍山县西稍北。)一九七八至八一年山东-临朐县-泉头村出土般殷鼎,铭云“上曾大子般殷”云云。《战国策?魏策四》云:“缯恃齐以捍越,齐-和子乱,而越人亡缯。”即此鄫地,但已是战国初事。恐非姒姓之鄫矣。由传世彝器考之,古代有姒姓之鄫,亦有姬姓之鄫。《曾侯簠铭》云:“曾侯乍叔姬?邛[女(日/爾)]賸(媵)器”,则为姬姓之曾。他若曾伯陭壶、曾大保盆、曾子仲宣鼎、曾诸子鼎等,则难定其何属。近年湖北省-京山县发掘曾侯墓,葬以九鼎。又一九七七年,随县亦发掘得大量曾国遗物,而此曾国,先秦古籍俱无丝毫记载,疑是楚所封附庸国。#杜《注》:“寻鄫盟。”鲁哀会吴于鄫,见七年《经》、《传》,《传》云“夏盟于鄫衍”是也。#杜《注》:“鄫衍即鄫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7.91,北纬34.89(鄫城前村北,有故城遗址)。
《僖三十二年经》:
卫人侵狄。秋,卫人及狄盟。((p 0488)(05320003))(048)
《僖三十二年传》:
夏,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秋,卫人及狄盟。((p 0489)(05320201))(048)
我的粗译:
再下一年,我们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六二八年,周襄王二十五年,晋文公九年,卫成公七年),夏天,狄人内乱,卫人去攻打狄人,狄人提出讲和。这年秋天,卫人和狄人举行了盟誓。
一些补充:
狄人居处应在黄河以北,所占据的很多都是卫人故地,后来又大都入于晋人之手。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人物事略37:宁俞——愚不可及 42 桥上 字16895 2018-03-19 04:25:04
🙂《左传》人物事略37附:048卫成杀弟4/4 7 桥上 字17144 2018-03-23 07:29:45
🙂《左传》人物事略37附:048卫成杀弟3/4 7 桥上 字14627 2018-03-22 04:00:46
🙂《左传》人物事略37附:048卫成杀弟2/4
🙂《左传》人物事略37附:048卫成杀弟1/4 17 桥上 字17066 2018-03-20 07:45:36
🙂杀士荣 6 baumchen 字140 2018-03-20 11:44:30
🙂我错了,谢谢,也感谢胡一刀河友的提醒 5 桥上 字1699 2018-03-22 09:45:25
🙂谢谢,这个可能我没充分考虑 2 桥上 字363 2018-03-21 02: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