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僖五年经》: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p 0301)(05050007))(039)
《僖五年传》:
楚-鬭穀於菟灭弦,弦子奔黄。((p 0306)(05050701))(039)
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p 0306)(05050702))(039)
我的粗译:
“屈完及诸侯盟”下一年,“楚人围许”前一年,我们僖公五年(公元前六五五年,周惠王二十二年,楚成王十七年,齐桓公三十一年),楚国令尹鬭穀於菟攻灭了弦国,弦子(弦国国君)流亡黄国。
当时江、黄、道、柏四家诸侯正与齐国亲近,又都是弦国的姻亲,弦子仗着这些就不肯侍奉楚国,又不准备抵抗,所以才被攻灭。
一些补充:
当时人推崇“兼弱攻昧”、“间携贰,覆昏乱”、“亡者侮之,乱者取之”,鬭穀於菟此次出击正是这种捡软柿子捏的路子。
杨伯峻先生注“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曰:
《说文》:“姻,壻家也。”定十年《传》云:“荀寅,范吉射之姻也。”杜《注》:“荀寅子娶吉射女。”
“弦”(杨注:弦,《路史》谓为姬姓国,《春秋传说汇纂》则云“或隗姓”。其故国当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息县南。或云,即今河南-光山县西北之仙居镇,汉之轪县也。#弦在今河南-息县南,互见僖五年《经》“楚子(人?)灭弦”《注》。),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69,北纬32.08(仙居店东十里处,商墩)。
下面是周代各国分布,出自《弦国图册》:
“黄”(杨注:黄,国名,嬴姓,《韵》“黄”字注谓为“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僖十二年楚灭之。曾于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处发掘其国都遗址。又在该县发现五件黄国容器与兵器。(传世刺鼎《铭》云:“刺对扬王休,用作黄公尊[将/鼎]彝。”此黄公不知即为黄国国君否。又有黄大子伯克盘、黄君簋,当是黄国所造。#黄,嬴姓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方濬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七《黄太子盘释文》云:“此铭乃东迁以后书体,为僖公以前之器。”#杜《注》:“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候。”郭沫若《大系》有曾侯簠,《铭》云“叔姬霝乍黄邦,曾侯乍叔姬、邛(江)(芈)賸(媵)器[将/鼎]”云云,“江、黄”同时言。#叔单鼎铭云“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云云,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云:“‘黄孙子系君’者,盖黄灭后,子孙又续封,故称‘黄孙子’也。系者,继也,续也。叔单为始续封之君,故曰‘系君’。可证春秋时小国绝而复续者多矣。”),推测位置为:东经115.00,北纬32.16(黄国,潢川-隆古集及其南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东1650,西1550,南1899,北1720;280万平方米。春秋:楚)。
桥案:在当时“家族共同体”制度下,如果保留着原有“氏”族,例如这里说的 “黄”这个“氏”族,那和保留那个“国”没很多区别,“氏”族内部成员仍然只效忠于“氏”族族长,即原来的国君,其军队也仍由这个“氏”族的“民”组成,如果这个“氏”族单独住在某个“国”——“城”内,则那个“国”——“城”仍会被冠以这个“氏”族的“氏”,例如,“黄”这个“氏”族所在的那个“国”——“城”就仍然会被称为“黄国”,如果“黄”这个“氏”族被迁到新地方,就是新的“黄国”,如果在老地方,就还是原来的“黄国”。所以后来秦国的新办法会被强调为“郡县之”,意思是不再保留原来的“氏”族了。楚国也曾“县陈”,但后来又“复封陈”,也是小国绝而复续之一例吧;还有“许国”多次迁徙,也是“国”——“城”的名称取决于“氏”族名称的例子吧。
“江”(杨注:江,国名,嬴姓,故城当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南。顾栋高《大事表》云在正阳县东南。文公四年为楚所灭。),推测位置为:东经114.57,北纬32.33(正阳-大林乡-涂店村)。
“道”(杨注:道,国名,其故城当在今河南省-确山县北,或云在息县西南。),推测位置为:东经114.05,北纬32.88(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道国故城,春秋、战国,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古城村)。
“柏”(杨注:“柏”阮刻本作“栢”,今从岳本、足利本及《六经正误》订正。柏,国名,其故城当在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南。),推测位置为:东经113.57,北纬33.31(平顶山-舞钢-谢古洞村南柏国城址)。东经113.66,北纬33.35(八张村西,三面环水,西、北邻洪河,东邻青铜河)。
《僖十一年经》:
冬,楚人伐黄。((p 0337)(05110004))(039)
《僖十一年传》:
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p 0339)(05110401))(039)
《僖十二年经》:
夏,楚人灭黄。((p 0340)(05120002))(039)
《僖十二年传》: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p 0340)(05120201))(039)
我的粗译:
六年后,在我们僖公十一年(公元前六*四九年,周襄王四年,楚成王二十三年,齐桓公三十七年),冬天,因为黄人不向楚国纳贡,楚人进攻了黄国。
可黄人仗着各家诸侯都倾向于齐国,坚持不肯完成楚国对他们的要求,还说:“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从他“郢”到咱这儿九百里,他能拿咱怎么着?)”,结果到下一年,我们僖公十二年(公元前六*四八年,周襄王五年,楚成王二十四年,齐桓公三十八年),夏天,楚人就攻灭了黄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黄人不归楚贡”曰:
据桓八年《传》,黄素为楚之与国;又据僖二年、三年、五年《传》,黄此时正睦于齐,因恃齐而不供楚贡。
杨伯峻先生注“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
职,贡也。《庄子•渔父篇》“贡职不美”可证。
杨伯峻先生注“自郢及我九百里”曰:
郢,楚都,今湖北省-江陵县。黄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自江陵至潢川今约七百里,古里较(今里)短,今之七百里当古之九百里,亦犹今自苏州至山东省-邹县约一千五百里,而哀七年《传》邾子谓“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也。说参阎若璩《四书释地》。
杨伯峻先生注“夏,楚灭黄”曰:
《谷梁传》云:“贯之盟,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桓公不听,遂与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闵之也。”似管仲死在灭黄以前,其实不然。《史记•齐世家》记管仲死于齐桓之四十一年,即鲁僖之十五年,《左传》虽无管仲卒年,然《传》记是年管仲平戎于王,则管仲死于黄灭以后明矣。叔单鼎铭云“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云云,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云:“‘黄孙子系君’者,盖黄灭后,子孙又续封,故称‘黄孙子’也。系者,继也,续也。叔单为始续封之君,故曰‘系君’。可证春秋时小国绝而复续者多矣。”
下面是春秋早期黄夫人铜壶的图片,出自《中华传统青铜器-刻满窃曲纹的铜壶》: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本段反映子文(鬭穀於菟)指挥楚人继续向东扩张,扫荡了淮河上游下段的一些诸侯,这是子文重振楚国的第三个方向,要在中原取得立足点。
下面是楚人灭黄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50楚成食蹯01/01 桥上 字21108 2019-03-09 04:39:40
🙂《左传》本末分章全译040—049 桥上 字6960 2019-02-24 05:10:15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39子文纾楚05/05 桥上 字14868 2019-02-23 05:17:20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39子文纾楚04/05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39子文纾楚03/05 1 桥上 字17509 2019-02-21 04:02:31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39子文纾楚02/05 1 桥上 字19806 2019-02-20 04:20:00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39子文纾楚01/05 1 桥上 字20140 2019-02-19 05:37:30
🙂添一张图 9 东学西读岛主 字345 2019-02-19 06: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