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论当下的家庭教育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给我打钱87405

共:💬74 🌺2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这一历史事件,既可以说是在破坏宗法制,又可以说在维护宗法制。

就宗法制的破坏来说,人心有向背,是人心在起作用。有的人认为晋文侯有前途,另一些人则认为曲沃桓叔才有未来。

这里有一个核心:【同一个人、一件事】,人去看他(它),总会产生至少两种看法。

所以一定会有人向,也有一定人有人背。如果向和背的力量对比,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动摇之前的政治格局。

宗法制的潜台词是:都是一家人,没有必要争位置。

问题是,客观上,天下并不是一家人。首先,不都是姓姬。其次,姬姓内部也并不会因为同姓就没有人心向背问题。

那么就宗法制论,它其实对人心提出了理论化、圣人般的要求。所以,宗法制必然会倒台(指政体层面)。

可是,为什么宗法制并没有因为西周灭亡真正从中国历史舞台退出呢?

这是因为宗法制有层次,有天下、国、家、身之分。

在国这个层面,宗法制退居次席,但在家这个层面,宗法制的地位却难以动摇。

就这和教育有关。

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从大量历史文献就能看出来,官学居次,家学居主。

家庭教育占比很大,而要顺利的开展家庭教育,就非要制度保障不可。家长一声令下,整个家族几十、几百号人就要行动。可这和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因为许多事,它的起因和结果之间,时间跨度很大,长辈有远见,晚辈不能理解,在这种情况,简单的说服是起不了作用的,但如果有制度提供保障,那么事后晚辈看到了长辈的预言成真,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教育。

曲沃代翼,进行了67年,这67年间,一些家族投奔曲沃,另一些家族投奔翼,这种长时间、大规模的家族迁移,没有宗法制是无法完成的。

这样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东晋时期,王、谢两个大家族从淮北迁徙到江南,如果没有宗法制,难以想象。

综合来看,越是经过了学习的人,越是会自觉自愿的维护秩序,越是会自觉自愿的按规律办事。士大夫阶层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牢牢占据重要位置,就和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这里就揭示了一个学习的“奥秘”:

如果一个人,总是认为,“我才是对的”,错都是别人造成的,那么他就不会有困惑。一个没有困惑的人,就不会发生学习。

我们今天流行利益至上这种论调,凡事都解释成了是为了利益合作,为了利益分裂,哪里还有困惑?

凡是跟我想法不一致的,都是奇葩,哪里还有困惑?

没有困惑,当然就不会学习,当然就是固步自封,当然就是狂妄自大了。

我这里谈的是困惑,而不是选择。因为在客观上,人总要做选择。既然总要做选择,自然就有个所谓的派系问题,阵营问题,立场问题。但做了选择,和产生了困惑是不一样的。

产生了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时,就有可能激发学习热情。

说回宗法制。宗法制的生命力之所以异常强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出现战乱,抱团意识就会上升,之前眼看摇摇欲坠的宗法制就会被人想起来,毕竟,原生的血缘关系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有相当大的可靠性的(这只是对中国人而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是一个思想的种子)。

从这个层面看,宗法制的起与伏,跟“外夷”势力的强与弱,密不可分。外夷强,中华乱,宗法制地位上升,外夷弱,中华强,宗法制地位下降。反复如此,直到20世纪。总的趋势来看,是宗法制越来越支离破碎。

自鸦片战争始,至新中国建立,这一百年,西方的入侵,几乎将宗法制完全破坏,士大族阶层退出历史舞台,家族观念不再受人重视,小家庭摇摇欲坠。发展到今天,父子反目,母女成仇。血缘关系正在面临最严峻的拷问:人与人之间,真的只有利益吗?(还有一个问题,血缘,真的和后天教育无关吗?)

在宗法制遭遇【近乎】于灭顶之灾的同时,家长的责任感也消逝了,儿女的感恩心也丧失了。人情薄如纸。

我们不禁要问:人,不应该有七情六欲吗?

从教育这个角度来看,跟宗法制一块退出历史舞台的,是家学的落败,与此同时,是官学的兴起。从人口结构来看,家学衰败,官学兴盛,于多数人有利——多数人因此打开了上升通道,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从教育成本来看,大办官学是一厢情愿,本钱薄,摊子铺得大,结果就是人均水平极低。

而进入到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大爆发,物质面的教育成本急速下降,可人心并没有及时跟进。

相关的制度也很难在短期内加以调整。

但是这个问题,仍然有一些细节需要讨论。如果简单看物质数量,教育成本确实已经非常低廉,大量的文字、视频、音频,唾手可得,可是这里面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能从中挑出宝贝来加以学习,是需要很高能力的,换而言之,有一定基础的人在这种处境中如鱼得水,飞速进步,而对于基础薄弱的人而言,则是一场灾难。

因此,不妨把信息大爆炸比拟成大洪水,会游泳的人,懂水性的人,早就跑到山岗上去了,而不会游泳的人,不懂水性的人,不光不往高处跑,还往水里跳,结果就被洪流卷走了。

因此,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比如,越玩手机,思想越是禁锢,情绪越是焦躁。这是一种就要“溺毙”的表现。

可是,在中国古代,人均受教育水平难道就高了吗?所以人均这种统计方式是有局限性的,中国的古代,与中国的现代相比,人均受教育水平都不高,但是在中国古代,是少数人极高,多数人极低,在中国现代,是绝大部分人都不高(大办官学,本质就是平均主义)。

可问题是,官学离不开家学,学校离不开家庭,然而在之前宗法制近乎被荡平,在之后又遇到了信息大爆炸的冲击,老师看到的是家教不行,家长看到的师资薄弱,双方各执一词,不是团结一心渡过难关,却是在大灾难面前争吵不休。可见,失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说一句,愚不可及,并不过份。

时至今日,我们恐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大禹”身上了。但我依我所见,大禹治水成功,一开始并没有能力带领多数人逃离险境,他也只能带领他的部族。面对巨大的损失,回想大禹的忠告,剩下来的残兵败将,才重新鼓起勇气,拾起智慧,完成 壮举。

我们人类之所以如此表彰母性的伟大,有可能就是在每一次灾难中,老人、妇女、儿童都大批量死去,依靠仅存的几位女性才完成繁衍后代的重任。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诞生一位盖世奇才,而她,是一个女人。

换成西方人的习惯说法,那将是圣母降临人间的时刻。在此之前,我们只能接受沉沦的命运。

阴生阳,阳生阴,合生分,分生合,智慧生愚蠢,愚蠢生智慧,万物运转,无始无终。赶上了“泰坦尼克”沉没,那么就在死之前,有尊严的演奏最后一曲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