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撤姜食(一) -- 燕人
“不撤姜食”本身直译就是“不撤去有姜的食物(包括直接吃姜本身)”。单看这四个字并没有说明为啥“不撤姜食”。同样,也不证明楼主的推论,例如姜很贵,孔子自视很高等等。
“不撤”对应的反面是“撤”。从语法上讲,这里讲“不撤”某种食物,那么前文必然有“撤”某种食物。有个成语叫做“减膳撤乐”,说的是削减膳食(份量和品种),不听音乐。如果本来就不听音乐,也就无所谓“撤”或者“不撤”。那么,这里对应“撤”的是什么食物?
如果对应“撤”的是前面说的一堆“不食”的食物,那么这句“不撤”应当紧接“不食”的列表,而不是跟在连续两句“可以吃但不要多吃”的排比句后面。所以,“不撤”所对应的,“不多食”所对应的,不是很明显吗?就是“沽酒市脯不食”。
你举的这些注疏都在说明“生姜可以去味”。例如这句
顺便说一句,《乡党》一章不是孔子自己的言论,而是他的弟子对孔子工作和生活习惯的记载。通篇都没说孔子如何“自视甚高”。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的其实是孔子不吃腐败的食物,来历不明的食物,调味不好的食物(“不得其酱”,这句又是很多人会望文生义的陷阱),喜欢吃肉喝酒但很有节制,等等。
孔子固然做过大官,《乡党》开篇也讲到他当官时的态度。但孔子本身出身并不算富贵。理论上来说,他只是私生子。母亲死掉的时候都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无法合葬。到后来才认祖归宗。年轻的时候“贫且贱”,长大了给季氏当过看过仓库,管过牧场。《乡党》本身也没有讲孔子吃饭如何钟鸣鼎食,珍馐满桌,《礼记 内则》列的那些水果干果,除了姜,一个也没有出现。那么是孔子吃不到或者买不起其他的水果和干果?当然不是。
古代文言没有标点。现代看到的古文有了标点。但这个标点往往会误导读者。例如著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该怎么断句和理解就成了千古之谜。不同时代的不同断句和解读,让这句的话的意思在两个极端内振荡。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上下文,不知道孔子说这话的语境所致。但《乡党》这段,上下文非常清楚。如果把“不撤姜食”单独理解为孔子爱吃生姜也没多大问题,但由此引申到孔子“自视甚高”,“姜很贵,是君主大夫才能吃的。孔子自认门第高贵,吃姜合乎“礼”,所以不撤姜食。也不多吃。”,未免太看低孔子,把孔子当成现代买名牌包的虚荣女子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吃了姜 10 允烈 字652 2021-05-13 18:32:39
🙂这里的关键在对于“撤”字的理解
🙂"把孔子当成现代买名牌包的虚荣女子了" 南寒 字24 2021-05-17 21:54:26
🙂补充前后两句 6 允烈 字584 2021-05-14 01:52:23
🙂这句话前面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7 孟词宗 字1159 2021-05-11 12:32:49
🙂孟同学啊 3 燕人 字558 2021-05-13 04: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