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由葡兄等讨论想到苏联进入满洲合理,祝大家春节快乐! -- 真离

共:💬53 🌺242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建国初是周总势力大,要不然也不会文革,维持中央一致无可非议 -- 有补充

但是周总把毛主席打压太多了。

跃进大别山来自刘邓失败的中原战场,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毛主席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也是事实,对方辩友列举的电报也一再提到了消灭敌人,总体战略思想和目标都是歼敌。

最后也化成了一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跟毛泽东学用兵智慧:“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此文只专注谈毛主席只转移,是错误的。

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个思路,这也是对红军时期保卫中央根据地的周亲苏派战略错误的反弹和改善。

所以,核心是消灭敌人,这需要很强的战争和军事能力。周总的意思大概是和大部分人差不多,以为有了共产主义、苏维埃、组织,土改等就够了。

但是这是不够的。远远不够,一定的军事能力还是很有用的,这意味着你可以有主动性,及时的控制战争时间,而不是拉长时间,因为你在准备和完善自己,对方也是在这样,他们国民党拥有更多的资源。

从今天也可以看出来,反腐也不是那么容易和那么快解决问题的!!

比如,济南战役,许世友就要干济南,粟裕要吸引援军,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粟裕是总指挥,许世友不听他的,虽然,毛主席多少部分的支持了许世友,但是毛主席的意图也是吸引援军,而不是网上看到的那些结论,所谓的说是必须要干死邱清泉部,或者占领济南。这些目标是死的。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核心就是消灭敌人,或者达成高层次的战略思想,比如牵制或者让某些部队按照自己的思路行动。而作为国军,杜聿明确实想推动援军救济南,但是部队因为豫东战役损失很大,所以,并不积极,包括黄百韬的部队,在豫东战役特可是很积极的。这就是葡萄老兄的毛主席的一盘棋。

由于杜聿明去了东北收尾辽沈战役,这个事情就完事了,由此,王耀武也主动选择了失败。

毛主席对于这些都是掌控的,也是有应对的,当然,某些环节失误,结果也是不错,也还行,比如杜聿明离开了,许世友攻下了济南。

其实毛主席一直在创造和寻求合适的机会决战,夹生饭也只是毛主席的客气,那是着呢客气,前提是他对人民军队能力的把握和方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而这些只是简单的用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来说是根本不够的,其实也是为了掩盖周总群体的失误。

你以为毛主席没有准备,其实毛主席真有准备。

否则你虽然是外行,如何解释粟裕城南庄会议的解释,粟裕究竟是对谁解释?是对毛主席吗,让粟裕因此获得了华野的指挥权。

你怎么看呢?这不是军事问题啊,谁支持粟裕?陈毅还是饶漱石?

解放战争第三年全军歼敌116个旅,各野战军任务是如何分配的呢?

中央令华野两个月歼敌10个旅,陈、粟仅用一个月,莱芜歼敌两个军

「“四史”记忆」为什么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历史的转折点?

1947年4月底以前,刘邓大军的目标方向主要是豫西而非大别山。主要任务是直接配合陕北人民解放军作战和较远地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5月至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整个战局的发展情况,先后作出了三支野战军采取中央突破战术,转入战略进攻的新部署。

当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举行。周恩来在会上总结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取得的成绩,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来解决的设想。

不过当时,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一时难以承担外线作战、出击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与此相反,刘邓大军面临的正面敌军较少,而且国民党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状如哑铃的战略体系,正利于刘邓大军中间突破,一举扭转战局。

1947年7月23日

  关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出大别山问题,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局电。电报指出: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这封电报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四卷。

毛主席绝密电报为何称陕北“甚为困难”?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在接见二野战史编写人员时谈到进军大别山前夕的一段往事。他说:“部队过黄河后一下消灭了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但是,反攻深入到什么程度?歼敌九个半旅,这只是一个声势,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进一步行动?我们打电报给军委,说趁势还能够在晋冀鲁豫地区继续歼灭一些敌人,吸引和牵制更多的敌人,形势很好啊。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刘邓,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实际上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

。。。。。。

5月4日,西北野战军取得蟠龙大捷,给陕北及全国战局以极大的震动。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在陕北王家湾发出致刘邓、陈谢、陈粟并彭习电,提出准备派遣刘邓大军南渡黄河的战略构想,这实际上是挺进大别山的最早预案。电报是这样写的:“(刘邓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军受刘邓指挥。”5月8日,毛泽东致电刘邓,指出:刘邓军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进击。5月9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刘邓,发出“全党全军首先要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的号令。

  7月10日、13日,毛泽东两次电告刘邓,要求他们争取在陇海路北多消灭敌人,休整之后,举行陇海作战,“准备向陇海路以南发展”,争取在内线多歼灭敌人,有依托地向外线发展。然而,到了7月下旬,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刘邓大军久战羊山集不下,蒋介石又派重兵分多路向鲁西南增援,形成对刘邓大军的包围之势。在此紧急情况下,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电报全文八百余字,其中一段尤为精彩:“刘、邓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7月27日,毛泽东又致电刘邓:“望你们立即集结全军休整补充半个月,执行中央梗(7月23日)电任务”,并提议刘邓大军于8月15日左右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提早至8月20日渡过黄河,挺进豫西,认为如此则可能取得几个星期的时间在豫西及大别山立住脚跟。收到这封电报后,刘伯承、邓小平正在鲁西南前线指挥作战,故未能及时回电。在指挥所里,他们反复研究这封电报后认为,毛泽东的建议完全正确,但是部队自南渡黄河之后,连续作战,将士极度疲劳,急需休整补充。如果立即直出大别山,部队转入无后方作战,困难确实不小。

  7月28日,刘邓大军打下羊山集,并向中央军委回电,一方面表示拥护中央军委提出的方针,另一方面又如实汇报了部队所面临的困难,希望能够在内线继续歼灭敌人,待时机更加成熟后再挺进大别山。第二天,毛泽东向刘邓、陈粟并陈谢及彭发出了一封特殊的电报,这是一份三个A级的电报,也就是前文中邓小平所说的那封“极秘密”的电报。该电前面复述了刘邓呈报的军情:“在山东敌不西逃及刘邓所告各种情况下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接着通报了陈谢的行动计划:“仍照计划八月出潼洛,切断陇海,调动胡军一部增援,相机歼灭之。”最关键的话是下面这句:“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这其实是一篇自相矛盾的吹捧文章。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按照这些吹牛文章可以等待的话,就抓不好柏林危机了 -- 补充帖

就是叶剑英说的,没有毛主席,他们还要在上海开会!

法租界开会

当然,对于叶剑英,再怎么吹,他也是花帅,这个外号消失不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