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北京的小吃6 -- 罗勒

共:💬14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罗mm写的好,我也来和一篇冰糖葫芦和人生

第一次听说冰糖葫芦还是小时候在候宝林得相声《卖布头》里面。那里面候大师学北京东西南北城卖糖葫芦的不同的叫卖声,听了之后第一次感觉到相声除了娱乐之外,还有民俗方面的文献价值。候宝林(和马三立等人)把相声从地摊带到大雅之堂,而其人最终得享大名,没点真东西是不行的。

如同相声里提到的,糖葫芦在天津叫糖堆儿,一定要有这个儿话韵。故老相传,民国年间天津有一位落魄的八旗子弟,叫十一少还是什么,家道中落,只好卖糖葫芦为生。据说其人年幼时喜欢吃糖葫芦,也喜欢动脑筋琢磨,故而在作糖葫芦上有自己的绝艺,不沾牙。据说他的糖葫芦,用鸡毛掸子在上面扫,鸡毛都不会被沾下来。凭这个本事,他顾客盈门,声誉日隆,糖葫芦每天都早早卖光,过时不候。虽然落魄,活得倒也滋润。时隔半个多世纪,斯人已末,但天津人仍然记得这位十一少,前些年,我还见过以他为主人公的小说儿呢。

我吃过的最好的糖葫芦,也是在天津遇到的。那是十多年前,我家门口有一个卖糖葫芦的个体摊子。那个时候下岗风潮还没有刮起来,干个体年轻人的是少数。不知道那个年轻的摊主是怎么干上这一行的。那时候糖葫芦对我家来说是奢侈品,平时舍不得吃的。只是到了春节时,全家人才每人吃上一支,取“鸿运高照”的意思。我记得他的糖葫芦真是真材实料,选用个大,饱满的山楂八个(还是十个?),去子,穿在竹签上。前面的四个完整保留,后面的四个,每个都用刀沿着竹签的方向切一刀,这样切去一半,留下一半,每个山楂的正面(就是刀切过的平面)都朝着一个方向。在那个平面上抹厚厚的一层豆沙,里面是加了桂花的,可以尝出来。然后在豆沙上撒上瓜子仁,葡萄干,青红丝,再放上一个大大的核桃仁。最后外面沾上糖。他家的糖葫芦,到了春节的时候,是要提前很多天预定的。除夕或者初一,根本买不到。整个儿就是一个当代版的十一少。这些年春节回家,不见家里人买这个糖葫芦了。也许其人早就发达而另谋高就了吧。没有网络的时候,我还可惜他这个这个手艺。不过现在不用担心了。爱菊mm照着我上面说得方子尝试一下,然后一改进,肯定比原来的还好吃。保不齐就能弄出一个糖葫芦版的佛跳墙来。

没想到小小的糖葫芦,里面有这么多人生的味道。候宝林也罢,两个时代的“十一少”也罢,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看来这个道理还是经得住时代考验的,那就是,

腰缠万贯,不如薄艺在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