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提一个建议 -- 禾影

共:💬57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确实有秀的成分

      就我个人而言,觉得有些概念,本身就是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没有准确对应的词汇,比如 Marketing Research,翻成“营销调查”?不太对劲啊。再比如形容女人、服饰,和家居时 sophisticated 这个词,您又怎么翻?

      这是一种情况。

      再一种情况,有一些短语,用英语就可以形像贴切地表达出我的情绪,而中文里就不容易找到这种表达。比如我曾骂过我们公司 sux. (sucks), 中文里面不容易找到这样的表达。“差”意思差不多,但情绪力度不够;“烂”情绪力度够了,但意思又差了一些。要说秀,这类情况大概可以算秀吧。第一类我觉得不是秀。

      说实话,中英混杂的发言,比较吃贴主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贴主对语言趣味性的追求程度。比如我大概不会说“我不care这个”,因为觉得这种中英混杂的表达,不好玩儿,不酷 (cool)。

      用太普通的英文词进行中英混杂,确实容易让人不舒服,原因大概是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你的中文表达缺乏趣味性,英语又不够好,然后还要出风头,于是就把中英文搅到一起。

      一般生活里认为谁谁比较俗,或者挺没劲的,就是指这种明明缺乏某种能力,还非要抖个机灵 耍个花PG的

      俺又不厚道了,和和。

      • 家园 跟老酒聊两句

        酒兄的话我完全赞同, 其实, 俺有时候就会犯这个毛病.

        中英夹杂, 即不是规范的中文,也不是规范的英文. 非驴非马,两头不是. 但也许, 大家在这么做的时候根本就没当回事儿. 不是显摆, 也不是犯嗲, 纯粹是个不良的习惯而已. 我们平时在生活里也经常混着使, 比如说办公室, 往往脱口就是office. 谈到工作的时候也往往是说我们group如何如何. 大家之间这么用的时候, 肯定是没有任何显摆的意思的! 再说老中之间,一条路过来的人, 显摆给谁看啊!

        有些时候看了文章,或者节目, 觉得某句话有意思, 也就顺口用了. 有人说诗就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其实不光是诗, 就是幽默也是如此. 很多英文笑话,几个单词就特传神, 但换成中文就生硬了. 中文笑话也是如此, 京片子,或者东北味,怎么翻译啊? 而且往往越是可乐的越难翻.于是也只好这么夹着使了.

        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 有一次听一个在美国的学长做报告. 他一张嘴就是先道歉, 说自己有些词儿实在不知道中文怎么说, 得夹些英文. 当时我们的反应也是"显什么显啊!" 现在回想起来, 他那报告是关于半导体晶体生长的, 全用中文还真是不好办.... 我们这些在海外生活的人, 耳朵边儿响的是英语, 脑袋里转的确是中文, 落实到嘴上能那么俐洛吗.... 这个,我以为,是可以体谅的.

        前几天我们家老爷子问我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 我憋了半天愣是没说清楚. 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半导体芯片设计过程. 到了儿, 老头儿说我是半吊子. 还真让他说对了.

        某种程度上说, 这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宽容的说, 只要不是无中生有, 似乎就不能算是显摆....

        当然也有人是在显摆! 但毕竟是少数. 就是不用英文, 他们也一定能想出别的办法来"显". 这样的, 就不足为论了.

      • 家园 是这样...

        又比如culture shock,一时真想不起用中文怎么确切表达。

        看到有人译成“文化震惊”,不免也惊了一下。

        • 家园 不错。其实对这种问题我的看法是,只要别过了就好

          不谈那些很难找到对应词的英语独有概念,就只说可以找到近似词语的吧 --- 这类有秀的成分。

          我觉得这种情况大致可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论坛里发帖子,我觉得有人这样做是为了追求语言趣味性、达到某种独特的效果,有人则是完全放松状态 信马游缰 懒得去母语里找对应词了。

          第二种是口头交流过程中。如果是外企公司内部开会,大家都懂英文,哪位随口说个 Shoot 或 Crap,也没什么。再就是在公司情景下,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讲话,这个时候语速和语言连贯性很重要,稍一卡壳自己的语流容易被他人(对手)打断,这种情况下脑袋不够用,当然是哪个词第一个冒出来就用哪个了,管你是中是英呢。

          第三种是朋友或熟人(非朋友) 之间的通信或没什么压力的闲聊天儿,这种情况下再把简单的英语词混到中文里,就挺没劲的。反正我这么觉得。

      • 家园 同意煮酒的见解,补充说

        文中夹杂当地语言,有些是中文里没有对应词或概念,还有的情况是外文一个字或词就让人明白而用中文要绕半天才说明白,而发贴时多数时候都是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没有很多时间字斟句酌.

        实际特不喜欢中外文混杂的东西,更不喜欢外文不好又偏爱好扬短避长的文章.昨天看一人在夸奖一物时说:"I am very like it because it is very perfect.回帖的人们还说"英文好棒",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

        因为自己嘴拙,文笔贼差就特别羡慕和佩服象煮酒同学这样双语都用得很地道的文化人.

        关键词(Tags): #语言
        • 家园 没错呀...

          是想表达

          它太完美了,以至于我象它

          逻辑不太对?

          或者它象我

        • 家园 折杀

          俺两种语言掌握得都一般。俺D追求是把意思讲明白。仅此而已。

          我有时也上国内网站,确实,那边儿大多数秀英文的人,英语都挺吓人的,和和。主要是特别敢说。

          您说“起鸡皮疙瘩”,不禁想起英语里有个看似相同的词组 --- goose bumps or goosebumps. 只不过英语只在表示寒冷 或感到恐惧或激动时才会用这个词,而中文的鸡皮疙瘩多用于感到腻歪 或类似感受 (比如看到外型极其恶心的虫子)。

          • 折杀
            家园 煮酒同学

            很有造诣,对中英文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上学时很喜欢听老师讲词汇,不是爱背生词,而是爱听他们借题发挥,并因此也就比较容易记住那些词,有的多年后都难忘掉.以后煮酒有空在河里开讲座吧,我第一个报名上你的英语课(不过不想去教会啊,没别的意思,懒散慣了,受不了组织的约束).

            上文那句英文看IP是从加拿大发到国内一个网站,吹捧的自然都是国内的看官们.也许那位也有苦衷,不能/会中文输入?其实说起这事儿时有点儿"五十步笑百步"的感觉.

            关键词(Tags): #英语课
      • 家园 俺觉得。

        sux.这个词就用那个“京骂”,就很贴切了。呵呵。不过写汉字的话,帖子可能会被和谐。

        • 家园 其实京片子里有俩字儿还行

          就是C蛋。只不过这俩字儿在情绪方面略重于 sux.

          京骂(SB) 比CD更重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