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李陵碑:也来说一说李家祖孙 -- 土生

共:💬185 🌺28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李陵碑(中):李家命运的掌舵人--武帝和三大将

      前面土生说了让李广获得“飞将军”称谓的,不在其自身的武力,而在于深得身边将士的爱戴,可以“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其实是为将者的一个境界。但对于大家所熟知的“李广难封“这句话又该如何解呢?是才能不够,还是造化弄人?现在再看看武帝的爷爷文帝怎么说: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看来,其才能,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文帝的赏识。并且值得一提得是,即使在文帝,景帝时代,大汉帝国对匈奴战略上依然处于守势,李广能独镇一边一定是建立在许多战斗胜利的基础上,虽然,这七十余战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由于国家战略的原因,李广在文帝时“不遇时“,到武帝时呢?武帝开始对匈奴大规模怔讨,机遇似乎应该来了。但李广五次参与其间,从元光二年(前133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总体上来说,李广少功。究其原因,应该不是李广的才能, 五次出征,有两次是以少对多而失利,两次没有遇敌,一次任后军,作战机会很少。而且重要的是,每次出征,其行军线路,带兵的数量都由武帝或卫青决定,少有变通余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李广并没有得到武帝的器重。这并不是才干的问题,而是武帝的用人方法决定的。说到这里,就不能说说武帝的三大将:卫青,霍去病,还有李广利。史家有言:“武帝三大将皆由女宠”。再请看

      《史记》卫青传:

        

         是时王夫人方幸于上,宁乘说大将军(卫青)曰:“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原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大将军乃以五百金为寿。天子闻之,问大将军,大将军以实言,上乃拜宁乘为东海都尉。

        这段话说出了卫青等获武帝恩宠的根本原因:外戚。武帝选用外戚有其考虑和当时的背景,而且,武帝并且有意宣扬自己重用外戚。同时,卫霍本身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武帝的信心。在武帝的心中,对于人才,是什么概念呢? 请看这段话: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这里“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这句话很重要,它其实为李陵后面的遭遇打下了伏笔。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如果人(帝王)能识才,人才则到处都是,杀几个无所谓“,无可否认的是,这里,武帝是认为自己是能识才的人,这是武帝向世人炫耀自己“圣明”的一种方式。另外,这里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我(武帝)用你就是人才,不用你,你就什么也不是。所以,武帝重用外戚,并扩展到这些外戚的附属,而且通过许多方面来显示重用外戚是天经地义,卫霍等人的显达是源于皇帝的恩泽。

      这里我们讲“李广难封”,而那些封侯的人,除卫霍以外,通过征伐匈奴而得侯的几乎(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是跟从卫霍的裨将或校尉。这些将领中许多“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李广也曾作为卫青的裨将出征,但他并不是卫青的嫡系,这甚至成了李广自杀的一个潜因:

      《史记》李广传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指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军无导,或失道。。。。。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里的公孙敖是卫青的哥们,是嫡系。有立功的机会,还是让自己的兄弟先来,至于李老将军,还是多跑跑道吧。所以及至李广自杀,其儿子李敢找卫青算帐不是没有根据的。这个终其一生同匈奴博杀的老将,到死也没能获得一战单于的机会。

      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匈战争是显示皇权和皇帝“圣明”的舞台,只有皇帝亲点的卫霍才有自己的空间,李广们如果连投靠这些外戚的机会都找不到的话,那你就自任倒霉吧。所谓怀才不遇,就是如此了。

      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说"汉武帝的用兵,是很不得法的,他不用功臣宿将,而专用卫青、霍去病等椒房之亲。……只因中国和匈奴,国力相去悬绝,所以终能得到胜利。然此乃国力的胜利,并非战略的胜利"

      土生对于这段话中关于汉匈胜负的原因在于“国力”是深以为然的。在同人于野兄的《读史的三个境界》中提到“天下大势“,当时的大势就是汉匈“国力相去悬绝”,汉对匈的战争,其过程不论,胜负早分。在刘邦的平城之辱的时候,大汉朝可以说还是内忧外患,实力不强。到了武帝,汉朝经过百年经营,尤其是”文景之治“,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国内人心已经归汉,虽有”七王之乱“,但很快平定。既无内忧,这已是巨人与矮子的较量。所以,才有“ 以卫青之柔懦,霍去病之骄恣,犹能绝汉以立大功,岂有他哉。”这个说法,虽然有些过分降低了卫霍的作用,但其本意还是对的。

      所以,有河友前面提到李陵的时候,将处罚李陵与否上升到动摇国本的高度(汉为匈奴所灭)。土生觉得这是没有看到大势:百多年前都不会,也没有,何况今日?都说时事造英雄,就是在这在这大势之中,才出现的卫青,霍去病,还有刘彻。所以,土生才有武帝是一个摘桃子的人之说。即使这样,武帝以数十倍于匈奴的国力,也才获得惨胜,国家人口几乎减半,这也是吕氏所说“并非战略的胜利”的原因。同样,装备最为精良的卫霍的军队,在以倾国之力的支持下,在对匈作战中,也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认清了着个大势,会有助于我们分析卫霍以及李家祖孙的情况。从根本上说,卫霍以及武帝的成功,其背景是当时汉匈“国力相去悬绝”;而李家祖孙三代的悲剧,却都和上述三人的个人性格有关。这里不说霍去病射杀李敢,以及霍本人的骄恣性格。单说武帝,其极其自负的性格,惟我独尊的自我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祸国殃民。殃民前面已经点到,在君即国的时代,作为天子的武帝如何“祸国”?这要从他几乎断送大汉朝的根基:太子说起。

      作为一个大汉天子,能宠信一两个象江充这样的骗子也没什么奇怪的,但让江充在长安大搞“巫蛊”运动,制造恐怖气氛。最后逼得太子不得不起兵自保,最后自杀,却不得不说武帝要负主要责任。要说武帝这个人,什么人在他下面也不好做:平息太子的“叛乱”后,汉武帝曾奖赏所有参与平叛的人员,但等到后来汉武帝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又下令诛杀所有参与平叛的“功臣”。这怎么说?当初支持太子的,不用说,人头早已落地;不过不用着急,那些杀他们的人,不久也让武帝送到同一地方去了。你选择左,还是右,结果一样。有聪明的说,我不选择行吗?有啊,在这次事件中持观望态度的北军统领任安,就因为其观望,没有帮太子,后来也让武帝砍了头。我KAO,这还怎么玩?

      至于后来,才有了“钩弋夫人”的被杀,才有了霍光这样的传奇大臣:大汉朝命运最后就系在霍光的一念之仁上,这算依靠外戚成功的例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说武帝“祸国殃民”并不为过。

      不过,让土生感佩的是武帝晚年所发的”罪己诏”,这是存世的最早的罪己诏。以这个为标志,武帝终于认清了什么是真正的“国本“,有如凤凰浴火重生。仅凭此,他也可列于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之列。

      可惜的是,我们将要谈到的有关李陵的故事,是发生在这浴火重生之前。这似乎注定就是一个悲剧。我们这里浅谈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汉武帝的用人和性格特点,以及卫霍成功的大背景,有了这些,当李陵出场的时候,我们也就对其命运走向有了一个基本把握。

      关键词(Tags): #汉武帝#李广#李陵#卫青
      • 家园 这篇该加精。
      • 家园 汉武帝时代的一流人才

        很可能不止有卫霍,但卫霍绝对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流人物。历朝历代,战功卓著的帝王身边总是名将云集,反过来,如果没这个运气,也不可能战功卓著。

        卫霍被汉武帝发现是因为他们是外戚,与皇帝亲近,但他们能取得战功绝对是他们自己有本事。后来的李广利又怎么样?打到最后打出个匈奴复振。可见卫霍确实出色。

        另外卫霍部队的伤亡并不严重。卫青最大的一次损失是他的一支三千人的偏师遭遇单于主力而覆没,但现场指挥的是苏建,不是他。霍去病西征时伤亡比率较大。但是霍去病的损失是在河西走廊孤军奋战一去一返的累计损失,这一次,他的一万骑兵损失了七千,取得首级八千,另有重要战利品若干。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当时匈奴在河西的总兵力至少应有7-8万,霍去病在自己的兵力不断消耗无法补充的情况下,面对优势敌人能不断取得战果安然返回,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同时期其他的将军们,要么是碰不到匈奴人,要么碰上了就损失惨重,大败而回。李广算是比较好的,当常常杀伤与损失大致相当。

        汉军失败的主要原因:1寡不敌众;2给养断绝;3疲惫。因为匈奴的战术一直是正确的,集中使用兵力攻击劣势汉军,利用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断绝汉军的水源,迫使汉军处于恶劣的环境内,或者在汉军回师时尾随,找到机会突击已经极度疲惫,给养不足,士气低落的汉军。这几手也一直很有效。

        但是,卫霍常常孤军深入,却一直能避免陷于匈奴优势兵力的围攻,避免给养断绝部队崩溃,避免回师时为敌所乘。反过来,斩获不断,给匈奴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都造成严重打击。没有国力支持,卫霍自然难为无米之炊,但有了国力支持,当时却只有卫霍能有此作为(后世宋的国力远强于辽、夏又能怎样?)。卫霍同期和之后,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或近似的机会,但没有人能复制他们的军事奇迹(看看李广利打大宛,那才叫靠国力拼消耗)。这不是运气两个字能解释的。

        身世良好,武艺卓绝的贵族将军李广战绩不佳,大家很惋惜。但出身卑贱,全靠裙带关系才有机会出头的庶民卫霍明明战功卓著,属于一流的军事人才,为什么要贬低呢?(贬低他们对抬高李广也毫无用处)不是说英雄不问出处么?

      • 家园 李广是被自己的名声连累了

        文帝称赞李广,从上下文看,“数从射猎,格杀猛兽”,原因是他武艺高强,再往前推,李广能当上皇帝的近侍,来自“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原因还是武艺高强。

        司马迁为李广作传,除了他爱兵如子之外,说来说去,上的了台面的仍然只是猿臂善射,武艺高强一条,料敌合变的才干、出奇无穷的机智,一点都没说。

        可见,李广的才干主要表现在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方面,独自统帅一支军队不是他的强项。如果他不是平时镇守一方,战时做为偏师独行,而是平时教演士卒骑射,战时冲锋陷阵,大概几个候都封了。

      • 家园 分析得很好,献花!
      • 家园 罪己诏就是虚伪

        到死了才装懂事,其实他的本心就是以帝国的一切来实现个人野心。装的跟人似的

        • 家园 个人野心云云很正常,那个年代谁不想建功立业?

          皇帝也一样啊

        • 家园 皇帝下罪己诏也算大事.对武帝来说也不容易了.

          家天下呀。其实,有时看他所为,确实让人觉得可气,还有,后期的有些可怜。

      • 家园 要说卫霍“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怕是牵强

        卫霍战绩与自身损失统计:

        元光五年卫青军万骑,至茏城,斩首虏数百。

        元朔元年卫青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

        元朔二年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全甲兵而还

        元朔之五年春,卫青将三万骑,围右贤王,右贤王夜逃,得右贤裨王十余人⑦,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由此大胜而拜为大将军,三子封侯

        元朔六年卫青出定襄斩首数千级,月余,悉复出定襄击匈奴②,斩首虏万余人,但是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全军覆没。这是明确记载双方损失的一仗,而且相对于卫青之前的战绩来说是一次挫折,顶多是杀敌一千,自损三百,已经是:“军功不多,故大将军不益封“”的结果—李广也参加了这次作战,卫青没受封,他也一样。

        此一战霍去病脱颖而出,骑八百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

        这之后太史公便有了“宁乘说大将军曰:‘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⑨,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的纪录,从前面的战绩来看,我只当宁乘是放屁。

        元狩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⑨,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此一战霍去病“师率减什七”,算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例子。

        其夏,出北地,“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16),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17)、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太史公说这是因为霍去病“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我说他老人家写史是好手,打仗是外行。

        其后浑邪王与休屠王降汉,霍去病将万骑,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降者数万。战士不离伤。

        最后就是漠北决战了,卫青,霍去病各五万骑,卫青战匈奴单于主力,斩捕首虏万九千级。霍去病击左贤王,斩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据史记)或“师率减什二”(据汉书)

      • 家园 文帝对李广的称赞不过是外交辞令

        汉初封侯分量很重。高祖时期萧何屡次增封,“糖衣炮弹”都算上一万五千户,张良万户,“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的曹参一万六百多户。其他人,高祖时周勃八千多户,陈平白登出奇谋救驾后才封了一县(高祖时唯一尽封一县的人物)五千多户。两人同时诛灭吕氏位列右左丞相后周勃万户,陈平才八千户。基本上当不上丞相都别指望万户侯。以高祖之火眼金睛,任命李广为将军还有可能,真能任命一位泄私愤杀霸陵尉的人当丞相。

        • 家园 这叫子卖爷田不心疼。不说这些封侯的,就是高祖受的苦

          也不是文,武帝所能想象和体会的。不过,文帝对李广也不完全是“外交辞令”,虽然事情的表面是赞李广个人的神勇,其实,主要的背景,或许是因为李广对匈奴的多次胜利(虽然是不为史书记录的小胜)让人在当时的总体弱势的情况下感到提气,才说出的这段话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