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革后到底是不是“经济濒于崩溃”? -- flyingcatgm

共:💬120 🌺9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经济是否崩溃还是要看各方面的数字吧。

        单纯生活水平是否片面,能说出您的根据来吗?

        另外,朝鲜现在有钱搞大工程么,是什么?我光听说它那个什么号称第一高楼的因为没钱,烂尾了十多年了。

        • 家园 数数不同时期的票证的种类吧

          发票证是因为供应严重不足,不是政府没事逗乐子。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初期,粮票有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其他的有邮票、布票、工业券、豆腐票、肉票,再加上专用的手表券、缝纫机券、自行车券、春节特供等,改革开放之初又多出来一个侨汇券,肯定还有遗漏的,文革前可没有那么多。

          北朝鲜不是曾上过核武器项目吗?别的,现在恐怕是实在无能为力了,只能烂尾了。

          • 家园 侨票是一直存在的

            从票证制度开始后就有侨票了

          • 家园 朝鲜的烂尾工程和我们的“四三方案”是没法比的

            我们70年代的各种引进项目,在82年全部投产了,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没一个烂尾的,这可以看出我们当年在经济上仍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远不是崩溃边缘这么简单,倒更象是处于某种程度的冬眠状态。

          • 家园 票证种类繁多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

            文革后票证种类增加,未见得就一定是生活水平绝对值的下降,也可能是人民的消费能力增强了,国家在尚不能提供足够的消费品的情况下,而不得不采取某种限制措施。从统计资料看,76年和65年相比,粮食、油料、肉类的人均产量都有所增加,除非当时大规模出口,否则不应该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绝对下降。

            国家不能保证消费品的敞开供应,当然是很丢脸的事,更不能说明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因此就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也并不合适。

            • 家园 不赞成你的看法

              有能耐的人当年是能搞到很多好东西的,都在黑市上销售.烟酒茶糖一应俱全

            • 家园 文革后期人民消费能力比文革前还强

              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说法。不过这个问题,我没有数据,我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数据。这么空对空争也争不出名堂来,何不各自设法找一点数据,要是一时找不到,先求同存异如何?

              • 家园 照你这种票证种类数量的逻辑,八十年代新发明的彩电票

                八十年代一台18-20寸的彩电得四千元钱,得两年工资!就这还四处找关系弄彩电票。这新增的票证说明八十年代居民消费比七十年代还差还紧张?

                以前有人分析过,五十年代前期中国人均收入90元每年,基本上勉强维持基本的吃、起码的穿。从这种物质生产能力到彻底放开敞口供应居民消费品,不经过三十-四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是不可能的【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闪电速度了,可以跟日本、苏联的工业化现代化速度媲美】

                七十年代比以前的生活水平更好,这简直是常识:中国石油自给、化肥农药化纤聚乙烯塑料纷纷上马,石油农业有了物质保证;工业化门类基本齐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大量普及。举个例子,八十年代初中国各地疯狂引进几百条彩电冰箱洗衣机生产线,用的就是七十年代的基础

              • 家园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

                  南京文革前期是中熟米(秈米)紧张,大米(粳米)随便买,当然是在定量限内。文革后期反过来了。

                  秈米便宜(价格也就相差百分之二十几),出饭多,但吃口不好,粳米相反。

                • 家园 还有一个例子

                  不是本人经历,是父辈说的。文革前鸡、鱼是不要票的,因为价格高很少人买,供应不困难。文革后期开始凭票供应。

              • 家园 几个数据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50年为100,65年是134.6,76年是132.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50年为100,65年是139.0,76年是139.9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65年是133元,76年是171元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65年是65.2亿元,76年是159.1亿元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综合分析,可以认为10年间居民消费能力有所增长,但也仅仅是有所增长。

                • 家园 比较有趣

                  通货膨胀没有是知道的,收入其实也没有增长,文革那几年根本不涨工资,我父母一个月二十几块钱挣了十来年。

                  消费水平是人均每年的数字吧?感觉171块很高呀,大部分家庭应该达不到。农村不知道,我家里,76年的时候四口人,年收入也就是500块。虽然是城里面比较穷的,但是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这个水平的。我爷爷家,他一个人一年四百多块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呢,想象不到人均171块的消费是什么样子。

                  要么是平均家庭年消费?那就要看家庭里面的人口数量了,人口那十年增长了不少呢。

                  • 家园 里面大概有计算方法问题吧

                    比如65年,我国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107.2元,生活消费支出95.1元,其中食品就有92.3元,也很不好理解。应该是进行了某种折算。

                  • 家园 那本《汇编》是否可靠很成问题,田纪云说

                    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是这样说的:“1977年6月,党中央派我到安徽当第一书记。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推行学大寨的那一套‘左’的东西特别积极,农村问题特别严重,农民生活特别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样子,门窗都是泥土坯的,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木器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真没料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是社会主义吗?人民公社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怎么能不犯愁啊?”“人民公社化后发生的三年困难时期,到处浮肿病,饿死人。据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左’了那么多年,几乎把农民的积极性打击完了。”(见1998年4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可能是万里之所以成为农村改革闯将的基本原因吧!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田纪云

                    陈云说:

                    3月21日至23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陈云在会议的第一天发言,着重批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调整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勒紧裤带搞建设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必须下决心解决长期以来的生活欠账,才能调动人们搞现代化的积极性。

                    首先是农业严重落后和农民普遍贫困的问题。1978年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大体停留在1957年的水平,人均棉、油占有量则低于1957年的水平。1978 年,进口粮、棉、油、糖花了2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5。农民1965年从集体分得收入52.3元,1976年为62.8元。全国至少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得温饱。其次是城市职工生活欠账累积的问题。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有所下降,住房紧张、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等。

                    ××××××××××××××××××

                    作者:金春明

                    文章来源:《文化大革命简史》

                    党史专家金春明在他的《文化大革命简史》的349页中介绍说:

                    “十年之间一共损失高达5000亿元,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79年,我国全部国营企业(包括工农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城市公用事业、建筑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为4892.5亿元,文化大革命十年相当于败掉了全国亿万人民三十年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一份家当。”

                    该书350页中介绍:

                    “从吃的方面看,粮食人均消费量1966年为381斤,1976年为383斤,比最高的1956年409斤分别低28斤和26斤,食用植物油人均1966年为3.5斤,1976年为人均3.2斤,1956年则为5.1斤。从穿的方面看,1966年棉布人均消费量为20尺,1976年为23.7尺,而1956年则为29.2尺,1968年每人平均只发9尺布票。从住的方面看,一五期间住宅建设投资占非生产性投资的百分之9.1,而文革中只占百分之4。”

                    1979年12月20日,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说:“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经济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三十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百分之八十,超过了全国三十年固定资产的总和。”

                    《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该书625页

                    引自温相专栏:【纪事】文革败光了建国以来的全部家当

                    http://www.fyjs.cn/bbs/read.php?tid=56154&fpage=0&toread=&page=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