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国家核威慑战略分析 -- 1001n

共:💬28 🌺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国家核威慑战略分析

    注:

    本文行文罗嗦,还有N多内容没有时间写完。看了几年军事论坛的讨论,渐渐觉得很多问题虽然讨论热烈,但是未必论到了点子上。比如台海战争问题,拘泥于武器、战术的太多,定性分析的太多,气冲云霄不过大脑的呼喊太多,而对最坏结果的考虑太少。

    简言之,对台海战争而言,最坏结果是什么?我个人看法,就是中美之间爆发全面核战争。尽管这个结果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是作为一个确实存在的可能,熟视无睹而不去认真分析,就侈谈我们可以动手或者我们不能动手,未免有点过于主观。万一真这样呢?又该怎么办?――谁认真想过呢?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非常感兴趣并且考虑了很久的,那就是作为一个国家,战败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工业被摧毁50%?人口减少20%?领导人不想打了?还是别的什么?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讨论了。实话说,也没时间认真写出来,只能在偶尔出神的时候想想了:)

    这篇《国家核威慑战略分析》是我的长久以来的一点思考,是在某天心血来潮一口气写出来的,之后就丧失了动力――我在数学上遭遇了麻烦,很没面子。但是我个人以为,这样的思考是有必要的。虽然试图精确分析很难,难到几乎不可能,但是总要人去试试。我愿意去试试。

    雪个同志在没读文章的前提下大力鼓舞我发上来,是为原动力。如果大家读后觉得还有一点思考价值,那是她的功劳;如果大家读后觉得实在扯淡,那是我个人水平太低。

    正文开始:

    国家核威慑战略分析

    首先,核威慑和其它军事威慑不同。区别见下表:

    核威慑 常规军事威慑

    依靠 核武器 常规军事力量

    威慑取得 拥有核武器 相当数量常规军事力量

    使用特点 方便 不方便

    使用限制 道义条约 无

    时间特点 迅速见效 缓慢

    风险 巨大 一般

    国家核威慑行为非常复杂,涉及诸多变量,试图予以精确的分析是非常困难的。人类历史上未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核战争,但并不表示不可能发生核战争。从目前世界局势考虑,国家核威慑也是不得不认真面对的。本文试图从简单的模型出发,理论上探讨以下问题的答案:

    面对核威慑,其它有核国家应该如何面对?

    先发制人的一方是否一定具有巨大的优势?

    遇袭一方如何才能正确应对?

    考虑到核报复的因素后,先发制人的一方攻击行为会有哪些变化?

    应对的一方又会有哪些相应的调整?

    一、构建简单国家核威慑模型

    一片落叶的轨迹是符合力学原理的,但是想要精确表达却很困难,正因为其中涉及太多因素。从简化问题出发,牛顿构建了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模型,来阐述整个力学规则。受此启发,我个人冒昧建立一个互相威慑的核国家模型,一切条件以简单、简单再简单的原则建立。

    再次声明:本模型完全是在理想的状态下建立。

    1、设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和B,并且被相当大的海洋所隔开。在领土面积、人口、资源、发达程度、文化传统、军事力量规模上,A和B完全相同。

    2、设定两国的城市、重要港口、交通运输枢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以下简称民用目标)数量和规模完全相同,各为1000个。

    3、设定两国的军事基地、大型兵营、军工企业、军港、机场等(以下简称军用目标)数量和规模完全相同,各为1000个。

    4、设定两国的核武器发射井(以下简称核目标)数量和规模完全相同,各为5000个。

    5、删除两国所有的非陆基固定核武器发射系统,如机动导弹发射系统、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等。

    6、删除双方多弹头攻击能力,每枚运载火箭只能投射一枚弹头,且删除双方核武器继续生产能力。

    7、删除双方反导能力。

    8、设定两国所有目标均可被完全摧毁,且每个目标遭受一枚弹头攻击即被完全摧毁。

    9、设定核武器从发射至攻击目标的成功率为100%。

    10、设定双方对彼此的所有目标情况能够完全即时了解并有能力立即进行核打击。

    11、设定双方均无早期核预警系统,只有被打击后才能够知道已方被摧毁了哪些具体目标。

    12、设定双方常规军事力量不参与战争,所有目标都只能被核武器摧毁。

    13、设定双方对遭受核打击心理承受底线为:总共1000个民用目标和1000个军用目标(以下合称非核目标)中,50%被摧毁。超过此底线,则被判负。如果双方均有50%及以上非核目标被摧毁,则损失更大的一方被判负;如损失相等,均被判负。

    14、核目标被摧毁数量不影响双方战争决心。

    15、设定A国为首先攻击的一方,B国必定进行核报复。

    16、设定双方战争决心为:尽量使对方被判负的同时,避免自己被判负。如果己方被判负不可避免,则力争使双方都被判负。

    二、理想情况的初始分析

    总则:由于双方核武器本身也是对方的目标,有可能在下次打击中被摧毁而失去作用,因此双方的原则都是首次即将己方所拥有的核武器全部投掷到对方目标上以求对对方的最大毁伤效果。

    情况简表:

    国别 非核目标 核目标

    A 2000 5000

    B 2000 5000

    1、A国战略

    对于A而言,先发制人的一大有利之处是可以自由选择目标。实际上,由于A所拥有的核武器数量(5000枚)大大多于B的非核目标总数(2000个),因此用2000枚核武器一次打击即可摧毁B的所有非核目标,其余3000枚攻击B的核目标以减少自己的伤亡。此为方案一,即完全摧毁方案。

    判负的条件为50%的非核目标被摧毁,因此可以选择必定置对方于被判负的攻击方式,比如:1000枚核武器攻击对方的非核目标,其余4000枚核武器攻击对方的核目标。此为方案二,即确保胜利方案。

    考虑到对方肯定会进行报复,也可以首先摧毁对方的核目标。而对方的核目标数量与自己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是相同的,因此用全部5000枚核武器攻击后,将不能再进行对B的非核目标的攻击。此为方案三,即完全自保方案。

    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间,A还可以选择攻击B 51%--99%的非核目标。而实际上这不会产生新的结果,论证比较简单,略。

    2、B国战略

    A选择方案一后,B已经没有其它选择。被A完全摧毁了自己的非核目标和3000枚核武器后,B唯一的选择只有用剩余的2000枚核武器全部攻击A的非核目标。结果:双方均被完全摧毁,均负。

    注:如果B不反击A的全部非核目标,则己方会成为受损失更大的一方而被单独判负,因此B只能全力攻击对方非核目标。

    A选择方案二后,B也没有其它选择,只有用剩余的1000枚核武器攻击对方的非核目标,求得也把A拉下水。结果:双方各被摧毁50%,均负。

    A选择方案三后,B依然没有其它选择,因为核武器已经被A全部摧毁。结果:双方退出核战争,没有结果。

    3、B国战略对A国战略的影响

    结论:无论A选择方案一、二还是三,B国均有对策可以使B国不至于单独失败。因此,A国先发制人是得不偿失的,换言之,“先下手也不能赢”。既然出手只会输,A国不会选择首先攻击。

    4、A国战略对B国战略的影响

    A国不首先攻击,则B国根据同样的理由也不会对A国进行首先攻击。只要B国正确应对,就不会有单独被判负的可能,因此,B国甚至可以等到A国攻击后再应对。

    结论:因此形成了一种平衡,放大到现实中,颇有些类似冷战时期苏美在核威慑下的“恐怖平衡”。但是只是类似,毕竟,本文所提到的只是理论模型。

    三、参数变化后的战略影响

    以上均是最理想状态下的分析。下面试图对设定模型的某些规则进行单独更改,以研究对结果的影响。强调:每项参数的改变不涉及其它参数,每次仅改变一项参数,其余仍然完全按照初始规则设定。

    1、核攻击有效率的改变对核战略的影响

    根据模型规则第九条,“设定核武器从发射至攻击目标的成功率为100%。”实际上,核武器从发射到爆炸之间,有效率不可能是100%。继续不考虑被拦截因素,核武器依然受到未成功发射、发射后失效、爆炸位置偏差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做到100%保证发射一枚即完全摧毁一个目标。

    现对该参数进行理论上的调整,以观察对结果的影响。

    ⑴成功率为90%的情况

    ①A国战略

    A按照前文所提方案一实施攻击,计算得2000枚核武器会摧毁B的1800个非核目标,另3000枚可以摧毁2700个核目标。

    按照方案二实施攻击,计算得1000枚核武器可以摧毁900个非核目标,4000枚核武器可以摧毁3600个核目标。

    按照方案三实施攻击,计算得5000枚核武器可以摧毁4500个核目标。

    由于成功率降低,为了达到三个方案的原定效果,A国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攻击方案。根据原方案的计划,简单计算即可得出修正方案:

    修正方案一:用2000/90%=2222枚核武器攻击B的非核目标,余下5000-2222=2778枚核武器攻击B的核目标。

    修正方案二:用1000/90%=1111枚核武器攻击B的非核目标,余下5000-1111=3889枚核武器攻击B的核目标。

    修正方案三:用5000枚核武器攻击B的核目标,因为只有这么多。

    ②B国战略

    A选择修正方案一后,B的非核目标全被摧毁,核目标被摧毁2778*90%=2500个。B余下2500枚核武器,足够确保摧毁A的全部非核目标(需2222枚)。余下的278枚核武器已经失去了作用,因为对手的核目标在全部发射了核武器后已经失去了攻击价值。结果:双方均被判负。

    A选择修正方案二后,B被摧毁1000个非核目标,3500个核目标。B还有1500个核武器,基于不必反击A已无用的核目标的原则,可以摧毁A的1500*90%=1350个非核目标。结果:B被摧毁1000/2000=50%,A被摧毁1350/2000=67.5%,A被判负。

    A选择修正方案三后,B被摧毁4500个核目标。B用余下500个核武器反击对方,但只能摧毁450个目标,未达到使对方被判负的条件。结果:双方均未被判负,但A被摧毁450/2000=22.5%,B未受影响。

    结论:除非A国选择全部攻击B国非核目标,否则A国必定得不偿失,不是被判负就是损失超过B国。因此,按如此方案计算的话,A国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必定已决心与B国同归于尽,除此以外,A国没有别的选择。相应的,在此情况下,B国,也就是选择核反击的一方,相对而言更加安全。

    ③分析

    因为成功率的变化,使得A国按最初目的得到的修正方案出手竟然很难讨得便宜!让我们从理论上计算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单方一共拥有5000枚核武器,实际上就是4500枚有效核武器。在这4500枚武器里,攻击非核目标的话,每20枚可以造成对手1%的摧毁(20/2000=1%);攻击核目标的话,每20枚最多可以减少自己1%,最少减少0%的被摧毁率,这取决于对方反击时选择你的什么目标作为打击对象。那么如何安排这4500枚武器的攻击目标,才能在取得最大战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呢?

    好好的一个战略问题变成了纯数学题……

    (到此,后面还没写完。按预计,还应该涉及几个参数的变化。看看情况吧,有时间我再继续写了。)

    • 家园 花等下文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冒昧了:这类博弈论究竟是科学还是忽悠?

      冒昧一下,表介意

      西方人做学问喜欢量化,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中国人更推崇“独观大略”而对技术细节不感冒。其结果就现代科学的发展而言西方式思维有极大优势,

      可但是,但可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能量化研究的,要预测一股烟中的粒子的运动就极难了,更不要说充斥所谓蝴蝶效应的社会问题。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

      记不清在那里看的了,原文大约是

      这玩意做到最后就和阴阳八卦没啥区别了
      印象深刻

      回想起科学史上,当年牛顿力学全盛时期,人们满怀信心地认为世界是机械的,可计算的,“只要给定初始条件”宇宙都可被预测。

      再看看如今博弈论兴起,什么都“博弈”一番,“模型”一下,觉得颇为相似。

    • 家园 一个国家决定是不是用核武器,不是根据是否会战胜,而是是否符合利益

      如果使用核武器的弊大于利,即使可以战胜也不会去用的.任何一个底线都应该是符合利益的,如果一个底线要求采用弊大于利的行动,那这就不是真的底线.

    • 家园 核武器的使用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是战争最后阶段

      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后,二次世界大战也就结束了。

      凡是挨过原子弹的国家地区,元气也伤了。日本再也不可能成为政治大国。

      核武国家互扔核武器,结果是两败俱伤,没有胜利者,没有必要请裁判裁定。

      打核战争,没有必要进行精确分析,不分青红皂白,往对方国土扔就是了。关键是确保摧毁。

      等效核均势的概念:所谓“等效核均势”:不管你的核攻击力量多么强大和先进,但在承受核打击方面,你同别人一样是不能承受的。

      美国有个电影,叫 War Game。 结论是有核武国家之间的核战争没有赢家。

      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自然是一边倒了。美国对日作战是个例子。

      提个问题:TG 会对台独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吗?

      TG 在台海问题上有一个非常令人不解的举动:就是没有作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准备。河友批评TG没有大型登陆舰艇。是不是TG准备动用核武器解决台独问题,所以有没有大型登陆舰艇也无所谓了。

      • 家园 你说的是现实的中的多国博弈。楼主的假设条件是只有两国的零和游戏。

        前提并不相同。在多国博弈的情况下,核战争更容易是两败俱伤,因为会有第三方渔翁得利。

      • 家园 那个WAR GAME的电影里

        ,是程序员插入了一个不可能取胜的小游戏,让电脑执行,所以电脑得出无法胜利的结论。

        说句冷血的话,如果美苏一方准备充分。要毁灭对方人口的90%以上,并没有技术问题。关键是,这笔生意是否值得做。有多深的仇恨,或者说有多少利益能够捞回来,这个恐怕才是,掌握核按纽的人考虑的。

        当年,美苏的精英们仔细研究对方的城市位置,人口密度,工业分布,基础设施。计算的是如何用第一波杀死更多的人,摧毁更多的设施,如何扩大核污染区。同时也在计算自己遇到攻击后纽约或者莫斯科第一天死几百万人,一个星期后污染有多严重,一年后还有多少幸存者。

        很明显,如果真的让他们计算出一个可观的收益比,有人就会考虑做这笔生意了。

    • 家园 送花等宝,祝愿世界和平。

      最好都互相威慑着永远都没核战争,让我等小民安安生生过几天吃饱了睡睡足了吃的美好生活。

    • 家园 不好意思,我也掺和两句

      文章已经看过了,我觉得如果是要讨论国家战略核威慑,至少应该围绕着如何有效进行战略威慑这个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威慑,其实也不复杂,无非是要向“威慑目标”阐明一下几点:

      1)我拥有手段(对于核威慑来说就是四个字‘共同毁灭’)

      2)我有使用手段的决心

      3)一条*明确*阐述的底线(如果说“国家核威慑行为非常复杂,涉及诸多变量,试图予以精确的分析是非常困难的..."那就坏了)

      三条综合起来才使威慑有成功地可能。如果对方不认可你的手段,低估了你的决心,误解了你的底线,其结果就是威慑失败,而失败的标志就是开打。另外如果对方明确接收到并认可你所传达的信息,但如果他们Feel Lucky,威慑依然会失败。

      我感觉老兄的文章部分涉及到手段,对另外两项讨论不太够,总体感觉是在讨论如何进行一场核战争,这个基本可以说已与威慑无关。

      至于我国在战略威慑的应用上,朝鲜战争底线划出,但被人认为是Bluffing,结果是抗美援朝。越战美军地面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台海,金教授提到赴美交流期间被美军追着问中国台海底线在那里?这个底线自然是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军干预时,中国的底线在那里?老金没讲,不过从威慑的角度来看,对方既然不知道你的底线在那里,那就等于没有底线,而底线的模糊,主要是因为手段的缺乏,决心的不足。

      至于核威慑战略我国目前没有,我国核战略仅仅是防御。

      1001n兄的文章我看可以这样,再不太过脱离现实的情况下,比如收集些资料,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一场假想的核战争进行分析,比如方式,过程,结果

      等等,应该将会是一篇不错的学术文章。

      关键词(Tags): #威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