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国家核威慑战略分析 -- 1001n
注:
本文行文罗嗦,还有N多内容没有时间写完。看了几年军事论坛的讨论,渐渐觉得很多问题虽然讨论热烈,但是未必论到了点子上。比如台海战争问题,拘泥于武器、战术的太多,定性分析的太多,气冲云霄不过大脑的呼喊太多,而对最坏结果的考虑太少。
简言之,对台海战争而言,最坏结果是什么?我个人看法,就是中美之间爆发全面核战争。尽管这个结果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是作为一个确实存在的可能,熟视无睹而不去认真分析,就侈谈我们可以动手或者我们不能动手,未免有点过于主观。万一真这样呢?又该怎么办?――谁认真想过呢?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非常感兴趣并且考虑了很久的,那就是作为一个国家,战败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工业被摧毁50%?人口减少20%?领导人不想打了?还是别的什么?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讨论了。实话说,也没时间认真写出来,只能在偶尔出神的时候想想了:)
这篇《国家核威慑战略分析》是我的长久以来的一点思考,是在某天心血来潮一口气写出来的,之后就丧失了动力――我在数学上遭遇了麻烦,很没面子。但是我个人以为,这样的思考是有必要的。虽然试图精确分析很难,难到几乎不可能,但是总要人去试试。我愿意去试试。
雪个同志在没读文章的前提下大力鼓舞我发上来,是为原动力。如果大家读后觉得还有一点思考价值,那是她的功劳;如果大家读后觉得实在扯淡,那是我个人水平太低。
正文开始:
国家核威慑战略分析
首先,核威慑和其它军事威慑不同。区别见下表:
核威慑 常规军事威慑
依靠 核武器 常规军事力量
威慑取得 拥有核武器 相当数量常规军事力量
使用特点 方便 不方便
使用限制 道义条约 无
时间特点 迅速见效 缓慢
风险 巨大 一般
国家核威慑行为非常复杂,涉及诸多变量,试图予以精确的分析是非常困难的。人类历史上未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核战争,但并不表示不可能发生核战争。从目前世界局势考虑,国家核威慑也是不得不认真面对的。本文试图从简单的模型出发,理论上探讨以下问题的答案:
面对核威慑,其它有核国家应该如何面对?
先发制人的一方是否一定具有巨大的优势?
遇袭一方如何才能正确应对?
考虑到核报复的因素后,先发制人的一方攻击行为会有哪些变化?
应对的一方又会有哪些相应的调整?
一、构建简单国家核威慑模型
一片落叶的轨迹是符合力学原理的,但是想要精确表达却很困难,正因为其中涉及太多因素。从简化问题出发,牛顿构建了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模型,来阐述整个力学规则。受此启发,我个人冒昧建立一个互相威慑的核国家模型,一切条件以简单、简单再简单的原则建立。
再次声明:本模型完全是在理想的状态下建立。
1、设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和B,并且被相当大的海洋所隔开。在领土面积、人口、资源、发达程度、文化传统、军事力量规模上,A和B完全相同。
2、设定两国的城市、重要港口、交通运输枢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以下简称民用目标)数量和规模完全相同,各为1000个。
3、设定两国的军事基地、大型兵营、军工企业、军港、机场等(以下简称军用目标)数量和规模完全相同,各为1000个。
4、设定两国的核武器发射井(以下简称核目标)数量和规模完全相同,各为5000个。
5、删除两国所有的非陆基固定核武器发射系统,如机动导弹发射系统、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等。
6、删除双方多弹头攻击能力,每枚运载火箭只能投射一枚弹头,且删除双方核武器继续生产能力。
7、删除双方反导能力。
8、设定两国所有目标均可被完全摧毁,且每个目标遭受一枚弹头攻击即被完全摧毁。
9、设定核武器从发射至攻击目标的成功率为100%。
10、设定双方对彼此的所有目标情况能够完全即时了解并有能力立即进行核打击。
11、设定双方均无早期核预警系统,只有被打击后才能够知道已方被摧毁了哪些具体目标。
12、设定双方常规军事力量不参与战争,所有目标都只能被核武器摧毁。
13、设定双方对遭受核打击心理承受底线为:总共1000个民用目标和1000个军用目标(以下合称非核目标)中,50%被摧毁。超过此底线,则被判负。如果双方均有50%及以上非核目标被摧毁,则损失更大的一方被判负;如损失相等,均被判负。
14、核目标被摧毁数量不影响双方战争决心。
15、设定A国为首先攻击的一方,B国必定进行核报复。
16、设定双方战争决心为:尽量使对方被判负的同时,避免自己被判负。如果己方被判负不可避免,则力争使双方都被判负。
二、理想情况的初始分析
总则:由于双方核武器本身也是对方的目标,有可能在下次打击中被摧毁而失去作用,因此双方的原则都是首次即将己方所拥有的核武器全部投掷到对方目标上以求对对方的最大毁伤效果。
情况简表:
国别 非核目标 核目标
A 2000 5000
B 2000 5000
1、A国战略
对于A而言,先发制人的一大有利之处是可以自由选择目标。实际上,由于A所拥有的核武器数量(5000枚)大大多于B的非核目标总数(2000个),因此用2000枚核武器一次打击即可摧毁B的所有非核目标,其余3000枚攻击B的核目标以减少自己的伤亡。此为方案一,即完全摧毁方案。
判负的条件为50%的非核目标被摧毁,因此可以选择必定置对方于被判负的攻击方式,比如:1000枚核武器攻击对方的非核目标,其余4000枚核武器攻击对方的核目标。此为方案二,即确保胜利方案。
考虑到对方肯定会进行报复,也可以首先摧毁对方的核目标。而对方的核目标数量与自己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是相同的,因此用全部5000枚核武器攻击后,将不能再进行对B的非核目标的攻击。此为方案三,即完全自保方案。
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间,A还可以选择攻击B 51%--99%的非核目标。而实际上这不会产生新的结果,论证比较简单,略。
2、B国战略
A选择方案一后,B已经没有其它选择。被A完全摧毁了自己的非核目标和3000枚核武器后,B唯一的选择只有用剩余的2000枚核武器全部攻击A的非核目标。结果:双方均被完全摧毁,均负。
注:如果B不反击A的全部非核目标,则己方会成为受损失更大的一方而被单独判负,因此B只能全力攻击对方非核目标。
A选择方案二后,B也没有其它选择,只有用剩余的1000枚核武器攻击对方的非核目标,求得也把A拉下水。结果:双方各被摧毁50%,均负。
A选择方案三后,B依然没有其它选择,因为核武器已经被A全部摧毁。结果:双方退出核战争,没有结果。
3、B国战略对A国战略的影响
结论:无论A选择方案一、二还是三,B国均有对策可以使B国不至于单独失败。因此,A国先发制人是得不偿失的,换言之,“先下手也不能赢”。既然出手只会输,A国不会选择首先攻击。
4、A国战略对B国战略的影响
A国不首先攻击,则B国根据同样的理由也不会对A国进行首先攻击。只要B国正确应对,就不会有单独被判负的可能,因此,B国甚至可以等到A国攻击后再应对。
结论:因此形成了一种平衡,放大到现实中,颇有些类似冷战时期苏美在核威慑下的“恐怖平衡”。但是只是类似,毕竟,本文所提到的只是理论模型。
三、参数变化后的战略影响
以上均是最理想状态下的分析。下面试图对设定模型的某些规则进行单独更改,以研究对结果的影响。强调:每项参数的改变不涉及其它参数,每次仅改变一项参数,其余仍然完全按照初始规则设定。
1、核攻击有效率的改变对核战略的影响
根据模型规则第九条,“设定核武器从发射至攻击目标的成功率为100%。”实际上,核武器从发射到爆炸之间,有效率不可能是100%。继续不考虑被拦截因素,核武器依然受到未成功发射、发射后失效、爆炸位置偏差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做到100%保证发射一枚即完全摧毁一个目标。
现对该参数进行理论上的调整,以观察对结果的影响。
⑴成功率为90%的情况
①A国战略
A按照前文所提方案一实施攻击,计算得2000枚核武器会摧毁B的1800个非核目标,另3000枚可以摧毁2700个核目标。
按照方案二实施攻击,计算得1000枚核武器可以摧毁900个非核目标,4000枚核武器可以摧毁3600个核目标。
按照方案三实施攻击,计算得5000枚核武器可以摧毁4500个核目标。
由于成功率降低,为了达到三个方案的原定效果,A国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攻击方案。根据原方案的计划,简单计算即可得出修正方案:
修正方案一:用2000/90%=2222枚核武器攻击B的非核目标,余下5000-2222=2778枚核武器攻击B的核目标。
修正方案二:用1000/90%=1111枚核武器攻击B的非核目标,余下5000-1111=3889枚核武器攻击B的核目标。
修正方案三:用5000枚核武器攻击B的核目标,因为只有这么多。
②B国战略
A选择修正方案一后,B的非核目标全被摧毁,核目标被摧毁2778*90%=2500个。B余下2500枚核武器,足够确保摧毁A的全部非核目标(需2222枚)。余下的278枚核武器已经失去了作用,因为对手的核目标在全部发射了核武器后已经失去了攻击价值。结果:双方均被判负。
A选择修正方案二后,B被摧毁1000个非核目标,3500个核目标。B还有1500个核武器,基于不必反击A已无用的核目标的原则,可以摧毁A的1500*90%=1350个非核目标。结果:B被摧毁1000/2000=50%,A被摧毁1350/2000=67.5%,A被判负。
A选择修正方案三后,B被摧毁4500个核目标。B用余下500个核武器反击对方,但只能摧毁450个目标,未达到使对方被判负的条件。结果:双方均未被判负,但A被摧毁450/2000=22.5%,B未受影响。
结论:除非A国选择全部攻击B国非核目标,否则A国必定得不偿失,不是被判负就是损失超过B国。因此,按如此方案计算的话,A国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必定已决心与B国同归于尽,除此以外,A国没有别的选择。相应的,在此情况下,B国,也就是选择核反击的一方,相对而言更加安全。
③分析
因为成功率的变化,使得A国按最初目的得到的修正方案出手竟然很难讨得便宜!让我们从理论上计算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单方一共拥有5000枚核武器,实际上就是4500枚有效核武器。在这4500枚武器里,攻击非核目标的话,每20枚可以造成对手1%的摧毁(20/2000=1%);攻击核目标的话,每20枚最多可以减少自己1%,最少减少0%的被摧毁率,这取决于对方反击时选择你的什么目标作为打击对象。那么如何安排这4500枚武器的攻击目标,才能在取得最大战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呢?
好好的一个战略问题变成了纯数学题……
(到此,后面还没写完。按预计,还应该涉及几个参数的变化。看看情况吧,有时间我再继续写了。)
给点时间好好看看。内容很有意思,军事方面这样分析的还真不多阿。
,就要冒毁灭人类的危险,这是一个什莫选择?
美国在50,60 年代有过大量的核威慑的研究,著名的70级台阶理论占主导,是说从边界冲突到核战争有70级台阶,美国在各个阶段的对策。可到了70年代,发现根本就无法控制,大概到个16级,我们就要升天了。所以就不能使用核武器来威慑,核报复也有不少问题。 这也是为什莫我们军方在80年代与美国谈论台湾问题宣称我们的核弹能打到洛杉矶,美国感到的是一种侮辱。
我觉得你的模型的关键点,就是判负条件,即假设核设施被摧毁的负面影响为零,这个恐怕不太现实。比如,在bench model中,第三种方案,B国被5000枚核弹击中,居然仍和A国不输不赢,这就有点匪夷所思。还有,核目标的数量大于非核目标的数量,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倒过来,分析结果会有变化吗?
“我觉得你的模型的关键点,就是判负条件,即假设核设施被摧毁的负面影响为零,这个恐怕不太现实。比如,在bench model中,第三种方案,B国被5000枚核弹击中,居然仍和A国不输不赢,这就有点匪夷所思。还有,核目标的数量大于非核目标的数量,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倒过来,分析结果会有变化吗?”
老兄确实抓住了重点,且让我一一回答当时我的考虑。
一,判负。谁来判断?自己,敌军还是国际社会?
二,判负条件,是充分必要条件,还是其它不充分,或者不必要,或者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这两个很难回答。第一个,想来想去,真是想不出谁有这个资格和能力,大概只有上帝有。局势一边倒的时候,都能看清楚;但是局势交错复杂的时候,谁又能绝对判断呢?
第二个,更是难中之难。举例而言吧。比如说,我们设定一个国家政府所在地――首都是否被攻克为判负充要条件,未被攻克则未负,已被攻克则必负――只是比如。可是战争史上,那么多的例子都无法证明这个条件是对的。英阿马岛战争,中印边界战争,海湾战争(指美国第一次对伊拉克的战争),二战日本投降等等,都是未攻克首都胜负已分的;中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之前汉城,之后是平壤被攻克,志愿军上手之后汉城再被攻克……等等战例,又告诉我们,首都被攻克也未必输。可同时又有二战的德国柏林,法国巴黎,一被攻克即宣布战败的例子。自然,每个战例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军情、民情,不能一概而论。可是就连首都被攻克这么特殊这么明显对一方有利的条件,都不能作为判断战争胜利与否的绝对条件。可见,试图从万千因素中寻找出判断战争胜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至于设定核目标被摧毁不计算在国家被摧毁程度中,是出于以下考虑:一个国家失去所有的核导弹发射井,未必标志着国家整体失败;比如说一个国家根本不曾有过核武器,也不好说人家就是失败的。自然,有过而被摧毁和从未有过,两种情况是不同的。但是设想一下,比如中国,全部的核导弹发射井被摧毁,中国其它的所有城市、人口、工业基础等等毫发未伤,似乎也不能被认为遭受了多大程度的摧毁。
当然,这个设定也很人为,不是很科学。但是如果把核目标计算为国家目标,受到打击也被计算在摧毁程度内的话,从逻辑上说只会得到一个结果,就是鼓励所有国家拼命发展核目标,相当于发展了大量的非核目标,以壮大国家实力。例如,将国家的核目标发展到100万个,从可能被摧毁的角度讲,实力就大大增强了。至于这样得到的实力是不是真正的实力,前苏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说到B遭受5000枚核武器命中仍然跟A国打了平手,是有点匪夷所思。考虑到以上观点,也许这是在我人为设定的条件下,唯一也是必然的结果吧:)
最后,设定核目标数量大于非核目标,为什么?问的好,我没词了……当时的考虑是:无非是核目标数量大于,等于或小于非核目标数量。当核目标多于非核目标时,才会出现选择,就是打击的时候究竟打击敌人的核目标还是非核目标,以最大程度利于自己。当核目标小于和等于非核目标的数量的时候,直觉觉得应该全部打击对方的非核目标,以取得最大的战果。这一点,当时就是个直觉,没有做严格论证。并且,当核目标相对于非核目标的数量少到一定程度,比如说,双方各只有1枚核武器,而有1000个非核目标时,这时就跟我要论证的国家核威慑差的太远了,因为双方要么不用,要用就一定是全部打击对方的非核目标。对于没有什么选择,选择了结果也相差不远的情况,再去讨论威慑和应对手段似乎意义不大了。
说实在话,国家核威慑是个太大的论题。方方面面,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因此,我这文章看上去,实在是很乏味,太过简单,看上去也不象描述核战争那样过瘾,完全变成了利益计算。
可我还是觉得,总该有人去试试。为什么一个问题看上去那么复杂?难道不是各种变量叠加影响的结果么?还以落叶为例,它的轨道再复杂,能不遵从起码的力学定律么?按重力,摩擦力,流体力学真的去一点点分析,就真的不能得到一些规律,比如证明哪些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例如证明落叶不可能落出3倍于树高半径以外的地面――这完全是信口一说――进而将复杂的问题局限于一个更小的范围呢?或者更进一步,肯定不能准确计算落叶将落在那个点上么?
我觉得,有可能,只是太复杂。写这个文,也是为了个试探。
关于参数,本来打算一步步深入讨论,最后再大大地变动一番,甚至要考虑叠加变化的。比如,双方的核武器数量,目标数量,多弹头系统所占百分比,反弹道导弹系统,抗核打击系统所占百分比……最后再两两,甚至三三,以至全部综合起来……可仅仅一个核武器有效率的问题,从100%到90%,到50%,到20%,得到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换言之,没有得到准确的数字,就事先决定用什么手段应对,并获得最理想的结果,――简直是不可能的。这也给我了一个很重要的提示,那就是:
从宏观上泛泛谈论核武器应该怎么使用,就会如何如何,――实际上真是要不得。
此外,本文确实过于繁琐,而且看起来也确实跟国际现实关系不大。纯粹作为理论研究吧,看过一笑,也就是了。
最后写这个文时,给我另外一个很深的启示就是:
没有金刚钻,非揽瓷器活,结果弄的自己上气不接下气,完全是罪有应得,呵呵。
在这里,你用核武器的数量作为核目标单位,我觉得不太恰当。一般来讲,远程导弹应该需要依托发射基地吧,如果把发射基地作为核目标单位是否应该合理一些呢?如果是这样,一般来讲核目标数就应该小于非核目标数。
我觉得应该把核目标计算为国家目标,受到打击也被计算在摧毁程度内,这样才能比较贴近真实的世界。给每个国家加上economic constrain,我想应该可以大致解决你的担忧。如果有哪一个国家break the constrain,那么game over。比如苏联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例子。换句话说,核目标的建立由本国的经济实力决定,经济实力的大小由非核目标的数量决定。那么在给定的自然条件下,比如土地、水资源等等,核目标和非核目标总数是一定的,那么这里应该就会有一个optimal solution for the ratio of 核目标和非核目标,从而得出一个合适的核目标和非核目标数。在这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了。记得在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上有一片文章叫
“Guns, Butter, and Openn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urity and Trade”,http://ideas.repec.org/p/fth/calirv/00-01-23.html
很有意思。不过它分析的是常规武器,呵呵,有兴趣可以看看。
探讨一:楼主的想定前提
楼主探讨的是中美冲突全面激化,进而爆发核战争。
在这一前提下,我有不同的观点。在中美之间,以战略核火力打击为标志的核战争的可能性极小,随着目前和平时期的持续,对核战争的抑制作用,将随着核力量对比的改变而不断增加。
中美间可能性最大的,是以战术核武器使用为标志的核冲突。
利益决定手段。台海重要,中美经济、政治摩擦加大,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些都是客观的。但是,大家都要活下去的,都没有精力、财力去再搞一次“深挖洞,广积粮”的全民运动的时候。讨论核大战,比较遥远。核冲突是目前人们所能接受的心理和生理底线。
唯一可能的核战争诱因就是自然能源资源枯竭等严重影响到国家生存权利、政权生存权利的条件下。为了保命糊口,大打出手使用家底才是正道。
其实,这个选择上,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有勇气作出选择,文化的积淀使然,“迷一样的东方气质”。这个是根,与当年出兵朝鲜一样。
探讨二,核威慑战略研究对象的适用性
楼主的研究对象是建立在核平衡基础上的,适用于这个研究领域的对象只有两个,美国与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
目前,俄罗斯在经历了几轮核裁军后,核力量已经遭到相当程度的削弱。美国搞NMD TMD,可以被认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核力量增强。俄罗斯的整体核力量的削弱,使其遂行核反击、核打击的有效性降低。前苏联时期,10000枚核弹头可以保证至少200枚能够落到美国领土上,可以把美国翻一遍地。现在,除非2015年前的“白杨-M”数量达到现在俄值班核武器的数量,否则对等的核毁伤效果研究只能是句空话。
从这个角度讲,楼主的研究如果把对象设定为“财主对富农”而不是“财主对财主”的情况可能更有现实可能性。
探讨三,当前可能的核战争样式
核武器不怕,使用核武器的人才可怕。传统核大国不可怕,新兴核国家才可怕。好比社团的斗争,大哥间很少动手,敢动刀子的往往是没啥能耐的小弟。对于这个小弟,可以分成几类。
1、“阿成”(见 英雄本色)
心机贼深,力量贼薄,下手贼阴,变脸贼快。小弟要出头,出头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哥们火拼死光光,小弟占便宜。这手很厚黑,但是奏效。
K小弟有了火药枪,C大姐担心K小弟哪天给自己来下阴的,打死吧还是个小亲戚,不打死就得担心哪天给自己招事情。出了事情,大姐绝对脱不了干系的,被拉下水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反正是得给他没收了,断了小弟的念想,这个家里外都安全。
再说,A老大和R大哥。本来两个人谁都不服谁。养着很多猛犬啊,手里把着个小门闩。想放又不敢放。为了留个后手,屁股后面连着个拉门闩的绳子。防着哪天被阴了,自己倒了,绳子能把门拉开,放狗出来给自己报仇。报仇的对象只有一个,就是对方。
咋这么说呢,大哥就是有范儿,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摔一个跟头,如K小弟之流有心没劲,C大姐有劲没心,都不至于搞死自己。能搞死自己的只有大哥级的人物。
这样一来,就给了K小弟机会了。A老大不是欺负咱么。咱给大哥来一板砖,给大姐使个绊,把他们裤带上的绳子拉动了就成,A老大不死也是个半残废啊。
2、B小弟,I小弟,Y小弟等等(如石秀)
这种小弟,心气高,好面子,敢玩命。多少有几杆土炮,威力不大,但是勉强够的着。土炮横在腰里,装气派的有,看菜园子的也有。一打架,就容易冲动,邻里打架敢用,被黑老大压迫紧了也敢用。
这些小弟比K小弟有实力,但是还是小弟级别的,成年人要么有涵养包容了,要么就一棒子打老实他。
如果真的出去为非作歹,对于大人来说,不会太疼,但是恶心的很。
3、L小弟
L小弟更多的是个体行为。手里拿的甚至说不上是家伙,但绝对比烧火棍有用。为了信念而战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是最具有献身精神的一个小团体。
东搞搞,西搞搞,弄的A老大,还有可能是R大哥很不爽,甚至流点血。大人们急了,就有可能不加选择的都惩罚一下所有的不良少年。惨了,小弟群体都有可能遭殃。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常恰当。
(待续)
文章已经看过了,我觉得如果是要讨论国家战略核威慑,至少应该围绕着如何有效进行战略威慑这个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威慑,其实也不复杂,无非是要向“威慑目标”阐明一下几点:
1)我拥有手段(对于核威慑来说就是四个字‘共同毁灭’)
2)我有使用手段的决心
3)一条*明确*阐述的底线(如果说“国家核威慑行为非常复杂,涉及诸多变量,试图予以精确的分析是非常困难的..."那就坏了)
三条综合起来才使威慑有成功地可能。如果对方不认可你的手段,低估了你的决心,误解了你的底线,其结果就是威慑失败,而失败的标志就是开打。另外如果对方明确接收到并认可你所传达的信息,但如果他们Feel Lucky,威慑依然会失败。
我感觉老兄的文章部分涉及到手段,对另外两项讨论不太够,总体感觉是在讨论如何进行一场核战争,这个基本可以说已与威慑无关。
至于我国在战略威慑的应用上,朝鲜战争底线划出,但被人认为是Bluffing,结果是抗美援朝。越战美军地面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台海,金教授提到赴美交流期间被美军追着问中国台海底线在那里?这个底线自然是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军干预时,中国的底线在那里?老金没讲,不过从威慑的角度来看,对方既然不知道你的底线在那里,那就等于没有底线,而底线的模糊,主要是因为手段的缺乏,决心的不足。
至于核威慑战略我国目前没有,我国核战略仅仅是防御。
1001n兄的文章我看可以这样,再不太过脱离现实的情况下,比如收集些资料,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一场假想的核战争进行分析,比如方式,过程,结果
等等,应该将会是一篇不错的学术文章。
最好都互相威慑着永远都没核战争,让我等小民安安生生过几天吃饱了睡睡足了吃的美好生活。
只要英国人还有一艘北极星核导弹潜艇,就足以建立核威慑对付俄国人。
数量是不重要的,关键是确保摧毁,这就是威慑。为了达到确保摧毁,就要建立二次打击力量,以防被对方第一次打击。
二次打击力量主要是潜射和机动导弹。
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后,二次世界大战也就结束了。
凡是挨过原子弹的国家地区,元气也伤了。日本再也不可能成为政治大国。
核武国家互扔核武器,结果是两败俱伤,没有胜利者,没有必要请裁判裁定。
打核战争,没有必要进行精确分析,不分青红皂白,往对方国土扔就是了。关键是确保摧毁。
等效核均势的概念:所谓“等效核均势”:不管你的核攻击力量多么强大和先进,但在承受核打击方面,你同别人一样是不能承受的。
美国有个电影,叫 War Game。 结论是有核武国家之间的核战争没有赢家。
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自然是一边倒了。美国对日作战是个例子。
提个问题:TG 会对台独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吗?
TG 在台海问题上有一个非常令人不解的举动:就是没有作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准备。河友批评TG没有大型登陆舰艇。是不是TG准备动用核武器解决台独问题,所以有没有大型登陆舰艇也无所谓了。
造核武器就是为了有核威慑。
国家威慑不光是要阻止与特定的敌人在特定的地域
进行一场特定规模战争的问题,还要能维护国家安全
保障国家利益。谁说核威慑只是用来阻止核战争?中国核武“使用指导原则”不就是那个二不原则吗?1)不首先*使用核武。2)不对无核地区国家使用核武。不但不是威慑,反而极大削弱了核武的威慑力量。我国宣传机构一提到这两句口号就是,“中国政府庄严宣告....."其实有啥庄严的?当初是夹缝求生存,逼得不得已。现在则是不合时宜而且危险。
前些日子,又是炸馆又是撞机,美国上下叫嚣干预台海。军方一篇篇关于如何在常规战争下消灭中国军队
的文章层出不穷(当时看着就觉得奇怪,美国人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是核大国)。在这个大背景的逼迫下,政府才“小心翼翼”的派出老朱,以“非官方身份”“咋咋呼呼”的口气讲了几句“稍带核威慑色彩”的话,可不可怜?丢不丢人?就这,别人还没
怎么样,中国人自己先吓趴下一大堆...真$#@^%!
整天介打躬作揖扮好人,让人左一个嘴巴右一个嘴巴抽着,惯的一个个蹬鼻子上脸,而在中国人裤腰里事实上的确还别着一把手枪的情况下,尤其危险。早晚有一天你会发现,除了拔枪射击,没有别的选择。我危言耸听吗?一个台海问题,中国军方不就被逼得说出了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收复台湾岛的话吗?二
不原则都气忘了吗?至于吗?早干嘛去了?还说中国有核威慑?连个台湾都吓唬不了,还能唬谁啊?
不好意思,这段和主题贴没啥关系,只是借机发泄一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