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百度上的民科,民科之争其实话语权的政治之争,无关科学 -- 海纳

共:💬83 🌺2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给你华罗庚的经历,你自己判断

            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集合》和一夯0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着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 家园 别搞错,华罗庚是职科,是另一个阵营的。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绝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文盲,像样的大学也没几所,能上得了中学的已经是精英了。再说人家21岁还是进了清华大学接受正规训练。就是清华也1925年才设立大学部,1931年比一般的中学水平高不到那里去,说起来也是个极特殊的年代。

    • 家园 某些权威完全是在用手中的话语权妖魔化民间科学

      将民间中的缺点无限放大,以偏盖全,无视科学最初正是从民间来的事实,也无视众多从民间走出来的众多科学家。为了强行将从民间走出的大科学家们划出民间,搞了一个学术联系即不是民科。据说当年李洪志当年同科学界联系的紧,是不是法大功也比民科高级了?

      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将民科中部分人的偏执狂缺点放大到全部,不得不让人感叹BBC的手段已经充斥科学界。

      对于民科大部分人来说,知道自己的不足,勤于学习专业技能,玉米杂交之父李登海是个工农兵大学生,却对科技知识如饥似渴,通过自学成为玉米专家。当年华罗庚在杂货铺中努力自学数学,终成一代大师。当然条件所限,民科的成才比拥有专业资源的人来说更艰难,但这不能成为污蔑民科的理由。

      民科中是有水平不高但很执着的人,但专业科学家中也有黄禹锡,难道因此我们可以说,科学家都是大忽悠吗?

      干事业需要偏执狂,科学精神上还是少点吧,无论对民科,还是专业从事科学的人员。

    • 家园 你有点跑题吧?

      瓦特、爱迪生之流是发明家,不是科学家。国内也有一大帮民间发明家,没人找他们麻烦。

      国内有些人搞“永动机”,这是个涉及基本理论的问题,所以招致“民科”的帽子。

      其实“民间”不“民间”,只要遵循相关的方法和验证程序,是可以得到承认的。问题是国内一帮“哥德巴赫猜想”业余爱好者一类的民科,一是方法太操蛋,二是数目众多,要专业人士去一一考察他们又臭又长的“论文”,是不是也太难为了?

      • 家园 任何事物都不能一刀切

        按照你们的说法,根本就不具备可行性。不管他是真才实料,还是伪科学,你都得看了才知道不是?

        按照你们的说法,所有民间的都弃之,那白居易真成了居不易了。

        再说你们为什么去看民间科学论文?还不是想成为伯乐,而不想得到有眼无珠的名声。既然是从草根中找灵芝,就要有被草根刺的准备。

        • 家园 职业科学家的工作是做自己的研究,不是去发现别人

          他们的学术交流都是以改善提高自己的研究工作为前提的。无论是“职科”“民科”,他们有权利去看去评价,他们也有权利不去看不去评价,他们还有权利选择什么时候看,看后做出怎样的评价,这些都是基本的学术自由。

          你拿份去论文去请人家看,人家看是对你客气,人家推脱太忙不看,也是正常的,因为那不是人家正常工作。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就象一般出版社发表小说,人家爱发表谁是人家的自由。你就是捧份小说稿去一般出版社,还十有八九要给踢出来,更不要说捧份枯燥乏味的论文去专业出版社。人家那里就是名家教授的论文还压着没看完呢。

          • 家园 你没有看,怎么就断定是小说呢?这是不是主观武断?

            职业科学家有权利不看别人的论文,但这个权利是社会秩序问题,不是科学问题。

            不过有一些科学工作者,从事的是科学的教育工作,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爱因斯坦终生不忘的导师也不是什么大教授,当时仅仅是一位讲师;河中网友荷子提到的链接出处伯乐哈代,据另外一位河友说不过是一位二流数学家。

            当然,职业科学家有不帮助民间科学的自由,有些人可能遇到一偏执狂。但这是一个公共秩序,应该由警察解决的问题,不应该将个人好恶带到科学中来,用偏执狂的方法来解决,一棍子打死所有民间科学。

            • 家园 没人说民科写小说

              我举小说的例子,是说明小说这样大家通俗易懂的东西,评价起来也非常困难,更何况专业知识。

              你所说“传道、授业、解惑”的科学工作者,他们也只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而且多半负责不过来。就是旁系的学生来问问题,人家也多半不搭理。

              人家睬你,是客气。但俗话道:不要把客气当福气。

              • 家园 能够从芸芸众生中发现华罗庚、爱因斯坦的何尝不是一种福气

                成就是相互的,损失也是双方的。压制新人的高斯和瓦特,成了他们光辉一生中的污点。

                • 家园 把福气硬塞给人家就要变成怒气了

                  你想你去一个财主家里,说:“我是赚钱高手,投资我。”财主扔两个小钱,当然大家皆大欢喜。

                  问题是如果财主不肯给,你倒说:“你把我这样一个赚钱高手发现出来,何尝不是您大人的福气?如果我发了,钱就是我们两家的。如果你不给我钱,就象你自己失去了一份钱一样。而且这也是你这种先富的阶层对我们后富的阶层的压制。这将成为你光辉一生中的污点!”

                  蛊惑力不说,你觉得你有道德制高点吗?

                  其实我觉得要是象你这样的人少一点的话,财主是很高兴花点小钱赌一把的(就像民科少的时候,专业人员一般也乐意翻翻民科的论文)。问题是现在象你这样的讨债鬼哄走一拨又来一拨,你要理解财主的苦处。

                  • 家园 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出我上门我塞了?我好象不认识你吧

                    平白无故你为什么要造谣?

                    说起来好象你是贵族大老爷似的,其他人都是奴隶,都渴望讨你一杯赏似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说我硬塞,我就真硬塞过了?

                    当年地主老财也是这么硬气,不给我干活就挨饿,结果饿出一个红色革命来。诺贝尔奖也很硬气,死活不承认相对论,为诺贝尔增添了一个污点。

                    华罗庚硬塞过论文吗?还不是熊庆来教授慧眼识才。自己没有慧眼,不要怨来者都是无能。

                    • 家园 谁造你谣啦?不要反咬一口

                      看不出通篇上下是在大比方,中间的“你”是虚指吗?

                      谁贵族啦?!人家职科该做研究的做研究,该教学生的教学生,谁有义务来伺候民科!民科跑到人家单位里去指手画脚,民科以为他们自己是贵族啊!

                      民科要想推翻职科的压迫,很简单嘛,不要天天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直接拿枪来把大学、研究所抢过来嘛。

                      “诺贝尔奖也很硬气,死活不承认相对论,为诺贝尔增添了一个污点。”这句话怎么听怎么也引不起我对炸弹奖的遗憾,但是觉得说话的人有种特别酸臭的心理变态。

                      华罗庚那是什么时代?二三十年代中国有几个像样的科学家?他那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也是一片简单的、针对性非常强的学术切磋,能和民科现在动不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动不动发明“永动机”、“水变油”比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