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两党选战与经济问题 -- dfindy

共:💬24 🌺1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观点是中庸才是王道。美国整体偏右,所以左一点的民主党

      我的观点是中庸才是王道。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效率公平要兼顾。美国整体比较偏右,所以左一点的民主党上台往往效果比较好。在欧洲本来就偏左的福利社会,则经常是右派上台经济好。中国改革开放前太左,所以邓小平把它往右调一些就取得了很大成功。俄罗斯从极左一下转到极右,结果一塌糊涂。普京上台又往左调了一些才有所好转。

      我上面所指的左右是经济政策的左右,不是政治的左右。这里左是指政府管制和参与再分配,强调福利和公平。右是指完全自由市场经济,强调政府少干预。

    • 家园 从统计学来反驳民主党当政股市好的观点

      碰巧纽约时报有一片与此观点相同的观点文章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08/10/14/opinion/20081014_OPCHART.html

      我找到了一个网上反驳的文章,主要意思是这个结论不符合统计方法的。原文是味了结论而找的数据:

      All right, here is the solid explanation step by step:

      1. First, to qualify as a "statistic", it has to have an argument and use

      data to support/overturn that argument. It does not. But that's fine, since

      we know what it wants to say.

      2.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support the argument (hypothesis) "stock

      market fares better under dem prez".

      3. That translates to "average returns of stock market under Dem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under Rep"

      4. It provides 13 data points. One of them is clearly an out-lier. Let's

      ignore that for now.

      5. The two groups, Reps and Dems, have mean/variance of 4.84%/0.0056 and 8.

      67%/0.0011. Don't ask me why these numbers differ from those given in the

      article. I candidly do not know.

      6. The t-statistics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means is therefore

      calculated to be 0.61

      7. With 12 data points in total, this translates to a 'P-value' of 0.55

      8. In statistics, we need a P-value less than 0.05 to make a "sensible"

      argument (i.e., the result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o, draw your

      conclusion here.

      9. How about the Hoover out-lier? With that data point, the P-value is 0.39.

      10. Without telling you all these, this article implies a wrong conclusion.

      Therefore, it is not a statistic based on scientific procedure.

      • 家园 拿破仑大呼,滑铁卢是个out-lier!

        先说明,这几句话是针对上贴转载的网上反驳的这篇东西,不是帖主本人。

        我很少拿纽约时报的东西出来传播的,我看的文章是投资网站MarketWatch上的,写文章的人向来离政治远远的。

        至于反驳的这篇东西,犹如周星星一样,先叨唠出一堆相干不相干的东西把人搞糊涂,然后扭捏涅地说出心里话,1929年危机不算,文章估计是几周以前写的,现在再去问问他,是不是2008危机也不应该算?

        • 家园 统计概念

          任何人都有倾向。我贴的是从统计概念反驳你的观点的。举例巴,一条马路转弯上有棵树,经常发生事故,根据数据,你得出结论是树可以影响而导致车祸。这个例子说明corelation和causality是有区别的。更何况从统计上说,你的观点里corelation也算不上。

          最后,你扯远了,就事论事,你如果能从统计基本原理上证明,就说明你有道理。

    • 家园 吾道不孤,恭喜您树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念

      老兄说:

      直到几个月以前, 我对这个现象的猜测是, 民主党政府干涉市场对市场的整体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但分到穷人手里的大量财富很快就会被消费, 这些钱在富人手里花掉的是少数, 大量积累不见得全部会帮助美国经济, 比如有可能会被七八十年代的富人投资到日本, 或者被现代的索罗斯捐赠到匈牙利. 不像穷人的钱, 到手后会很快转好几圈, 穷人增加的收入->汽车公司->工厂工人->迪斯尼乐园->乐园工人...多转这么多圈下来, 每一块钱都被乘五乘十, 所以正负相加后结果是整数. 此外, 一个社会如果穷人太穷太多, 会有很多其他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最终也都会折成经济代价.

      吾道不孤,恭喜您树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念。

      泛社会主义(不单单包括马列,也包括其他的各种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理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如果无外力干涉导致财富的再分配,那么财富的流向将是单向的,最终会沉淀在大资产阶级手中。而作为个体,任何人的消费欲望都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将到手的全部财富重新进入流通。举例来说,巴菲特爱吃牛排,但他一天最多也就能吃两磅肉。而他的财富足以让全世界的人吃上牛排。如果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却因为没钱而无法消费,那么最终将会造成社会生产的过剩。但此过剩是相对于消费能力来说的,而不是相对于真正的社会需求来说的。这也就是大萧条时期一方面牛奶会因为生产过剩而被倒掉,而另一方面却有人饿死的道理。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是进行财富的再分配,用国家机器强行扭转这一局面。所以如苏联模式是用暴力打碎了旧制度,然后实行计划经济。如北欧模式则是高税收,高福利。目的之一都是人为促进这一资源的循环。

      凯恩斯的理论也是基于这个假设。但凯恩斯理论不涉及根本性的社会制度问题,而只停留在表面的政府干涉。这样搞的短期结果是通过政府消费不断为市场打强心剂,长期的结果则是政府不得不进行赤字经济。盖财富仍然不断集中到大资本的手中。而对大资本的税收并不足以支持政府的开支,于是只好搞赤字经济。美国自罗斯福新政以来一直是凯恩斯理论及其变种的实践者。但搞到现在,美国不得不借债或干脆印钞票度日。无他,大资本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遑论将自己的财富重新分配。而掌握美国政权的恰恰是这些大资本。积重难返啊。

      • 家园 中国古代的财政破产,原因也是一样。私有制的效率是个鬼话。
        • 家园 同意,不过中国古代的情况略有不同

          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但中国古代社会的情况略有不同。中国古代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类似资本主义的大规模生产-消费循环在古代不明显。也就是说商品交换不发达。农民消费东西除了盐、铁之类基本都能从地里刨出来。在自耕农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农民是有产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因此基本供求循环是存在的。

          然而自耕农最后不可避免得会向佃农或流民蜕化。归根到底的原因是古代的生产力(其实现在也没有)不足以让自耕农有独自抗拒天灾的能力。而占据了大量土地的大地主阶层,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因此对于天灾的抗拒能力远大于一般的自耕农。由于古代运输条件的限制,国家对于救灾其实并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从无灾地区调集物资来支援有灾地区。而规模化生产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力,一旦土地兼并开始,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欲为佃农而不可得,自然最后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这是根本性的矛盾。

          工业社会的出现解决了无地农民的出路问题。然而工业社会能够吸收多少无地农民是有限度的。一时的经济过热可能会造成“民工荒”。但是一旦经济退潮,劳动力就会过剩了。农民就只有退回到土地上去。关键的问题是必须看在长期的统计数字来得出一个是否现在的工业基础能够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也就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的问题。因此,在没有一个稳定的基本就业保障的时候就开始搞名为“第三次土改”实为“圈地运动”的合法土地兼并,这是动摇国本的行为。

    • 家园 这个统计方法不是太科学

      国会在内政决策的重要性上超过总统,因此克林顿的功劳应该分一半给共和党,或者说两党互相扯皮可能比一党单独执政更好。尼克松的经济政策其实和民主党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凯恩斯主义。他主要是运气不好,赶在前任约翰逊政府大力扩展福利政策以及越南战争,导致巨额财政赤字。这些在短期内刺激经济需求,长期则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上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形成滞胀的情况。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学家还不是很理解,不过还没有人将他和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而且那只是股市的大起大落,对实体经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罗斯福的经济政策是大刀阔斧,但是大萧条在他的任内从1933年持续到1938年,大萧条的结束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而且有人认为他任内的增税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延长。

      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富人是有可能将钱投向海外,但穷人的消费更是大量从中国进口,因此那一种收入分配更能刺激经济并不好说。欧洲的情况高福利导致高失业率,并不见得是个好的样板。

      我同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必要的。一些共和党原教旨主义的态度是令人反感。但是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减轻其实始与克林顿政府,布什政府并没有什么新的措施。事后来看,更多的管制是必需的,但是从当时决策人的角度看并不是那么明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