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螃蟹也会是笑的 -- 黑岛人

共:💬115 🌺3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简直是笑话

                              历史上成功的游击战多了,拿破仑时代就有西班牙战争,俄国在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时候也组织了大规模的游击战。

                              朝鲜官方在开战之初基本上什么都丢了,但是朝鲜义兵手里有粮食,朝鲜水军虽然资源匮乏,但是毕竟基地还在,多少都能筹措些。

                              明军入朝之后,朝鲜官方还是给了明军一部分粮食,明军在攻蔚山的时候还把朝鲜人的粮食白白留给日本人了。

                              朝鲜水师的战例是上过马汉《海权论》的,我也没说你从日本人那里捡什么观点,你自己看东西仔细点.

                              • 家园 您还记得英国吧

                                当时与其说是拿破仑在和西班牙老农打,还不如说拿破仑在和英国打,这点在拿破仑的德版传记里讲的不够详细,其实有一些拿破仑时代的专著可以看一下,您大概就会明白的,我推荐一本英国人编的叫《拿破仑时代》的书,里面的东西很详细,而且您这个例子都是19世纪了,属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阶段了,貌似不能论证16世纪的事吧……

                                • 家园 好了,朝鲜义兵不存在,李舜臣和他的战绩

                                  都是韩国棒子们YY的。

                                  • 家园 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朝鲜人在那场战争中还是起了作用的,但是作用不超过三成。

                                    您不用给我拼凑观点,我的观点很简单,下面这句话

                                    “如果没有中国军队参战,凭李舜臣和朝鲜义兵,日军也无法征服朝鲜。”

                                    就是YY!!!!

                                    不知您有没有看过韩国人拍的叫《永远的李舜臣》的电视剧,我看见您这句话就想起了这部棒子戏,上面这句话比棒子的观点还要直白……

                  • 家园 援朝之战,网上很久以前就讨论过了

                    虽然没能对明军胜利达成共识,但也完全没有明军惨败的结论。比如碧蹄馆之战,明军4-5000人对日本2万多人。据日本《立花家传》记载,立花家臣小野成幸、十时连久、池边永晟、安东幸贞、小川成重和安东常久战死,立花宗茂的部队就此沦为二线。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毛利秀包部大将横山景义等人也在此役阵亡。据日本《武将列传》记载,碧蹄一战,毛利秀包部下桂五左卫门、内海鬼之丞、波罗间乡左卫门、伽罗间弥兵卫、手岛狼之助、汤浅新右卫门、吉田太左卫门等武将在此役战死。 而当时我方的东征军经略宋应昌对此战评价为:“虽碧蹄之战我军亦有损伤,然事出仓促,如松率军奋勇血战,以寡击众,射死倭将,斩杀倭众,彼实败退。”

            • 家园 清末能在"三千年之大变局下"还能不住的折腾,

              出现一批人物.证明了这个朝代气数还远未耗尽.如果世界还未进入工业时代,则它还能延续下去.从鸦片战争到现今,中国努力从一个封建国家完成到工业国家的转变.这个过程是延续的.也就是说满清覆灭'民国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运动\改革都是我们为了完成这一过程的学费.要满清在最后几十年间将自身的组织结构调整到能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这是不大可能的.但其在最后几十年不管被迫还是自愿,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乃至政治制度,派遣留学生,建立工厂.都还证明了它具有活力的一面.如果今天我们穿越回去做皇帝,又能如何.没有合适的大臣.如果穿越回去一批大臣,但中下级的官僚又如何,亿万思想停留在封建时代的国民又如何用/

              至于明朝,我最不喜欢的汉人朝代就是它.我觉得这个朝代是个思想崎形的朝代.广大的士大夫为了名利,不惜葬送国家利益,在明朝发展到了及至.争相给皇帝打屁股,罢官,成了出名的手段.微言大义,

              不顾国家.到后期任何东西都要批上道德的大衣.明朝末年,依然良将备出.但熊廷弼传首九边,袁崇焕慷慨赴死.最终安内攘外,迁都南京一系列措施都不得实行.一个偌大的帝国,居然被十万人上下的女真征服,实在是汉人的奇耻大辱.如果明末的政治正常一点,根本就不会这样.

              • 家园 清末和明末对西方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清末的重臣中有几个懂得自然科学的,这点就能看出和明末的差别。你说的人民无知乃至体制落后,这点日本怎么算,日本明治维新前普通百姓连姓氏都没有,而且他们的德川幕府是真正的封领土建诸侯的封建制度。近代国家转型以崛起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民族国家的形成,早到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圣女贞德,再到后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有这层意思为基础,就冲这点,清朝就没辙,改则亡国,不改还能拖拖,有名的一句话就是改革变法是“保中国不保大清”。最后辛亥革命能成功也与清政府末年开始改革有关系,您说如果是一个汉人王朝用得着辛亥革命吗?后面三十几年的学费还用交吗?辛亥革命能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得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口号,当时的世界列强中英法德俄意奥美七国中只有美国才算真正的共和国,法国还是普法战争失败后才转共和国的,而且从此国运不济。女真能征服明朝,原因很多,我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一直在想明朝的运气怎么这么背,事实上明朝两百余年天下真正说来也只被女真击败过,战绩比唐宋好看多了,只能说是改朝换代的时候赶上外族入侵,被女真人捡了便宜。另外您别提袁崇焕了,典型的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碧血剑上的忽悠我在大学后自己看史书时就不信了。我对清朝最大的不满就是其修了四库全书,简直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可恶一百倍,导致许多重要的典籍失传,要不是日本留了一些,我们连丢了那么多书都不知道。

                • 家园 清末那帮洋务派恐怕还真有几个懂点的.

                  中国的近代工厂,军制,教育他们都搞了点.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河里的葡萄写了点.文章一时找不到了.但觉得可以看看.辛亥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我看来正是反映了它的局限性.当时的人民无知乃至体制落后,本质是我们当时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工业时代的需要.而这种文化上的变革是晚清末年完不成的.从清末到现在,中国被打到谷底,沉沦,再到现在的奋起直追,我觉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到现在还在继续,因为帝国还远未复兴.这个过程在外,反映的是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的变革.在内则是我们改变我们文化的过程.只有中国重新输出文化,成为"天朝上国".这个过程才完成.这个任务是晚清最后几十年完不成的.但它在最后几十年的变革,反映了这个国家内在的生命力,即使很多推动者都是汉族官僚.

                  现在关于袁崇焕的说法很多.但明末并不缺乏良将这是事实.我觉得明初的军力的确强悍.但到中期就下来了.也不再深入大漠作战.明朝长期在九边集中了大量的军力.以抗拒蒙古.但蒙古仍屡屡入寇.而当时的蒙古并不统一.但从唐开始面对的草原部落不仅统一,而且开始开始吸收中原的政治文化,形成自己的封建国家,集大成者如辽.对中原王朝的持续威胁远超早期的匈奴.我觉得也远超明时代的蒙古.唐末的军队是很强悍的,一个边镇就能独挡一面.如幽洲.再如归义军.但毕竟只是一镇之力.孱弱的只是末年直属皇帝的部队.明对日之战,日本并不服帖.远没有唐白江之战的效果.况且在那年代,日本跨海来功.只要形成僵持,国力跟不上是必然.但明庭也不好受,张居正执政时期积下的财力基本用光.后人评价明亡自万历开始,多少也会有点影响.明朝对外我觉得硬是硬,但多厉害也不见得.

                  另外,拖一句,我觉得能够对同一种文化认同,就是同一个民族了.血缘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有许多人认为血缘远比文化认同重要.

                  清朝修四库全书的确可恶.

            • 家园 讨论一下

              崇祯要是能向宋朝学学,迁都南京。保江南半壁应该不成问题,南明保不住主要是因为压根就没有一个有权威的政府。

              这个事情,我有点怀疑。内战正酣的时候迁都,兴许能复制唐朝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不过,我不觉得明末的军队素质高于唐末的军队素质。

              周围的国家想和明朝建立外交关系,只有一条,向明朝称臣。

              这个我不确定。见史可法的复多尔衮书,开头是“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两国关系似乎是平等了,并没有上国对渠酋的态度。猜想明朝近3百年,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未必是不论场合,一贯如一的。可能总体上能保持对周边国家的蔑视,因为本身明朝是因为内因灭亡的。一味叫别人称臣,本身没什么意义。这事隋炀帝也干过。真正捞到好处才是实际的。

              明军当时干不过女真骑兵,是因为当时的火枪的威力没有后来那么大

              一个有活力的军队,会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武装自己。如果火枪的威力没有后来这么大,那就应该加重骑兵比例。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唐朝的李靖,都有过利用骑兵,奔袭北方少数民族敌人的战例。而在明后金战场上的常例就是明军离不开城堡,离了大炮就不会打仗。不明白明朝为什么不这么扩充骑兵。是因为没有养马的地方吗?既然蒙古向明朝称臣,收缴或者购买蒙古的马匹很难吗?如果是抱着火枪是未来历史演进的方向,而罔顾现实情况。那这帮人也未免太愚不可及了。

              明朝是一个唯一不割地,不议和,不和亲的朝代!

              这个。汉朝和亲,灭了匈奴;唐朝称臣,灭了突厥。割地、议和、和亲是手段,一味拒绝未必就是正确。结果,明朝到了倒塌的时候,倒得特别的快。不知道这个是否能算是好事。明朝风气不正的一个特征就是,士大夫崇尚气节到不现实的地步,搞得正常人都达不到。权力又把持在这些人手里。结果是要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该贪赃龌龊一点不耽误;要么远离世事,以求自清。看看满清军队里有多少投降的明军,就能感受当时的社会未必是正气浩然。

              • 家园 我反对的是你"朱明战斗意志很强吗?"的观点

                1.“这个事情,我有点怀疑。内战正酣的时候迁都,兴许能复制唐朝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不过,我不觉得明末的军队素质高于唐末的军队素质。”

                这个观点是学术界的一部分人的论证,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查一下,他们的观点说服了我,我自己认为可信,你认为不可能的话我也没有办法。

                2.“这个我不确定。见史可法的复多尔衮书,开头是“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两国关系似乎是平等了,并没有上国对渠酋的态度。猜想明朝近3百年,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未必是不论场合,一贯如一的。可能总体上能保持对周边国家的蔑视,因为本身明朝是因为内因灭亡的。一味叫别人称臣,本身没什么意义。这事隋炀帝也干过。真正捞到好处才是实际的。"

                你仅仅举出一个正统灭亡后的南明的作态就否定两百余年的朱明没有战斗意志,我反对的是这个!我列出的是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并没有赞同你扣在我头上的观点,你后面这个观点和我的看法不矛盾。

                3.“一个有活力的军队,会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武装自己。如果火枪的威力没有后来这么大,那就应该加重骑兵比例。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唐朝的李靖,都有过利用骑兵,奔袭北方少数民族敌人的战例。而在明后金战场上的常例就是明军离不开城堡,离了大炮就不会打仗。不明白明朝为什么不这么扩充骑兵。是因为没有养马的地方吗?既然蒙古向明朝称臣,收缴或者购买蒙古的马匹很难吗?如果是抱着火枪是未来历史演进的方向,而罔顾现实情况。那这帮人也未免太愚不可及了。”

                这点我在下面“顺便谈谈对武器的看法”的回复中有详细的论述,你自己看,顺便给你个反例,19世纪初英国步兵对法国胸甲重骑兵非常畏惧,为啥有钱的英国佬不把他们中世纪的骑士拉出来了练练?你好好看看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演变,自己就能感觉出原因,这方面我科普不了,内容太大太多。同时,一个被我们忽视的现实是,世纪历史上文明人被野蛮人征服是常态,特别是在文明转型的时期,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已经文明的民族再想重新野蛮化并不容易。

                4.“这个。汉朝和亲,灭了匈奴;唐朝称臣,灭了突厥。割地、议和、和亲是手段,一味拒绝未必就是正确。结果,明朝到了倒塌的时候,倒得特别的快。不知道这个是否能算是好事。明朝风气不正的一个特征就是,士大夫崇尚气节到不现实的地步,搞得正常人都达不到。权力又把持在这些人手里。结果是要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该贪赃龌龊一点不耽误;要么远离世事,以求自清。看看满清军队里有多少投降的明军,就能感受当时的社会未必是正气浩然。”

                我也并不赞同这种气节,但我敬重他们,我列出这个是想反驳你“朱明战斗意志很强吗?”的观点,你扯的那些我和我列的这个事实压根没关系。

                5.说实话我感觉这个世界上最不尊重中国历史的就是中国人自己,有时逛逛日本人的论坛(用金山快译),日本人虽然鄙视现在的国人,但对我们中国古代(清以前)非常的羡慕和崇敬,别以为日本人看不起明朝,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称臣就是在明朝。西方人的看法你可以自己看看英文或中文版的维基百科,我自己的感觉是“子孙无能,累及祖宗”。

                • 家园 本想讨论。

                  感觉气氛不好,恕不再论。

                  • 家园 气氛不好,可以确指吗?

                    如果我言语有冒犯的地方可以指出来,有道理的话我会注意。

                    • 家园 是说这几个

                      阁下既然请我指出来,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是说这几个地方。

                      “你认为不可能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作为讨论的话,没有必要加这句。因为讨论本来就没有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多加这么一句,只能感到所持的态度是“你爱听不听”。

                      “并没有赞同你扣在我头上的观点”,我并没有在你头上扣观点。我一直是陈述我的看法,并没有说阁下如何。谈不上这个“扣”字。

                      “你扯的那些我和我列的这个事实压根没关系。”,看起来阁下觉得我是在扯淡。表达同样的意思,可以用“说”,可以用“讲”;而用“扯”,明显是说对方说的是bullshit。

                      讨论是基于“开阔视野,博采众长”的西西河宗旨。新兵营这地方本来就容易掐起来。也正是因为有些话题容易发生纠纷,所以才设了这个新兵营。所以在下觉得,如果话不投机,还是不要继续了。

                      • 家园 恩,部分赞同

                        “你认为不可能的话我也没有办法。”这点我的确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您的看法我没想到,而且我现在也没觉得有问题。

                        “并没有赞同你扣在我头上的观点”,也许是我自己的感觉不对,就像上一条您提到的感觉我也没看出来。如果您觉得有问题的话我收回。

                        “你扯的那些我和我列的这个事实压根没关系。”这个的确是我用词不当,有些情绪化,对您说声对不起。

                        您愿意的话继续讨论吧,希望能指出我的哪些观点不对,并列出基本的事实或政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