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对历史的认识 -- 深夜腌的萝卜丝

共:💬559 🌺1506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对历史的认识

    前注:本贴只是引子,重头戏主要在下列附贴中:

    爱国和爱党是不是一回事?1

    爱国和爱党是不是一回事?2

    我思想的转变过程

    我们应该无条件的爱什么?

    中共为什么反对党国一体?中共和苏共有什么差别?

    门阀中国1

    门阀中国2

    一些公开的事实

    再谈一点门阀、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党、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门阀中国3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一切的一切

    结束语

    当然,还是建议大家从本贴开始读起,本贴也在相关的地方附有这些链接和河友们的一些讨论的链接。

    很多中国人出国后发现自己比出国前的自己更爱国了。这是为什么呢?刚才有个在国内的网友也问了这个。我现在国外,虽然在国内时就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不是只指学习课本的过程,包括一切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要爱国、支持共产党的观点(当然,这并非是说我反对批评共产党),但是,出国之后,也确实觉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个观点。我已经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那个网友的帖子之后回答了原因,但是,那个网友的帖子不能公开显示了。为了不浪费我的打字,我把自己的帖子都汇集在下面:

    1、为什么出国后更爱国呢?

    我现在就在国外,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在国外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例如:在国内看不到反华分子的丑恶表演(或者有所报道、但少或者不大信或者没有切身体会),到了国外可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那可也是真真切切地反华、而不仅仅是反共。在国内常常觉得国内的种种问题在国外铁定没有、或者国外就是天堂——当然,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幼稚,可是,虽说不幼稚、明白世上没有完美的国家,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后那些掌握话语权的狗屁文人几十年的灌输,我们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想,如果这事搁到国外,那么铁定会如何如何地解决得好。到了国外才知道,这些都是鬼扯,国外也有种种问题。例如,我在国内看到老年人翻拣垃圾桶觉得很难受,心想国外——至少福利健全的欧洲——肯定没有,结果,我在英国就看到了。当然,见到的频率比国内少多了,可是,英国也比国内富多了、福利也健全多了。还例如,在国外时不时看到警察镇压示威者的消息、甚至是美国警察随便杀人的消息,那么,再看到中国武警平息国内骚乱的消息,就觉得这是正常的。再例如,我是搞科研的,在国内时,常常看到有人抱怨学术圈里有权势的人拉帮结派、瓜分经费、近亲繁殖,来到了国外才知道,一样!总之,一对比、一亲眼见了事实,就对国内种种问题心平气和多了。再加上那些反华分子时不时地刺激,你能不更爱国了吗?

    那么,这就有了一个新问题:既然国内外有很多共同的问题,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根源真的是在我们当初在国内考虑的那些根源上吗?我们在国内是不是被人忽悠了呢?是不是非常值得你我深思?

    2、国外很多人的观点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也不仅仅是反共。

    来英几年,自然有不少英国朋友,其中大多不关心政治,但有一个朋友还挺关心。他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知道西方传媒也有灌输和洗脑之嫌,他为人也非常不错,但他在认识我之前有这样的观点:中国太大,很多事情和矛盾就是因为中国硬是把多个地方都拼在一起而造成和积累的,如果中国像欧洲这样分裂,那就好多了,中国人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他是真心这么想的,他平常的为人待事表现出确实对人很nice。我说不对,我不跟他谈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因为这可能给他以中国人霸道的印象。我跟他就谈现在:例如西藏,西藏流亡政府主张独立,他的观点本来是藏族跟汉族不一样、要独立是自然的、应该的,那我就告诉他,藏独主张独立的地方有600万藏人和750万汉人,这是藏独官方网站自己写的(其实,跟真实数字之间有误),并且,根据藏独官方网站自己公布的“宪法”,只有这600万藏人和他们的亲属才有独立后的西藏的公民权,如果西藏独立,必定会爆发种族歧视、隔离、清洗或战争。于是,他表示理解,他过去不知道这些、现在就不再提藏独这茬。他又提台湾,说,西藏如果独立,确实会发生战争,如果台湾独立,因为台湾跟中国大陆隔着海,如果中国人不发动战争,就不会发生战争。我告诉他,根据台湾自己的宪法,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属于中国,台湾政体现在的名字还是中华民国。然后,他就说,我不管这些法律,我就想知道你个人的想法。我告诉他,我个人也反对台湾独立,因为我想自己以后有充分的自由去台湾旅游、迁徙或者定居,这是我作为汉人的天赋人权。他承认这个,但是说,你可以像来英国这样去台湾啊。我说,我来英国虽然不难,但是还是得办很多手续,而大多数中国人来英国更困难。我不想以后这么麻烦地去台湾。然后,我问他,苏格兰正在闹独立,你如何看?他说,他作为一个苏格兰人不同意苏格兰独立,因为苏格兰这个民族太小,如果离开了英格兰就丧失了重要性(我觉得他指影响和发展空间)。然后,我们就都不说了。

    实际上,我在国内根本看不到藏独的网站,现在看到后,真是明白了那些支持藏独的人的狼子野心,而那些貌似公正、为藏独说话的汉人更是无耻——号称自己爱中国、爱普世价值的人竟然连自己的同胞都不爱!或者无知——不知道这些事实,但是,无知而仍然去号称自己才是真正为藏汉关系着想,那仍然是无耻!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出国后才接触更多信息的例子。另说一句,现在又有英国朋友(另一个,上一个朋友已经不跟我讨论这些了,我们仍然是好朋友)跟我讨论时说,达赖喇嘛已经宣称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了,你怎么看?我仍然把他们的网站拿出来,告诉英国朋友,你看,虽然达赖喇嘛说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他主张西藏的一切内部事务都由藏人自己决定,那么,那750万汉人怎么办?他们无话可说。

    3、国外不足的一个例子。

    去年11月份,家里热水器出毛病,供暖的还正常,但是供洗澡的常常只来凉的、没来热的。报告房东后,房东还算客气,一切修理费用他付(其实也是英国的常规做法),但因为他忙,得我去联系当初安装热水器的公司。我就立即给那公司打电话,他们就次次说忙,一直给我拖到圣诞后。因为当时我和家里人都忙,洗澡水还能想办法凑合,就没打算换个公司,一直催他们。终于,圣诞后开始工作的第二天,整个热水系统全崩溃了,连供暖的都没有了,家里像冰窖。再催他们,还是忙!房东也去催,仍是忙!我们只好换家公司——本来是应该安装公司先来修的,问了几家公司,都是得预约到数星期后,最后,房东花高价预约了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最快,但也花了一个多星期才搞定——实际就是换两个小零件。这可把我们冻的啊!(虽然我们买了三个电热器,还是冷。)再加上洗澡水的问题,总共拖了两个半月。如果搁国内,打个电话就来修了。其实,在英国这几年来,我早就习惯了英国人的慢节奏,因为大伙都慢呗,我的工作节奏也慢,互相理解,又不互相催,所以也没什么怨言,觉得比国内要更人性化些。但是,有的事慢起来真是要人命,例如这个热水器的问题,还有看病的问题。现在,再回头想想国内动不动宣传欧美的竞争体制如何好、效率多么高,就觉得俩字——忽悠!

    写完这些帖子后,我看到牧马犬网友提了一些看法——牧马犬:有些不同看法,如鲠于喉,我觉得他的看法非常有意义,就深入探讨了一些,分别在下列帖子里:

    探讨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对比1——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治安

    探讨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对比2——中国媒体的问题

    探讨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对比3——学术腐败

    探讨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对比4——关于分裂的问题

    探讨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对比5——英国的效率低下

    爱国和爱党是不是一回事?1

    爱国和爱党是不是一回事?2

    在《爱国和爱党是不是一回事?》中,我详细论证了党即是国、国即是党、爱国就是爱党、爱党也就是爱国。激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其中,飞行的石头的意见——我觉得爱国和爱党还是要分清楚很有代表性,也曾是我所完全赞同的。于是,我又详细写了几个帖子,讲述我思想的转变:

    我过去的观点跟你一模一样,但是……

    我们应该无条件的爱什么?

    中共为什么反对党国一体?中共和苏共有什么差别?

    关于如何进一步改革,科大胡不归提出了一些想法,我补充了一些12。然而,在当前,中国和全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该不该在此时进行这种进一步的改革?我不清楚,但我清楚一点,不能进行任何会削弱现在中国对抗危机的能力的改革,而要进行增强中国对抗危机的能力的改革。

    另外,河里很多网友谈到跟老外讨论中国时的困境,我深有同感,有些小建议:

    我也发现了这些

    再补充一些。欧洲人真的普遍不爱国吗?(为了不让大家读了之后摸不着头脑,我把关于欧洲人爱国的前一个帖子也列出你说,爱国在任何国家都是极端正确的。不对。

    写完这一系列文章后,我继续思考、继续阅读,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存在于对将来走向的看法中——对过去和现在的分析没有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写了新文章:

    门阀中国1

    门阀中国2

    一些公开的事实

    再谈一点门阀、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党、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门阀中国3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一切的一切

    结束语

    此外,关于中共改造中国文化,有两个参考贴——上庄步校:【原创】惜秦皇汉武非闲人:大概大家都忽略了一点,事实上主席是真的改造了中国人的思想

    通宝推:Mtknr20,

    本帖一共被 2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一个
    • 家园 【续】一些新认识

      这几天,我跟数位河友在河里探讨、学习,自认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形成了一些新认识,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于是,将这些探讨列在下面:

      深夜腌的萝卜丝:我又翻了翻《资本论》

      gb0088:我觉得区分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也是不必要的

      深夜腌的萝卜丝:当然是有必要的

      深夜腌的萝卜丝:再补充一点

      倚红偎翠:你没有看明白《资本论》

      深夜腌的萝卜丝:我很明白

      倚红偎翠:科研劳动本身可能不太复杂

      深夜腌的萝卜丝:每个人都有学习的能力

      倚红偎翠:你得承认

      深夜腌的萝卜丝:学习能力是有差异

      gb0088:我给你算:资本家是一定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

      深夜腌的萝卜丝:你仍然在马克思的思维陷阱里

      深夜腌的萝卜丝:葡萄啊,我最近想到一点

      葡萄:你这个话题以及门阀的话题,我一直都有思考

      深夜腌的萝卜丝:等你的文章,我只再说两点

      葡萄:你看看我最新更新的部分的最后一小节

      纪琮:你的话让我想到了土改的一个故事

      深夜腌的萝卜丝:我过去曾经走入一个错误的思考

      葡萄:法国第一次召开第三等级议会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续】金融资本家创不创造剩余价值?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我有了个初步结果:

        首先,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剩余价值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根据《资本论》,人在劳动时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调动了自身体内和体外的自然因素,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设计将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不同于被调动的自然因素的的东西,然后,这个新东西通过交换而实现它的交换价值,那么,这个新的东西与被调动的自然因素之间的交换价值之差就是剩余价值。这个新有两个层次的新:第一个层次是,生产出来的东西相对于被调动的自然因素是新的东西;第二个层次是,生产出来的东西不仅相对于被调动的自然因素是新的东西,而且是在人类社会中过去没有过的东西,这就是源头创新。只在第一个层次的是产业工人和管理者/经营者,在第二个层次的是科学家和技术家。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参与交换后,就都创造了剩余价值,但是,前者不如后者。从这个创造过程可以看出,剩余价值的创造必须包括三个阶段——原材料的交换过程、劳动过程、劳动产品的交换过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很清楚,在当今社会中,在实物生产行业中工作的各个环节的人们都是肯定制造剩余价值的。那么,服务业呢?肯定也是。这是因为,服务业中的人们也是将一些自然因素调动之后创造了服务产品,例如,餐馆里的服务员将厨房里做好的菜通过自己的劳动调动到顾客面前,再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给顾客提供了一个服务,这个服务不同于服务完成之前各个因素的原本状态。服务前后也都有交换过程。同理,金融服务业里的工作人员也创造了剩余价值。但是,这是金融服务业里的工作人员,炒股的股民不在此列,他们是被服务的对象之一。——记住,我在这里只是讨论炒股的股民这个单一角色,很多股民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在股市之外的工作,他们在这个工作中也往往创造了剩余价值,但是,当他们进入股市后,我就只讨论他们在股市中的角色——股民。

        这些股民有个特点——不参与金融服务业、不参与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他们的炒股过程是:假设股民A手头有5块钱,他花了1块钱买了一些食物,吃完这些食物后,他就有1个小时不必出去工作,因此,这1块钱是他自己的劳动力的维持费。在这1个小时内,他花1块钱从外界购买了一些信息(这是另一种原材料的交换),然后根据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判断出股票B将升值,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调动自身体内和体外的自然因素而得出一个新的产品——股票B将升值的判断。这个时候,他如果把这个判断出售给别人,那么,他就完成了“原材料的交换过程-劳动过程-劳动产品的交换过程”这个完整的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从而创造出剩余价值。但是,股民的操作方式不是这样,而是根据这个判断用剩下的3块钱去购买了股票B(股票B也是原材料之一,这个购买仍是原材料的交换),升值后,他卖出此股票、得到10块钱(这就是劳动结束后产品的交换过程),再扣掉手续费1块钱(这也是原材料的交换),他共赚得4块钱。好,炒股过程完成。

        可以看出,这个炒股过程确实包括三个过程:

        原材料的交换过程——他购买了自己的劳动力、信息、股市的使用权以及股票B的股权

        劳动过程——他通过使用自己的劳动力、信息、股市判断出股票B将升值

        劳动结束时的交换过程——出售股票B的股权

        大家发现了什么吗?对!他出售的产品不是他自己劳动过程的产品、而是一个原材料。对比前面定义的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股民的这个过程根本不是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他只是购买了一个原材料、然后干等它升值。这跟买卖古董有什么区别?

        不参与金融服务业、不参与被投资的公司的管理的金融资本家跟这些股民一样,不创造剩余价值。

        最后提供一个口诀——“买了啥?卖了啥?买卖之间干了啥?”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续】什么是资本?

          我又翻了翻《资本论》,发现在《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一章中提到: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但除这一形式外,我们还看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另一形式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在运动中通过后一种流通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而且按它的使命来说,已经是资本。

          ……

          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可以看出,在《资本论》中,资本的定义是以流通本身为目的的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增值。那么,资本家的定义是什么呢?

            作为这一运动(指资本的流通运动)的有意识的承担者,货币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这种流通的客观内容——价值增殖——是他的主观目的;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

          可以看出,金融资本家和股民就是《资本论》定义的资本家。接着,《资本论》讨论剩余价值的出现:

          一个货币额和另一个货币额只能有量的区别。因此,G—W—G过程所以有内容,不是因为两极有质的区别(二者都是货币),而只是因为它们有量的不同。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例如,用100镑买的棉花卖100镑+10镑,即110镑。因此,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后面的内容就是追究剩余价值是在哪个环节中被创造出来的。在追究中,《资本论》提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差别:

            为卖而买,或者说得完整些,为了贵卖而买,即G—W—G',似乎只是一种资本即商人资本所特有的形式。但产业资本也是这样一种货币,它转化为商品,然后通过商品的出售再转化为更多的货币。在买和卖的间歇,即在流通领域以外发生的行为,丝毫不会改变这种运动形式。最后,在生息资本的场合,G—W—G'的流通简化地表现为没有中介的结果,表现为一种简练的形式,G—G',表现为等于更多货币的货币,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可以看出,《资本论》虽然承认产业资本在买和卖的间隙中的行为与金融资本有所不同,但是,认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看法对产业资本是正确的,但是,对产业资本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产业资本家不仅参与资本运动,也参与生产的组织,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家身负双重角色——资本家和生产组织者/管理者。

          在后面的部分里,《资本论》继续分析,最后发现剩余价值不是在资本的流通运动中被创造出来的,而是被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然后,《资本论》在后续章节中详述人类劳动的特殊性——我已在前面的讨论中引用过。

          综上所述:

          1、以流通本身为目的的货币是资本。资本在流通中增值。增值中的剩余价值不是在资本流通中被创造的,而是被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

          2、对资本的流通运动进行有意识的承担的货币所有者是资本家。通常意义上的金融资本家和股民才完全符合这个定义。通常意义上的产业资本家并不是纯粹的资本家、还负担有生产组织者/管理者的身份。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大量的产业资本家已经和正在变成纯粹的资本家。

          3、结合《资本论》和前文的讨论得出一个判断——纯粹资本家不创造剩余价值。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续】不创造剩余价值的人有没有用?

            假设有这样一个生产组织者A。他从货币占有者B那里借得一些货币,这些货币的总量是X。然后,他将这些货币全部花了出去,细节是:从m个原材料供应商购买了原材料,又雇佣了包括科学家、技术家、产业工人在内的n个劳动者,他付给这些原材料供应商的交换价值分别是c1、c2……cm,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分别是s1、s2……sn,付给他自己的工资是s0,然后组织大家一起生产。这里有一个公式:

            X=c1+c2+...+cm+s0+s1+s2+...+sn

            生产结束后,所有产品都交给B,B拥有这些产品的所有权,他将产品单价定为u——B就是那个为卖而买的纯粹资本家。假设他比较有良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买得起这个产品,因此,他将u定为低于每个原材料供应商的收入、也低于每个劳动者的收入,表示如下:

            u<c1

            u<c2

            ...

            u<cm

            u<s0

            u<s1

            u<s2

            ...

            u<sn

            将这些不等式加在一起,得:

            (m+n+1)u<c1+c2+...+cm+s0+s1+s2+...+sn

            也就是(m+n+1)u<X。

            假设他卖出了N个产品,那么,我们知道他的利润p(因为我在前面没有假设B有工资,所以利润p将是他的工资收入)是:

            p=Nu-(c1+c2+...+cm+s0+s1+s2+...+sn)=Nu-X

            将此式代入上面那个加在一起的不等式,得:

            (m+n+1)u<Nu-p

            由此,得:p<(N-m-n-1)u

            根据此式,我们得出结论:如果想使p不能为负,N必须大于m+n+1,也就是,在保证每个劳动者(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因为他们在各自的环节中劳动,也包括A,因为他也是劳动者,不包括B)都能买得起产品的前提下,如果想使利润不能为负,那就必须使卖出产品的总数大于劳动者总人数。这就是B在出售产品方面的压力。

            如果B有点黑心、不关心其组织中的一个劳动者、故意压低其工资,也就是说,0<s1<u。根据同样的推导过程,我们可得:

            p<(N-m-n)u

            这样,他出售产品的压力就降低了。当然,那个被压低工资的劳动者也就买不起产品了,因此,有能力购买产品的劳动者总数也就降到了m+n,这就意味着,这个不等式的意义跟前一个不等式的意义一模一样,可以类似推导B压低2个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形、直至推导B压低所有劳动者工资的情形,可以发现结果是相同的。这样,就得到一个普适的不等式:

            p<(N-q)u

            q是生产者中有能力购买商品的人数。针对这个普适不等式,本文开始时对B有良心的假设已经消失。但是,还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每个劳动者即使能买、也只买一个产品。实际上,有时,有购买力的劳动者能买多个产品,有时,只能大家凑在一起买一个,还有的时候,是这两种情形混合在一起。然而,不管哪种情形,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推导,得到不等式p<(N-q)u,只是,q的含义变成生产者中有能力购买商品的人所能购买的商品的总数,这时,不等式不含任何假设和前提,除了必要的生产要素外。这个不等式表明,如果产品所有者想获得利润,那么,他就必须销售出比生产者中所能购买商品的总数多的商品。如果产品只在生产者之间流通,那么,这就是一个悖论、也就是需求不足的准确表达,这个悖论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要扩张到生产者之外。但是,不管如何,当B不关心某些劳动者的收入时,他就可以少卖一些产品而得到跟以前一样的利润,因此,他的压力仍然是降低了。从这里我们得出又一个结论:不关心其他劳动者的资本家销售产品的压力要比关心的低。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很多资本家喜欢压低工人工资。但是,工人的反抗导致资本家的压低不容易进行。然而,不管压不压低,利润始终要求资本家跳过那个悖论。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要向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所涉及的各环节之外的领域扩张,目的是增加产品销售。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所涉及的各环节之外的领域正是不创造剩余价值的人所待的地方

            因此,一方面,资本主义要求全球化,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明了几个办法:给不工作阶层越来越多的货币福利、危机阶段发放现金和消费券、发展充满股民的股市、放开对金融资本家的节制、鼓励全民借贷消费。这些人的购买使得那个不等式被满足。

            因此,不创造剩余价值、并有货币的人是有用的

            然而,这里有个危险:看到不创造剩余价值的人——也就是不劳动的人——也能过上好日子,那些劳动者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没有干劲,他们要么变得懒惰(虽然有的表象不是懒惰、而是高喊要过自己想过的自由生活——蚂蚁般的自由生活)、要么跑去当股民等。这带来的后果是实物生产下降。但是,那么多的劳动者和不劳动者仍然有大量货币在手。因此,有危险势头的通货膨胀出现。为了弥补实物生产,大量的实物产业向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转移。

            现在,出现了中美G2.但是,中国也开始大量出现纯粹的资本家——又一个循环开始。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国家(注意,是国家、不是B,也就是说,是货币发行者、不是任何货币占有者)应该把货币补贴的主要对象设置为劳动者,并且,货币补贴的数量跟各个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挂钩,鼓励每个劳动者在每一种产品中都多买。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续】货币发行者和共产

              在上文中,我提到一个解决办法:由货币发行者给每个人提供货币补贴,其中,重点是给劳动者,并跟其创造的剩余价值挂钩。

              这个方法如此的简单,以致肯定有很多人不会相信。其实,这个方法的根源仍然在于那个不等式:

              p<(N-q)u

              我在上文中说过,这个不等式意味着,如果想使p不能为负,N必须大于q。但是,这个意思有个前提,那就是,u是正的。如果u是负的呢?

              有人会说,单价怎么会是负的?如果是负的,那么,资本家还会干吗?资本家当然不干。但是,货币发行者的补贴可以使得单价变成负的。例如,货币发行者规定,如果每个劳动者购买一个价值u的产品,那我就给你货币补贴2u,这样一来,产品的真正单价就是-u。

              大家可以发现,在前一段时间,包括中美等国在内,大伙都在给消费者以货币补贴,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有的补贴少,只是降低单价的正值、还没有变成负的。(我意淫一下,如果买飞机也给补贴呢?……咦,中国怎么买得起那么多大飞机?……咦,西方怎么给非洲那么多贷款?还总是时不时地免了一部分债务?)然而,补贴方向存在问题——那就是不把重点放在劳动者上。

              其实,这个办法说穿了,就是玩弄资本家的本性,从而实现全民对产品的共同占有——共产。但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刺激大家创造剩余价值的热情,这就是把货币补贴跟创造剩余价值挂钩的原因——当然,这也是玩弄每个人的本性。玩弄这个词不大好听,那我就用另一个东西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总之,我们可以控制资本,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就在共产主义的门槛上。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改】货币发行者和共产主义社会

                我发现《货币发行者和共产》之中有一个小错误,这个小错误只影响部分结论。但是,错误毕竟是错误,为了消除错误,我改写如下:

                对于资本家B,他始终面临着要绕开p<(N-q)u这个悖论的任务。如何绕开呢?这就需要去仔细观察他出售产品的过程:

                购买者花了数量为u的货币、获得一个产品

                资本家交给购买者一个产品、获得数量为u的货币

                因此,u相对于购买者来说是产品的价格、相对于资本家来说是流通到手的货币。更准确的说法是,在交换过程中,购买者将要花的货币才是产品的价格,资本家将要到手的货币——嗯,仍然叫流通到手的货币。在一般的交换过程中,这两个量是相等的。但是,在我的建议中,这两个量是不相等的。假设货币发行者规定,哪一个购买者购买一个产品,我就给他数量为y的货币。那么,相对于购买者的价格就变成了u-y。但是资本家的到手货币仍是u。这样一来,在前面文章中的一系列不等式就变成:

                u-y<c1

                u-y<c2

                ...

                u-y<cm

                u-y<s0

                u-y<s1

                u-y<s2

                ...

                u-y<sn

                将它们加在一起,得:

                (m+n+1)(u-y)<c1+c2+...+cm+s0+s1+s2+...+sn

                也就是(m+n+1)(u-y)<X。

                假设资本家B卖出N个产品,那么,他的到手货币仍为Nu。于是,我们得:

                p<(N-m-n-1)u+(m+n+1)y

                最后,我们得:

                p<(N-q)u+qy

                原先的不等式是p<(N-q)u。这就减缓了资本家出售产品的压力,y越大,压力越低。实际上,y可以无穷大,因为货币发行者可以采用电子货币。既然y无穷大了,那么,全民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占有任何数量的任何产品,只要产品数量足够。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这里只有一个危险,那就是:购买者不一定就是剩余价值创造者,因此,不分对象和数量的货币补贴不激励剩余价值创造者,这就可能导致生产的下降、从而导致产品不足、出现通货膨胀。因此,我仍然建议货币发行者应该把货币补贴跟剩余价值创造挂钩。

                总之,我们不必控制资本,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就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门槛上。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一个更加简单的推导过程

                  对于一个企业,若其总成本为C、它能卖出的产品数量为N、产品单价为u,那么它的利润为

                  p=Nu-C

                  如果把一个商品经济社会的所有企业看作为一个总企业,那么,总成本C终究都是要分到各个生产环节中的所有人手上的,这些人所能购买的产品的数量q必然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qu≤C

                  “≤”是“小于或等于”的意思。当等于号成立时,意指生产环节中的所有人都把手头分到的钱都拿去买产品(这时可将所有不同种类的产品归一化成单位产品,其单价为u);当只有小于号成立时,意指有人把钱存起来或者丢了或者钱的分割不够一个单价。

                  从p=Nu-C可得C=Nu-p。将此式代入qu≤C,得p≤(N-q)u,此式与之前的推导结果相同。

                  如果货币发行者规定每购买一个产品就向购买者的银行卡里打入金额y,那么,之前的qu≤C变成

                  q(u-y)≤C

                  同前推导可得,p≤(N-q)u+qy,此式与之前的推导结果也相同。

                • 家园 【续】打破等价交换背后的初步思考

                  大家应该已经发现,前文中的货币发行者的任务是打破等价交换,而等价交换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为什么人们认为等价交换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因为我们是从大自然中进化出来的。自然界中的质量和能量遵循守恒定理,质量和能量之间遵守质能方程。因此,我们从远古开始就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我花了多大精力,就应该得到多大的回报,如果回报低于精力消耗,那么,我就吃了亏,否则,我就占了便宜。

                  本来,在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中,有人吃亏、有人占便宜,最后的统计结果应该是刚好达到平衡。但是,资本家的行为打破了这个平衡,因为他什么剩余价值都不创造、却要攫取利润,这就是不等式p<(N-q)u的意义。平衡的时候,N应该等于q,那么,p<0(实际应该为p=0,因为平衡时不等式就变成了等式),这是资本家宁死不干的。因此,有人提出了消灭资本家。

                  消灭资本家是一个手段。但是,这个手段过于惨烈。只要能有比它轻松的手段,我们就应该采取。更重要的是,资本家攫取利润的原因在于,他想在尽可能少的消耗自身实力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作为资本的货币本身不是资源,但是,它是人类社会中获得资源的凭证),以维持自己和后代的资源需求,同时,他时刻有着危机感,因为他不知道多少资源才够、特别是宇宙中(是宇宙中、不仅仅是地球上)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威胁,他不得不这样做。这个原因是每个人都有的意识,只不过资本家表现得最为强烈(后文就称之为资本家意识)。因此,我们消灭不了资本家。实际上,如果把人类看做一个整体,那么,人类相对于自然界就是一个资本家(其实,推而广之,生命都是如此)。

                  打破等价交换的货币发行者的做法在于,将强烈的资本家意识分布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并和创造剩余价值挂钩,所谓的剩余价值只是人类内部的概念,它对于自然界没有任何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构建一个激励体制,以驱使每一个人都自觉负担起人类这个总资本家的角色、向自然界攫取尽可能多的资源——利润。打破等价交换实际上就是无中生有,而自然界是遵守质能守恒的,这是一个根本的悖论,这个悖论驱使人类去占领越来越多的空间,也因此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如果人类无法获得越来越多的空间,那么,他们只能自相残杀——消灭资本家就是一个手段。

                  一点浅见,供大家思考。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续】前文中的一些不成熟的说法及再思考

                    我又翻了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发现打破等价交换其实没什么,某些种类的税收就是一种对等价交换的打破,不过,这些税收最后要转嫁到买者和卖者双方头上。

                    然后,我发现前文中货币发行者的货币补贴实际是一种全面的负税收。《经济学原理》中提到,西方国家也对某些低收入阶层实行过负税收,但是,前文中提到的负税收是一种不同方向的负税收——谁创造的剩余价值多,谁的负税收多,并且,这种负税收应该涉及全社会,这会带来什么?有意思。

                    同时,这种负税收也是一种货币注入。《经济学原理》说明,在常规经济社会中,货币变动与生产、就业、实际工资、实际利率无关,也就是说,货币是中性的。大量的中性的货币注入会带来通货膨胀,因为生产没有增加。可是,前文中所提的货币补贴是要跟剩余价值创造挂钩。这会带来什么?

                    我总觉得思考这种负税收和货币注入非常有意思,但是,自己的经济学功力不够,得多去学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马克思理论存在局限,原因是当时数学发展部充分

          马克思的时代,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的发展还不充分,所以马克思无法用这些工具建立严格的马克思主义数理经济学。

          建议你从这个方向努力。

          例如,金融资本家和股民其实是在企图赤裸裸地剥削子孙后代,或者说,后进入金融市场的人。

        • 家园 股民们通过共同努力,抬高股价,提高股票发行者的融资能力

          剩余价值作用到股票发行者身上去了. 股票发行者利用新的融资能力, 扩大再生产, 开拓新市场, 获得的利润一部分用分红或通过公司总值升值方式拉动股票的方式回馈给股民. 这是不算投机的正常投资. 光投机的话, 股市和老鼠会, 传销没有区别. 大部分人赔钱使少数人赚钱式的生产力破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