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分析人口问题的方法 -- 冷眼

共:💬72 🌺101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胎化人口是否增长,人均资源、均富如何度量,关键点之一

        挺计派可尝试反驳,不要玩宏观。

      • 家园 楼主不要试图揣测距离自己生活太远的事物

        葡萄说过,在这里我在想我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商店里流行一种棒冰0.1元。当时我对

        未来的梦想或者憧憬之一就是我以后能每天吃一根这样的棒冰(当时家里穷,给

        的零钱最多一周吃一次)而在今天,我依旧能在市面上看到这样的棒冰,而我已

        经丝毫没有品尝那种棒冰的任何意趣了。不要试图揣测距离自己生活太远的事物

        。有的事情你到了那时间或者亲身经历,自然明白。

        人口也是一样,不要去规划50年后,百年后中国人口的数量具体指标。

        什么减半或者几亿之类的。按现在标准,那个时候人均又怎么样了。

        那个时候技术发展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都已经不是你能预料!

        历史上从来没有跨半世纪的具体指标规划。非要去规划,就好比让光绪

        年间的人物设计我们今天的十一五一样!只能是刻舟求剑,到时候

        让外国看我们的笑话----看中国这个傻蛋!

        社会能做的,就是谨记不要走极端道路,走中庸之道,落实到人口上,

        我认为是中庸的二胎化。

    • 家园 问题二:政治幼稚病

      到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的是提高人均收入,归根结底就是个富裕问题、是人均收入问题、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的问题,富国生活好是因为它富裕、人均收入水平高,人均资源占有量高;穷国生活不好是因为它贫穷、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我们讨论人口问题,不能简单的说有富国的例子我们就会像富国一样没有问题了,而是要研究是控制人口还是不控制人口有利于实现富裕?有利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提高?

      中国人口不减半,对增加人均资源效果不大,中国人口减半或者变成几亿,

      你又犯了政治幼稚病。

      减半人口论不考虑政治帐:1,国家民族结构

      减半人口论就象帐房先生,小算盘打得响,却了漏算了大帐目。这就是政治帐。

      这包括国家民族结构变化,和世界政经格局。

      少数民族人口从80年代的7000多万,到现在的13000万,差不多翻了一倍,2005

      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新增人口的42%。如果人口要回到7亿适度人口,只能靠压缩汉

      族人口的规模。依靠汉族的牺牲来换取适度人口数的陶醉。

      实现减半人口,通过几十年时间,少数民族必然在适度人口里面占40%-50%,甚至很大

      概率反超汉族。主体民族不大,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意味着什么,在这里不多说了。

      但从这方面看,你的理论在政治上其实是很不适度。

      不考虑国家之间的竞争:1,世界政经格局

      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不要以世界制造中心为不满,你不要做制造中心,那么

      印度就会去做,如果印度这样做了,他一定会上下通吃,不给中国活路的。

      不管中国原不愿意,印度是中国的尾随者,中国必须压他一头,他翻过身来,中国就

      翻不过身来了。中国尽可以在制造中心的基础上,往上升级,自主创新,获取更多利

      益,但是制造中心的位置是不能丢的。

      如果中国是适度的7亿人口,根本保不住制造中心的位置,7亿人,出去20岁以

      下小孩,老人。劳动力是4亿,但注意,实际上,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除需要一

      定经济活动人口外,还需要一定比例的家庭劳动人口,以支持老年人的居家供养和必

      要的新生人口的生殖。还有第三产业的人口,机关,社会服务机构,实际上从事第一

      ,二产业的人其实1亿多,如果还需要众多的研发人员。根本不可能经受印度的竞争。

      印度的高等教育质量好过我们,硅谷的IT企业,印度人挤兑华人的事情,不会不在更

      大的尺度上重演。

      通宝推:老虎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问题一:低生育率和经济衰退

      楼主漠视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低生育率与经济衰退

        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除了养老保障难题,更深层次在于造成劳动力产出与消费失调。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劳动力人口老龄化会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

        2001年8月,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有关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迅速老龄化趋势将引发劳动力减少、储蓄率降低、消费下降以及老年人福利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从而使国家长期陷入经济衰退。

        或许日本是一个典型个例。“人口学界公认,人口老化和劳动力短缺是日本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如此告诉《财经》。

        据乔晓春介绍,日本之所以十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生育率下降是一个因素。日本当年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比中国目前的速度还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妇女的平均生育数是2.0,到1992年降到1.5,目前为1.29;20年前的日本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现在是42岁。到2025年,日本人口的中间年龄将超过50岁,近30%的日本人将是65岁以上的老人。

        于学军博士的研究发现,日本的人口老化与经济衰退几乎同时出现,高度相关。1970年日本进入老龄社会,恰在这之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从统计数据上来看,1970年-2000年间,日本年平均增长率仅为3.21%,1980年-2000年间仅为2.61%。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劳动价格的提高,日本1990年-2000年之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仅略高于1%。

        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导致经济减速,是亚洲四小龙和欧美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发展过程。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由此提出警示:“近期中国总体上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可能出现。尤其是劳动力相对高龄化快速发展,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活力。”

        他解释说,所谓劳动力的相对高龄化,指15岁至64岁成年劳动力群体中,50岁至64岁人口所占的比例。该比例越高,说明劳动力高龄化越严重。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步入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代”,即“人口获利期”,其特征是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高、老年和少年等被抚养人口所占比例低,而且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该趋势至今已持续20多年,已近尾声。

        

      通宝推:老虎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国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6109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对控制人口过速增长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自1980年开始的特别严格的现行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一代人时期。依据对我国人口形势现实情况和未来走势的大量观察和研究,我们需要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对有关政策思路加以科学反思,并尽快考虑相关政策调整问题。本文在相关研究报告基础上,提出实行二孩晚育新政策建议,并比较实行新政策与维持现行政策的长期影响结果。

      以下是简述,网页中每段标题链接有具体论述。

      二孩晚育软着陆政策建议

      基于应用2000年人口普查等最新资料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我们认为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具有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避免老年照料困难与人口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畸形的严重问题,又可使人口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不会出现人口失控。因此建议尽快进行统计摸底, 因地制宜研究确定一个二孩政策放宽的起始年龄(例如,34或33-34岁或32-34岁)。然后每隔一年或一年半普遍允许生二孩的低限年龄下降一岁,至2012-2015年前后在城乡实现普遍允许28岁及以后生二孩的软着陆。8年左右平稳过渡的软着陆旨在使今后因二孩政策放宽而形成的每年“二孩生育增量”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35岁及以上一孩夫妇与今后自愿终生只生一孩的夫妇继续给予奖励补助;积极宣传说服35岁及以上一孩夫妇作为奉献一代无论从个人避免高龄分娩难产风险还是国家避免因二孩政策放宽而形成新的生育高峰出发,都宜放弃生育二孩。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应加大青少年(尤其是女性青少年)接受高中、中专与大学教育的宣传、引导、资助、与贷款扶持的力度,既增强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达到青年人先立业,后成家,推行自愿少生晚育优育的目的。通过综合治理与宣传奖励机制,鼓励自愿晚育一、二胎。在实行鼓励自愿晚育政策中应杜绝各种形式的强迫命令。

      “二孩晚育软着陆”与“现行政策不变”方案的生育参数估计

      “现行政策不变方案”下城乡妇女终生生育数分别为1.20与1.98。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估计城镇与农村平均每对夫妇终生生育1.8与2.27个孩子,城镇、农村包括所有孩次的平均生育年龄从2000年的26.1岁与25.6岁增加到2030年的27.9岁与27.5岁, 包括从2012年到2030年18年中平均每年一、二孩生育年龄增加0.05岁与0.1岁;于是这18年间每一年的一、二孩时期总和生育率分别比妇女一、二孩终生生育数下降5%与10%,使2012-2030年间城镇与农村实际时期总和生育率为1.67与2.09; 2030年后生育年龄不变; 2035年后实际时期总和生育率与终生生育数相同(城乡为1.8与2.27)。

      人口总数与劳动力资源

      预测结果表明,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在2038年前后实现14.8亿左右人口峰值后,人口总数将平缓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也比较平缓,人口与家庭结构比较合理。现行政策不变方案人口峰值在2025年,为14.05亿,随后开始快速下降,2050-2059、2060-2069、2070-2080年间人口平均负增长率分别高达-9.5‰、-11.6‰与-13.3‰。人口学家公认人口过速下降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经济社会问题。

      现行政策不变方案下劳动力资源在2025年以后开始快速萎缩。从2030年到208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每十年减少1亿左右;从2030年9.59亿快速萎缩到2050年的7.77亿,减少19.0%;到2080年时只有4.74亿劳动年龄人口,比2030年减少一半多!另外,现行政策不变方案下将面临短缺的劳动力资源本身的老化现象将十分严重:55-64岁“老劳动者”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由2000年的10.1%迅速攀升到2020、2050与2080年的17.1%、26.7%与27.6%。现行政策不变方案比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减少的人口总数中,2020年以前绝大部分为儿童,而2030年时三分之一,2040-2050年接近与超过一半,到2080时三分之二为劳动年龄人口。

      日本与亚洲四小龙超出常规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的贡献比率高达1/3-1/2。研究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劳动力数量增长与总抚养比下降的贡献率为27%。日本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生育率过低,劳力资源短缺,人口老化严重而导致了长期经济衰退。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欧洲与北美已吃尽了生育率偏低、劳力资源萎缩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苦头,政府不得不拨出巨款应对挑战。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老人与独居老人与占总人口比例

      在现行政策不变方案下,我国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在2050年与2080年高达27.8%与38.6%,最需要照料的80+岁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9.1%与17.6%。现行政策不变方案在2030、2050、与2080年的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比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分别高出5.6%、15.6%与38.4%,其80+岁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30、2050与2080年比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分别高出5.3%、15.6%与47.8%。

      现行政策不变方案的2030、2050与2080年65+岁独居老人比例分别比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高8.6%、25.7%与83.5%;由于两个方案的关于因工作、迁移、观念等变化造成的子女不与老年父母一起居住比例以及其他人口要素(死亡、婚姻、离婚等)的假定完全相同,两个方案在独居老人比例上的较大差异完全是由生育水平,即子女数的差异造成的。现行政策长期不变将带来的如此之高的老年人口与独居老人比例将给社会、家庭与个人带来极大的困难,极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退休金缺口

      在缴费率、替代率与其他参数假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退休年龄不变预测结果表明,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2030、2040、 2050与2080年退休金缺口金额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为17.5%,24.5%,36.2%与69.9%;退休金缺口金额占GDP的比例为1.9%,2.7%,3.9%与7.4%,比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分别高出大约6%、18%、34%与100%;而退休年龄逐步增加预测结果表明,现行政策不变方案在2040、2050与2080年的退休金缺口金额分别比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高出96%、167%与198%。

      出生性别比偏高及未来大量中青年男子找不到妻子问题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执行一孩半政策(即仅允许一孩为女孩夫妇生二孩)地区2000年的出生性别比高达124.7,比在晚育前提下普遍允许生二孩政策地区的出生性别比高15.7个百分点; 一孩半政策下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程度等于二孩政策下的5-6倍!另一项研究表明, 我国执行一孩半政策地区2000年的女婴死亡率偏离正常比例高达99.9%,等于执行二孩政策地区的1.75倍。这些客观现实令人信服地说明现行的在52.9%人口中执行的一孩半政策在客观上助长了重男轻女与产前性别鉴定导致的出生性别比严重偏离正常水平。仔细思考分析一下,解释这一现象并不难。政府的一孩半政策实际上是在告诉群众:第一胎生了男孩,够了,不要再生了;第一胎生了女孩,不够,可以再生一个。这在客观上告诉农民:生一个女孩价值远远够不上生一个男孩价值,需要再补生一个。这一理论上可称为“心理暗示导向作用”的政策影响使得重男轻女观念更难消除,很多农民利用已经很普及的B超技术手段做产前性别监定,流女保男。我于今年六月赴两个省开展人口计生改革与农村养老保障调研,访谈中并未提及生育政策调整问题,但有的基层干部主动谈到并令人信服地解释了现行的农村一孩半政策如何客观上助长了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危险倾向。

      既使在假定2030年出生性别比与2000年相比下降4.5个百分点的比较乐观估计下,现行政策不变方案下的婚龄男性多于女性而无法(或难于)找到妻子的比例比出生性别比将较快恢复正常的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在2030,2050与2080年分别高出7.6%,46.7%与102.4%;现行生育政策方案下,45-49岁男性终生未婚比例将分别等于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的2.2,2.9,与20.5倍。

      继续实施现行生育政策的管理成本与政治代价十分昂贵

      我国政府用于计划生育的财政支出由1990的13.4亿元增至1998年的48.2亿元。平均年增长率高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开支增长率。如果现行生育政策长期不变,独生子女与双女计生户年满60周岁领取养老奖励扶助金的人数越来越多。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课题组包括了城镇化与其他人口要素变化的“ 2003-2050年全国农村60岁以上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父母预测人数”乘以每人每年600元估计,政府(包括中央与地方)的这一专项财政支出负荷将从2005年的11.4亿迅速增加到2020,2030,2040与2050年的81.5, 180.2, 242.3 与253.8亿; 而在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下, 政府的这一专项财政支出在2021年达到72.3亿的峰值, 然后迅速下降到2030,2040与2050年的48.4, 19.1与0.05亿; 2003-2050年期间现行生育政策长期不变方案的这一用于农村的专项财政支出合计6717亿元,比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多支出5096亿元。这些数字是最低限估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计生户年满60周岁养老奖励扶助每人每年标准肯定要提高,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这一专项财政支出肯定比上述数字要大得多。

      实现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全国实行二孩政策的地区(占全国总人口9.6%) 1996-2000年间观测到的总和生育率为1.7,排除漏报后的时期总和生育率为2.0左右,与我们假定的2012年全国实现二孩晚育政策调整软着陆以后的全国时期平均总和生育率基本相同。而我国目前实行一孩或一孩半政策的人口的文化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目前实行二孩政策的人口高得多。因此,二孩晚育软着陆的政策建议是现实可行,留有充分余地的。

      同时,山西翼城县,甘肃酒泉地区,河北承德地区等早已试行二孩加间隔政策的地区取得了出生性别比比较接近正常水平,而生育水平显著低于其周边实行更加严格的一孩半政策地区的更好的效果。20年前这些地区开始实施二孩加间隔政策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生育观念远比今天中国的平均水平低。既然这些地区的二孩与晚育政策在20多年以来一直能够获得成功,我们又有何理由怀疑经济起飞之后,生儿育女成本大增、人们生育观念显著变化之后的今日中国实行二孩与晚育政策的可行性呢?

      建议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工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为稳妥起见先稳定现行政策十年,十五年后再考虑政策调整的问题不迟。其实,这种“等待”思路将贻误当前实行二孩晚育政策平稳过渡实现软着陆的大好“黄金时期”机遇。我国在2005-2030年期间,老年人口比例虽然将不断上升,但不是很高,而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即使因二孩晚育政策调整,出生数适当增加,总抚养比仍然先降后升至2025-2030年时与2000年持平,即我国今后二十年左右处于“人口红利”黄金时期, 生育政策平稳调整造成的出生数适当增加不会带来就业压力负荷,相反可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2006年后因政策平稳调整而适当增加的出生婴儿二十几年后进入劳动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2030年后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如果我们等到十年、十五年后再去调整生育政策,新增婴孩在2030年以后相当长时期仍然是少年儿童而须要抚养,与那时的老年人口比例迅增与劳动力资源萎缩迭加在一起,届时可谓雪上加霜,悔之已晚!

    • 家园 说得好哦

    • 家园 这篇比前篇强多了,但我感觉你有没考虑到的方面

      比如说需要深入说明的

      保持现状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改变现状改善人口结构适度二胎带来的影响究竟孰强孰弱。若干年后究竟人均是有提高还是无提高甚至倒退。

      这个问题说不清楚,去谈本身不健全的无底洞社保体系,只是担心如何如何,还是少了点什么,说服力不高。

      反计派本身就在说保持现状社保体系将更加不堪重负,而从我原先获得的信息来看政府本身对社保也是忧心忡忡。

      我不是专家,只是谈点看法。坐看两派专家PK,孔乙己们就别折腾了。

      • 家园 上海现在社保就出问题,每年财政补贴170亿,以后更多

        楼主以为社保问题好解决,实在是想当然耳。要误国家的。

        上海的老龄化 ,财政每年补贴170亿,财政开始紧张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90223/00125886511.shtml

         1月16日,俞正声在与上海市政协委员座谈时回忆起了这种转变。他说:“我来上海之前,曾向中央领导包括曾经在上海工作的老领导请教,上海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有些同志和我讲,上海现在的钱多的用不完,我来上海之后感觉钱是很多,但我随后发现上海财政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好,上海各类财政支出的压力很大。”

          在一系列财政问题中,最让人苦恼的是上海社保基金的“入不敷出”,“这一情况已经到了出现严重穿底的境地,而未来二十年这一用财政收入填补社保基金窟窿的局面会越来越严重。”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靠并提高财政支出比例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的情况将长期存在,甚至会越来越严重,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上海的老龄化问题。”俞正声在与上海市政协委员座谈时称

          据“2008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6.33万人,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预测到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达31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3%。这一比例直向世界第一长寿大国日本的老龄化水平看齐。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数字将攀升至500万,而上海老龄化发展的趋势要到2025-2030年间才会达到高峰。

          记者发现,目前上海的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到了有50多万,占到老年人口总量的17%以上,占到总人口的差不多4%的比重,这显示出上海不但面临老龄化的问题,高龄的老龄化问题更是日趋严重,而该部分人群对于社保基金中养老、医疗费用支出巨大。

    • 家园 好文,送花,期待下文
    • 家园 好文,沉宝!

      于我心有戚戚焉……

    • 家园 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

      中国在最近几十年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这一点还是令很多人感到骄傲的,在研究中国发展时候,很多人都总结了很多中国的特点和优势。不过在注意中国特色的时候,也要认识到有些基本的东西总是世界一样的。

      例如说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所谓富裕,就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均占有资源水平提高,而不是其它的什么东西。人均资源水平,也就是一国所享有的人均资源水平,发达国家的例子毫无例外的表明:高的人均资源投入才是富裕的标准。有了高人均资源水平投入,人口密度大和本土资源不丰富的国家也能保障社会环境和社会保障的良好,反之人口密度小或者本土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很难过。当然,高水平的人均资源投入消耗了大量资源,加上中国的加入,世界资源的紧张局面已经出现。所以就有种说法,说中国不应该象西方国家那样消耗资源,而要走“不同的道路”。这种说法听起来很高尚,但是“不同的道路”是什么?它怎样让中国人生活得满意?却没有人说清楚,实际上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对于中国来说,所能获取的资源的限制,也是控制人口的一个基本原因。

      发展的目标是相同的,发展的路线也是相同的。这个发展路线是指为了实现人均收入的提高,也是先从低端产业做起,向高端产业攀登,同时逐步退出低端产业。这样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有人总是抱着所谓“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放,希望以此为标准制定人口政策,实际上完全忽视劳动者的要求,并且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当社会保障水平上升后,劳动者就不会倾向于去做收入低、劳动量大的工作;另外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标志是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法、环境法、生产安全法、知识产权法等等的出台及执行力度的加大,本身会增加低端产业的成本,使它们失去竞争力,最终退出市场。所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低端产业的退出是必然的事。反过来也可以说,低端产业没有退出市场,本身就说明了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这是我们在讨论人口政策与就业的关系时必须认识到的。

      坦率的说,上面这段就是针对所谓“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的观点。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里关键是理解什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指经济发展实现人均收入增长的需要,而不是满足所有职业空缺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是始终存在“人口红利”的,实际上,这种“红利”太多了,已经成了负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