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金融之庞氏局 -- 井底望天

共:💬244 🌺1258 🌵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美国国防部成立共同管理小组的提议????

        哪里的提议?国会?有提案编号吗?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还出现了一个将主要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和美国国防部成立共同管理小组的提议,来协调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运用美军的军事能力,来保护美元的地位,和美国金融机构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次序中的统治地位,来保证获取最大的吸血利益。

      • 家园 关于衍生品的未来命运

        这个主题是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关心的。一是有一班朋友在这个主题下混,涉及到他们的饭碗问题。二是想给领导提点建议,未来到底什么是光明坦途。

        掉期这一块,除了基于贷款资产的债券化产品,以及衍生出的信用掉期外,还有便是“建立在外汇兑换率和不同货币的利率风险”的各类掉期、期权。当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赌具”。以此为饭碗的,包括QUANT,Structurer,Trader,Sales。

        08/09之交,小弟对衍生品未来的发展是相当悲观。客户被薅了羊毛,银行出现损失,监管的压力又大,这种生意以后怕是玩不转了。

        但是最近,看了一些资料后,看法慢慢有了改变。

        虽然说“房地产贷款债券化这一个赌桌,被名声玩臭了,私人信用卡贷款债券化,也玩完了。”,但是,资产证券化这块业务,被称为欧美市场的“影子银行体系”,肩负着扩大资金来源的职责,恐怕没这么快退出市场。相关方面,估计还将用“严格贷款发放条件”、“提高监管标准”等思路,为其续上一口气。

        资产证券化之外,对于汇率、利率衍生品来说,始作俑者美国,恐怕还不是那么快想放弃。这一块的方法也比较类似,即,加强管理,以集中式场内交易的方式,替代原有OTC的、分散交易的方式。已经有所动作了:

        美国政府制定的场外衍生品市场法案(Over-the-Counter (OTC) Derivatives Markets Act of 2009),于2009年9月提交议会审议。预计将把OTC类衍生交易置于Commodities and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CFTC) and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的管理之下。

        我的判断,国内监管者,对资产证券化这块,恐怕还是想推,目前不过是在观望之中。而对衍生品这块,要跟上米帝的步伐,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搞个股指期货,前后拖了几年,要搞集中式的衍生品交易所,难度更大。

        从世界范围来说,这两种交易形式,估计都会继续存在下去,发展趋势以标准化为主,降低进入的门槛,降低参与者对风险的理解上的困难。

        至于井大说的:

        下面还可以玩什么?也许美国人的人寿保险和将来的医疗保险还可以玩一把。就是将人寿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保障额打包出售,然后把大家每月交的保险费,作为债券利息的一部分付给买包的投资者。然后大家在这个上面可以建立起来信用违约掉期。

        这块已经有专业的再保险公司在玩了,况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估计从政府部门到金融机构,都不会有“分割--再出售”的想法。

        • 家园 看了井大的“骗局之四”

          发现了我的愚钝。

          资产证券化之外,对于汇率、利率衍生品来说,始作俑者美国,恐怕还不是那么快想放弃。这一块的方法也比较类似,即,加强管理,以集中式场内交易的方式,替代原有OTC的、分散交易的方式。已经有所动作了:

          美国政府制定的场外衍生品市场法案(Over-the-Counter (OTC) Derivatives Markets Act of 2009),于2009年9月提交议会审议。预计将把OTC类衍生交易置于Commodities and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CFTC) and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的管理之下。

          近期要提交审议的这个法案,跟波恩女士的遭遇,似乎有所关系。代表了监管派对自由派的反扑?

          井大能否品评一二?

          • 家园 监管也有一个问题

            就是你有了Clearing House,搞Exchange,不搞OTC,整个交易规模就不会那么高。说实在话,搞对赌你得有担保的资金才可以保证交割吧,不然的话,还是AIG。

            可是交割的抵押资金一出来,很明显杠杆必须小不少,而且交易总额会下来。看一下期货市场就知道。

            现在对大宗商品期货的监督,也被大家炒起来了。

            这样下来,不知道美国搞金融衍生品交易抽佣,能养活整个国家吗?

            • 家园 未来估计就以平稳发展为主了。

              您看得很准。交易量一定会下来。如果老美这招成了,就是从创新产品到基础产品的华丽转身。个人感觉,老美还是会往挽救这个市场的方向走,要不然,任由这个市场破灭,就是抽了自己原来宣扬这类产品种种好处的脸了。最不济,搞个遗迹,好歹大家在交易所里还能看到交易不是。

              至于抽佣能不能养活国家,小子的眼光看不透米帝布下的迷雾。但感觉上,会不会是原来华尔街自个儿在抽佣,现在改成政府出面抽佣了?现在炒的很热的碳交易,会不会是下一个抽佣点?

              还请井大批评。

              • 家园 碳排放衍生品高盛已经把系统搞出来了

                但估计上不了那么快,比较各国,国内各派势力,还要折腾一阵子。

                感觉如果美国可以打破中国的人民币管制,外汇和利率这一块,估计可以在中国抽佣。

                易纲计划3年来达到人民币资金账户无管制的自由兑换,就是为美国做准备。

                • 家园 on the road to perdition,

                  China.

                  China should never allow free movement of fund under the capital account. China should solve the internal income disparity to help reduce the export excess.

                  Currently, the best bank among Big 4 Chinese bank, BOC, still has 4% of loans that are not performing... A couple of years ago, that ratio was even worse...

                  Yi must be nuts to allow free movement of money under the capital account.

                • 家园 去年已经在中国私下开始,

                  询价了(那个碳排放交易系统)。。

                  • 家园 中国的碳交易很久前就有了。

                    CDM交易。不过项目需要经过发改委的审批。

                    中国清洁机制发展网

                    关于碳汇交易,目前刚好看了篇文献,欧洲碳汇现货主要在几个市场交易——法国的PowerNext(2007年被纽交所收购后改称BlueNext)、北欧的Nord Pool;碳汇衍生品,标的是排放权的Future,以及Option on Future,主要在荷兰的ECX(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Nord Pool交易。

                    欧洲现货的年交易量大概在百亿美元量级,衍生交易量我没找到数据。

                    美国的碳汇交易我不清楚,但是估计交易活跃度比不上欧洲。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金融庞氏局之六

      第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俺们都知道,一个主权国家,或者向中国香港那样具有独立地位的金融体系,最好是要具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自己国家(或者管辖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因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你是不应当完全跟随人家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人家离你十万八千里,八竿子打不着的时候。举一个例子,就是香港在货币上挂钩了美元,但是其经济和中国大陆联系更为紧密,因此更适合和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而不是和美国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但其挂钩美元的货币制度就束缚了手脚。

      第二个固定汇率,就是将你自己的货币和主要外币挂钩,比如说港元挂美元,或者说人民币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变动,都可以大致算在此类。这样做的主要好处,就是把从事进出口外贸企业的汇率变动风险取消。

      没有汇率的浮动,就没有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而一旦汇率变动了,你企业就增加风险了。因为风险增加了,你就要买保险,付保险费了。那么就是说外贸企业的交易费用增加了,也可以说是从事外贸的进出口的实体企业,就是说你制造业和贸易商,要交一笔外汇变化税,而这笔税就被为你提供保险的银行可收去了。

      这里就牵涉到以外汇兑换率变化而建立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了。为啥这个东西在1980年代开始出现?其实很简单,这个是起源于美国的里根政府开始推行的新自由经济政策,就是取消资本管制,导致资本的全球化趋势。那为啥里根时代,经济学家们全部在这上面折腾?

      这就要看当时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就是在那个时代,是美国在贸易上赤字大幅度提升的时代,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完全不敌来自德国和日本的猛烈挑战。因此如何将制造业的成本提高,利用制度变革,强迫要求强势的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向金融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次发达的英国)交一笔制度税。所以,就从50-60年代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对固定汇率制度的鼓吹,一下子头脑风暴到了70年代的“自由浮动汇率能带来最高效率”的新时代。蒙代尔是在头脑风暴前提出来自己的理论的,所以还把固定汇率当成“好东西”。

      而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起来了,那么向中国企业收这笔税金,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据称美国和欧洲银行,在中国赚取的大部分利润,都是来自于金融衍生品合同。俺们知道的中信泰富在2008年一年就亏损了19亿美元,就是兑换率建基的金融衍生品。而中国国航2008年,在石油价格上的衍生品合同,亏损了11亿美元。加上其他国企通过中介做的衍生品合同,大概至少交了数十亿美元的制度税。

      因此有中国人把这个金融衍生品,比喻于西方送来的新型毒鸦片,是非常形象的。在俺看来,这还是在中国的外汇管制和人民币笼子兑换之下出现的“小”问题。

      现在更可怕的情况,是中国金融界和经济决策界的接轨派们,打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旗号,把本来应该进行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方面的国际化,就是利用人民币结算,来打造中国经济脱离美元的一个自身外循环系统,来促进中国和其他贸易货币,进行一个资源—生产的以商品为主的实体经济循环,偷梁换柱,来个狸猫换太子,挂着羊头卖狗肉,要搞成一个开放资本项目管制之下的自由兑换。

      等到人民币汇率放开后,中国大大小小的外贸企业们,就是好好交金融衍生品税收的好时候了。

      第三个就是资金自由流动。这里是俺批评蒙代尔这个理论体系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为啥资金自由流动能占有这样的“重要地位”,成了“好东西”,可以和固定汇率和独立货币政策相提并论?而且他所有的两难处境,都是因为要解决资金自由流动这个问题?难道资金自由流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果然是那么重要吗?

      蒙代尔的依据,源自经济学家的一个“自由传说”——也就是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都是这样想当然。这个传说的意思是“资本”在全世界自由流动(无国界随时出入),因为资本的掌控者们都很聪明,就能实现“资本”最有效率的配置。

      这个理论依据是很有问题的,这里的“资本”到底是指国际货币呢?当地货币呢?工厂(生产资本)呢?还是股票等有价证券(虚拟资本)?不考虑这个过程,简单的谈论“资本”,其实是脱离现代经济的生产循环的一种侃侃扯淡。

      通常来说,自由流动,当然是资金(尤其是国际通行货币)的自由流动、汇入汇出。

      回到蒙代尔的理论背景--加拿大和美国之间资金流动的问题。如果资金从美国流入加拿大,和资金从加拿大流入美国,是平衡的,那么对固定汇率不应该造成太大影响,因为你是进出相等。那么只有在资金流动不平衡,就是说从美国的资金大量流进加拿大,会冲击加元和美元的固定汇率,导致加拿大央行要干预,从而失去了干预通胀的独立货币政策的功能。

      因此蒙代尔的建议,就是加拿大政府应该实行浮动兑换率,来保证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

      首先,俺想质疑,倒底加拿大政府采取独立于美国货币政策的机率有多大?

      通宝推:李根,饽饽饽饽,
      • 家园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

        现在开放的,几个银行正在进行试点的,还是人民币结算吧。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包括之前的香港“直通车”也都被叫停了吧?

        现在更可怕的情况,是中国金融界和经济决策界的接轨派们,打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旗号,把本来应该进行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方面的国际化,就是利用人民币结算,来打造中国经济脱离美元的一个自身外循环系统,来促进中国和其他贸易货币,进行一个资源—生产的以商品为主的实体经济循环,偷梁换柱,来个狸猫换太子,挂着羊头卖狗肉,要搞成一个开放资本项目管制之下的自由兑换。

      • 家园 赌博和套期保值是两码事

        和本身业务规模相当的套期保值,即使产生亏损,那也是和实体业务盈利对冲的,真正付出去的只是很少几个点的佣金。你要把这种佣金说成是西方投行的制度税,问题也不大。

        像中信泰富这样,他的澳元衍生品头寸已经超过他在澳洲的实体投资规模十几倍。除了纯粹的博利以外,没有别的解释。至于背后荣家父女有什么利益输送,那就更不得而知了。

        中信泰富交易的最大对手盘之一是国开行。典型的中国人黑吃黑而已。不需要把西方的用心特意妖魔化,更不应该把中国这些半官半商的宝贝蛋儿打扮成无辜的羔羊。

        而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起来了,那么向中国企业收这笔税金,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据称美国和欧洲银行,在中国赚取的大部分利润,都是来自于金融衍生品合同。俺们知道的中信泰富在2008年一年就亏损了19亿美元,就是兑换率建基的金融衍生品。而中国国航2008年,在石油价格上的衍生品合同,亏损了 11亿美元。加上其他国企通过中介做的衍生品合同,大概至少交了数十亿美元的制度税。

        因此有中国人把这个金融衍生品,比喻于西方送来的新型毒鸦片,是非常形象的。在俺看来,这还是在中国的外汇管制和人民币笼子兑换之下出现的“小”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