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咱俩说的差不多

                        我主要说的也是汉蛮胜负看实力对比,只不过强调了英雄在实力对比中的作用。比如就算汉朝全胜的汉武时期,我看统计好像前期卫青霍去病时代汉匈战损比一比二点几,后期李广利时代正好反过来。所以英雄对战斗力的加成非常重要,后期汉朝明显因战损过大吃不住力,国内动荡频繁,人口锐减,当然全胜时期到底是把匈奴打残了。碰到衰败哪怕是一般的年景没有那么多资源消耗战斗力的作用就更可怕。其实明末就是因为明军野战战斗力相比满族太弱才会失败。野战打不过就只能用耗费钱粮的办法修城墙,钱粮跟不上就完了。

                        ps我一直认为突厥是草根,没什么了不起的,历史上突厥也没什么对汉族政权的大胜利。匈奴、蒙古、女真契丹长期以少打多也能不落下风,战损比我觉得和汉族士兵也差不多,有的时候赢得很悬殊。但是东突厥被3000人偷袭灭亡,西突厥主力10多万人正面打苏定方一万偏军都能输,这战斗力。。。当然也可能是唐初将领太牛了,

                        • 家园 英雄是需要土壤的

                          古人总是喜欢说,星宿下凡,应运而生。

                          这个“运”就是历史走到这一步,需要这样一个人产生。

                          简单点看,卫、霍的胜利是不是建立在文景数十年的财富积累上的?李广利也不要想简单了,他的战绩足以让大多数将军们脸红。汉武后期在战争的表现可以称为力不从心吧?说到底,还是政治、经济上工作没有做到位。

                          我看英雄就像法场上的刽子手。法官判决某人死刑的时候,他就已经死了,刽子手只是一个执行者。当然无论历史还是处决死囚,都是有意外的,但是这些意外都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二战时候,法西斯德国可以说猛将如云,倒是苏联的指挥能力相对一般得很,但是最后谁赢了?德国一开始就输到了战略上。

                          关于突厥,要是说他是草根,那匈奴、契丹、女真、蒙古都是草根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整合了草原的力量,但是突厥本身的悲剧性就是在于碰上了一个强势中央王朝,还没有来得及像前辈、后辈那样建功立业,就被历史除了名。

                          • 家园 好的土壤只能说让英雄孕育的几率大。不代表不好的土壤出不了

                            元末最强势力其实是刘福通,民意、军力、底盘那土壤是好的不能再好了,朱元璋也只是一个元帅而已。可蒙古出了个铁木尔。百万红巾军几年被消灭的干干静静。要不是铁木尔爆毙中国革命的胜利要推迟多久哈

                            • 家园 咱们面前有一个生物,你说叫老虎,我说叫大虫

                              我说的土壤,按你举的例子,汉人那个时候对蒙古人的统治已经忍受到了极限,全部的汉人都动员起来,揭竿造反。这就是我说的土壤,是人心。占领区的面积其实和武器装备一样,是外物,是可以逆转的,人心是不可逆转的。

                              咱们说的真的是同一个东西,要是非要在某个细节里面分出一个彼此来,那不是钻牛角尖了么?

                • 家园 请问"点检"是谁啊?能否说具体点儿

                  总算熬到我们汉人有了点检这样的绝世英雄才能全面对抗。

              • 家园 说的挺好,认同你前面的分析,对最后引申的结论还没有

                想明白,不敢赞同。

                毕竟现在的社会与以前不同了。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拓展了人类对社会、自然的控制范围和控制力度。而自今向前的2千年,人类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模式鉴于生产力的缘故,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故,当今好的组织模式感觉还是在探索改进中。

                另外,全球化带来的种族和文明融合,是以前所不见得,也值得关注。

                随便一说,颇有架空之感,见谅。

              • 家园 在续几句,你说的

                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太过厉害,什么事都集权管完了,地方上的人没有历练机会,人才是历练出来的。当中央政府被人一锅端了,地方上的人就抓瞎了,全是些不作调的人。

                我觉得这些都是技术问题,而不是本质问题。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调整,而本质问题是不能通过技术手段调整的。

                你说的明朝的事情。实际上明朝最具有优势的时候,就是明成祖时期。那个时候,明朝中央政权可以五征蒙古,南征越南,修北京,修武当外加一个郑和下西洋。连续的战争和大规模的工程,不但没有掏空国家力量,还顺带出仁宣之治,这是什么原因?

                我看来,这其根本就是朱元璋时期的强势中央,从根本上打垮了地方豪强势力,让地主阶级、割据势力没有生存空间,将整个国家的力量集中到一起。我们的这个国家和民族,只要能将力量整合起来,在世界上就是无敌的。

                而后来明朝的衰落,其原因是地主阶级的崛起。为了照顾元勋集团和做养读书人的文气,明朝的士绅是不纳粮、不当差的。这种政策,导致大量自有土地的农民为了避税,将自己的土地贱卖给特权阶层,自己该行当佃农。风调雨顺的时候,占了便宜,一旦出现灾荒,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外逃荒几年,回来就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变成了流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具有绝对强势的张居正内阁进行了改革,短短十年就将政府的财政局面扭转过来。但是地主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弹也非常的强烈。随着张居正去世,人亡政息。

                到万历年间,地主阶层的代表文官阶层,利用转移视线对抗的办法,在立太子等问题上,消耗了整个政府的大部分精力,使万历没有精力继续张居正的改革(万历亲政初期是敌视张居正政策的,但到了中年估计也明白了张居正政策的好处,但是已经有心无力,这才闹出太监征税的事情),致使国家力量一步步被掏空。

                即便如此,到万历晚年,抗倭援朝战争,明朝还是取得全面的胜利。也正是因为万历三大征的后勤补给不能调动整个国家的资源,致使整个国家的问题要靠小规模的自耕农来承担,大地主避开了他们的责任,才导致后来面对李自成、后金势力的虚弱。

                • 家园 你讨论的事明亡的深层原因,脑袋讨论的是为什么明朝

                  中央政府一完蛋,国家就完蛋了,而没有像汉代那样出现豪强争霸的局面。

                  • 家园 看来是我逻辑表达能力有限,老是说不到点子上

                    实际上,我一再的说,中央集权很好,但是风险集中。

                    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拿起来方便,但是一打就是一篮子。

                    中央集权之所以能出问题,就是地方豪强掏空了国家实力。如果中央能一直保持强势,那国家就不会出问题。

                    而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说明了,我们也不可能让中央向地方势力及利益豪强分权。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看这个逻辑链?

                    中央强势导致国富民强,民强(其实是新的利益既得群体)则要求分权,导致结果2:

                    1、分权导致国家力量架空,最后在外来压力下导致国破家亡。

                    2、不分权,国内矛盾激化,给外来势力可趁之机。

                    解决办法:

                    面对结果1:温水煮青蛙,无解。

                    面对结果2:中央政府将一切利益分配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在外部干涉之前解决问题。甚至利用外部干涉团结力量,转移矛盾。继续维持强势的中央。

                    这样看,也许能够理解太祖进京前关于王朝周期论的烦恼。明朝和现在有一个不同在于科学技术进步。

                    古代由于交通和通信的不便,中央王朝对地方豪强及地主势力是没有什么非常有效的控制办法。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能够极大的改善这个问题,使中央能够大大加强对利益分配的控制力。避免王朝周期论的再次发生。

              • 家园 首先大家都承认的既定事实是

                中央集权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当中央能力强时,整个国家会很强大。

                同时你还提到

                各利益集团也有机会通过会议室吵架解决问题。同时他们各需要推出自己的班子,培养的人才也不会少。

                通过议会吵架,固然能得到一定得互相妥协,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在中国这样大国的前提下,具有不可行的一面。

                我个人的思路一直认为,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才是一切利益的终端。在一个13亿人的国家,如果靠吵架来平衡各方面关系,非但得不出各方都满意的结果,甚至会导致将矛盾扩大的可能。

                现在西方国家搞议会民主,是有几个前提的。

                首先是资源充足,蛋糕足够大,利益之争只是蛋糕如何分的问题。只要能进议会,就能分到一块蛋糕,让自己饿不死。而我们国家几千年来,基本上就没有过蛋糕足够大的时候。可以类比的是三哥。三哥是个民主国家,但是在蛋糕不够分的情况,议会吵架只能使国家效率变得极低,根本不可能搞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

                其次是,即使在现在西方国家,能进议会吵架的,也就是几个绝对强势的集团,大多数人真正利益的代表,估计连机会的门都进不去。看看美国民主。从总统到议会,整天谋划着去中东打仗抢石油,保证国内能源供应,好像是代表了美国人民的利益。但是以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搞搞核能、风能、太阳能,有什么不行?但是为什么不搞?还不是拿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满足石油集团的利益。最后死的是老百姓,得利的是谁?

                民主追求的是程序公平,但是结果公平吗?而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资本去追逐程序公平,能做到结果满意就很了不起了。

                • 家园 关于议会

                  其实西方国家在议会这个问题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毕竟议会制度历史也很悠久了,是否能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不好说。但是能看见的就是,彼此为了利益,拖延了问题的解决。但是只有解决问题,才是对人民最负责的态度不是?

                • 家园 我的想法是议会民主应该是我们的方向和可借鉴的对象

                  并没有希望中国现在跑步进入这个状态,井大的文章也提到秦始皇强行推行先进制度的结果就是反弹激烈,二世而亡。

                  就像你提到的一样,西方是蛋糕够大了,他们有吵得资格。他们吵的是吃回锅肉还是红烧肉,吵得结果各方比较容易达成妥协。中国和印度去吵,吵得肯定是谁多吃点,谁饿肚子,谁不吃的问题,结果还是靠力气说话。

                  只是,我们国家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千年来没有多好的解决方案。宋前,动不动就是军阀混战;宋后,中央集权过度压制地方,结果就是地方太弱,国民思想僵化,人才缺乏,国家最后亡于外族。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搞出一个制度创新,不然中国还会回到这个千年轮回怪圈中去。

                  西方摸索的议会民主,虽然有很多毛病,但他的优点,确实应该作为我们创新制度时的借鉴。

                  我觉得有点靠谱的政改有点像这个样子

                  swordi:答胡不归兄之命题作文:中国政体形式之理论探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